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老友记》中幽默对白的字幕翻译

时间:2022-08-07 12:57:16

谈《老友记》中幽默对白的字幕翻译

[摘 要] 本文在功能对等理论基础之上讨论了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幽默对白的字幕翻译。幽默语言的翻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障碍很多,尤其是东西方两种语言文化中存在的巨大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翻译过程中“缺省”现象的出现,因而译语使读者容易产生理解上的语义真空。补偿策略的使用不仅可以弥补理解上的真空,还可以有效地传达幽默的效果,同时也使译语观众得到与源语观众相同或近似的感受。

[关键词] 《老友记》;字幕翻译;补偿策略

《老友记》(Friends)可以说是一部成功的美国情景喜剧作品,是美国收视率最高的情景喜剧之一。典型的美式幽默在剧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几乎全靠字幕来观看《老友记》的中国观众并非都能对其中的幽默心领神会,其中字幕这个介质翻译的好坏与否乃是关键。然而字幕翻译并非易事,尤其是对剧中幽默对白的翻译。

一、《老友记》字幕翻译中存在的障碍

(一)字幕翻译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字幕对白前后衔接要连贯,要按照对话人物的语速准确地出现在屏幕上,过早过晚或是过快过慢都极为影响观看效果。屏幕的大小以及观众观看的视角维度又限制了字幕的长短。汉英两种语言有着很大差异,有时汉译过来的字幕可能是很长的一句话,在剧中人物说话的几秒内很难一次全部出现在屏幕上,必须将句子断开并分别呈现在屏幕上才能完整地表达对白的含义。

(二)幽默对白的翻译更加困难

对情景喜剧《老友记》的字幕翻译,除了基本含义的表达之外,幽默这个最关键的元素也要尽可能地通过汉译表现出来。如何才能准确无误地表达原文对白的意思而不产生歧义,如何使中国观众观看带有字幕的美剧时获得与美国观众同样的感受,对译者而言后者似乎更具有挑战性。“……该剧充满了笑料,特别是遇到可笑之处时,背景中会出现预录笑声(Canned laughter)。因此中国观众若是听到预录笑声而觉得对白并不可笑时,这翻译就失败了。”[1]

(三)东西方民族语言文化的差异巨大

若要把幽默对白翻译得栩栩如生,帮助译语观众准确理解源语含义并受到源语幽默的感染,从而与源语观众达成近似或一致的感受,除了要严谨翻译态度、熟练掌握两种语言之外,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如东西方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英语本身是一种无理性的拼音文字,字母和用字母拼写的词也是无理性的。字母给词提供了读音,没有类似汉语那样拼音与汉字、字与词的概念,可见英语是比较抽象的一维体。而汉语是单音节的表意文字,声音与文字是可以分开的二维体。字幕中,在人名的翻译上一般都采用音译法。比如Chandler译为钱德勒,Monica译为莫妮卡等,均采用类似汉语语音代替英语语音的方法翻译人名。但是在某些特殊情景和特殊词汇上,语音的处理并不是轻而易举的。Chandler经常说出语调怪异的话来,如:“That is so not true!”中“not”被他说成句子的重音并且怪腔怪调。像这样语音上的幽默用字幕是很难表现出来的。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注重运用各种具体的连接手段以达到语法形式的完整。而汉语则很少使用连接手段,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从外表不易看出。另外,汉语中的重要信息或者意念常常被置于句末,即重心在后;英语恰恰相反,重心前置,其他修饰成分置后。由于《老友记》是一部大众情景喜剧,剧中的语言都是地道美国口语,几乎每集剧本里都存在大量习语和俚语。俚语和习语的使用给剧词带来幽默,但其翻译往往是最困难的。除了语言方面的差异导致幽默不可理解,文化差异也会多多少少造成笑不出来的尴尬。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包括不同的心理习惯、思维方式、观念定式等,这些方面的差异也会造成语言间转换的层层障碍。

二、《老友记》幽默对白的字幕翻译策略分析

(一)功能对等理论下幽默对白的字幕翻译

文中提到字幕翻译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导致了英语中的幽默在汉语中的缺失,这些缺失点造成了中国观众观看情景喜剧时候的幽默空白,只有依靠优秀准确的字幕翻译这些空白才能够得到有效填补。在《老友记》幽默对白的字幕翻译中注重的应是幽默传递的效果,即译语观众与源语观众对剧中幽默的感受是否能够达到近似,甚至是一致。这也正是奈达所强调的,他所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提倡“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感受切近自然的对等”。中国观众对《老友记》剧中的幽默能够全部领会,甚至同美国观众一样笑出声来,这样就是感受的对等。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东西方民族的各种语言文化差异在翻译的过程中就会大大减少,从而不再影响幽默的传递。例如在第一季第5集中,Joey决定重新去认识一下在咖啡馆巧遇的前女友Angela,但为了不显得焦急,就数了三下:One Mississippi,two Mississippi,three Mississippi,然后再走过去。这其实是橄榄球运动员开球前的数数方法,有时要数到Five Mississippi,所以Joey说这个办法很酷。但是中国观众并不能理解Mississippi在这有什么背景知识,译文如果稍作改动,只译出“一、二、三”效果更佳,中国观众也会从中看明白Joey想去又不敢去的可笑举止。

