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片范文

时间:2023-03-07 10:54:20

国产动画片

国产动画片范文第1篇

孩子爱模仿动画片暴力言行

说起动画片暴力镜头对孩子的影响,4岁女童妍妍的妈妈崔女士说,她邻居家5岁男孩皓皓算是一个典型例子,而且孩子的暴力言行在小区里是出了名的。“一次我出门,正巧碰上他家来客人,客人一进门,皓皓上来就给人家一拳——‘怪兽,打死你!’”崔女士说,在小区玩,皓皓也经常对小朋友拳打脚踢,嘴里还喊着“去死吧”。有一次,皓皓和妍妍在玩耍,崔女士看到他抢妍妍的玩具,还推倒了妍妍,忍不住上前说:“皓皓,你这么做不对……”还没等崔女士把话说完,皓皓转身抓起一个玩具朝她扔过来,嘴里嚷着:“看我怎么收拾你!”皓皓的奶奶赶紧把他拦住,他还愤愤不平,冲着崔女士喊:“等我长大了,我买炸药,炸死你全家!”时间一长,皓皓一出来玩,别的家长就带孩子有意避开。于是,小区里常常见他奶奶一个人带着他,他拿着“宝剑”,不知疲倦地“冲啊”、“杀啊”。

皓皓的奶奶说:“皓皓最喜欢看《奥特曼》、《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等,爱跟着动画片学,他觉得好玩。”平时都是奶奶带他,爸爸妈妈忙着做生意。奶奶在家洗衣做饭时,就打开电视或者电脑给皓皓看动画片。“他坐在沙发上,看得入神,不用老看着他”。

皓皓的例子有些极端,不过,受动画片负面影响的孩子不在少数。双手交叉在胸前扮演“奥特曼”,大吼一声,把大人或其他小朋友当作“怪兽”追打,这是当下许多小朋友常见的动作。某幼儿园教师石丽芳表示,她在教学中发现,幼儿园的孩子经常会聚到一起模仿动画片中的情节,有些甚至是暴力、对抗性很强的情节,这对于孩子们的心理和身体都可能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孩子们特别热衷于模仿奥特曼,大家都想当奥特曼,于是就强行选出‘小怪兽’进行‘超人大战’,其结果很容易引发肢体和言语冲突。”

家长对暴力语言不以为然

尽管孩子“语言暴力”现象普遍,但大部分家长并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孩子说这些话只是说着玩的,并没有当真。张女士的儿子辉辉上小学二年级,她说:“孩子在学校跟同学闹了矛盾,回到家说出想‘杀了他’的话,但我观察,他第二天就忘了这件事,跟那位同学还有说有笑的。我觉得孩子纯粹是发泄,发泄完了就好了。其实就跟大人一样,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经常通过这些‘暴力语言’来发泄。”

也有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语言暴力”不好,但又不知道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幼教专业申石老师表示:“很多孩子长大后会有暴力行为,与从小接触暴力语言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家长要防微杜渐,对孩子‘语言暴力’这一现象引起足够的重视。”尽管大多数孩子在说这些暴力话的时候是无意识的,“但在孩子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尚未形成之时,如果说多了这样的话,孩子就会对生命不尊重,很容易走极端。”

暴力镜头难界定 期待动画片分级

家有6岁女童的董先生是一名海归。他说,在美国,动画片有分级制。最低一级为G级,没有脏话和色情场面,适合全年龄段儿童在家长不在场的情况下观看;往上是Y7级,带有科幻和喜剧色彩,适合7岁以上孩子观看;而像《疯狂原始人》这样的动画片则被定义为pG级。观看时需要家长加以指导和讲解,告诉孩子其中有些情节不能模仿,在董先生看来,国产动画《喜羊羊和灰太狼》、《熊出没》等也应属于这一类;再往上是14级,包含过度暴力和明显色情,人物满嘴脏话,不适合14岁以下儿童单独观看,是需要家长格外留意的动画片。

可是,回国之后董先生犯了难。他说:“孩子的动画片与成人的动画片没有区别,更不要谈细化年龄段的动画片分级了。特别是一些进口动画片,尤其是日本的,在国外都明确写有注意事项,我们引进时却没有这样的分级。”

尽管动画片中一些暴力镜头有“不要模仿”的提示,但孩子有可能看不懂或不能理解相关提示,因此不少家长建议,直接删掉那些容易导致孩子产生模仿行为的暴力镜头。对此,有专家说:“动画是一种想象的艺术,追求夸张和变形,比如,《猫和老鼠》就经常出现猫抓住老鼠之后把它的身体拉长扭曲,而老鼠逃脱之后还能恢复原状的镜头。业界把这种不可能在现实中出现的暴力称为‘幻想暴力’,这是动画独有而擅长的表达效果,真人电影不可能做到。”

专家认为,与血腥、色情一样,暴力也是影视作品吸引眼球的主要元素。不过,暴力与其他两者又有区别:“血腥和色情的东西一目了然,容易区分,暴力则很难界定。关于什么样的镜头才是暴力镜头,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今没有明确的判别标准”。

“正因为暴力镜头难界定,动画片分级的意义才显得尤为重要,它能提醒家长们,对于动画片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有充分认识。我们当然首先要保证动画片不能是凶残的,同时也主张家长对孩子观看动画片进行指导,而不是把动画片当成电子保姆,把孩子往电视机前一放就不管了。”专家如是说。

建议:家长适时引导十分必要

“对于孩子是否还要看动画片、究竟看什么样的动画片,我认为宜疏不宜堵。”幼教专家申石老师表示,现在的孩子很容易接触到动画片、电子游戏等。这也就意味着,即使家长采取堵的方式来处理,也将无济于事。作为家长,面对目前有些泛滥的动画片,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首先,筛选动画片。申老师建议,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动画片时一定要慎重筛选,“我建议家长多给孩子看一些经典的动画片。如果家长觉得某些动画片不符合自己的教育理念,或者不适合孩子收看,我们就要想办法让孩子喜欢上家长觉得更好的动画片。对于大一点的孩子,由于他们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判断和认识,我们只要平时和孩子沟通顺畅,也可以引导孩子学会欣赏更好的动画片”。另外,孩子对动画片的模仿,如果是不好的行为,家长要及时制止和纠正。

其次,和孩子约定。某幼儿园园长刘佳表示,由于孩子的自控力和约束力不够,需要大人适当进行引导和管束。但家长不可能随时随地看着孩子或者跟着孩子,所以,跟孩子一起商定看动画片的规则就很重要。“如果规则制定得好,孩子也遵守得很好,我们就大可不必担心孩子沉迷于动画世界之中”。约定内容大概包括,看动画片之前,必须先完成作业;每天观看动画片的时间;不让幼童单独看动画片等。

再次,转移注意力。孩子为什么容易沉迷于电视节目?大多数时间是孩子觉得无聊,觉得没有更好玩的事情,其根本原因是没有人(家长或同龄伙伴)陪伴所导致的。家长要多花心思和时间陪伴孩子,帮助孩子形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如果等到孩子已经把看动画片作为唯一的爱好,问题解决起来就困难得多了。家长需要转移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让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发现更多兴趣爱好。

国产动画片范文第2篇

《功夫熊猫2》的票房大卖引发出数部国产动画片于近期扎堆上映,并在微博上引发关于“国产动画片”如何如何的大讨论。可惜“雷声大,雨点小”,所有这些影片的票房加起来也不及“熊猫阿宝”在内地票房的二十分之一。其中《魁拔之十万火急》片方甚至不惜走到大街上,求观众“救救国产动画片”,堪称“悲壮”。

其实,国产动画片的“集体崛起”离不开《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示范效应。“喜羊羊”风靡全国让很多人看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曙光,但后来者的境遇并不乐观。比如周星驰兴致勃勃推出的《长江七号》动画版,票房比起真人版就相差不止十万八千里。最近上映的《魁拔之十万火急》《兔侠传奇》等,单从制作水准来说,比以往的国产动画片提高了一大截,但影院的排片,还有票房均不理想。影片制作方怪影院只管眼前利益,怪观众崇洋不支持国产动画片。殊不知,这与观众和影院没有太大关系,关键是这些动画影片在选材方面的认知度问题――影片再好,观众不知道或者不认同,影院自然没法给予太多的场次。

比如《魁拔之十万火急》,片名就颇为费解。别说小孩子不明白,连大人都搞不清楚“魁拔”是干嘛的――除非是同名漫画狂热爱好者,但这些人与观众完全是两码事。《魁拔之十万火急》另一被人诟病之处,是风格上太像日本动画片,特别是主角就如同《七龙珠》里的孙悟空一样。这样的动画形象,要想让国内的观众认同,很难。很多人只看到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而没有去追溯该片的出品方如何通过“电视长跑”赢得小孩子青睐的艰苦漫长过程。别忘了,是“喜羊羊”勾住了小孩子们的魂,然后小孩子才拖着大人们一起走进电影院――认知度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是何等重要。

《兔侠传奇》在片名和故事上还算浅显易懂,但又陷入另一个问题中,就是太像山寨版的《功夫熊猫》。而且还选择在《功夫熊猫2》热潮刚刚散去的时候上映。有网友对该片评论道:“打败了熊猫,你就是国宝”。因为主角兔侠和阿宝一样,是个厨子,一个弄面条,一个就卖炸糕。大反角是只大白熊,但偏偏眼部弄了烟熏妆,其中的喻意小孩子都能明白:小人物成为大英雄,类似邵氏老片的搞笑打斗。这种处理,实在很难让观众产生好感。就如同拿隔夜的汉堡包,在锅里又翻炒了一下,加了些酱料,对食客说这是新出炉的“中式汉堡”。

国产动画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国动画;民族特色;动作模式;日美动画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打开电视机,《名侦探柯南》、《樱桃小丸子》、《空中大惯篮》、《乒乓小子》等日本动画片,《猫和老鼠》、《变形金刚》、《蓝精灵》、《花木兰》等美国动画片成了我国电视荧屏的主角,作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这些动画片以其特有的风格与内容给中国的儿童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但其中也不乏暴力、追杀等内容。作为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除了孙悟空、阿凡提、骄傲的将军和三个和尚,我们还能给中国的儿童生产什么样的精神食粮,为什么诺大的影视市场少见中国自己的动画作品,“中国动画怎么啦?”这是多少关注国产动画发展的人发出的疑问。

