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重新审视与构建

时间:2022-10-03 10:25:41

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重新审视与构建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传统语文教学存在着种种弊端,阻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探究如何构建放飞学生心灵、促进有效教学的语文新课堂教学模式成为一名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新课堂;有效教学;以人为本;语文素养

作为一名乡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我尴尬地发现自己所教的这门功课越来越得不到学生和家长的重视,举个最简单的事例:家长给自己孩子选择补课时,有补数学的,有补英语的,就是没有补语文的。大家都觉得语文多上几节课或是少上几节课一个样,学跟不学一个样,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偏偏每年中考中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高分很多,而语文学科高分却很少。因此,怎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如何把语文学科教好,如何能构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促进有效教学的语文新课堂就成为了每一个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教学变成了一种知识的灌输,学生只需要机械地识记,变成了记忆的工具。这样的课堂通常比较沉闷,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校精心设计了:“亮标”“自学”“展示”“点拨”“训练”十字教学模式,以下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粗浅探索和思考:

一、亮标:确立明确的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课堂教学总是指向一个明确的目标,它既能指导教师的教学,又能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通常我会通过一个精心设计的导入成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要求下积极地思考,为完成学习目标主动地去探究学习。语文教学应当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只有让学生参与其中,教学目标才能最大程度的实现。

二、自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学习是学生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应该由教师来代替,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地学习,让他们充分地阅读文本,自主地去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我一般通过导学案来帮助学生自学。导学案上设计这样几个模块:知识积累、问题探究、拓展延伸。知识积累部分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工具书去了解作者、掌握相关的字词等等。问题探究部分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在文本中寻找答案。拓展延伸部分通常是对本课教学的适当延伸,启发学生思考,并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体悟。在自学过程中,允许学生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分组讨论。这样一来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事可做,学生动起来了,自然就改变了以前只听老师讲的那种懒洋洋的状态,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三、展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这一板块我会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让他们拿着自己的导学案走到讲台上把自己的学习成果用自己的语言展示给大家听,允许大家发表不同的意见,互相讨论交流,直至达成一致。这样做既考查了他们的自学情况,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还经常鼓励他们做小老师,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带着大家一起学习,也可以提问,请同学回答。事实证明,这样做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了,课堂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四、点拨:适时答疑解惑,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

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都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热闹不是目的,不能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就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语文课堂教师还是必须要“教”的,在前面的几个学习板块中学生没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就需要教师细心地点拨了,在自学、展示环节教师必须能敏锐地发现哪些问题学生已经掌握得很好,哪些问题只要稍微点拨学生就能掌握,还有哪些问题必须深入讲解。这样一来,教学有的放矢,自然事半功倍。讲解之后我还会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疑惑提出来,大家共同谈论解决,努力做到不存疑。

五、训练:及时巩固,牢固掌握

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练习,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知识,并能牢固地掌握。大家都知道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是个难点,这一板块我通常会找一些跟课文类似的文章和习题,让学生把新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在实际训练中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总之,十字教学模式有效地改善了语文课堂中学生消极、被动学习的局面,更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新课标下对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重新审视,构建有效教学新课堂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盱眙县王店中学)

上一篇:让小学语文课堂在“评价语”中焕发活力 下一篇:运用课内资源,提升小学生的英语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