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电影《长江七号爱地球》的启示

时间:2022-10-03 10:27:29

国产动画电影《长江七号爱地球》的启示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国产动画电影《长江七号爱地球》的制作风格和特色,提出它在借鉴国外一些优秀的动画片的同时也融合了诸多中国本土元素,可以说在中国动画还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特定风格的时候,模仿和借鉴也是一种过渡的手段,从而开创了中国动画电影的里程碑,并通过此部影片的启示,提出我国动画电影事业应该在借鉴他人的基础上创作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准确定位、深刻内涵的优秀影片。

[关键词] 动画;电影;启示

《长江七号爱地球》是今年七月上映的国产动画影片,它改编自周星驰同名电影。由香港著名的漫画家,动漫导演袁建滔导演。该片上映以后,观众众说纷纭,有称赞的,也有批评的:比如网上有观众评论它是“一部真正意义上老少皆宜的动画电影,一部负责任的非浮夸的商业儿童电影,开创了中国动画电影的里程碑……”;“改成动画的七仔,已经不具备真人电影的作者性特征,有的只是模仿秀性质的二次演绎和充斥着跟风日系的漫画做派……”①尽管如此,该影片依然受到很多小朋友和大朋友的喜欢。周星驰将真人版改编成动画电影版是因为近几年给小朋友看的国产动画片极为贫乏,要么很幼稚,要么成人化明显。要知道现在的小朋友理解能力、智商都大大提高,因此国产动画在适合他们层次和内容方面要做很大努力。不可否认,此部影片的确集国内外各种动画风格于一身,但却糅合得非常到位,可以说是开创了中国动画电影的里程碑。它给我国动画事业以及动画教育事业很深刻的启示。

启示一 ―― “模仿”与借鉴

《长江七号爱地球》影片中融合了日本动画片的很多元素,因此有些观众说是日本系漫画的模仿秀不无根据。中国动画事业刚刚起步,动画教育处于初级阶段,受到国外一些优秀动画片诸如日本宫崎骏、高桥留美子,美国迪斯尼、梦工场等作品的影响在所难免。再者中国动画曾经也有过辉煌,上世纪如《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牧笛》等动画片都曾经在国际上获得很高荣誉,却在近二三十年里中国动画发展迟缓,在中国动画还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特定风格的时候,模仿和借鉴也是一种过渡的手段。

首先,在动画场景表现方面,该片借鉴了日本动画片的唯美风格。近二三十年在中国市场上出现的电影尽管也努力做到唯美,但是大都对细节很不考究,粗制滥造。宫崎骏的唯美风格是众所周知的,但在他唯美的背后时刻体现出日本元素,比如《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天空之城》等,手绘的场景堪称绝美。而在《长江七号爱地球》中,场景的表现虽然不能和日本动画同日而语,但相比较之前的一些国产动画比如《宝莲灯》可以说是突飞猛进。如镜片开头部分小狄爸爸下班回家时的每一个场景:夕阳西下、傍晚街景、夜晚的每一帧画面手绘效果非常浓郁;再如爸爸接小狄放学回家走在霓虹灯下的背影,两边高楼投射出五彩的灯,与《千与千寻》中的环境很相像,但却又别有一番风味。电影中对科幻场景的描绘也颇有创造力,证明了周星驰是一位非常资深的科幻迷。影片中的每一个场景都表现很到位,做到可圈可点的确难能可贵。

其次,在角色形象塑造方面,该片也受到了日本一些动画片的深刻影响。比如人物造型的夸张和局部特写的表现在日本动画片里是经常出现的。在人物极度高兴或痛苦或发生不可预见事情的时候呈现出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的表情和动作是动画片丰富想象力的传递。比如小狄让长江七号做冰激凌,却发现他吃的冰激凌是用马桶里的东西制成的时候,气愤地张牙舞爪的动作以及在被长江七号变出的弹簧床压扁时变成了猪鼻子的形象都表现得合情合理,又很有趣味。此外,小狄的长江七号就如同大雄的机器猫,小七的各种发明让我们重温了小时候看《机器猫》的欢乐。这个外星小子可以为小狄带来任何稀奇古怪的东西,但却总事与愿违。比如可以飞翔的自行车,尽管外观设计不同,但和机器猫的竹蜻蜓功能相似;在影片结尾部分小七为了拯救地球而变身成为狮子坐骑,这个形象也是来自于日本动画大师高桥留美子作品《犬夜叉》中戈薇的宠物――云母:平时身躯很小,但是需要的时候却变身成为巨大的坐骑,可以载人在天空飞翔。

总之“动画是艺术同时也是技术,它是一种方法,其中包含着漫画家、插图画家、画家、剧作家、音乐家、摄影师、电影导演等艺术家的综合技能,这些综合的技能构成一种新型的艺术家――动画家。②因此想要在动画表现中取得成功,形象的塑造和绘画效果非常重要,再加上对成功的优秀作品的借鉴,可以事半功倍。

启示二――发展与创新

在对国外优秀动画片借鉴的同时,发展与创新才是使国产动画重新振作的硬道理。“发展中国动画,在创作上要立足于中国的民族特色,创作出反映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和社会风貌的作品……”③上世纪形成了以水墨动画写意性的中国动画特征。水墨动画没有轮廓线,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渲染,浑然天成,一个个场景就是一幅幅出色的水墨画。角色的动作和表情优美灵动,泼墨山水的背景豪放壮丽,柔和的笔调充满诗意。它体现了中国画“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意境深远。但是水墨动画片并没有坚持长久,原因复杂:首先是政治原因,“”10年没有一部国产动画影片诞生;其次水墨动画的制作成本耗费巨大,需要分层渲染着色,对艺术层次要求非常高,著名国画家李可染先生就曾经担任过艺术指导。纯粹的水墨动画片在面对动画产业商业化的时候是没有竞争力可言的,因此水墨画面临着无以为继的尴尬。中国动画事业在近20年向商业化转型的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在失败的教训中可以吸取经验走出属于自己的风格。《长江七号爱地球》在借鉴国外优秀动画片特点的同时,也融入了很多中国元素。

