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精神

时间:2022-06-16 10:56:49

论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精神

摘 要:《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代表剧作之一,被称为文学界的“蒙娜丽莎”,主题包括爱情、家庭、背叛、疯狂和死亡。这些主题经历了几个世纪仍能与观众产生共鸣,其主要原因是该剧主人公丹麦王子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者的典型代表。他忧国忧民,崇尚理性,理智地判断出当时丹麦的国家形势,以人民为根本,战胜个人情感,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挽救国家的命运。

关键词:哈姆雷特;性格;人文主义精神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262-02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其内容主要包括:(1)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2)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3)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哈姆雷特》无疑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杰作,这部悲剧写于1601或1602年,从写作背景来看,这个形象是文艺复兴时期封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具体产物,是莎士比亚戏剧生涯中的里程碑。戏中完美刻画出一位英雄形象,他既渴望人性,又崇尚理性。他的内心深处理智与情感两种力量在挣扎,即道德的力量和为父报仇的决心。剧本虽然以悲剧终结,但是却实现了灵魂和肉体的和谐。最后,哈姆雷特所推荐的新王子的出场象征着振兴国家的新希望。

一、以人为本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中的以人为本是关心人,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在《哈姆雷特》这个剧作中,以人为本不但包含着反对封建神学对人的压抑,还包含着以人民为本的思想。

虽然哈姆雷特年纪轻轻,但是一连串的悲剧使他对代表封建思想最高权威的叔叔不再抱有幻想。哈姆雷特一出场就给我们一个忧郁的王子形象。当他发现了丹麦宫廷所有的罪恶,他生活的全部重心就放在改变现状上。

哈姆雷特喜欢思考,对事物的分析有哲学见解,所有这些性格特点使他很容易发现隐藏的社会罪恶,这些发现又加深了他对人性的思考。在哈姆雷特心中,父亲身上有着人类所有的美德,他想杀了叔父,夺回皇位,拯救丹麦。哈姆雷特想法很多,但在想好一个灵活安全的方法之前他绝不会行动。在他身上,将想法付诸实践的过程要比一般人长很多。在他看来,复仇不断推迟侮辱了亡魂的神圣要求,但新国王受到卫兵很好的保护,要杀他并不容易。此外,新国王是他母亲的现任丈夫,这使他更加犹豫。善良的哈姆雷特认为,杀害一个鲜活的生命是的,再加上长时间的踌躇令他动摇,所以迟迟没有采取行动,就是因为哈姆雷特对人性有更多的思考,他有很多次动手的机会,但都错过了,这使他的复仇计划一再推迟。“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是否应该默默的忍受坎坷命运之无情打击,还是应与深如大海之无涯苦难愤然为敌,并将其克服。此二抉择,究竟是哪个较为崇高?”这是《哈姆雷特》中广为流传的名句。哈姆雷特在以人为本还是以自己为本的思想岔路口徘徊,内心不断冲突,一面是亡魂为父报仇的请求,一面是他对生命价值的思考。随着情节的发展,他表现出力量与脆弱、勇敢与懦弱并存的的性格。哈姆雷特内向温和,但他要做的不仅是思考,而是行动。现实把他从理想世界拉入和他性格完全矛盾的世界,这使他在想法与行动间不断徘徊。

哈姆雷特十分聪明,他巧妙地避开了很多危险。剧中很多细节都可以体现这一点,他周密考虑,行事动作极快,没有丝毫犹豫。比如他假装生病,情绪很不稳定,举止奇怪,常常说出一些疯话,令周围人不安。另外,从英王的迫害中逃脱,成功回到丹麦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哈姆雷特决定改变这个社会,但迟迟没有行动。他内心矛盾,仔细思考自己的处境,希望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二、理性的张扬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中另外一点是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哈姆雷特没有被封建君臣思想所束缚,凭借自己的聪明智慧理智地处理自己所面临的国家存亡问题。作为丹麦年轻的王子,哈姆雷特性格开朗、阳光,对人文主义抱有美好的希望,同时他也极爱哲学思考,认为复仇不仅仅是个人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哈姆雷特是一位人文主义者,他不受中世纪迷信思想的束缚,他热爱这个俗世而不是天堂。他的学识、智慧、高贵的品德,以及悲剧性的结局都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人文思想的代表。

