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社区教育受欢迎

时间:2022-10-04 10:51:09

人文关怀,社区教育受欢迎

近几年来,社区教育为我国国民素质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社区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通过因时、因人、因地而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用人性化的教育来调动居民的学习积极性,使更多的居民受到教育,增长知识和技能。

因地制宜,营造环境

社区教育的教学内容大多比较实际,尤其是在内容的选择上,一般都是有针对性的根据地域特色而确定,根据当地的人文风俗习惯作为切入点,选择一些居民能够真正用得上的内容来进行集中性的培训,使得所学内容的实用性较强。在笔者的社区中,经常会通过对物质环境的创造,因地制宜地进行技术培训,通过将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融合,对居民进行实质性的人文关怀教育。

例如:在进行社区教育时,首先会进行教育前的调查,内容主要为社区的所在地区的物质环境、经济条件、居民的日常生活,根据调查的内容进行相对应的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居民的生活或者技能的薄弱点,根据这些调查的结果来进行选择,有针对性地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和讲解,让居民受到教育,增长技能。如在笔者的社区中,通过调查发现在家的居民女性居多,究其原因,一部分是全职太太,另一部分则是因为在找工作时自己没有相应的学历,自己经商又没有“手艺活”来吸引,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对原因进行分析后,开设了“面点班”“刺绣班”和“手工串珠班”,培训对象多为女性,聘请专业的教师和行业能手来进行培训,培训采取“理论+操作”的形式,同时,为了节约能源,吸引居民参与,培训在免费的基础上,学员的实际操作成果都可以作为赠品赠送给居民,通过这种因地制宜的方式,将社区教育人文关怀进行了物质环境的策划。

人文关怀为社区教育赋予了更多的任务和责任,在人文关怀的背景下,社区居民能够享受到更加人性化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安排,在接受教育或者技能操作时,居民又能够通过自身的意愿来进行学习的选择。

完善机制,优化管理情怀

任何的教育都需要一个完整的机制,机制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保障。在这种保障下,居民对社区教育更加充满信心,对社区教育也充满意义。在以往的社区教育中,往往只能针对管理体制上的一种教育机制的完善,并不能真正的将教育与其他方面进行融合,使得社区教育越来越狭窄,跟不上社会前进的步伐。在笔者的社区中,教育在管理下的优化,再加上人文关怀的融合,让社区教育内容更加温暖。

例如:在社区管理体制中,对于居民参与量比较多的社区教学内容,适当的增加教学课时和教学比例。同时将社区居民的学习成果在社区内进行展示,与其他培训机构联合,对于优秀的居民,通过推荐的方式向个体、国有企业进行推荐,并且通过正确的渠道给居民颁发各类的学习结业证书和资格考试证书,让教育真正的具有实质性,居民可以依据社区颁发的证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就业的概率,也可以根据证书来申请相关的个体经营项目,践行人文关怀。在社区教育中,学员在面对社区的多种课程时可以进行自由地选择,灵活地参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比较实际、感兴趣的课程,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将优秀的学员树立典型,调动积极性,用榜样的力量来带动其他居民,以此来优化社区教育的管理情怀。

S着时代的变化和社区教育管理的需求的不断增加,社区教育的管理机制需要不断的完善,无论怎样完善,其宗旨都是一成不变的,就是增长居民的知识,让居民拥有更多的技能,增加居民的就业概率和创业机会。

组织活动,传递美好传统

社区教育一直受到各级领导和社区工作人员的重视,在社区活动中,形式和内容都比较丰富,变化多样,同时互动性比较强,将人文关怀融入到社区活动中,可以增强社区教育的真实性,充分调动学员的参与积极性,同时文化课程也可以陶冶学员的文化情操,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传递美好传统,让居民在社区文化课程的带动下,有一种安适、归宿和满足的“家”的感觉。

例如:在我国的文化传统中,为了践行尊老爱幼的传统,让居民在意识中产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内容,在社区教育中,我们经常会组织一些户外活动,集体慰问敬老院时,让学员亲自走进老人的生活,熟悉老人的环境,体验人之衰老之时的悲凉,从而激发出敬老爱老的思想感情,从自己做起,真正地为身边的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心与心的沟通,让学员接受教育的同时,给老人传递了温暖。在组织的知识竞赛中,为了让学员们都能够积极参与,主动发挥自身所能,我们提前为学员准备了课程,通过课程让不擅长的学员接触,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将活动开展到实处。

活动的组织上,要具有针对性,选择的活动既要有教育意义,又能够给居民以实际的感受,同时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加大宣传的力度,增加居民的知晓率,逐渐增大社区教育和社区活动的影响力,通过传递的美好传统,继承和发扬我国的文化,践行人文关怀教育。

社区教育涉及范围比较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社区教育与人文关怀的有效融合,将社区教育变得有意义。在管理上进行改进,使活动变得有组织、有依据、有条理,升华社区教育的真正内涵,将社区变成居民的另一个“家”。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大公镇社区教育中心)

上一篇:关注个体差异案例 下一篇:《船长》教学设计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