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外资与优化中国产业结构的辩证分析

时间:2022-07-05 04:03:04

【前言】利用外资与优化中国产业结构的辩证分析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从产业内部来看,目前制造业是外商投资的首选,中国的外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外商的投资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上,而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投资却严重不足,存在明显的行业偏差。 (三)中国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对FDI的依赖 1.出口产业对外资的依赖。中...

利用外资与优化中国产业结构的辩证分析

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一直保持着世界FDI流人的东道国地位。外资的大量流入,一方面解决了中国资金的不足,促进了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为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隐患。其中外资在产业结构方面存在严重的不合理因素,如果不及时加以改善,将影响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外资的使用效率。

一、中国FDI产业行业分布特点

(一)外资的产业结构分布不均衡

从产业结构上看,外资在中国的投向表现出第二产业过重,第一、第三产业过轻的局面。外资在中国的产业投向存在失衡的现象。

(二)产业内部,外资的行业偏差十分明显

从产业内部来看,目前制造业是外商投资的首选,中国的外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外商的投资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上,而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投资却严重不足,存在明显的行业偏差。

(三)中国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对FDI的依赖

1.出口产业对外资的依赖。中国的外贸增长一直保持良好的势头,但是与德国等外贸大国相比,表现出两方面的特点:一是FDI企业的外贸总额所占比重较高,如2003年,FDI企业的进出口总额在中国外贸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达55.48%,个别省份甚至超过65%;二是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较大,这与外资企业也有很大关系。2003年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即外贸总额占GDP的比重,为60.33%。这表明,中国经济对外贸的依赖程度很高,而外贸对FDI的依赖程度又相当高,鉴于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这种现象应当引起中国足够的重视。

2.生产技术对外资的依赖。目前中国电视机、洗衣机、空调、汽车等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核心技术基本上控制在FDI企业的手中。许多产业的产品仍受制于发达国家的新经济技术标准和关键零部件。而且许多跨国公司正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抢夺中国当地的科研力量,从事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在新型战略性产业中对外资完全开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本土研发能力的培育,有可能进一步拉大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增加对国外先进技术的依赖性。

3.投资形成对外资的依赖。中国社会总投资的增长对外资存在较强的依赖。从外资依存度,即累计吸收的FDI规模占GDP的比重来看,中国的外资依存度由1992年的7.47%提高到2003年的35.6%。一方面,FDI在国内投资总额中所占比重持续上升;另一方面,本国的投资有相当一部分是与FDI投资相配套而发生的。从行业构成上来看,在微电子、移动通信设备、汽车、工程机械等领域,跨国公司投资企业占据了主要地位。这极有可能形成外资对中国某些行业的垄断,直接影响到中国的产业安全,加大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

二、FDI与优化中国产业结构的辩证分析

从2003年第4季度开始,针对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重要问题,中国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进行了宏观调控。在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中,外资的作用不容忽视。

(一)FDI对中国产业结构的正面影响

1.FDI与产业结构优化的机理分析。外资主要通过技术外溢和投资形成来发挥对东道国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1)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论。该理论主要着眼于发达国家对其他国家的FDI,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依次进行。外国直接投资向东道国传递和转移相对先进的生产函数,经由前向和后项关联效应,从而对东道国的产业结构变化产生积极的影响。(2)坎特威尔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该理论主要着眼于发展中国家对其他国家的FDI,认为投资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是随时间而变化的。投资国利用特有的学习和组织能力以及开发技术的不断积累和扩展,使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从资源型向技术型升级发展。随着工业化程度提高,可以从高科技领域获取先进复杂的制造业技术对外投资。作为东道国,则可以在这个过程借以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外资对东道国技术的直接作用是:通过技术溢出提高要素生产率,改变产品结构特别是出口产品结构,促进国外分支机构进行研发,引进组织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外资对东道国技术的间接作用则需要通过与当地研发机构合作,向当地前向和后向合作者转移技术。

