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患者的心理干预

时间:2022-10-03 09:18:42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患者的心理干预

【摘要】 目的 该研究探讨心理干预对全脑血管造影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68例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进行入院宣教,在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均进行心理干预。结论 心理干预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

【关键词】

数字减影;造影;心理干预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检查方法,常用于脑血管性疾病及某些脑肿瘤的诊断[1]。虽然血管造影术创伤小,但手术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作为负性生活事件,患者术前表现抑郁,焦虑等高水平的心理变化。本科对68例全脑血管造影患者应用心理干预获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本科共为68例患者施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其中男32例,女36例,年龄18~68岁,平均42.3岁。患者术前诊断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9例,脑室出血9例,颅内血肿3例,脑供血不足7例。检查时患者均无严重颅内压增高症状,其中1例患者伴有严重的精神症状、肢体剧烈躁动,给予全麻,2例因伴有精神症状给予冬眠Ι号镇静。68例患者全部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途径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成功率达100%。

2 干预方法

2.1 入院宣教 在患者入院时向患者家属详细介绍环境、负责医师、责任护士以及本病区的医疗护理水平,尽快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给予热心周到的护理,获取患者的最大信任,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为各阶段的心理干预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术前心理干预 手术前患者多有较重的心理负担,此时护士应多与患者交谈,介绍脑血管造影的知识。比如讲述手术的方法、术前准备的内容及重要性,术中需要配合的地方,术后肢体制动的必要性及有可能造成的危险。详细耐心解答患者所关心的问题,减轻或解除患者的恐惧、焦虑的情绪。有条件时可请康复患者以亲身经历讲解手术过程和感受,增强信心。此外,还要取得患者家庭的配合,术前不给患者不良心理刺激,使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

2.3 术中心理干预 因造影术在局麻下进行,多数患者术中处于清醒状态,导管室的陌生环境加上周围各种仪器所发出声音,都会使患者紧张。因此要随时安慰患者,询问其自我感受。告诉患者注入造影剂时会有头部发热发胀的感觉,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和放松训练,从而使情绪平静,配合手术。术中随时通过监控系统播放轻音乐,分散其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适时给患者按摩头部,给予进一步的心理支持。

2.4 术后心理干预 术后患者因缺乏手术知识常处于强迫,加上术侧肢体疼痛,手术部位渗血,仪器监护等使患者焦躁不安。因此,除了重视常规护理之外,同时须加强心理护理。护士要经常巡视病房,了解患者的不适及需要。对患者宣教有关知识,如术后严格卧床24 h,穿刺侧肢体制动24 h并保持伸直,穿刺处加压包扎的时间、目的等。造影后鼓励患者多饮水有利于造影剂的排泄。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疼痛、发热等副反应,使其对此有适当的心理准备。由于患者对疾病认识的提高,情绪逐渐恢复稳定,增强了康复的信心。

3 体会

通过对全脑血管造影患者的全程心理干预,有效地改善其心理功能。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使大部分患者平静地对待手术,术中积极配合,为手术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赢得了患者的尊重和信任,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参 考 文 献

[1] 李宝民.神经介入血管内治疗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3.

上一篇:川崎病的人文关怀式护理及健康教育 下一篇:腰-硬联合麻醉应用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