一、我国动画片发展的历程

动画片在我国已有80年的发展历程,万氏兄弟为我国动画片拉开了帷幕。他们在上海创办的动画工作室也成为中国动画的摇篮。1947年在东北兴山建立的美术创作基地于解放后和万氏兄弟的动画工作室相合并,成立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并创作了许多生动感人的动画片。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我国动画片的制作主要还是以传统的手工制作为主,在“走民族风格之路”口号的激励下,艺术家们努力在寻求动画片艺术风格的突破,一批艺术风格独特的动画片如借鉴京剧艺术风格的《骄傲的将军》、借鉴剪纸艺术风格的《渔童》和《金色的海螺》、借鉴水墨画艺术的《小蝌蚪找妈妈》、富有敦煌壁画特点的《九色鹿》以及集剪纸与水墨画艺术于一体的《鹬蚌相争》等剪纸片、木偶片、折纸片以令人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活跃在银幕上。以《大闹天宫》、《鹬蚌相争》、《三个和尚》等为代表的动画片多次在各种国际赛事上获奖,赢得了国际同行们的好评。

动画技术的发展也对动画制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上世纪三十年明赛璐珞片技术后,动画和背景可以分开制作,动体与背景都可以进行多层处理,这种技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延用,并形成了稳定的配套生产能力。直至上世纪末的九十年代,计算机技术开始大规模地介入动画制作,有力地推动了国产动画的发展。尽管如此,我国动画片的整体创作水平与产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广大少年儿童的需要,影片的整体质量也不够高。

上世纪末,针对国外动画片占据我国电视荧屏多半壁江山的态势,国内多家媒体、各界人士发出了呼吁:振兴国产动画片,让我们创作生产出更多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内容生动、形式新颖的动画片,打破外国动画片一统天下的局面。

二、国外动画强国发展的状况

不少资料显示,日、美等国的动画片及延伸产品生产,已成为他们国家的支柱产业,尤其象日本这样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动漫业的发展已超过不少重工业和制造业。动画片及其延伸产品已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据统计,在日、美及西欧的部分国家,动画片的播出量已占当地电视节目总播出量的1/5强。动画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样。动画的观众群从儿童到成人,覆盖到每一个年龄层。大量延伸产品特别是根据动画片改编绘制的连环画,也成为受人们欢迎的新宠。

在高新技术推动下高速发展的传媒业,为动画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宽广的天地。影视广告、网络动画、新闻出版、电子游戏甚至建筑设计,都离不开动画艺术。服装、文具、玩具、食品等行业与动画业相结合同步发展,高额的效益、广阔的市场及使政府与产业界的投入,使动画业进入了一个良性的运行轨道。韩国近年来动漫与游戏业的发展就是一个极典型的例子。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日、美、前苏联及加拿大等国的动画片生产水平与我国大致相同,十年浩劫拉开了我国动画业与他们的距离。美国是世界上动画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首先将动画片推向市场并形成了产业的规模。迪斯尼的发展最具典型性。迪斯尼建立了自己的动画王国,用它自己动画故事中的角色和全新的经营理念实现了产业化的梦想。包括本土建立的主题乐园在内,近年来的年收益有数十亿美元。美国政府对本国动漫业不进行直接的介入与补贴,完善的资金投资制度与稳定的市场机制,给动漫业提供了发展的土壤。美国对本土动画业的保护非常重视,严控包括日本、欧洲等外国动漫产品的入侵,大力推广自己国家的动漫产品。

日本动漫业起源于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从一开始就面临着残酷的市场经济的考验,但在“东映”社长大川博为首、手冢治虫、高田勋、宫崎俊、押进守等一批动画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使依靠做美国动画片加工厂的日本动画业走向自立、走向市场、走向成熟。日本政府即把动画业当成本国的重要出口业,又把它当做一种独立的文化形式从资金到组织上扶持。在政府的支持下,2002年成立了“日本动画协会”。日本动画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业链,以漫画为先导进行深入开发的动画片有效地降低了动画投资风险。同时,较低的制作成本、有效的生产管理与成熟的市场运作,使日本动画获得了更高的收益。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成功推向国际市场的日本动画,其特有的风格日渐成为国际潮流。日本动画的延伸产品从电影、录像、光盘到音乐、出版、商品、网络新媒介等与时俱进,也进一步促进了动画片的发展。

韩国动画业的发展对于国际动画界来说是一个奇迹。韩国动画在十年前与中国一样,是一个弱国。在亚洲金融风暴中遭到重创的韩国,提出将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同时作为二十一世纪本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韩国政府在给“韩国动画片制作工作室”投资数十亿韩元的同时,不忘给中小企业直接或间接的支持,代表政府的“文化产业振兴院”会直接给创意好并有市场前景的项目进行投资,由国家出资建设设备昂贵的大型动画工作室提供给小企业或无力购买设备的个人使用。韩国政府与动画界的不懈努力,使韩国的动画生产从一个弱国一跃成为名列世界第三的强国。

加拿大、英国、法国动画业发展的势头虽不象以上三国那么强,但也是国际上动画发展较强的国家,在此就不一一述说了。

三、影响中国动画业快速发展的因素

中国动画曾因《大闹天宫》、《牧笛》、《三个和尚》、《哪咤闹海》等动画片而辉煌,但终因各种原因放慢了脚步仍至几近徘徊。在国际动画大舞台上,不进则退。阻滞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管理层缺乏政策的宏观调控。

中国动画业所遇到的低迷期不仅仅是中国动画一个产业的困惑,它是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中许 多产业所遇到的共同问题,只是作为动画这个既有产业特征又有文化内含的行业更加复杂和特殊一些罢了。国产动画的发展正处在探索阶段,相对于动画发达国家对动画业扶持的情况而言,管理层没有配套的管理方法与政策,对动画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2、市场意识与市场操作技巧的缺失。

习惯了计划经济的中国动画业,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动画业发达的日、美等国,都形成了自己独特并较为完善的市场运作模式。不论从动画片的创作还是作为商品走向市场以及延伸产品的开发,国产动画业都不成熟。没有形成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生产管理模式、营销模式、消费模式和投资模式。因此,国产动画业出现了企业形成不了产业、作品形成不了产品的状态,更不要说形成有自己特点的产业链,一些国外评论家说,中国不缺少绘制动画的大师,缺少的是懂得市场经营与运作技巧的营销人才。

3、创作理念的偏差。

对动画片“民族性”狭隘的认识,束缚住许多动画创作者的手脚。改编古典作品的热情在中国动画创作中从没有停止过。从《大闹天宫》、《哪咤闹海》开始,到近年来的《宝莲灯》、《西游记》、《卦神榜传奇》等等,民族性被紧紧地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捆绑在一起,创作题材的单一,使人感到不拍摄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内容就不是民族性的,以至于人们不禁要问,除了《金瓶梅》以外还有什么没被改编的。一方面是对古典作品的紧迫不舍,另一方面却丢失了民族文化中许多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风格。你能在《蓝猫淘气3000问》中找到迪斯尼的影子,从《我为歌狂》中找到典型的日本时尚造型的影子,从《熊猫京京》中找到蓝精灵的影子,甚至从《宝莲灯》中小猴子的身上看到国外动画片中熟悉的身影。近年来的动画片中,很少能看到如《大闹天宫》、《天书传奇》、《骄傲的将军》中那种生动的造型、高超的画功和精美的画面,很难体验到那种或典雅、或强烈、或简约、或华丽的美感。盲目的追崇或舍弃,使近年来许多动画片创作者在创作理念上出现偏差,很少出现具有让人记忆深刻的造型或情节的动画片。

4、走人强化教育功能的误区

教育和陶冶情操确实是影视作品特别是动画片所应具备的功能之一,但许多国产动画片过多的说教,失去了“寓教于乐”的真正含意。观众特别是少年儿童观看动画片不带有任何成熟观念或强烈的使命感。他们紧握摇控器的手顺从他们渴望快乐、有趣的单纯的喜好而动。不能回避的一个事实就是,他们选择的大多是国外的动画片。我们的动画片里过多地包含了向孩子们说的“你们应该……”、“你们要……”的动机,但却忘记自己并不是课堂里的教师。生搬硬套成不了艺术品。

5、动画人才的断代与断层

动画片制作是一个集艺术与技术于一体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复杂的分工与各道工序间,均需要大量制作人员。多年来我国老一代动画艺术家不断勤奋地耕耘,为动画片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老一代动画艺术家年事已高,已有的一批专业人员中有相当数量的已离退休或转入动画加工企业,至使动画专业人员捉襟见肘。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介入动画制作,需要更多受过系统训练的、拥有新知识与高能力的人员参与动画制作!人才的断层,影响了我国动画的发展。

四、中国动画快速发展之展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影视国产动画前进的要素很多,走现代化与民族化相结合的道路才能使国产动画片走出低谷。

1、建立现代化的生产运作模式

一位长期从事日本动画运营的工作人员曾形象地说,日本动画是“动画一落地,要开五朵花”。这五朵花即是播放权、录相带、光盘、漫画、延伸产品开发。在国际动画舞台上,美国、日本、韩国稳居前三名,他们的动画产品除满足本国观众需要外,还是世界最大的动漫产品输出国。数十亿美元的动漫产品收入,使美国稳坐国际动画业的头把交椅。动画片、电子游戏、漫画刊物及相关延伸产品形成了良好互动的日本动漫业。被称之为世界动画最大供应商的后起之秀韩国的成功崛起,最重要的一点是其高度的产业化。

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是国产动画片发展不能回辟的一个问题。以制作、宣传、发行、放映、开发延伸产品为基本运作思路,将单一的动画片拓展为出版物、文具、玩具、服饰、音像制品,不断地进行市场整合,使动漫产品之间形成互补互动的关系,才能改变企业形成不了产业、作品形成不了产品的状态,才能使国产动画业进入良性循环,从容地登上国际大舞台。 2、发扬、光大民族文化特色 民族文化特色是使国产动画片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最有力的支撑。富有民族特色的《骄傲的将军》、《哪咤传奇》等优秀国产动画片,充分说明了这点。作为动画片创作的首要一步,从剧本创作开始就要认真研究民族化的问题,将民族化融入动画创作的每一个环节。国外成功借鉴与运用传统题材进行动画创作的例子比比谐是,如改编自《一千零一夜》的《阿拉丁》、改编自安徒生童话的《海的女儿》、改编自西方家喻户晓传统故事的《仙覆奇缘》与《白雪公主》、改编自《巴黎圣母院》的《钟楼怪人》等等。这些优秀的动画片在深入挖掘、汲取了传统文学作品精华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与再创造,融入新的观念,使之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动画名作。