首先,中国传统剪纸效果的应用。二维动画效果和三维动画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感觉。二维动画更加接近于绘画艺术。但是在3D电影盛行的现在,二维动画电影似乎没有那么呼声高涨。特别是巨作福克斯《阿凡达》的呈现更加使3D电影深入人心。殊不知二维动画影片同样是人们应该推崇的。3D电影耗费巨大,要求制作技术先进,设备一流,对于目前中国动画事业起步晚,资金缺少的现状反而二维动画是明智的发展方向。再者,制作二维影片中国有深厚的根基:比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都是二维表现。那么在此部动画片头部分,父亲拖着疲惫的身躯吃午饭的场景以及他卖力干活的场景中近景部分完全是平面的剪纸效果,并且省略了人物细部刻画,只留给观众大轮廓突出他的外形特征,完全是中国式的表现方法,值得提倡。

其次,此部影片贯穿了周星驰电影的幽默风格。可以说周星驰是代表了中国电影的里程碑,他的无厘头风格、幽默的表现深入人心,因此动画片中融入代表中国电影特色的元素使此部影片更加具有中国特色。比如父亲省下修车的钱给小狄买球鞋,号码还是不一样的,比较便宜。尽管如此,父子拿回球鞋时对儿子说话的幽默感非常强;父子俩将烤酱油馒头称作“烤牛排”;尽管生活窘困,但对生活仍旧充满信心。周星驰还将“如来神掌”“如花”以及周星驰电影里的“哈~哈~哈~”腔调等中国特色和国内网络流行的元素融入影片中,增加幽默感。

再次,影片延续了香港动画片《麦兜的故事》的配音风格。打着“香港制造”牌子的麦兜以无与伦比的亲和力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喜爱。而《长江七号爱地球》中的配音仍然延续此风格,可爱、有亲和力、儿童的、幽默的、笨笨的……这些有香港特色的声音风格是属于本土的艺术,我们应当保护并发扬。

启示三――创作定位的改变和电影内涵的提升

国产动画的定位一直都很模糊,似乎只是面向儿童市场,但是表现形式和内容又很呆板和幼稚,形象刻画不生动,大都具有说教性质,而且主要还是建立在历史故事与神话故事方面,亲近现实生活的叙事性题材很少。诸如《宝莲灯》《哪吒闹海》《新西游记》、动画版《三国演义》,等等,以为把这些文学历史名著拍成动画片就会有很多人喜欢,没有人关注电影人物本身塑造的饱满程度。有人说我们看动画片就是为了娱乐,不想听说教,喜欢美国动画片的幽默、日本动画的唯美视觉盛宴、法国动画的抽象概念、捷克动画的可爱童真。看动画就是要放松心情,不是为了接受教育……中国传统的寓教于乐的概念在当今的学习压力增大、生活压力增大的前提下似乎不那么流行。而拍同样是中国题材的美国动画电影《花木兰》却从异国的拍摄角度去阐释,体现出动画本身的乐趣,而不是一味地叙事故事,得到的效果也不同凡响。因此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动画事业的创作应该寻找不同的定位。本部影片的定位就是“一部真正让儿童可以亲近的电影动画片。”我们要反思为什么中国动画电影从没有老少皆宜的影响力,因为我们从没有真正面向各类群体去创作。

“从一定意义上说,动画电影中的人物其实也是对现实生活里的人们的一种艺术转化,他们如同一块块吸铁石,既有吸引人磁性,也有异于人类的特征,这样的人物形象才有张力和持久性。”这就需要国产动画电影对人本身的关注――人本主义。不是注重结果,而是注重故事情节发展的真实性和人物行为的合理性以及动画本身的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塑造鲜活饱满的童话人物。在物质极度夸张,精神极度匮乏的今天,一部优秀的动画电影具有更加深刻的内涵显得极为重要。

结 语

总之,在中国动画辉煌早已不再的今天,我们还是要感谢周星驰为中国动画电影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尽管有些观众提出关于影片结尾环保意识主题的提出有些突兀,但总的来说它给中国动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深刻的启示,至于影片的遗憾和不足,在以后的国产动画电影作品中一定可以弥补。

注释:

① 引自互联网:http///movie/105267/。

② 贾否、路盛章:《动画概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45-46页。

③ 陶旭泉:《管窥中国动画发展的现状与问题》,《电影文学》,2010年第1期。

[参考文献]

[1] 葛玉清.动画电影叙事艺术[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2] 张慧临.20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史[M].西安:陕西民间出版社,2002.

[3] 肖路.国产动画电影传统、美学特征及其文化探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4] 断佳.世界动画电影史[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8.

[5] 薛艳平.非主流动画电影:历史•流派•大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6] 严定宪.中国动画范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7] 张健翔.动画电影研究[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常艳(1982― ),女,陕西榆林人,硕士,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理论。

上一篇:“翻译新语言”在电影翻译中的运用 下一篇:谈《老友记》中幽默对白的字幕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