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华经典诵读走进孩子

时间:2022-08-10 07:41:46

【前言】让中华经典诵读走进孩子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这样指导孩子背诵: (一)每周布置适量的内容 以一个星期为单位来给学生布置内容。比如:《三字经》《增广贤文》每一个星期给学生布置四句。要求每天回家抽5―8分钟的时间进行诵读,只要照着老师要求去做,一个星期下来,都能深深地记在脑子里,不需要老师...

让中华经典诵读走进孩子

一、博大精深的中华经典在老师的帮助下成为了孩子的朋友

中华经典的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中华经典走进孩子,其实受益的不止是孩子,作为家长、老师,甚至整个社会都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所以,近几年,全国都非常重视,各地都在推广自己开展经典诵读的好点子。截止到目前,有数据证明,全国有数百万的儿童参与到经典诵读活动中,分布到了全国四十多座城市。更让我们觉得可喜的是:台湾、香港也有一百多万儿童参与,还有海外十多个国家也参与进来。这个队伍越来越庞大。

对于孩子来说,诵读首先应落在“读”字上,不难发现这些经典读起来都琅琅上口,几个字一句,非常有规律。孩子在反复诵读中,就会不经意地背记下来,而这其中的道理孩子在不断地学习中,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就能理解一部分。

接着到底孩子们应该读些什么“经”比较合适呢?起步阶段,可以让孩子读读基础类的:《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等到孩子慢慢长大可以读读:《论语》《增广贤文》《大学》《中庸》《孟子》等。

在平日的教学中,除了课本内容外孩子进入学校起,就给孩子定下了诵读的目标。一年级诵读《三字经》、《笠翁对韵》;二年级诵读《增广贤文》、《弟子规》;三年级诵读《唐诗》;四年级诵读《宋词》;五年级诵读《大学》和《中庸》;六年级诵读《论语》。坚持六年,能让孩子们真正了解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能对孩子人格发展、性情修养、记忆力开发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这样指导孩子背诵:

(一)每周布置适量的内容

以一个星期为单位来给学生布置内容。比如:《三字经》《增广贤文》每一个星期给学生布置四句。要求每天回家抽5―8分钟的时间进行诵读,只要照着老师要求去做,一个星期下来,都能深深地记在脑子里,不需要老师刻意要求学生背诵。

(二)利用好课前的时间

要求学生在每天课前集体诵读。一方面巩固前面的内容,一方面也背记本周的内容。在课前的诵读中。注意经常让孩子们变换方式进行诵读,比如:齐读,男女生分句读。小组赛读,小老师领读,小老师教读。形式的变换,能让学生更有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不断增强。

(三) 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

家长的支持是开展这项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首先需要家长正确认识中华经典的诵读不是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实际上绝大部分的孩子光学课本知识是“吃不饱”的,它对孩子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另外,作为老师要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诵读,让家长和孩子之间形成一种竞争,看看家长和孩子谁诵读得更好。这样会在很大的程度上激励孩子去努力地学。其实,家长诵读经典,对自己教育孩子也有很大帮助。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华经典应该是家庭教育的蓝本、方向。

(四)定时组织一些切实、有效的活动

学生进行诵读,就应该有各种各样的平台进行展示,才能促进他们继续学习。比如:比比谁诵读的内容最多,比比谁讲的中华经典中的故事多。经常带着孩子去和同年级其他班级的学生开展诵读比赛,在更大的场合去“晒晒”自己的诵读本领。邀请一些家长,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开展诵读比赛。注意和语文课、品德与生活课相结合,讲到一些能与经典中某些内容有共同之处时,让学生用平时诵读过的一些句段。总之,不定时利用各种可以运用的平台给学生展示,这样学生会很自主地学,很乐意地学。

(五) 同学之间经验交流

学生促动学生是种很好的学习模式。有的孩子诵读能力非常强,教师会先带动这部分孩子,让他们尽情诵读,再给他们展示空间。这样就会带动更多的孩子去向他们取经:“你平时用怎样的方法来诵读?你诵读的兴趣从何而来?我能和你一起诵读吗?”这些都是孩子在诵读能力强的孩子的感染下提出来的问题,不需要老师过多引导。最后,这部分诵读能力强的孩子会很乐意将自己的经验告诉大家,并和大家合作诵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诵读带来的乐趣。