民族文化的传承不是古典文学作品简单的翻版,而是对民族传统文化包括传统文学作品进行新颖、独到的全新的演绎,是在保留传统构成要素的基础上进行整合、置换、转型的过程,是用现代的观念对传统文化进行诠释的过程。 3、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当今世界是一个地球村,国产动画的民族化必须融入现代化、国际化,国产动画想在国际上一展身手,动画创作不能关门造车,要学习、了解国外的先进经验。美国、日本、韩国的成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要学习这些先进的创作理念、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制作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学会如何用我们的“民族化”与“国际化”进行对话,学会理性地观察世界,即不“仅仅守望着曾经的辉煌或产生国际化的自卑”,也不会在面临国际化的大背景而失却自我、手足无措,只有这样才能立足本土化,走向全球化。

国产动画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动画;角色配音;现状;弊端;影响

一部动画片除了通过片中的剧情以及视觉效果呈现在观众眼前,还需要通过后期角色配音来完成对动画角色性格的塑造和对整部动画影片的诠释。因此,动画配音显然已经成为动画影片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部优秀的动画影片不仅要在情节上打动人、视觉上吸引人,更要在听觉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动画配音在动画片中的作用

形象的动画配音与动画画面的完美结合可以使观众在视觉与听觉上都受到享受,还能更深切身的感受动画剧情、和动画角色所带来的感染力。配音为活动在银幕上没有生命的线条赋予灵魂,个性鲜明的声线不仅可以增强动画角色性格的性格特点而且可以让观众对动画角色形成声音上的记忆符号。就拿日本动画片《蜡笔小新》为例,小新的配音是那种孩子气但又想模仿大人还非常淘气并且有点猥琐、傻傻的那种感觉。还有动画片《哆啦A梦》中的主角哆啦A梦的配音也很有特色,哆啦A梦是一个来自未来世纪的并且身体里藏着很多未来“武器”的“超级猫”,所以在哆啦A梦的配音中有很明显的一种区别于常人的发声方法,这种特殊的发声方法让其声音形成在音调和音色上都有带有类似于一种“电子音”的声音,观众很容易就能从哆啦A梦的声音中感觉到这个动画角色在身份上与其他角色的不同。在动画片《名侦探柯南》中,柯南的配音就特别能说明配音对角色的作用,柯南为了掩饰自己成人的身份而作为一名小学生时,他的配音就充满童稚,声线稚嫩,对着自己喜欢的小兰姐姐说话时偶尔还有一些小孩“发嗲”的声音。当他破案的时候,立马回复到成年人的思考氛围,此时柯南的配音马上是以成年男子的声线来表现,此时的声音显得特别坚定、成熟、深思熟虑,而且还为了配合破案时剧情的发展,其声音在表现时营造出一种神秘感。柯南孩童时和成人时的配音对比形成鲜明的反差,更为塑造柯南的双重身份的角色形象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时富有特点的人声加入不仅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制作成本,用较少的角色动画制作一部动画却不会让观众感到影片情节的缺失。日本的动画制作者们利用声音使故事更加连贯,利用声音将观众带入银幕进入一个由他们自己营造出来的虚拟空间,这就是日本动画片吸引观众的很重要的缘由之一。声音可以借助作为载体的动画影片本身而赋予一个新的让观众感觉很亲切的听觉的世界。这就是配音的重要性所在,他带给观众幻想中听觉的真实性,无实物却能达到比实物更加强烈的效果。比如,一段生命垂危的场景,如果仅用画面来表现伤感那是很苍白无力的。然而加上配音,利用断断续续、有气无力的声线表现出来后会大不相同,就算仅仅是一字对白:“你……” 想象一下如果是生气的场景,声线会是什么样的呢?如果换为一对情侣见面又会是什么样?他们有什么样的声线、音色和音量?声音之中透着什么样的感情?如果仅仅是画面加上字幕,观众想要深刻地体会到人物内心的感情时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啊!

二、日本动画配音行业的状况

可以说,日本的动画角色配音在世界动画配音界是享有盛誉的。分析和研究日本动画配音行业状况对我国动画配音行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日本对于本国的配音演员有着严格的定义和划分。专门为动画和Drama CD配音的人成为“声优”,为外国电影配音的人称为“吹替”,为影视配音的人称为“配音演员”。

声优的出身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从中小学生的时候就开始在大剧团里表演的童星,高中毕业后从事配音工作,之后大部分都成为第一线的演员和声优。第二类是在高中、专门学校或是大学毕业后在剧团作演员被动画相关人士发掘后成为声优。第三类是在高中、专门学校或是大学毕业后在去专门的声优培训学校深造。第四类是从原来其他行业或完全不相干的工作转行成为声优。

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配合动画片的周边产品的宣传,声优开始从幕后走上台前,他们发行唱片、开演唱会、fances见面会。声优的偶像化更加吸引观众对配音和声优的重视,同而推动了日本声优培训机构的发展和完善,在这样大好的背景日本动画配音整体实力大幅度提高。在日本,声优可能会因为塑造一个生动的动画角色而成名,动画片也可能因为著名声优的出色演艺而卖座。一般,动画导演和声优联系密切且合作默契,导演从动画制作开始的策划阶段就能很方便地找到适合自己动画角色的声优。此外,导演们也可能会对某一动画角色的声优进行招募,或者有可能会选择人气高的声优,利用他们的明星效应来为动画中的主要角色进行配音。当配音演员敲定后,片商们便立即着手忙于宣传,配音阵容与宣传海报放在同等的位置进行扩展市场。动画上映之后声优们忙碌于各个fances见面会,为自己所配的动画进行宣传。动画片中的歌曲有时也会请声优进行演唱然后出CD,既宣传了动画片也使声优的名气得到提高。日本声优的迅速走红,使当今日本动画配音界更专业化。越来越多的人崇拜声优,喜欢上声音表演并热衷于这项工作,于是更多人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到动画片的配音工作中来。

三、中国动画配音现状

在中国,为影视配音同与动画片配音演员之间的概念非常模糊,许多动画片请来配音演员或是为电影配音的或是非科班出身的专业配音人员。动画配音的特点是夸张而有特色,而影视配音则要配合表情不能脱离现实。动画配音行业想要发展就必须从影视配音中脱离出来,有专业的针对动画配音的培训,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动画角色。观众长期接触国外动画而日渐形成的高眼光同国内动画配音不专业、不投入的矛盾直接导致今天中国动画配音实力不强。现在的国产动画片呈现在观众听觉里的都是一些没有感情的对白,一些故意扭曲自己的声线做作出来的声调,这无疑使荧幕上的动画角色看起来毫无生命力。动画片中的声音无法带领我们进入那奇妙的幻想世界,而观众只能把配音当作另一种诠释动画片的手段,这正是中国动画配音的问题所在。

(一)中国动画配音的运行模式

一部普通的动画片前期制作认真精细,配音却草草了事。制作方对动画后期配音的忽视,导致了现在动画配音行业无法形成产业的原因之一。

中国的配音演员长久以来隐居幕后,他们很少被人重视和被众人熟知,他们的名字即使出现在动画人员表上也是一带而过,动画片热映后也不会出版关于配音和音效的CD周边产品。

然而,在日本做法却大不相同。大多数动画片在制作初期就由制作人和导演开会后指定的音响指导来分派工作给各音效部门来进行音乐制作。一个作品的角色分派都是由导演来完成,为了找寻符合理想的声线他们往往会找寻很长一段时间。导演往往与声优们联系紧密,细心地从众多声优中找寻符合的人选,有时还会向与声优接触最多的音响指导询问适合的人选。选好人员后开始正式录音,这个过程导演往往全程跟踪来指导声优每一句台词的情感音调。日本也注重明星效应,一部动画的配音人员中如果有当红声优,那么这部动画也会受到声优粉丝的追捧。

(二)中国动画配音的弊端

1.不同角色的配音缺乏特点

在动画配音不太被受重视的今天与个性不太鲜明的动画角色的结合导致了一些具有毫无特点相同声线的声音充斥在如今的国产动画片中,闭上眼睛听,除了音色的区别,在角色性格、语气、个性等方面的表现上都毫无特点,就如机器批量生产的模具。然而,在日本导演们会为了某个重要角色征集声优并挑选出适合角色的优质声优,高素质的声优可以根据角色的不同变换着自己的声线,动画角色被他们演绎得富有个性而且栩栩如生。

2.角色配音缺乏真情实感

动画配音需要配音演员给角色赋予灵魂,需要配音演员们通过自己对动画剧情和气氛的揣摩用声音来诠释和表现动画角色。动画片成本的控制使配音成为影片制作中不太受关注的一部分,成本成为动画制作的一个致命弱点,片商们被关在产业链的牢笼里,无法用雄厚的资金去让他们塑造有血有肉完美的动画角色。苍白无力的卡通形象在观众的眼里就仿佛吃快餐一样,虽然能够填饱肚子但却谈不上任何营养更谈不上给人留下任何深刻的印象。

3.角色配音的情感表现不到位

每个动画角色都是有生命的,然而在中国的配音中,给幼儿的配音就一味地装出傻乎乎的感觉,给年轻角色的配音就仿佛感觉是旁边有两个人在念对白,声音平铺直叙、毫无生气。如果一个老人激动的时候是什么样,如果那青年悲伤的时候又会怎么样,没有人会去揣摩这些声音不同状态的特点。无数的动画片中的角色配音完全像一场对白录音,这些配音完全脱离了人们的感情。

4.配音演员的专业培训

中国,几乎没有专业的为动画片配音的培训机构,为中国动画片配音的基本上都是凭借名气而上,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或者应邀为动画角色配音。

在迪斯尼动画片《海底总动员》国语版别请了张国立为小丑鱼马林配音张国立平和的音调把小丑鱼爸爸爱孩子、嗦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还请了徐帆为带点神经质的帝王鱼多莉配音,她神经大条、说话直率的特点深深吸引了观众,台词功底丝毫不亚于专业配音演员。而在《怪物史莱克Ⅱ》中赵薇与王学兵的配音却没能打动观众,引来一片质疑声。由明星来担当动画角色的配音演员有利有弊,他们有表演经验有名气,但是角色性格与演员相符才是最重要的,单凭明星个人的名人效应只能一时拉动票房,而不可能使一部动画作品作为经典影片留存于世。2008年上映的《风云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前期利用明星对动画做宣传的确非常到位,引得许多观众冲进影院一睹风采。但由于配音质量不好,虽然花了大力投入了配音换来的却是观众反感的声音。

四、结语

一部优秀的动画片离不开好的配音,一个好的配音不仅能更好地诠释动画角色所表现的内涵,还能使角色深入人心。加强对动画影片后期配音的重视是中国动画目前处在发展阶段不容忽视的一件事情,培养有专业素质的配音人员、形成动画配音产业、发展动画配音周边产品等,都是我们目前急于解决的事情。中国动画配音市场潜力有待于我们动画人去开发,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把影响动画影片质量的方方面面都做好,才能使我们的国产动画展现出往日的光辉。

[参考文献]

[1] 杨世真.电视艺术原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105-133.