2.从投资形成的角度来讲,一方面,FDI通过对东道国企业的兼并与收购,可以将低质量的资产存量变成高质量的资产存量,从而达到加速企业技术改造、产品更新和产业升级的积极效果;另一方面,FDI通过设立新企业,可以形成高质量的新增资产,从根本上改变产业结构形成的物质基础,进而提高整个产业的资本和技术的密集度。总之,理论上已经论证外资可以对东道国产生积极影响,有效改善东道国的产业结构,加速东道国产业结构调整。

(二)FDI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实效分析

从中国利用外资的实效来看,外资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对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从数据上看,利用外资有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化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外资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养殖业、餐饮业等行业,目前逐步转向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通信、房地产等。从利用外资合同金额上看,第一、二产业所占比例由1990年的89.04%下降到2003年的75.98%,相反第三产业的比重由1990年的10.96%上升到2003年的24.02%。从合同外资额看,交通、运输、邮政由1990年所占外资合同金额比重的0.55%上升到2003年的4.36%,教育和居民服务比重大幅上升,批发零售和金融业等行业也在从无到有的利用外资。这表明外资还表现出由低生产率、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生产率、高技术含量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行业内部从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转变的趋势,这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无疑起到积极作用。

1.FDI对中国产业结构的负面影响。在充分肯定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外资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安全的负面作用。(1)加剧了中国产业结构的不均衡。中国的产业结构历经调整,整体出现积极变化。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支撑趋向均衡,产业结构演进总体向合理方向发展,但是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局部结构失衡和扭曲的现象。按现值计算,2003年中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4.6%、52.3%和33。1%,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5.3%。中国的第一、二产业比重太高,第三产业比重太低。此外,从就业比重来看,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仍

然太低。当前外资在中国的投向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欠缺。在中国农业基础地位仍然不稳,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偏低,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工业的现状下,外资产业投向上的不均衡,会加剧中国产业投资结构的偏差,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使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错位,出现结构性过剩,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2)阻碍了中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产业结构升级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当前发达国家的国内产业正处于由一般技术密集型为主向高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发达国家通过国际贸易与FDI等手段,不断把低级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从中国FDI的来源结构上看,2000年到2003年间,排在对华投资前几位的国家或地区,基本上都是亚洲国家、地区或自由港,对中国的投资多以小型加工项目为主,投资的技术层次偏低。中国的FDI来源结构反映中国处于承接亚洲新兴国家或地区产业转移地位,因此中国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只能处于更低端的位置。此外,前面分析表明,中国经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对外资产生依赖性。这种对外资的依赖非常不利于加速经济结构的升级。外商对中国的投资偏重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在许多行业控制着核心技术。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讲,外商已形成的某些投资可能会变成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障碍。而且,借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一国经济如果在外贸、技术和投资方面对外资过多的依赖,其不利影响会随着时间日益明显,对本国的经济安全是一种潜在的威胁。(3)不利于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根据产业结构变动的配第――克拉克趋势,无论是就产值还是就业而言,一国经济发展中,第一产业所占份额存在着不断减少的趋势,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先是迅速增加,尔后趋于稳定,第三产业所占份额一直增加。中国的产业变动趋势也应当遵循这样的趋势。从全球角度来看,伴随全球产业重组和结构调整,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点也在发生变化。服务业正在取代制造业成为国际直接投资新的增长点。但是目前外商在中国的投资70%投向制造业的格局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2.从一国的经济发展来看,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与外资吸收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外资的投向会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动,而产业结构的合理与否又会影响对外资的吸收能力。以中国目前的产业构成及外资投资格局来看,如果不对外资的结构加以调整,会进一步加剧中国产业结构失衡的局面,阻碍产业结构的优化。

三、利用FDI优化中国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

结合中国产业政策的重点,要正确引导外资的流向,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又加速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我们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一)根据新形势的需要,调整现行外资政策和产业政策

