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新语言”在电影翻译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29 05:26:55

“翻译新语言”在电影翻译中的运用

[摘 要] 伴随着整个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变化,随着观众对电影译制片的要求逐渐提高,电影翻译也开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生活化、通俗易懂开始成为新趋势。无论是院线进口大片,还是网上的美剧、韩剧和日剧,在对白翻译中都采用了时下最热门的流行语、网络语言、俚语、俏皮话等。这些生动的语言、有新意的词汇在电影中出现,既能吸引观众,还能有效缓解两种语言在翻译转换中的文化流失。“翻译新语言”在电影翻译中的运用是电影翻译的成功,是电影翻译能生存下去的捷径,是翻译的“二次创作”。

[关键词] “翻译新语言”; 电影翻译 ; 语境

“你太牛了,我是你的粉丝”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素质!注意素质!”

“笨笨笨,我要吃糖糖。……大家安静,我家笨笨要说话了!”

……

这些话都是《博物馆奇妙夜》配音版里的,与以往译制片配音版受冷落的境况不同,这次居然因为有人看了原版不过瘾,跑到电影院“温故而知新”去了,回来后在各大论坛大赞这种“翻译新语言”的使用。

如今,无论是院线进口大片,还是网上的美剧、韩剧和日剧,在对白翻译中都竭尽所能地使用中国俚语、俏皮话,甚至还大量运用了网络语言和流行语。这种现象在去年的《加菲猫2》中就已经开始,当那只肥肥的,满身懒筋的外国猫满嘴狂喷 “歇菜”“猫咪我灰常灰常开心”“我一直都是顶你的”“满城尽带傻大木”这些现代时髦用语时,观众一下就爱上了它,以前那些全球流行的“加菲语录”早就被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一部电影不仅仅是一种影视语言,其更重要的作用是不同文化的传播功能。著名翻译家Eugene Nida曾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任何文本的意义都直接或是间接地反映一个相应的文化,词语意义最终也只能在其相应的文化中找到。”因此,如果没有贴切的语言来表达,影视作品终将是苍白无力的,尤其在国际的文化传播中,尤为如此。较之商业文稿翻译,电影翻译在语言的逻辑性、艺术性、感染力等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较之单纯的文学翻译,它又有更高的通俗性和广泛性。因此电影翻译中的真正难点并不在于词汇或是文章的严谨缜密,而往往在于最普通、最地道的语言,在于对语言理解的深刻性。更进一步说,电影翻译不只是语言转换的问题,其现实是取决于接受方文化应用需求的扩展,而不仅仅是由源作品的要求形成的。语言的价值在于它的生命力和流动性,当加菲猫操着它那浓浓的中国乡音跟观众插科打诨的时候,观众不会觉得别扭而只会感到倍加亲切,当老外们口吐“冯氏”语言时,观众也会诧异原来这些语言的语境并不是惟一的。新语言在不断地尝试、使用和修改中,确立自己的江湖地位,不管是否有人说它们多么低俗与不堪、有损电影雅致,总之,存在就说明有它的合理性,卖座就说明了它的适用性,一切都得靠实力说话。电影是雅俗共赏的,翻译电影一定要让观众看起来感到熟悉和亲切,电影翻译除了讲究“信、达、雅”外,还要注意语境的变化,即是“入乡随俗”一说。

一、电影语言的特点

电影语言与书面文学语言不同。它有口语化、瞬间性、大众性等特点,从而使电影翻译也有别于其他文学作品的翻译。

(一)口语化的特点

电影面对的观众是具有多层次化的,除了特定的一些影片外,都应该使用通俗语言的。所谓的通俗语言,就是影片中使用的口头语言。电影语言多以人物对话或内心独白或旁白的形式出现,与文学作品语言的规范性相比,电影语言则更口语化。基于电影语言的这些鲜明特点,译者在将其翻译成另一国文字时,便不能不考虑语言风格的传译问题,以使他国的电影观众充分感受到影片语言的魅力,否则会因译入语的晦涩难懂、矫揉造作失去大部分观众。

译者应立足于本国观众,从观众领略欣赏译制片的艺术角度出发,选用本民族语言中与原片艺术最相似、最贴近的、为本国观众所熟悉的、易于接受的词语和文化意象来进行电影翻译。大胆地运用“翻译新语言”。

(二)瞬间性特点

电影语言是有声语言。转瞬即逝,若听不懂只能放弃,不能再听一遍。因此,电影语言要顺畅明了,在翻译时,要运用观众所熟悉的语言。电影语言必须符合广大观众的教育水平,要求能一听就懂。

(三)大众性特点

电影艺术是一种大众化的艺术,绝大多数电影作品是供人们观赏的,因此,电影语言要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老少皆宜,故弄玄虚只能适得其反。电影翻译的性质、原则与技巧决定了电影翻译必然和普通书面语的翻译有所不同,这种区别首先体现在翻译语言的运用上。

二、“翻译新语言”在电影翻译中的运用

从信、达、雅的译制原则,到灵活地渗透更多口语,突出本地、娱乐和网络新语言。如今译制片的翻译的确与以前有了很大区别,以前都是在直译的基础上稍加改良,随着观众对电影译制片的要求逐渐提高,生活化、通俗易懂开始成为新趋势。随着人们说话方式的改变,电影翻译也不得不放弃以前的阳春白雪向口语化转型,说 “人话”成了翻译界的最低以及最高标准。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一些美国喜剧片的“笑点”直译过来的话,很多中国观众就笑不出来,这就需要植入国内观众所能理解的幽默。例如:《怪兽大战外星人》中“不是宅女”的原文是“原来你也有社交活动啊”,但如果按照后一种意思直译,中国观众听了肯定没什么感觉,而换成“宅女”这个词,既能保留原来的意思,也能让观众会心一笑。