[2] 王长潇.电视影像传播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140-173.

[3] 陈奇佳.日本动漫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81-203.

[4] 容旺乔.动画概论[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123-133.

[5] 孙立.动画视听语言[M].北京:京华出版社,2011:138,144-151.

国产动画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族动画 思想道德情操 艺术审美倾向 传统文学推广和传播 传统艺术形式

特伟先生1956年执导的《骄傲的将军》为中国民族风格的动画片打响了第一炮。时至今日,老先生虽然已驾鹤西去,但他提出的“探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将永远指引着中国动画人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

中华民族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我国的动画片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目前主要受众是3亿多的少年儿童。动画片对下一代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发扬和传承民族文化就成了国产动画片的重要任务。上世纪的动画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发展民族文化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笔者拟结合上世纪一些国产优秀民族动画来分析动画片在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一、国产优秀民族动画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优良思想道德情操的重任

主题思想是一部动画片的灵魂。国产优秀民族动画特有的视听语言中舞动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实质。我国的动画片一直强调思想性,以健康的内容引导观众,有人评价我国的动画片是一片净土,没有血腥,更没有色情。当前,动画片的主要观众是少年儿童。动画片特有的夸张、幽默轻松语言形式更易于这一群体接受并吸纳,因此动画片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思想道德情操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1、中华传统美德如勤劳、善良、无畏、正义、团结等包括儒家主流思想 “仁、义、礼、智、信、勇”,在优秀国产动画片中得到了良好的体现

《大闹天宫》塑造了孙悟空敢作敢为、机智乐观、大胆反抗天庭神威的形象,表现了历代中国人反抗强权,勇于斗争的精神;《哪吒闹海》中,哪吒为了百姓的利益舍生取义,转世重生,练就一身武艺,打败龙王。“义,勇”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价值观贯穿全剧;动画片《火童》中,明扎为了找回被妖魔抢走的火种,历经千辛万苦,最后和火种合为一体,反应了舍生为民,勇于斗争的精神。这些精神都是我们民族历来所推崇的。

2、国产优秀民族动画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人生处世理念

如《骄傲的将军》体现的“谦受益、满招损” 的主题思想,动画片以一位将军从胜利到失败的历程,用动画特有的、夸张的视听语言,展示了这一人生态度,给受众深刻的启示;《南郭先生》讽刺了那些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揭示了“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的主题。

二、国产优秀民族动画以具有独特的民族形象造型传承着我国传统的艺术审美倾向

国产优秀民族动画中那些优美的人物形象,是我国老百姓在长期的口头传颂、书面记载中形成的,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人参娃娃》中的人参娃娃是我国民间年画中的福娃形象,圆脸、丹凤大眼、白白胖胖,扎着小辫,给人以天真聪慧之感,是我国孩子们的可爱模样;《大闹天宫》中头戴软帽、腰围虎皮、长腿蜂腰、细胳膊大手的孙悟空,是参考戏曲脸谱和民间版画上孙悟空的造型而设定的,还有那些借鉴于古代壁画的神仙、飞天,如峨冠博带、行走驾云的太白金星,时而钻出地面、爱管闲事、矮得象冬瓜的土地爷爷等,这些根植于中国劳动人民心中的形象,土生土长,别无旁依,给人一种本来就是这样的的感触。这些形象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如今我们用“动画”这一种表现形式,让这些人物、形象活起来、动起来,不但给动画人以广阔的创作天地,也同样以独特的民族魅力感染了全世界的人们。

三、国产优秀民族动画片是对人文思想的折射、是对传统文学新的诠释,是传统文学的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

我国有浩如烟海的神话传说、文学典籍、历史人物故事,这些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折射出独有的民族人文思想,这些都可以作为动画片的题材。上世纪创作的大部分动画作品都是取材于此。

《大闹天宫》和《金猴降妖》是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节选;《除夕的故事》来源于北方的民间传说;《南郭先生》是对成语故事“滥竽充数”的生动诙谐的描绘;《火童》源于哈尼族的传说。传统文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或源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或缘于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反抗,或是将人生道理、人生哲学寓于丰富的故事之中,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影视这一技术之前,人们主要靠口头传授和书面记录这两种形式流传下来,如今电影电视成了当今重要的传播媒介,而动画片的主要受众是儿童及青少年,动画片在传播经典传统文学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承担这一历史任务的重要工具。

四、国产动画片对其他传统艺术形式的应用、推广和传播,起到积极的作用

影视动画是一门综合艺术,这就决定了它必定和其他艺术门类如绘画、音乐是密不可分、水融的。

我国有自己的传统音乐和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乐器,如琴、瑟、筝、琵琶,乃至二胡等,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在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当中,影片的背景音乐恰到好处地运用民乐。在将军彷徨无助时,琵琶古曲“十面埋伏”响起,画面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烘云托月的效果;《山水情》以古琴曲为主要语言,将音乐融入画面迤逦的山水中; 《三个和尚》中,音乐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小和尚踩着板胡跳跃,左顾右盼,轻走轻落;瘦和尚在坠胡的乐声中,刻板冷漠;胖和尚在管子的伴奏下,一手提鞋,一手拎包,惬意之情怡然可见。片中人物动作、情节和音乐达到了高度和谐。

除了音乐之外,水墨画作为中国特有的画种,在上世纪一些优秀的动画片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经典之作《小蝌蚪找妈妈》将大师齐白石的画意用于科普童话中,寓教于乐,深受孩子们的喜爱;《长在屋里的竹笋》,将中国的水墨画与民间剪纸巧妙结合,成为世界动画百花园中的一颗新苗。动画片对其它艺术门类的借鉴和应用,一方面丰富了自己的创作境界,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其它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相得益彰的作用。

总之,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影视动画片作为当今重要的传播媒介,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我们对上世纪一些优秀的国产动画片中的民族文化元素进行分析,希望对今天的动画人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李婷《论民族动画的传统审美精神》文艺评论,2009,(2)

2、冯元章《重塑民族动画形象的艺术价值》包装工程,2010(8)

国产动画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国产动画片;动画艺术;传统文化元素;研究;建议

1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内涵

那么何谓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国传统文化一般是指对中国文化的传承来说的,它注重的是中国文化的渊源和传承下来的客观存在的文化遗产,我们通常把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出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东西称之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内在和外在特质。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既包含具体的物质领域,又涵盖意识形态领域。

2 国产动画片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

中华民族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民间艺术,诸多优美的艺术形式,这些为动画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沃土。我国的动画产业起步较晚,但是依靠独特的传统文化元素,我国的动画产业从兴起发展到现在的几十年时间,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无论在民族精神或艺术表现形式上,都为我国动画片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借鉴材料和创作语言,从而为创造出了经典动画片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下笔者就结合一些国产动画片,进行具体分析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1)《大闹天宫》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体现。对于中国动画电影而言,《大闹天宫》可以说是一座标志性建筑,它是中国动画影片的本土文化风格的探索,影片中渗透着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透彻的剖析,我们可以看出《大闹天宫》真正的成功是在于它对传统文化元素的继承与再创造,尤其是影片展现的浓郁民族艺术风格将当时的中国动画推向了一个高峰。动画《大闹天宫》中从人物造型、场景设计、配乐等方面无不体现和渗透着民族元素的踪影,运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大闹天宫》的人物造型方面采用了中国画中的铁线描艺术,通过不同线条的勾勒,展现不同的人物特征;在场景设计方面,《大闹天宫》,更是吸取了国画艺术的精髓,通过艺术创作,最大限度的发挥想象力,并借助于传统年画的表现手法,表达出对超现实的空间的深刻理解;而在音乐上,《大闹天宫》则是利用具有民族特色的乐调,影片通过运用古典戏曲的锣鼓打击乐来加强音乐的效果,这样不仅使锣鼓点同人物动作和镜头的衔接、转换相得益彰,又使动画角色的动作具有较强的节奏感,有起有伏、浑然一体,使得民族趣味十分浓郁和浑厚。(2)《三个和尚》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三个和尚》取材于民间俗语,利用最最简单的线条勾勒人物造型,以三个和尚出门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情节,借助深具民族特色、传统绘画技法的山水庙大全景来设计场景;全片不但没有配音,连音乐都被精简成只剩几声木鱼声。作为一部无台词的影片,《三个和尚》在利用传统文化元素方面,最为成功的是采用了中国戏曲表演的“借喻”手法。譬如第一个小和尚在路上遇到小乌龟,乌龟在传统文化中为长寿的象征。第二个高瘦和尚遇到蝴蝶和花,花与蝴蝶在民间表示爱情。第三个胖和尚,碰到一条河,看到水中的鱼儿在跳来跳去。鱼在民间的寓意是“有余”,表示有利。动画故事实现了“文以载道”、“寓教于乐”的需求,让观众在欢笑声中领悟古谚的哲理性。(3)《牧笛》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展现。《牧笛》水墨动画片脱胎于中国画中的写意花鸟和写意山水,以形写神,注重笔墨韵味。动画片《牧笛》的人物造型和场景造型都是模仿了中国著名山水画家李可染先生的笔法特色,整部动画片都利用中国画写意的色彩风格,以黑白墨色为主基调,同时根据需要在局部加入如浅绿、淡黄、粉红等较为鲜艳的色彩,总体上保持画面的简洁,色彩的单纯、雅致。作为水墨动画的代表作,它把中华民族风格推向新的高峰。

3 如何将动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如何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开发利用好,运用于动画创作之中,应该说上是振兴中国当代动画产业的一大命题。那么在国产动画的创作中,我们应该如何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动画产品并且取得好的效果,需要把握一些基本事项。(1)要认真地把握和提炼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中运用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不应该单纯地照搬传统名著,也不应该过多的改变原著,重要的是对传统名著的精华的提取或萃取。因为如果单纯的照搬名著,就会把传统中的局限性整个儿带进作品。假如改变原著过多,又有些不严肃。我们在创新的应该基础之上恰当地融入古代文化生活元素。(2)加强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对于动画作品来说,要想塑造成功的形象和场景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在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现代技术不断为动画的创作提供更为便利和丰富的表现手段。在动画的创作中,将传统的文化元素与现代技术结合不但可以丰富动画视觉的表现形式,也可以给民间文化元素注入新的活力。纵观一些经典的动画片,大都采用了二者的结合。尤其是在动画制作方面,数字技术更能表现场景的空间层次、透视感和真实度,也更能表现出场景中梦幻般的意境。(3)要做出融合多种中国文化元素的作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的文化元素也复杂多样,国产动画片,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就要不断进行创新,要将更多的其他元素融入其中,这样才能创作出与众不同的动画片。

4 结语

综观中国国产动画片,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人文思想,民族风貌,风俗习惯。在动画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国产动画应该结合自身的国情,结合现代观念、审美和趣味,继续挖掘传统民族艺术与动画结合的发展潜力,从本土传统文化中寻找动画创作的新理念,运用中国传统美学理念,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创作出创新的国产动画片,实现中国国产动画片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巧,李少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动画造型设计[J].电影文学,2009(04).

