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降温后复测体温时间点的探讨

时间:2022-10-03 08:42:17

药物降温后复测体温时间点的探讨

【摘要】 临床实际操作中,物理或药物降温30分钟后复测体温,常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许多研究表明药物降温后30分钟复测体温不能反应最佳的效果,适当延长复测时间,更有利于反应药物的降温效果。

【关键词】 药物降温;复测

【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539-02

发热是人体对致病因子产生的一种全身反应,表现为体温升高。发热是一种症状而非独立的疾病,对发热患者除症状护理外,重要的是协助医师积极寻找病因进行治疗。我国现阶段临床规定在物理或药物降温后30分钟应复测体温,观察降温效果,但是很多时候此时复测体温并不能达到最佳效果。

发热一般可分为三期:体温开始期,高热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1]

1. 体温开始期 即体温开始上升阶段,这是发热的第一期,体温上升有快有慢,快者可于几十分钟或几小时达到高峰,慢者于数日内体温猜达到高峰。

2. 高热持续期 当体温达到高峰时,就转入了高热持续期,此期皮肤血管开始扩张散热,体表血流量增加,呼吸及脉搏加速。

3. 体温下降期 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出汗,皮肤表面血流量增高,体温逐渐下降。

体温过高可引起各种不适,机体代谢率增加,负荷加重,尤其是小儿持续高热易引起高热惊厥。因此,对高热患者应尽快使其体温降下来。

常用降温方法可分为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本次主要讨论关于药物降温后复测体温的时间点。目前临床常用的退热药种类繁多,现根据退热药的作用机制将其分为三大类:非甾体类抗炎退热药(NSAIDS),类固醇抗炎 退热药,中药退热药。[2]

临床常用降温药物如复方氨基比林,安痛定等解热镇痛药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退热机制主要与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合成和释放前列腺素E有关。PGE是能使体温调定点上移的中间介质,解热镇痛药物的作用部位是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下移,通过扩张的皮肤血管,增加出汗,加强散热过程,从而使体温下降。[3]对临床上占绝大多数的致热源性发热,采用解热镇痛药能迅速,有效,安全地达到退热目的。[4]

目前国内护理常规一般规定用过药物降温后30分钟复测体温,但在临床实际操作中,物理或药物降温30分钟后难得几例体温下降,而将至正常值者更是微乎其微,有时不降反而继续升高。[5]许多研究均发现药物降温后30分钟复测体温不能反应最佳的效果,药物降温是药物在体内通过各种屏障,如表皮,呼吸道,胃肠道粘膜,血-脑脊液屏障等,需要血药浓度达到一定程度,作用于下丘脑后部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行定点调节来扩张皮肤血管出汗,增加机体散热,减少产热的过程,使体温下降,所以用药后30分钟药物尚未达到足够的血药浓度,因而达不到最佳降温的效果。[6]

另外,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不同给药途径降温后并非都在30分钟这一具体时间点观察体温最能体现降温效果,不同给药途径和不同原因的发热降温效果会有较大差异。[7]许多因素都可以影响药物的吸收:如药物的理化性质、剂型、制剂和给药途径等。其中给药途径对吸收的影响最为重要,给药途径不同,可直接影响到药物的吸收程度和速度。不同的给药途径,药物吸收的快慢依次为:吸入>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肠>皮肤。研究表明,应用药物降温后半小时病人体温较前有所下降,至4小时时体温降至最低值,这也与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相吻合:水杨酸盐,2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其血浆半衰期在一般剂量时为3-6小时;激素类药物1-2小时血药浓度可达高峰,血浆半衰期为3.5-5小时,故降温时间较长。此外,肌肉注射后药物的吸收主要靠药物的被动性弥做进入毛细血管循环。药物分子的随意的温热运动,使其弥散、溶解在组织间液中。而老年人局部组织中毛细血管的有效数量减少及阻力增大,使组织血流量减少血管脆性增加,血流速度减慢,对药物的吸收速度因此减慢,故药物起效时间延长。[8]一般来说,测量时间与测量结果呈正向趋势,即复测体温时间越向后推移,所测得的体温越低(90分钟内)。[9]

因此,采用药物降温方法后半小时测得的体温并不能正确反映出药物降温的最终效果,如将其绘制在体温单上必然会掩盖病人体温变化,重复用药等,延误正确治疗。应用药物降温后30分钟所测体温不能反应最佳降温效果,应用药物后测温的最佳时间点也并不是一致的,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用药途径及所用药物种类来确定。临床实际操作时护士应灵活掌握,并向患者及家属做好相应的解释工作,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纠纷。

参考文献

[1] 白雁荣,范国义.发热患儿的护理体会.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3):368-369.

[2] 贺耀亮.儿童退热药物的合理使用.实用医药杂志,2004,21(5):467-469.

[3] 刘洋,王素凤,孙名贵等.中枢性高热患者不同降温方法效果观察.中国医药导刊,2011,13(9):1575-1576.

[4] 韩丽莎,潘庆联.高热病人降温方法探讨.实用护理杂志,2007,13(146):66-67.

[5] 江芝芹.高热患者降温复测体温最佳时间的研究.中外医疗,2009,36:183.

[6] 曹玉龙,梁晓媛,于红娜.应用安痛定药物降温护理的最佳测温时间点.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2,27(1):67.

[7] 何海崧,张晓燕,邓玉英.小儿感染性发热药物降温后最佳测温时间研究.当代护士,2011,5:1.

[8] 桑益华,刘桂英.高热患者人工降温后半小时体温测量的意义.当代护理,2011,7(3):1.

[9] 何海崧,张晓燕,邓玉英.小儿感染性发热药物降温后最佳测温时间研究.当代护士,2011,5:1。

上一篇:浅谈输液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和处理 下一篇:浅谈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内固定物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