哈姆雷特的理智首先体现在他装疯这个行动上。哈姆雷特的父亲被谋杀,深爱的母亲嫁给了他的叔父,而爱人奥菲莉亚举止怪异,好像已经不再爱他,他所熟知的这个世界已经粉碎。他越发绝望,已经没有能力去改变自己的处境。尽管有重重困难,他还是坚持要为父亲报仇。精神上的折磨加剧了他身体的虚弱,父亲亡魂的出现加重了他的心理负担,他害怕自己知道了这个秘密后叔父会加害于他。因此,这位王子做出了一个奇怪而大胆的决定:装疯。新国王克劳迪斯没有发现他的密谋,也没有产生怀疑。装疯不仅掩盖了他的焦虑,还给了他一个监视克劳迪斯的机会。

哈姆雷特的理智还体现在他不但成功逃脱叔父的谋杀,而且让叔父饮下了自己酿的毒酒。在哈姆雷特意外刺死波洛涅斯之后,克劳迪斯以此为由将王子送往英国,并给英王带了一封信,编了许多理由请英王处死哈姆雷特,但是被聪明的哈姆雷特发现,他设法回到了丹麦,继续自己的复仇计划。戏剧最后,哈姆雷特将毒剑刺入国王的胸口,杀掉了谋害父亲的凶手,完成了复仇的使命。哈姆雷特的这些做法都充分证明了他的理性和顽强的人格。

哈姆雷特性格中的理性、正义和勇敢还表现在不论何时,他总是怀有勇气,坦然面对死亡。有很多例子都能证明他无畏的态度。是他的勇气带他去见父亲亡魂,面对亡魂,哈姆雷特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跟随亡魂走到僻静的地方,然后听闻了父亲死亡的真相。此后,他的人生便理性地赋予“复仇”的使命。通过这部戏剧,我们可以看到哈姆雷特坦然面对死亡的内心世界。哈姆雷特说:“一个胖国王与一个瘦乞丐,到头来,只不过是同桌上的两道菜而已。”他的意思是,死亡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人可以避免死亡。可以看出,他并不害怕死亡,也不害怕父亲的亡魂。还有,“既然无人能知死后会缺少些什么,早死有何可惧?任它来罢!”哈姆雷特表现出对命运的坦然和无畏。最终,当面对死亡,他平静地与已经死去的母亲道别,并让霍拉旭把自己的故事告诉福丁布拉斯,由他接任国王。

三、理智战胜情感,实现灵与肉的和谐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中的另外重要的一点是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剧本中,哈姆雷特用理智战胜情感,莎士比亚让他的主人公实现了灵与肉的结合。

(一)哈姆雷特用理智战胜情感,安排了一出戏中戏,来验证父亲亡魂所说是否真实。在证实之后,他并没有杀死叔父,而是让他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在众目睽睽下,阴谋暴露后痛苦地死去。

(二)哈姆雷特极力克制自己对爱人奥菲莉亚的情感,继续自己铲除叔父的行动。虽然哈姆雷特知道奥菲莉亚很爱自己,但是他明白无辜的奥菲莉亚正在被自己的叔父利用,他隐忍着对奥菲莉亚的感情,装疯卖傻。奥菲莉亚因为父亲的死悲痛欲绝,精神失常,落入河中淹死。她的哥哥雷欧提斯闻此大怒,从法国赶回来。哈姆雷特从英国虎口脱险,回到家正好赶上奥菲莉亚的葬礼。克劳迪斯将一切的罪责都推到哈姆雷特身上,煽动雷欧提斯用毒剑与哈姆雷特决斗,并暗暗准备了毒酒。决斗开始了,哈姆雷特占了上风,赢了第一回合。克劳迪斯斟上毒酒以示祝贺,但王子急于进行比赛,没有喝酒。第二回合中王子又获得了胜利,王后十分高兴,替王子饮下了毒酒,很快毒发身亡。雷欧提斯用毒剑刺中了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并未很快死去。打斗中雷欧提斯被自己的剑刃所伤,奄奄一息的雷欧提斯在最后一刻良心发现,当众揭发克劳迪斯的阴谋。王子举起手中毒剑刺向克劳狄斯,逼他喝下毒酒。杀死了仇人,自己也毒性发作而死。

综上分析,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形象。他赞美人性,他认为“人类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他以自己的人民为根本,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最终铲除以他叔父为代表的封建恶势力,完成了这一神圣的历史使命,并为此献出生命,实现了灵与肉的结合。

参考文献:

\[1\](英)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2\]郝佳荣.论戏剧《哈姆雷特》中的人文主义思想观念\[J\].剑南文学,2011,(5).

上一篇:魏晋六朝志怪小说中的神仙与仙境初探 下一篇:英语文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