1.加强对外资的结构导向。在保持外资适度规模的同时,要注重提高外资的质量、效益,在引进外资时要以结构优化作为基本的取舍标准。应制定行业准人标准、调整当前的一些外商投资优惠政策,注意FDI在三次产业间以及产业内部的合理搭配。一方面,要通过政策导向把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更多地引向中国需着力发展的领域,如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另一方面,对于外商已居主导地位和对中国生态资源环境已形成负面影响的行业,如造纸业和一些重化工工业等,应采取严格的限制措施,避免外资对中国支柱产业的控制以及对中国资源环境的破坏。

2.改变引进外资的主要方式。当前FDI在中国的主要投资方式还是以“绿地投资”为主,采用跨国并购方式完成的仅为6%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60%的平均水平。就中国而言,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措施是要压缩和优化存量资产,因此最好的方式是鼓励提倡企业并购的方式,吸引跨国公司并购重组劣势企业,使国际上先进的技术设备、管理方式得到尽快扩散,同时又有利于控制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尽快建立有关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法律政策框架体系,完善跨国并购的操作规程,积极培育资本市场,保证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

3.在引进FDI的同时,注重对内资的培养。重新调整利用外资的战略,积极培育国内企业的竞争能力,取消内资企业相对于外资企业的非国民待遇,为国内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加速国内资本的形成和积累,从而在引进FDI的同时减少对FDI的依赖。

(二)鼓励外商对农业的投入

1.加大政策向农业的倾斜力度。对于农业的外资投入,特别是高新技术的投资,可以实行幅度较大的税收减免和优惠,政府可以给予较高的信贷优惠,放宽外资政策的限制。

2.加快对农业先进技术的引进步伐。着重发展优质、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支持建设绿色、无公害农产晶以及有机食品优势产业带,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

3.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在鼓励外资向农业投入资金、先进技术设备的同时,也要积极借鉴世界跨国公司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三)提高产业竞争力,改造和提升第二产业

1.鼓励外商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中国现阶段要大力推进高技术产业化,优先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和生物技术产业,加快发展航空航天产业等。对对于外资投资于这些高新技术产业,应在政策上予以倾斜,鼓励外资对这些新型制造业的进入。 2.鼓励外资参与传统产业的改造。应鼓励和支持外资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汽车、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中国在给予外资优惠政策的同时,还应该在引资环节建立竞争性的市场结构,以促使外资加快核心技术的转让和积极推动产品升级。

3.限制外资向一般制造业和重化工业的转移。对于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以及彩电、洗衣机、手机、电话等家电类和一般电信设备行业,应取消给予这些行业外资的“超国民待遇”,不再鼓励外资投资于这些国内生产能力已经过剩的行业。对于目前外资向中国转移较快的重化工业应注重产业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高这类行业外资进入的门槛,严格限制外资向这类行业的流人。

(四)积极引导外资向服务业的流动

1.抓住国际服务业转移加快的机遇,合理引导外资进入服务业。政府应尽快制定相关发展战略,加大服务业所需的人力资源的培育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使外资向知识型现代服务业流动。

2.加大服务业对外资的开放力度。一方面应鼓励外资投向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如零售业、餐饮业等,鼓励外资以各种渠道投资于这些服务业,支持以现代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来改造传统服务业;另一方面,应积极发展旅游、文化、教育等需求潜力较大的行业,鼓励外资以合资、合作等形式参与文化、教育、影视服务等行业,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和结构调整。

3.循序渐进开放金融市场。根据中国加入WTO的需要,中国将按原定的时间表逐步开放金融领域。当前围绕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建设,仍需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等金融服务行业也亟需发展,这些都是吸引外资投入的增长点。应鼓励外资对这些方面的投入,加快金融服务业的开放。同时由于中国金融体系还不健全,金融市场还不完善,为了维护经济安全并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应慎重对待金融业的开放,保持金融市场的独立性,循序渐进地开放金融领域。

上一篇:高科技企业营销策略创新探析 下一篇: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