[2] 贾涛.传统文化在现代动画设计中的合理应用[J].美术大观,2010(03).

[3] 马玉山.探析中原特色传统文化在动漫形象设计中的应用[J].电影文学,2010(08).

[4] 戴玲斐.传统艺术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合理运用――以CG作品《桃花源记》为例[J].电影评介,2008(7):12.

国产动画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中国三维动画;本土化;探索

中国动画片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了“创民族之路”的历程。之后的20年,进入了 “中国学派”的发展和繁荣时期。中国动画先驱们将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和含蓄、委婉的中式叙事方法融入作品中。代表作品包括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剪纸动画《渔童》以及表达中国艺术的意境的水墨动画《牧童》。

这些带有浓郁中国风格的动画片引起了世界广泛的赞誉和巨大反响,并且获奖无数。然而,自80年代后,中国动画产业受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原先的动画生产、传播方式和销售机制在市场化的冲击中,迅速式微。加上日本、美国等外来动画片的大量涌入,国产动画在90年代的发展举步维艰。

而正是在这一时期,首部国产三维动画片问世。起步的艰难并没有阻碍中国动画人探索本土化发展的脚步,在随后的近20年的时间里,国产三维动画片在画面风格、叙事方法、音乐风格、作品主题等方面出现了形式多样的本土化尝试。虽然对一些作品的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这种多样化的探索对繁荣本土动画产业、探索本土化道路都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一、艰难的起步

从1978年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中逐步推行“深化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经济体制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国门的打开,世界动画强国的商品迅速在我国传播开来,并赢得了市场的欢迎。与此同时,原来我国动画片生产的主要机构,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不但体制顽固,而且大量专业人员流入海外代工的动画公司,加上整个产业缺乏政府的扶持,国产动画不断受到市场冷落,渐渐远离观众的视野。

这一时期,新兴的三维动画制作技术传入我国,这一技术大大提高了原有动画的制作速度,并改变了人们对动画传统的认识。另一方面,90年代也是我国电视机开始逐渐普及的时期,我国第一部三维动画片,即是1995年上映的动画连续剧《太空特警》,它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这部全长26集的动画片,以科幻和冒险为主题,在当时可谓开创之举,但在整个国产动画处于低谷的90年代,加上在故事情节和制作上的差强人意,该部动画片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然而值得提出的是,这部面向青少年的三维动画连续剧在叙事结构上改变了中国动画长期以短片为主的状况,从单独叙事动画转向多集动画。

20世纪90年代起步的中国三维动画,诞生在整个国内动画商业化转型期的大背景下,是中国动画人运用新的技术尝试具有新叙事结构的作品的开端。由于受到硬、软技术的限制,这一时期的三维动画作品难觅本土化风格的踪迹。

二、卓有成效的尝试

新千年,国产三维动画在技术和本土化探索上都做了长足的尝试。在本土化问题上,著名导演特伟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他的理解,“最初,我们对民族形式问题理解很浅,以为在背景上采用一些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或者在拟人化的动物身上加一个中国式的兜肚,在服装上加几块传统的装饰图案就是民族风格了,还要在人物的思想感情、生活习惯、动作姿态以及语言上都力求具有中国民族的特点”。这种在动画造型和作品叙述内容上的“本土化”的理解,对之后国产三维动画产生深远的影响。

2001年我国首部全数字、全三维动画影片《小虎斑斑》即是一例。这部获华表奖最佳美术片奖的动画片,在角色造型上,采用我国民间的传统形象,如小布老虎、凤凰、龙王等,并且都赋予了吉祥的含义。立意上指向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环境保护,弘扬了角色间的友情、亲情以及人类共同拥有的坚强、勇敢等优秀品质。影片的叙述内容,并非传统说教和政治宣传,而是立足寓教于乐,不仅树立了小英雄形象,还通过故事告诉孩子们从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做起,珍惜我们的生存环境。

这一时期的三维动画作品在将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与人类的普遍情感和优秀品质结合上做了重要的尝试,但由于技术的限制和制作经验的缺乏,作品的角色造型、动作的流畅性、准确度仍不尽人意。

三、迅猛蓬勃的发展

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扶持力度的增大,特别是扶持原创动漫法规的出台,如2006年国家出台政策,要求全国各级电视台所有频道每天17时至20时,均不得播出境外动画片。制作完成的动画片在电视台播放,均可以享受播放补贴等,加上中国文化输出力度的不断增强,国产动画迎来了迅猛发展的时期。

2006年,国产三维动画电影的首部大片《魔比斯环》上映。这部投资13亿的影片虽然只赚到了不到其投资三分之一的票房,剧情过于宏大而严肃,遭到了各界普遍的非议,但它的意义在于国人开始真正掌握尖端的三维动画技术,能够制作出精美的画面,能够掌握自己的三维动画电影的生产线,意味着之后世界三维动画片中,将出现中国人的身影。

2006年以后,中国动画人对国产动画本土化内涵追求表现为多部作品的相继问世。2007年,被业界普遍称赞的三维动画片《秦时明月》发行。作品中弘扬的中国“侠”文化、流畅的人物动作、典型的秦代时空画面和故事,都更体现了浓郁的本土特色,甚至有业界人士赞誉它是国产动画中一部融本土化与国际化的成功典范。但是从角色造型来看,整部作品还是受到了较多日本漫画的影响,在人物五官、发型、服饰等较多方面都有所体现。尽管如此,《秦时明月》系列动画片还是受到了包括业界、观众等多方面的认可,先后获得2007年政府最高奖“星光奖”优秀动画节目奖、2008年 “金龙奖”年度最佳系列动画奖、2008年“美猴奖”动画系列连续片奖等众多重量级大奖。

获得第二届“美猴奖”系列动画片奖的《魔幻仙踪》经过5年的艰辛创作,终于在2008年与观众见面。这部汇集了当时全国优秀的创作人才的大型三维动画片,通过神奇的冒险经历,淋漓尽致地讲述了小主人公寻母、救母的故事。在角色造型塑造上,《魔幻仙踪》将典型的中国孩子形象应用在小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上并在动画片及其周边产品开发上吸收了国际通用、有效的做法,开展了卓有收效的尝试。先是同年推出同名网络游戏,建立玩家社区。在用这种做法赚取了大量的人气之后,又在2010年的第六届中国动漫节上推出《魔幻仙踪》歌舞剧。这一尝试将原本只存在于虚拟世界的动画和游戏,拓展到现实环境中,成为《魔幻仙踪》产业链中独特的一环。

2009年上映的动画电影《麋鹿王》是中国本土动画的又一新尝试。改编自《山海经》的原创的故事,加上源自中国古代神话的“麋鹿”形象,使《麋鹿王》一经推出就洋溢着浓郁的中国味道。整部作品“总体上秉承了正义战胜邪恶、追求幸福生活的模式,体现的是真、善、美的传统追求和对人与大自然和谐一致的向往”[1]。当然,在动画片娱乐化定位的当下,《麋鹿王》也增加了一些“好莱坞动画电影的风格,大胆加入了人物的调侃式语言和后现代元素”[1]。在三维技术的应用上,《麋鹿王》对角色的毛发、特效的处理可圈可点,角色表情动画真实而有个性,光线和环境的烘托恰到好处,三维技术营造的“无论是重叠的山峦,还是缤纷的山谷,体现的都是水墨画式的写意之美”[1]和“将自然景观诗化后的景象”。《麋鹿王》也因此获得了第十三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动画片奖等多个奖项。

在好莱坞动画电影《功夫熊猫》将中国文化纳为己用,又返销中国,赚取不菲的票房之后,被观众戏称为中国的《功夫熊猫》的武侠题材三维动画电影《兔侠传奇》在2011年上映。该片在美术风格上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元素,主角“原型取自从明代至今,在京津地区最具神话色彩的儿童玩偶——兔儿爷”[2],场景设计从中国古建筑和古典园林取材,场景的色彩设计“选取了较为传统的红、蓝作为主要配色” [2],并选择了古典装饰纹样、传统家具作为组成场景的元素。除了可见的视觉元素外,影片还将中国传统文化中 “天人合一”的思想运用在场景气氛的烘托上。作为一部以中国功夫为主题的动画电影,动作的设计运用“动作捕捉技术将虚拟世界和现实功夫结合在一起”,武打动作集陈氏太极拳、“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的武功风格和动作特点”为一体,充分做到中国功夫的传统与现代、真实性与娱乐性的结合。在叙事内容上,《兔侠传奇》“诚信”的选题可谓相当“接地气”。它接受了中国百姓普遍认为的“中国最缺‘德’”[2]的观点,抛弃了“生硬地说教,同时参考金庸的模式讲述,讲了一个武侠故事”[2]。正如影片主创孙立军所说,“希望《兔侠传奇》以中国人最朴实的民族性格来塑造人物,用动画艺术形式来传承中国传统美德——诚信”[2]。在三维技术上,“《兔侠传奇》首次在国内使用人脸捕捉技术和动作捕捉技术”[2],运用了三维毛发技术以及双摄像机渲染下的3D效果,这些技术的应用确保了角色动作真实、流畅,确保了毛发的真实、生动以及影院观看中的真实的三维效果。这部三维动画电影在上映后虽然褒贬不一,但它也代表了目前国产三维动画的高端水平。此片也因此获得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首届动漫奖、最佳动画电影奖和第20届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

四、结 语

综上所述,中国三维动画从诞生至今不到20年的发展历程,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中国动画人在三维动画领域将高新技术运用于讲述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故事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国产三维动画不但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形象、表现手法融入了作品中,也开始有意识地将传统故事与当代中国人的生活结合创作剧本,并且将人类普遍的追求,如崇尚真、善、美、扬善除恶以及人文关怀的思想融入作品中,这些做法也为国产三维动画在国际范围的认同和传播提供了便利。虽然不断有批评称国产三维动画故事抄袭严重,低龄化现象仍然存在,但不可否认,中国的三维动画人已经历尽艰辛,走上了用先进的数字三维技术打造本土动画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张歌东.3D技术打造的中国传统之美[J].中国电视,2009(10).

