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及对策探析

时间:2022-10-04 09:09:16

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及对策探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恋爱呈现出的新特点和现象值得关注。为此,高校应对大学生恋爱加以引导和教育,促使其健康成长成才。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9-0287-01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分析

(一)恋爱动机功利化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西方价值观的涌入使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烙印。部分大学生恋爱过分看重于对方的经济状况、家庭背景以及和对方谈恋爱是否对工作、生活有“好处”,看重对方是否有“利用价值”,谁能为自己将来的吃喝玩乐穿提供更优惠的条件就主动找谁谈恋爱,甚至拿自己的肉体和灵魂去换取物质享受。在某些学校流行的“某某姑娘不可交,面似桃花心似刀,有志男儿她不爱,只爱老头小钱包”话语正是这种功利化恋爱动机的反映。

(二)恋爱中失范失德现象严重

当代大学生恋爱中情感表达方式较之以往更加开放自由,在校园等公共场合中某些大学生的恋爱行为举止过于轻浮亲昵,给旁人造成了视觉上的污染。此外,部分大学生因失恋而痛苦,有的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做出自杀、自残的极端行为;有的学生同时与多人发展恋爱关系,形成“三角关系”、“多角关系”而由此引发感情纠葛;有的学生视爱情为儿戏,见一个爱一个,恋一个丢一个;有的学生奉行“爱情至上”原则,不能很好处理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醉心于二人世界的缠绵悱恻而荒废了学业。

(三)恋爱性观念开放

当代大学生受西方性自由、性解放思想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轻视传统恋爱伦理道德,对我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观以及对非婚前的贬斥加以否定。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是基于双方自愿便无可厚非,“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是他们的至理名言。正是大学生性观念的开放,不仅在校园等公共场合边缘日益增多,甚至出现了婚前同居、未婚先孕等不良现象,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其后果令人堪忧。

二、加强大学生恋爱观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爱情的本质

高校应使大学生明白:爱情的本质在于双方的责任与奉献,真正的爱情以两性相印、学业和生活相互激励、同甘共苦、共同进步为内容,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恋爱,决不能视恋爱为儿戏或是把爱情当作谋求个人金钱、地位的工具,还爱情本应有的纯洁属性。

2、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

高校要引导学生摆正爱情与学业的关系,要使大学生认识到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学业才是最关键的因素。因此,高校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学业高于爱情,爱情服从学业”的思想,使大学生明白今天努力学习是为了成就明天的事业,只有有了事业的基础,爱情之花才会长久常新,从而自觉将学业放在第一位,化“儿女情长”为奋发向上的斗志和实际行动。

(二)切实加强恋爱道德教育

首先,做好恋爱责任与义务教育。高校首先要教育恋爱双方尊重彼此的自由权利与人格自由;同时,杜绝婚前同居、婚前等现象的发生。此外,当恋爱关系破裂时,双方不能恶意中伤、诋毁和报复他人,也不能因此而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其次,做好恋爱文明方式教育。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恋爱美德教育,继承与弘扬传统恋爱道德的合理精华,使大学生的恋爱行为方式符合我国社会的道德规范。

(三)切实做好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要大力培养具有丰富心理学知识与经验的心理辅导教师,为学生心理咨询提供专业化指导;同时,要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恋爱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调节情绪、排除心理障碍。此外,高校要开设恋爱心理课程及恋爱心理专题讲座,给学生传授恋爱心理调试方法和正确的心理宣泄方式,帮助学生正确缓解恋爱心理压力,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当中。

(四)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性观念

高校应通过专门的性知识教育课或举办性知识专题讲座、印发性知识宣传手册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全面普及性生理、性心理卫生知识,使大学生从性的神秘圈和性误区中走出来。同时,高校应以性道德教育为性教育的核心,纠正大学生性意识中的偏差,使大学生理解懂得“两性区别,男女平等;异往,互尊互敬;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性道德规范。此外,高校要对婚前、同居等现象的危害性进行预防教育,让学生对所引发的危害性后果进行深入地思考,通过学校的教育以及学生的自我思考和教育,使学生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恋爱性道德,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控制力和道德约束力。

参考文献:

[1]王颖.大学生恋爱观现状分析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3).

上一篇:浅谈色彩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下一篇: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