正视学前教育现状 调整拼音教学策略

时间:2022-07-18 10:50:39

正视学前教育现状 调整拼音教学策略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的学生在学前教育阶段已经学过汉语拼音。而且由于家庭、幼儿园的汉语拼音启蒙教学的专业水准存在高下之分,致使学前儿童汉语拼音的水平参差不齐。我们暂不论学校教育提前化的学前教育是否科学,面对这样的学前现状,一年级教师有必要面对现实,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汉语拼音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

一、必须重视入学检测,关注学生汉语拼音学习的个体差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尽管大多数孩子的拼音学习时间提前,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还是有少数孩子的拼音学习属于零状态,他们在汉语拼音学习方面还是一张白纸,期待在老师的带领下画出最美的图画。一年级语文教师有必要高度重视这种学习基础的较大差异。首先,应抓紧抓好入学知识检测这一环节了解情况。可采用听、写等并用的方式对每个学生进行入学时汉语拼音知识测验,掌握学生的基础状况。其次,根据学生起点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各得其所,和谐发展。在对学生平等关注的前提下,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对象,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进行课堂时空资源的有效、平等、适当的配置,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相同的机会发挥其特有潜力。例如,可以请学习超前又很优秀的孩子当评委,听听同学的发音,读得好,给他竖大拇指,读得不对要说说错在哪儿,然后当小老师带读。要特别鼓励落后孩子的每一个细微的进步,给他们发代表进步奖的“大拇指”小图标。为了让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教师们可以指导他们运用学过的拼音去拼读一些浅显有趣的儿歌,在阅读中巩固拼音,感受学拼音的乐趣。给他们奖励代表优秀的“开心笑脸”小图标,这样既促进了基础较好的学生,又激励了学前零状态的孩子迎头赶上。

二、博采众长使用教材,激发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教材呈现“一标多本,百花齐放”的局面。“百花齐放”是很好的课程资源,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采“百花之蜜”,“集众家之长”,创造性地使用人教版教材,定然能使教学更为之灵动而有活力。如人教版教材的第一课是学拼音,为了达到课程标准目标,让学生喜欢语文,避免一入学就学习早已熟悉的汉语拼音带来的枯燥无味,不立刻进入拼音学习,而拉近孩子们与语文学习距离,激发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小朋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学习语文了。其实,我们每天说话、讲故事,都是在用“语文”,学习语文。我们要听故事、讲故事、还要认字、写字、看书、讨论、背古诗……要做很多很多有趣的事情呢?瞧,这是丁丁和冬冬,他们要和你一起学语文呢。(图片:丁丁和冬冬各拿一本语文书兴致勃勃地读)

这样的开场白和图画,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他们与语文世界密不可分的关系。 接着,引导他们开始讨论。孩子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学习语文能让我有知识。”“可以像爸爸一样当博士。”“可以像叔叔一样当作家。”“学好语文可以让我当老师当播音员”……童稚的话语已经开始流露出对学习语文的美好愿望。然后,教师不失时机地告诉他们:“认字、写字、看书、讨论、背古诗等很多有趣的事情都离不开一个好老师――汉语拼音。尽管我们在幼儿园已经学过或爸爸妈妈已经教过它,但是你们还没有真正认识他们,现在,拼音宝宝正在语文课本里等着你们呢!”小朋友就会迫不及待地翻看语文书了,瞧瞧那些拼音宝宝是不是变了模样,是不是欢迎自己。

在幼儿园的大班里, 不少孩子都学了读拼音、写拼音。让他们再规范、系统地学拼音少不了再写拼音。因此,激发他们书写汉语拼音的兴趣同样显得非常重要。

方素珍的《写字很有用》这首儿童诗,很有意思,教师可把它作为了第一堂拼音写字课的导入语:

蜜蜂用树叶/写信给蚂蚁/咬了三个洞/表示“我想你”/蚂蚁接到信/看了半点钟/也咬三个洞/表示“看不懂”/蚂蚁和蜜蜂商量大事情:/“赶快学写字,写字很有用。”

诗中生动可感的“蜜蜂”和“蚂蚁”形象,就好像是孩子们中的一个伙伴,与孩子们拥有同样稚嫩的语言,同样奇特的思维。他们听得入神,感到有趣,一个个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是啊!写字很有用,我们也赶快学写字吧!当然,要使一年级孩子的学习兴趣持久,同样需要老师敏锐的观察力和适时调整的应变能力。因势利导,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在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中使他们学会新知,提升能力。

三、认真作好课前检测,有的放矢突破发音难点

由于大部分学生对汉语拼音已经较为熟悉,那么,我们不妨这样开始学习字母:如第一节课学习三个单韵母“a、o、e”把这三个字母出示在屏幕上,预先检测他们的发音是否规范:“字母宝宝a、o、e要和小朋友们一起上语文课了,谁愿意和他们打打招呼,可别叫错他们的名字哦!”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让孩子们倍感亲切,一个个跃跃欲试。于是,认真听辨他们的发音,特别留意难点音“o”和“e”的发音。“a”的发音,都没有问题,就不要再按照教参上的儿歌去教“张大嘴巴aaa”了,以免浪费时间。像这样,把“课前拼音检测”定为了汉语拼音教学每一堂课的第一环节。当然,一年级孩子永远只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注意力难以持久。为了避免检测形式的单一,让孩子们对这一检测环节保持兴趣,总是变换检测的方式,带领孩子们在他们喜欢的游戏、竞赛活动中进行。例如老朋友见面打招呼、和拼音宝宝玩捉迷藏的游戏(找到认识的拼音宝宝并喊出它的名字)、课件拼音游戏(读对拼音字母闯闯关)等,引领孩子们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听音、辨音、正确发音,使师生都感到教拼音、学拼音是一件有乐趣、有意义的事情。

四、充分利用情境图,在拼音学习中丰富语言,培养能力

人教版教材精心编排的情境图非常利于孩子们对拼音字母形的记忆,而且直观、形象、有趣。学习汉语拼音是为规范、系统地学习母语,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逐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丰富语言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如学习每个字母对应的情境图,可以这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这幅图画的是什么?”“你从中发现了哪个我们认识的拼音宝宝?”“你能说出图中的哪部分像我们刚才学的字母?”“你能根据你看到的图,编一编口诀记住这个字母宝宝吗?”那些为了强化本堂课所学字母记忆而编排的故事情境图,可以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编一编故事,并使用情境图中所出现的音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说完整的话、说通顺的话,如果能在说话中表达自己的独特的感受那就更棒了。这种学习活动,对于早已熟练掌握拼音的孩子来说,更富于挑战性。孩子们在有趣、有层次的拼音学习中同时提高了语文素养。

上一篇:让中华经典诵读走进孩子 下一篇:农村初中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