[2] 孙立军.用一份坚持来传承中国人自己的文化[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2(01).

[3] 易家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动画艺术转型之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1.

[4] 王大智.浅议中国动画的“后民族化”转向[D].北京:中国传媒大学,2008.

[5] 特伟.创造民族的美术电影[J].美术,1960(Z3).

[6] 《魔比斯环》:动画里的中国式大片 [N].南方都市报,2006-08-05.

国产动画片范文第8篇

[摘 要] 近年来,虽然国家政府对动漫产业的扶植力度逐渐加大,但与成熟的日本、美国动画相比,中国当前的动画现状仍令人担忧,其中,最迫切的问题就是:中国动画片对于本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开发远远不够,呈现出规模狭窄、开掘不深的局面。然而,在广度和深度上对本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是决定国产动画片能否真正繁荣的关键。

[关键词] 国产动画片;传统文化;文化产业

一、传统文化元素的缺席――中国动画片的最大硬伤

近20年来,国产动画片普遍存在的缺憾可大致归为以下几点:(1)画面缺乏想象力;(2)台词平庸沉闷;(3)故事情节平淡;(4)细节缺乏审美张力;(5)内容幼稚肤浅;(6)本国的文化元素贫乏。

这几点可引申出如下的语境关联:第一,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和科技的进步,中国动画的制作水平和技术含量在加强;第二,随着日本和美国动画影响的加剧,中国受众对于动画片的欣赏水平大大提高,动画片的简单说教和幼稚化倾向已经令包括儿童在内的众多观众厌烦;第三,在向日本和美国动画学习的过程中,国产动画似乎更多地注重借鉴和模仿其技术和技巧,如色彩、构图、情节设计、人物语言的后现代风格等,却普遍忽略了动画片的根本――具有本国民族和文化特色的内容、能让成人和儿童都爱看的故事,以及有着一定思想深度和审美价值的主题。

在中国动画片史上,曾出现一些优秀的作品,如《崂山道士》《五色鹿》《天书奇谭》《哪吒闹海》《大闹天宫》《葫芦娃》等,但在当时,中国的大众消费文化产业尚未成型,这些动画片也几乎都是为了满足儿童的需求而制作,因此,它们主要是作为艺术品而不是消费产品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近年来,影响力较大的动画片恐怕就只有《蓝猫淘气三千问》和《喜羊羊与灰太狼》了。然而,如果立足于中国动画的整体现状看待《蓝》和《喜》,则会发现中国动画产业之路依然是“雄关漫道真如铁”。首先,《蓝》是典型的童稚型,《喜》在这方面稍好一些,但仍以儿童为主要受众;其次,《喜羊羊与灰太狼》具有明显的好莱坞式的编剧风格,狼吃羊的故事链与美国华纳公司的《猫和老鼠》中猫捉老鼠的无穷循环的叙事方式如出一辙;再次,虽然《喜》在剧词上有所突破,考虑到社会文化心理的变迁和当下受众的欣赏习惯,呈现出鲜活的后现代语言风格,但具有民族特色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表达依然匮乏。

唯技术是举的观点在动画从业界的蔓延,极容易误导中国动画片的制作方向和着力点,并忽略了对于文化内容的原创性开发,而后者才恰恰是根本。

首先,动画片的成功绝非只是靠好的画面技术来保障。中国早期成功的动画作品即是明证,很多优秀动画片的技术手段在今天看来并不高明,但仍然历久弥新,被视为经典。其次,即使在当下,仍有很多并非以技术取胜的动漫作品,如日本的《蜡笔小新》《灌篮高手》、中国的Flash版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等。美国动画注重使用3D画面,而日本的动画片往往故意采用二维画面。这种对于不同视觉风格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国国民性格的迥异。日本人具有东方民族隐忍、含蓄的特征,讲究简练与写意,使用二维动画便于体现意境,而意境在美国动画片中则完全缺席。美国人喜欢开门见山,并善于幽默。3D动画适合表达细腻的人物表情,体现出趣味性,因此更受青睐。日本动画注重故事的叙事性,好莱坞的作品侧重动作的娱乐性;日本动画善于用相对简单的笔画勾勒角色形象,好莱坞3D动画则着力刻画主角的立体真实性。这种表面上的不同,反映的本质乃是东、西方民族的品位、性格、审美心理和欣赏需求的差异。一言以蔽之,民族文化的特色才是决定其动画产品技术风格和特点的根本原因。

技术手段往往只是为了实现文化定位的工具,虽然,技术手段所带来的画面冲击也可以具备很强的审美震撼,甚至能起到喧宾夺主的效果,湮没了内容本身,但是,这种情形只是一部分作品成功的策略,不具备代表性;而且,就中国的现实情况而言,技术至上的制作倾向也不符合实际。在第二届XML苏州动漫产业大会上,《功夫熊猫》导演约翰•斯蒂文森被请教最多的问题就是:故事、技术、画风等哪一点最重要?他的回答是:故事!①《功夫熊猫》就是一个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好莱坞式的故事,而只有故事才可以蕴涵最丰厚的文化内涵。

从动画制作和经营个案的角度来看,《蓝》与《喜》是成功的案例,但是如果把这种成功置于需要更高眼光来审视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之中,其成功则要打折扣。原因在于:这种成功仅限于某一狭窄的领域,难以和中国文化内容产业的核心地带,即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元素接轨,因而不仅缺乏可复制性,制约了价值增值链的延伸,而且在民族文化传播的社会意义上也贡献甚微。如果没有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认识基础,那么,不仅是动画片,而且整体上中国影视的成功都只能限于单个的成功个案,却无法形成东方文化类型的合力,更侈谈与已经形成品牌的美国和日本的文化产品竞争。

二、“民族的”与“世界的”――文化产品的重要两极

在谈及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这两个范畴的时候,有两种相反的观点应该引起注意并加以辨析。

第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就是世界文化的同一化,各民族文化最终要走向类似乃至相同。这种看法立足于麦克卢汉的“地球村”理论,认为:越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第二种观点认为,与物质产品不同,文化艺术产品作为观念意识领域的产物,其全球化趋同的过程是漫长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保留了地方特色才能符合全球化的要求。这种观点是经典的列宁观点,即“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应该说,这两种观点各有合理和片面之处。

第一种观点强调了文化传播和影响的一般规律。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世界文化的趋同是不争的事实,同时,越是与这个时代的主导潮流相契合的强势文化就越能够影响弱势的文化。第二种观点着眼于文化内容的原创性。不同的国家、民族和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是不同的文化类型的生发根源,任何统一性都不可能完全取代多样性。另外,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文化也符合人类对于世界认知的期待。这种观点正确地解释了文化创造的根源,从深层次上揭示了人类不会枯竭的创造能力和对于多元追求的好奇心理。

这两种观点,分别从文化传播的规律和文化内容的产生这两个方面,对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做了正确的概括,但又都不够全面。在进行文化内容原创的时候,要强调民族性,否则文化内容就失去了独特的魅力;但是,在进行形式包装与内容传播时,则要强调文化产品的世界性,即要考虑到其形式包装、宣传方式以及传播渠道等方面与以商业文化为主的世界主流文化的趋同,否则民族文化也难以实现有效的对外传播。民族性决定非产品属性的原创性,而世界性则是这种原创价值成为有效传播的商品的确认标准,因为商品流通和贸易领域内所遵循的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律正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得以实现的前提,而经济一体化又是文化全球化的动力源。

在国际市场上,全球性的大众文化只是“貌”合,其“神”却往往相离。成功的大众文化产品通常是把其具有特色的内容和大众乐于接受的一般形式做了很好的结合。每一部在全球风靡的美国电影,在其实质上都沾染了浓厚的美国文化和价值观的烙印;日本动画之所以明显区别于好莱坞,也是因为其中充满了日本人对于世界和生活的独特理解。形式全球化,内容地方化,大众文化的外壳给予文化产品以天然的亲和力,而地方文化的特色则赋予该文化产品内在的吸引力。这种以大众文化的形式包装地方文化内容的策略,是当今诸多大众文化产品跨国传播并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世界的”是形式,是基于现代科技和大众传媒基础之上的大众文化形式,而“民族的”则是内植于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心理深处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特质。

在电影制作领域,世界上只有美国有实力对全球的文化资源进行开发,不论欧洲、非洲,还是亚洲、美洲国家的文化和历史,都已成为美国好莱坞电影在全球延伸其经济触角的重要依赖对象。如果说1998年美国拍摄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只是触及了中国文化的表面,那么2008年的《功夫熊猫》则抓住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影片中中国武术的展示、乌龟大师的禅意、水墨动画技术的运用等,无不令人喜忧参半。喜的是这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忧的是中国自身却难以传播这种文化。《功夫熊猫》的成功或许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意味着好莱坞会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中国的历史文化,并对其进行美国价值观式的变形。亨廷顿认为,“可口可乐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并不表明西方文化的胜利,“文化的核心涉及语言、宗教、价值观、传统和习俗……那种以为通俗文化的消费商品的传播表明西方文明取得了胜利的看法低估了其他文化的力量,同时也把西方文化浅薄化了。”②字里行间中,美国向全球推广其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冷静和野心一目了然。

全球化在其文化意义上,最为显著的特征乃是大众文化的全球化,这就意味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往往需要在世界大众文化的一致性基础之上才能实现。在国际文化市场上,对于一般的文化产品而言,只强调自身的文化特色而没有吸引人的大众形式,或者只是在形式上吸引人而没有自身的特色,都难以获得真正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这解释了国产动画片目前的两种极端性的尴尬――要么延续几千年封建文化的说教性,要么一味追求大众文化的喧哗而缺少文化内涵。民族性与世界性、传统文化与大众文化、内容与形式,始终难以实现良性的对接。