二、 中华经典影响深远

(一) 对孩子的影响

一位学生在《我理解了爸爸》一文中说:通过背诵《论语》后,领会了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话,就是在学习上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懂就要问,于是明白了爸爸要指导自己思考以便真正明白道理的良好用意。另一位学生在诵读中跟孔子较起真来,他认为孔子批评宰予大白天睡觉是“朽木不可雕”不应该,因为孔子自己认为应“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但他还没弄清楚宰予白天睡觉的原因就批评学生,很容易伤害人的自尊心。小小年纪就能表明自己的不同意见,实属难得;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个性向先贤提出疑问,更是可贵。还有孩子在诵读《增广贤文》时,看到地震、冰灾无情地袭来之时,孩子们纷纷为灾区的人民奉献爱心,就有孩子小声地说着“处富贵地,要矜怜贫贱的痛痒。”这无形中指导了孩子的一言一行,指引了孩子成长的方向。

其实通过专家学者的实验,接受读经教育的学生,能把圣人的教诲应用到实践中去。他们在家会孝敬父母,在校尊敬老师,友爱同学,课堂上遵守纪律。这些都是良好道德的培养。

(二)对家长的影响

中华经典是孩子的指路标,是孩子的言行尺子,同样也是家长的一面镜子。

这是一个真实的例子。传授中华经典的赖老师给他女儿读经典,每天都规定好,读多长、读多久、读多少内容。应用这套方法仅半年时间,《论语》《大学》《中庸》读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老子》等全部读完,很多可以背诵,而且书上面的字全部认识。当时在她就读的幼儿园举行了一个古文背诵比赛,孩子背《道德经》,有五千多字,正常背要一个小时左右。刚好电视台在那里采访,赖老师说:“我女儿背到二十多分钟的时候,所有的小朋友都跑掉了。老师就上去叫我女儿不要背了,说她就是第一名了。当时她说还没背完呢。小孩子的记忆力很好,大家都很清楚。我现在跟我女儿读《易经》也是这样的,她读着读着就背下来了,但是我就是背不下来。不过我读起来还是很熟,因为大人在理解方面比较强,有生活的阅历,这就是真实的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的例子。不仅孩子收获颇多,家长也受益非浅。”

(三)对老师的影响

中华经典不仅对学生、家长作用显著,对老师,也是教书育人的范本。能指导老师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平心静气,乐观积极等。作为老师,笔者在带领学生进行诵读时,也会加入到他们的行列当中。

早晨,笔者进入教室,总是喜欢在黑板上写下:温故而知新!在课堂上,让学生分小组在一起学习时,总是会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希望孩子们能够互相学习。看到有些孩子对待学习马马虎虎,不珍惜现有的幸福学习时光,会给孩子们耐心讲: “昼夜惜阴,夜坐惜灯。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这其中的故事。

课后,在教育孩子们,要爱护同学,尊重同学时,总会说:“知己知彼,将心比心。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还会对孩子说:“爱人者,人恒爱。敬人者,人恒敬。”面对孩子之间的攀比现象,家庭条件较弱的孩子心中产生了自卑感,总是会对孩子们说:“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

在和家长的交流中,不少家庭非常宠着,护着孩子,老师会在适当的时候,和家长共同学习:“惜钱休教子,护短莫从师”,“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做牛马”。在面对家长不顾自己孩子,选择破裂家庭之时,总会告诉家长: “一家之计在于和”, “家庭和睦,疏食尽有余欢;骨肉乖违,珍馐亦减至味。”

诵读《增广贤文》不仅成为了教育孩子和感悟家长的蓝本,作为老师,对自身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之,从小让学生直面中华经典,诵读中华经典,走进中华经典,是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中华民族的一大功德无量的事。我们将义无返顾地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铸人铸魂的功德事业坚持下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建

设中开出花、结出果。

上一篇:开放语文课堂,激发阅读兴趣 下一篇:正视学前教育现状 调整拼音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