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初探

时间:2022-10-03 04:26:12

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初探

摘 要: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为了使素质教育得到有效地实施,就要优化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建构“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全面推进教育改革,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有义务与责任去尊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从小能主动获取自己所需的数学知识,学会学习,快乐学习。

关键词:技能;拓展;探究;课堂反馈

素质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主题,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为了使素质教育得到有效地实施,就要优化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一年来我们致力于建构“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现将模式介绍如下

一、教给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不会使用教材,一堂数学课往往是到给学生布置作业时才打开书。教材不只是教师教学用的教材,也是学生学习使用的教材,因此,教会学生使用教材也是培养学生自主的独立的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在低年级培养学生会使用教材应重点放在指导观察的方法,新课本提供了大量的图画、图线、直线、线段等形象直观的内容。在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注意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本中提供的学习方法,来理解概念和规律。通过实际的操作,尽量引导学生依据课本去动手、动口动脑,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充分体现知识的形成和指导过程。对课本中设置的有问无答或结语不完整等形式,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概括。

二、分层练习、全面提高

练习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是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它除了运用巩固所学知识以外,还起着训练思维、发展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因此,精心设计练习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题,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和迁移学法,自主解题并自觉检验,鼓励发散思维;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多变性和独创性,要特别关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关注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强化练习、拓展引伸

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接受性为尺度,挖掘问题的多向性,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分层分类设计具有拓展性、开放性、探究性的练习,为每一层次的学生设计可选择的空间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有收获。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激励求异思维,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创造者,发展创新思维。

四、自主探究,培养兴趣

自主探究性教学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观点,想方设法调动和发挥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挖掘自主探究学习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一定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自主探究性学习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是自主探究性学习最主要的特征。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没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自主探究性教学主张教师必须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鼓励学生自主地操作、尝试、交流、讨论、质疑、解惑;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尽可能多给予学生自主地、创造地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

(二)师生关系的民主性。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的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和技巧就在于发挥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感到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学生学习的成功感是学生完成某项任务后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积极而愉悦的情绪状态。让学生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是学生的心理需要,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也是学习的内隐动力,能促进思维活动。第三是加强感情投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古人云:“亲其师,受其教”。就是说教师可亲可敬,学生才愿意接受他的教诲。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融洽的师生感情作基础。教师用充满感情、亲切的语言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带领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注重课堂反馈

教师通过反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并与预订的目标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并调整节奏。学生通过反馈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绩,更会产生一种自信感,还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效的课堂反馈应当是及时准确、全面真实的。

教师首先要进行课堂观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课堂气氛与教学情境,观察学生的表情及动作细节,特别要注意学生眼神的变化,要从学生的眼神中听到他们无声的语言,并通过它来不断调节课堂教学。其次要进行课堂提问。适当的课堂提问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还要有难有易,以点带面培养优生,关心困生,达到共同提高。我认为提问题不能只问:“知不知道”“对不对”等,应当有明确的指向性。比如,在完成课堂练习讲评后,简单统计学生完成情况,教师接着询问做错的同学:“你是怎么做的?错在哪里?应该怎么改正?”第三要优化课堂设计。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此及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评讲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反馈上,以分层的方式进行加强训练。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比如练习的形式、竞赛的形式、演讲的形式……可以由教师主导,因学生掌握情况设计,也可以让学生相互测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势在必行的。如果我们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坚持不懈地训练与培养,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有义务与责任去尊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从小能主动获取自己所需的数学知识,学会学习。

上一篇:试论西部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的规范化管理 下一篇:体育课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