三、传统文化元素的植入――中国动画片的核心竞争力

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看,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往往是指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并为生产主体所独有的资源;从艺术创作而言,风格也是对作品独有的艺术特点的指称。中国动画片内容产业的最大核心竞争力,就在于中国五千年没有文明断层的悠久历史和独具魅力的东方文化。

2006年,中国一家公司曾投资1.3亿人民币购买美国原创科幻故事,邀请西方导演和工作人员,制作了一部3D动画电影《魔比斯环》,完全仿照好莱坞模式,但是最终票房惨淡。央视少儿频道的《大嘴巴嘟嘟》之所以被广大媒体和观众所诟病,原因就在于它和风靡中国的日本动画片《蜡笔小新》过于相似,因此被认为缺乏原创精神和想象力。可见,不去发掘自身的长处,却以己之短搏人之长,无异于缘木求鱼。北京电影学院的黄世宪教授认为:“国产动画想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盲目照抄不行,全力民族化,走自己的路才是正确的选择。从《哪吒闹海》开始,中国动漫都是民族形象,但是这几年丢了这个传统……如今动漫作品严重缺乏民族元素,就像平地起高楼。艺术都是从民族的原点开始的。现在一提动画就模仿西方,很容易被。”③

中国早期的动画片,往往注重表达民族文化特色,也因此获得成功。曾在1979年获丹麦第三届欧登塞国际童话电影节金质奖的动画片《牧笛》的动画音乐,由作曲家吴应炬作曲,笛子演奏家陆春龄演奏,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曾被美国评论家斯通誉为“在中国听到的最妙的音乐”。1983年,《大闹天宫》在法国公映时,《世界报》曾这样评价道:“《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艺术所做不到的。它完美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④

近年来,传统文化产业化的倾向越发明显,中医养生、太极文化、琴棋书画、禅宗儒学等培训机构和讲堂纷纷兴起,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之势可谓方兴未艾。2009年7月,国务院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也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动漫等重点文化产业。虽然,受限于经验、技术、原创能力等原因,当下的动画制作实践不尽如人意,但是,在诸多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对照面前,国产动画片一定要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利用与开发,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总的说来,国产动画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在故事的架构上,以典型的中国历史文化为剧情背景,通过人物行为和语言,塑造具有东方性格的人物形象;在可供选择的内容上,古代的神话传说、三皇五帝、诸子百家、易经、太极、古琴、禅宗、中医、茶道、山水画、书法、诗词文赋、古代典故等都可以成为编剧的故事和主题诉求对象;在所追求的画面意境上,可创造性地发挥白描、水墨等中国画的技法,营造独具中国魅力的意境。通过这几个方面,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完全巧妙地编织于故事之中,以场景、道具、音乐、行为、语言等加以展示。 然而,在加强动画片的民族性和传统文化方面,有两种较为极端的观点值得警惕。

第一种观点认为,动画片是儿童的娱乐,难以承载精致的传统文化。

这种对于动画片的片面认识,对中国动画片的制作方向起到很大的干扰作用。以电视动画片为例,“在国产电视动画片创作的八种题材中,稳列在前两位的分别为童话题材、教育题材。其余六种(如神话题材、历史题材)制作存在不同程度的少儿化倾向,这使得我国电视动画片创作的局面仍然是:围绕少年儿童转,九成观众成了被遗忘的群体。”⑤

认为动画片必须是童稚型的观点错在两处。第一,所有精致的文化都可以被改造,使其更加浅显,从而得以大众化和普及化,关键是如何处理的问题。第二,动画片早已不是儿童的专利。美国动画电影在中国的票房纪录,以及日本动画片在网络上的风靡都充分证明:中国的成年人并非不爱看动画片,而是不爱看过于幼稚的动画片。优秀的儿童读物、卡通动漫等,既有较强的娱乐性、艺术性,又富有很多启迪和智慧,对成年人而言同样有相当高的玩赏趣味和欣赏价值。当前社会上“成人儿童化”⑥和“儿童成人化”⑦的心理现象,体现在文化产品的消费中,必然导致成人和儿童的文化消费品呈现出类似的倾向,也预示着中国动画产业将进一步向成人市场挺进的前景。

第二种观点认为,要注重保持传统文化的纯粹性,因此惟高雅和忠实原作是举。这种观点的出发点固然好,但是在实践中往往趋于文化保守主义。较为浓郁的精英色彩使得动画片成为某种艺术品而非文化商品,从而与消费社会的趣味相悖,难以被广泛接受,在经济效益上失败。比如,动画片《中华上下五千年》注重说教和叙述;根据蔡志忠的漫画改编的动画片《五子说》(《老子说》《孟子说》《庄子说》《孙子说》《孔子说》)过于忠实于原作,没有考虑到动画片的故事性特点,也因此显得缺乏趣味性。这两部动画片共同的失误都在于过于保守和迷恋直来直去的文化本身,缺少对于文化历史的智慧性的掌控和创造性的发挥,缺少对于现实消费群体心理的把握,即受众对于故事、剧情、趣味和娱乐的需求。不用有情节的、吸引人的故事去阐述一个精妙的道理,而只是给一段经典文字配上一幅动画的画面,这只是对传统文化的图解,而不是真正的动画片。这种做法表面上似乎保留了文化的精髓,实际上却由于机械地照搬而难以被观众所喜爱,往往只具备狭窄的传播面和微弱的影响力,结果自然是被束之高阁。

当今,免费的网络资源为受众提供了巨大的文化消费源头,竞争无处不在。美国和日本动画对中国人的影响,远远超出经济利润的范畴,而危及到中国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甚至具有政治上的深远意义。中国动画片的不发达现状,如果只是由于起步晚或技术上等客观原因所致,尚有情可原,但如果在创作思路和制作方向上出现偏差,那种损失则尤其令人痛心。中国动画界若继续视动画片为小孩子的把戏,继续一味模仿外来动画作品而不从本民族文化出发加强原创力度,那么,中国必将失去维护本国文化尊严的重要一翼。

注释:

① 《约翰•斯蒂文森:认真去讲好每一个故事》,中央电视台网站。

② 《参考消息》,1996年12月2日。

③ 刘鹏云:《技不如人还是智不如人?国产动画差距几何?》,《北京晨报》,2009年8月6日。

④ 李飞雪:《试论中国动画的民族性》,《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年第8期。

⑤ 李三强、黄健云:《国产电视动画片的创作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中国电视》,2008年第6期。

⑥ 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当代成年人的“后儿童现象”较为突出,意指成人的行为退回早期较不成熟的阶段中去,改以较幼稚的方式表现,其意义就是暂时获得安全而消除焦虑、痛苦。《当代健康报》,2009年3月19日。

⑦ 全国少工委等单位在2003年完成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少年儿童中独生子女的心理严重成人化,儿童生活受到成人价值观影响等现象较为突出。

国产动画片范文第9篇

在2005年-2014年所有广电总局推荐的555部优秀动画片中,以正义战胜邪恶为主题的动画片共有134部,占总体的24.1%。①当邪恶降临之时,正义之士会用什么方法驱赶邪恶迎接光明呢?从这134部动画片中,笔者得出的答案是:以暴制暴。《虹猫蓝兔七侠传》中动画角色虹猫和蓝兔铲除黑心虎的方法基本就是暴力、打斗。有人对其前十集的打斗场面做过统计,每12分钟一集的动画片,打斗场面每集平均约有6分钟。②由此可见,动画角色虹猫蓝兔获得正义也是依靠暴力手段。如此密集的打斗场面,很难不让儿童认可暴力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部动画片于2006年在中央电视台以及国内800多个电视台同步播出,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而当时原本108集的动画片在央视播出到第89集时突然停播了。究其原因,是广大儿童的家长强烈要求禁播。这部作品充斥了低级、暴力、脏话、恐吓、欺骗以及威胁的内容,认为一切问题都要靠暴力解决。③但暴力绝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不是儿童应当习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角色将动画中的暴力符号化更易使儿童接受

人类文明产生最早的思想成果时,符号学研究的历史就已经开始。符号学总与“认知”、“意义”还有“意识”等联系在一起。现代符号学源自索绪尔的现代语言符号学。能指和所指是其理论中的重要两个概念。能指是内容,即借用画面、语言、声音表达的内容,是符号的形象。所指是主题,是表达抽象的概念,是符号代表的思想或者是观念。一部动画片中的能指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其所指是在理解能指的前提下,在大的文化环境中被人们理解,从而实现符号的意义。例如《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作品中因其有许多暴力情节而在2014年的新闻联播中被点名批评。而在2013年连云港就有三名儿童模仿动画片中架火烤羊的情节,致使其中两名重度烧伤。有媒体报道称:在动画片全集中,灰太狼被平底锅砸过9544次,被抓过1380此,喜羊羊被煮过839次,被电过1755次。④数据的准确性暂且不论,在这部作品中暴力的场景过多,角色之间的暴力过多,灰太狼对羊群施暴的场面,红太狼对灰太狼施暴的场面经常出现。不要说是儿童,成年人在看到有些灰太狼被红太狼砸的场景也觉得很搞笑,对这样的角色以及情境也有深刻的印象。就像当时网络上还有“嫁人当嫁灰太狼”的流行语。

三、国产动画塑造的自损型善人角色并不能真正地引导儿童向善

中国的道德教育或者说整个价值观的趋向都陷入了一种人我不对称的境地。它提倡抑制自我或者是牺牲自我而把他人放在一个更优先的地位上。我国道德的最高境界就是牺牲自己以成就他人。我们通常认为爱人是善,而爱己是恶。如果一个人堂而皇之的为自己谋利益,那么就会被他人不齿。其一,这种角色刻画的善并不能被儿童所接受。众所周知,自爱是个体爱护自己的生命,关心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是人类的本能,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如果每个人都没有要自己过得更好的意愿,那么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从何谈起?退一步讲,如果人类没有这样的自爱的本能,那又如何在生物进化的自然困境中生存下来?自爱是无法消灭的,自爱是爱自己,但其也是能够爱别人的前提。既然自爱无法消灭,人类不可能做到不爱自己,那么动画片中的角色对儿童进行消灭自爱的灌输是不合理的,塑造的动画角色损己利人,儿童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会是善。其二,长期以来宣扬以他爱为善,以自爱为恶的观念最终会导致人格的异化。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们可以得出,人都是有正常的基本的需要的,而且重要的是这样正常的需要是应当被合理地满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等,这些需要都是人类基本的、正常的需要。在这样的基本的需要没有被满足时,人类是无法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我们在教育儿童何为善或者是在宣扬善念的时候,不能忽略这些来自本能的自爱和来自本能的需要。如果人合理的需要没有得到正当的满足,长时间掩饰自爱的本能,往往最终会走向人的异化。真正的善,是正确地处理他爱与自爱之间的关系。马克思讲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他人必然会发生种种关系,自爱是本能,而人总是在他人之中存在,人是无法离开他人,离开社会而单独存在的。与他人发生关系也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自爱也是通过与他人的交往中实现的,要引导儿童将自爱转移为他爱。