(二)翻译补偿在《老友记》中的应用

1.翻译补偿的含义

鉴于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指导,幽默对白的字幕翻译离不开对源语的部分“改变”,翻译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特定的技巧和方法来达到两种语言转换之后的对等效果,“同乐”的目的也才会实现。而这种“改变”可看做是“补偿”策略的巧妙运用。补偿策略正确无误的使用能够帮助译者获得成功的翻译效果。补偿就是“用译语语言形式补足在转换原文语言形式时造成的语义损失”[2]。大多学者还是把补偿看做一种翻译技巧或翻译策略。由于某种原因,译语中常常缺少源语中的成分,无法实现对等效果,译者往往要采取这种方式来补足成分以求对等的产生。这种不足可以是语言方面的,也可以是文化上的,对不足进行补充,对缺失进行补偿,这些手段都是为了实现成功的语言转换,使译文达到与原文大体相同的效果。如Joey的对白“I dont wanna seem too eager.”中的“eager”本是“热切的,渴望的”在译文中为了连贯前后语义被改为“太想(过去)”,这是对原文内容表达的补偿,是观众可以接受的。

2.补偿的必要性

由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常常添油加醋或回避难点,导致了翻译损失的存在。纽马克曾说,如果原文内容涉及本国特有的自然环境、社会制度、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东西,译文意思就必然有所损失。翻译损失是指:“翻译过程中信息、意义、语用功能、文化因素、审美形式及其功能的丧失。”[3]这种损失有可能是语言上的,也可能是文化上的。不论是何损失,翻译过程中都要做到有损失就有补偿,这样才能保持原文与译文的平衡。第7季第4集中,Ross被Monica嘲笑为“Pampers”。“Pampers”是宝洁的一个尿布品牌(帮宝适),也可用作尿布的代称。在字幕中译为“尿布宝宝”,这是嘲笑Ross曾在过山车上出过丑。翻译成尿布宝宝实际是对原文的一个语义的补偿。如果只是翻译成尿布或帮宝适尿布,观众会很难理解到其中含义,且幽默也随之消失了。由此可见补偿是翻译幽默必要的策略之一。

3.《老友记》幽默对白中翻译补偿的应用

在《老友记》的对白中包含了大量语言或文化上的幽默。语音能引起心理上的不同听觉效果,在心理上激发不同的反应。在英汉翻译中语音的缺省似乎很难得到相似的补偿。鉴于英语和汉语的语音差异,汉语拼音当中几乎不存在英语语音中的任何一个,文字翻译过程中如果是针对语音进行补偿,部分或完全的替换补偿能满足译者所要达到的翻译效果,其他的补偿手段如文外加注等也可以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使译文接受者理解其中缘由。第5季第13集中,Rachel给Joey一个时尚的女性背包,Joey很喜欢。Rachel告诉他:这就是中性化(Unisex)。然而Joey却听成了“you need sex!”此时译者使用了文外加注的补偿策略(音同“你需要”)来提醒观众源语语音相似之处,虽然原文幽默效果无法全部传递过来,但是观众依然会心领神会,对等的目的也达到了。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原文中的语义省略(尤其是引申后的语义)说到底跟其所在文化密切相关。所以,一个词或是一个句子要放到其所在文化背景之下去理解并翻译,由文化所造成的语义的省略可以通过文化的相通性、互融性来弥补。在第1季第1集中,Rachel和众人谈到了她逃婚是因为她突然发现未婚夫Barry医生长得活像“薯头先生(Mr.Potato Head)”,这是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卡通人物,但中国观众不一定知道。瑞秋的意思是巴里长相很惨。译文若改成“Barry脑袋长的多像土豆啊!”相信观众的理解会更直接一些。因为无论在英语或汉语两种语言的概念里,“土豆样的脑袋”都代表非常搞笑的长相,这样翻译的结果即会得到中国观众与美国观众感受的“近似的对等”。

语言的缺失或省略也包括语法结构。英语单词和汉字是没有丝毫共同点的,同样英语短语、俚语的构成也与汉语词汇有所差异,句型亦然。在翻译过程中,如果原文利用英语单词、短语或是句型结构构成特定的语义表达效果,对其采取适当的补偿策略,原文效果就有可能得到部分或全部的传达。

如第4季第13集中Monica和Joey换了公寓,Joey仍然不时跑到Monica的冰箱里来找东西吃。Monica不愿意了,说“You cant eat our food anymore,that gravy train had ended.” Joey却说 “Theres gravy?” “gravy”是肉汁的意思,而“Gravy Train”是英语习语,表达不劳而获的好运。显然Joey并不懂得这层意思。如若直接将原文意思译出,中国观众很可能会感到迷惑。但如果采用替换补偿的方法译成“你不能再吃我们的,天上不会再掉馅儿饼了。”“还有馅饼?”相信中国观众和美国观众感受到的幽默应该是一致的了,感受的对等也正是功能对等理论所追求的最佳翻译效果。

三、结 语

字幕翻译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翻译起来十分不易。幽默的字幕更是难译。东西方语言、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了汉译中某些源语概念的空缺,这些空缺致使中国观众接受源语幽默失败,削弱了情景喜剧《老友记》本应带来的喜剧效果。但是补偿策略的使用能够弥补某些概念(无论是语言的还是文化的)的空缺,会使中国观众同样欣赏到美式幽默的奥妙。这也是情景喜剧字幕翻译所要达到的效果――中国观众与美国观众尽可能地同乐。

[参考文献]

[1] 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2000(01).

[2] 方梦之.译学辞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06.

[3] 夏廷德.翻译补偿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3.

[作者简介] 田秀峰(1980― ),女,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河北金融学院外语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翟小娜(1981― ),女,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河北金融学院外语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

上一篇:国产动画电影《长江七号爱地球》的启示 下一篇:从生态批评的视阈解读《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