接下来,我们通过《怪物史瑞克4》的配音翻译来探讨“翻译新语言”在电影翻译中的运用。《怪物史瑞克4》里既具中国语言特色、又极度贴合剧情的台词,成为电影中的一大亮点。由于配音台词的翻译根据内地的语言文化和环境作出了修改,尤其是一些加入了本地化处理的翻译,既增加了幽默效果,同时又没有显得过分生硬,完全没有了以往动画片翻译中过度使用网络热门词而造成的“雷人”效果。

(一)运用网络语言和流行语

20世纪,随着网络运用的普及,网络流行语以一种特殊的口语形式开始悄然风行。网络语言是语言在网络语境下的变异,尽管学界对网络语言褒贬不一,但不少网络语言已被人们广泛接受并在现实生活中使用,这种变异语言的应用给人们以新奇、惊异的感觉。对白译者在为进口电影尤其是时尚电影翻译配音时使用网络语言,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例如:

1.Its not like she is got any younger.

“你们不想让她成为剩女吧! ”

要是按照原文直译的话“她的青春可等不及喔!”恐怕很难体现原文的幽默感,加上时令的“剩女”二字一目了然。结合中国国情换了一个词,国内观众就能有共鸣了。

2.―I was tricked into signing something I shouldnt have signed.

―You signed one of the damn jobs?

――我被骗了,签了些不该签的东西。

――“难道你按揭买房了? ”

要是按照原文直译的话“你是不是签了一份苦力工的合同?” 植入当下的妙趣翻译,效果实在比英文原声好得多,被网友奉为经典,称其“很本土,很懂中国国情”。

3.So one got away.Who cares? Not a big deal.

有一只怪物逃走了,我很淡定。

“淡定”可以说是非常时髦的词汇,用在这里,既能准确地翻译出了源语的意思,又与现代人的欣赏风格非常吻合,可谓“一举两得”。

(二)运用中国俚语、俏皮话

中国俚语或俏皮话,简单地说来,就是俗话,是语言习惯中约定俗成的语言,不能通过字面意思直接理解的,但是其含义比较固定,常用于口语交流中。而电影台词的口语性,促成了译者在对白翻译中都竭尽所能地使用中国俚语、俏皮话。例如:

4.Do I look somewhat like a dog to you? If you have not noticed I am a donkey,not a dog.If I was a dog,theyll call me dog not donkey.

难道我看起来来像只狗吗?还是你没发现我是驴,不是狗。如果我是狗,我就会叫“狗子”而不是“驴子”。

“狗子” “驴子”,是中国人常说的词,很贴近生活,没有刻意为之让人反感,而是拉近了观众与影片的距离,让观众有了“身在其中”的感觉。

5.Well I will see who is the man in your family.

这回我知道你们家谁说了算了。

这个翻译就像是两个朋友在聊天,使用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译文通俗易懂,很容易被普通观众所接受。

(三)运用中国成语

翻译是一门艺术,是语言艺术的再创造。 好的电影翻译,不管内容是欢喜或悲伤,是美景或惨相,都应该栩栩如生,使读者欣赏时如身临其境,或喜或悲,或赞或骂,心情的高低起伏都由文字掌控。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要求译文形象生动,深刻鲜明,意美而神似。而成语历经锤炼,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民族文化的语言瑰宝,是对劳动人民全部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历史经验的典范表述,不仅凝练含蕴,内涵丰富,而且可以以实指虚,具体生动,形象鲜明,有助于有效地体现电影中的情态与意境,增强译文的表达感染力,带领读者身临其境,带给人丰富的联想,因此运用中国成语翻译电影对白,是电影语言的再创造。试看下例:

6.A donkey has an Ogre friend? Thats the most ridiculous thing Ive ever heard.

驴子有个怪物朋友? 我们做朋友简直是驴唇不对“怪物嘴”。

既有中国的语言特色,又符合片中的情景,不禁叫人拍案叫绝。

7.I remain here to in case of being the breakfast.

我就不去了省着“草菅驴命”。

要是按照原文直译的话“我就不去了省着沦为早餐。” 这种直译没有体现出驴子当时的情感,语言缺乏生动性。“草菅驴命”这个搞笑成语在这里的运用,既符合语境,又非常为中国观众所熟悉。

三、结 语

由于电影语言的特点,在翻译电影时,译文要使用普通的、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使译文通俗易懂。电影作品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媒介,只有使用大众化的语言才能更容易被普通观众所接受。译者要在通顺的基础上使语言靠近大众,清楚明白,雅俗共赏,老少皆宜。在进行电影翻译时,译者须立足于观众,从观众欣赏的角度出发,并利用一定的翻译技巧,结合电影语言的特点,根据具体的语境、语意、语篇条件,尽可能地将原作品完美地呈现给观众。“生动的语言、有新意的词汇在电影中出现,才是配音电影成功的关键,这样既能吸引观众,还能有效缓解两种语言在翻译转换中的文化流失。”上海电影译制厂副厂长刘风认为,目前的国内电影翻译需要开发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词汇,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年轻观众喜欢。

[参考文献]

[1] Nida Eugene 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2] 赵速梅.影视翻译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5(03).

[3] 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2000(01).

[4] 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许家群(1975― ),女,山东临沂人,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职硕士,临沂师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及英语教学法。

上一篇:语用学视角下析影视语言的言语行为 下一篇:国产动画电影《长江七号爱地球》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