四、结语

动画角色将暴力合理化让儿童无法正确地区分善恶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暴力的符号化更加深了其对儿童日常生活的消极影响,强化了他们对暴力的认知。过度地宣扬他爱而抑自爱的观念最终会导致人格的异化。如果儿童是观看这样的动画片长大,那怎么可能身心健康的成长?动画片一直被认为是教育儿童的工具,而动画片确实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行不教之教。社会、学校、家长都赋予了动画片不一样的功能,但是儿童心灵的善良与美好、人格的健全才是他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元素。

国产动画片范文第10篇

一、 《熊出没之夺宝熊兵》成功的原因

(一)制作技术过关,实现超立体感官

《熊出没之夺宝熊兵》使用了3D技术,大手笔的投入使硬件实力得到明显提升。动画电影制作方第一次将卡通影片提升到专业表演的层面,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接受了专业知识的培训,这就使得影片中的人物拥有可爱的声音、搞笑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进而使观众感受到高品质的立体感,这将国产动画电影的创作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二)老少皆宜,适合大众的观赏水平

《熊出没之夺宝熊兵》获得了观众的一致的好评,是因为它更加符合大众的观赏水平。在观看的影片的时候,小朋友们欣喜若狂,大人们也觉得非常轻松,这就改变了以往动画电影的模式。影片中的环节吸引着所有的目光,在欢笑的同时观众也感受着精彩和刺激,使不同年龄段人们的需求都得到了满足。影片中主人公“强哥”是一个比较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他每天都辛苦的劳作,“李老板”每天都用电话遥控着他进行砍树。“光头强”在不同人的眼中有着不同寓意,比如白领可以在他身上感受到工作的疲劳,所以这比较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电影中的反面人物“光头强”也有善良的一面,他温情的一面是所有人身上都存在的,因此“光头强”角色的塑造比较成功。[1]

(三)情感丰富,传播正能量

《熊出没之夺宝熊兵》处处充满着正能量,将感动、亲情、震撼和欢乐融合在一起。影片中增加了一个角色“嘟嘟”,她是影片中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起到导火线的作用,使影片的情节更加的丰满和复杂。人与熊联合上演了搞笑、温馨的情感大戏,影片中的画面让人感觉惊险刺激、哭笑不得,且又感染着每一个,让观众觉得非常符合现实生活情景。

电影版的《熊出没之夺宝熊兵》将电视版中的缺点全部摒弃掉了,整个影片中充满了正能量,整部影片融合了正义、智斗、友情和亲情在其中。电视版的核心思想是绿色、环保,光头强是一个反派,他每天都在破坏森林;电影中的光头强改变了以前的形象,他变成了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他和熊大、熊二一起保护嘟嘟。为了救回嘟嘟他们与坏人斗志、斗勇,以前的矛盾关系发生了改变,变成了正义与邪恶之间的矛盾。[2]坏人的贪婪是邪恶的源泉,他们渴望得到遗产,最终使他们丧失了人性。影片所表述的主题就是金钱给人造成的异化和腐蚀,这样的主题比电视剧复杂,更能体现出社会化的特点。

二、 净化后的细节

影片中的光头强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电视版中的许多细节被净化了。猎枪变成哄嘟嘟开心的水枪,这也给角色背景增添一些内涵,光头强使用水枪来哄嘟嘟,这也表现出光头强自始至终都是在玩水枪。这样的修改,大人们会觉得非常的牵强,光头强用一把水枪追的熊大和熊二满森林跑,这与常理相背离。但是在孩子们的眼中,就会觉得非常的搞笑,这样的设定在今后的后续作品中应该延续使用。

语言方面也发生了改变,过去光头强都是大喊“臭狗熊”,影片中却使用了昵称“小熊熊”,这样也使得影片的暴力程度被降低了。电视剧中,随处都可以听到“臭狗熊,你给我站住”之类的话语,但是影片中却一点也没有,影片中会出现的暴力程度较弱――“小熊熊,你们气死我了。”影片语言的改变不仅受客观因素影响,还与故事的剧情有着直接的关系,影片中光头强、熊大和熊二他们是同盟,这与电视剧版的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就不难发现这部影片是建立在同盟的关系基础之上的,暴力性的语言得到了弱化,这样光头强的称呼也会觉得非常可爱。

三、 光头强被好人化处理

长篇叙述二元对立世界观故事情节的时候,通常情况下都会引入新的反派人物,原来的反派通过好人化处理变成了主角的同盟,这样的叙事模式会经常的使用到,比如《哆啦A梦》中的胖虎、《猫和老鼠》中的Tom等。使用这样的处理办法表明,新反派人物的出现使原有的法则被打破了,需要有新的英雄来改变现实情况,从而使世界恢复到原来的和平中,影片中光头强角色的转变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

《熊出没之夺宝熊兵》使用了性能序列理论和普罗普的叙事模式,电视版的光头强是一个反面人物,但是电影中他却成为了好人。影片中小嘟嘟的出现,使光头强原来的生活全部打乱了,在一系列的巧合中光头强被警察当成了劫匪,同时真正的劫匪也在关注着他,因此光头强必须要躲开追捕。影片中一开始的时候,光头强多出了一种嗜好,那就是洁癖,这在电视版中却从来没有体现过,这也是从某一细节上对光头强的好人化处理,在影片中光头强扮演着英雄和受害者的角色。这时候熊大和熊二不再是主角了,它们被放在了次要地位,扮演着帮手和施惠者的角色。[3]它们在小嘟嘟被坏人劫走以后,与光头强结成了同盟,小嘟嘟的出现无疑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为了照顾小嘟嘟,原本对立的双方却变成了同盟一起与邪恶势力作斗争。尽管故事的表现手法有点老套,设计的悬念过于的程式化导致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却给观众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四、 类型的拼贴

《熊出没之夺宝熊兵》融合了《财神当家》和《宝贝计划》的故事框架结构。遗产的情节与《财神当家》完全相同,影片的过于相似,使得小朋友们都可以猜到故事的下文。剧情姑且不谈,影片的场景、语言和角色都可以让人达到“脱帽”的程度。光头强第一次看见小嘟嘟的时候会让人联想到《宝贝计划》的开篇情境;熊大和熊二潜入到光头强家的情境又和《功夫熊猫》中的阿宝初次来到翡翠宫的场景一致等等。对于《熊出没之夺宝熊兵》影片中出现这么多借鉴的地方,作者觉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第一,国产动画电影的类型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目前,国产商业动画电影的制作环境比较的脆弱,受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国产动画电影仍然处于起步的阶段。影片使用类型化的叙事模式,使得《熊出没之夺宝熊兵》这部影片获得了丰硕的商业收益,这部影片在三天之内票房就到上亿元,这也是最近几年国产动画电影的最好成绩。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是靠运气得来的,而是市场正面的回应了符合标准的动画类型片的成绩。该影片使用了许多类型化的拍摄形式,例如喜剧、动作片、特工片和警匪片等,假如只是简单的拼贴,也不会取得这样的效果。究其原因,影片在确保表层叙事连贯的情况下,对其深层次的含义也进行了明确的表达,故事结尾在阐述亲情的时候,尽管套路比较陈旧,但是也符合人们的生活规律,这也使得大人观众们可以较好的融入到故事的情节中。

第二,《熊出没之夺宝熊兵》与《喜羊羊与灰太狼》进行比较,前者的类型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已经向成熟的方向发展,这是这部影片值得赞美的地方,但是也意识到其中的不足,类型化叙事手法在使用的时候,存在着拿来主义的情况,需要进一步改善。《熊出没》系列电影自上映以来在创意上面使用的都是加法原则,怎样好玩就使用怎样的形式,觉得有用的就直接拿过来。《熊出没之夺宝熊兵》也是这样的思路,不仅仅添加了人物小嘟嘟,光头强也有了改变,他有了洁癖,同时还成为了机械研发的天才,制造飞机对他来说都轻而易举。这样的叙事手法完全的借鉴了《卑鄙的我》中的小黄人的研发天分。这一点上,钢铁侠也许是他们共同的模仿偶像,这样的情况在《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灰太狼身上也有明显的体现。[4]主要的问题是,影片中飞艇大战和飞机制造的戏份尽管很精彩,但是事先没有任何征兆,光头强直接开着自己拼凑的飞机就来了,这和早期拍摄的蜘蛛侠电影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或多或少的让人感觉有的错位。《熊出没之夺宝熊兵》这部影片出现这样的错位感,主要的原因就是这部影片没有自身的特点,过多的借鉴别人的精彩。从这一点上看,《熊出没之夺宝熊兵》就要比《喜羊羊与灰太狼》略差一些,在观看影片的时候,人们会不自觉的认为光头强和灰太狼之间有着太多相似的地方。这样的既视感,影片的制作组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尽量避免,不然角色的个性魅力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将创意叠加在一起,在一段时间内会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影片要想立足于不败之地就要有属于自身特定的魅力。只有不断的创新,影片才能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紧随别人的脚步只能换取片刻的成效,要想长远的发展,就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实力,一味的拼贴不会获得永久的成功。

结语

伴随着国内电影市场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动画电影的整体制作环境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熊出没之夺宝熊兵》自上映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票房成绩,观众对这部动画电影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熊出没之夺宝熊兵》的成功预示着国产动画电影的原创力在不断提高,国产动画电影要想走出国门,就要不断的挖掘原创力,以传统文化为背景进行着不断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刘倩.从《熊出没之夺宝熊兵》看国产“合家欢”动画电影的打造[J].大众文艺,2014(21):201-202.

[2]和水英.《熊出没》系列动漫电影的“小糊涂与不完美”――国产动画电影的美学张力与价值构建分析[J].电影评介,2015(12):26-29.

[3]樊雯,殷瑜.唯美空间的延伸――以《熊出没之夺宝熊兵》音效语言表现力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4(6):4-5.

上一篇:动漫电影范文 下一篇:经典动画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