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让学生在语文中“活”起来

时间:2022-10-03 03:43:49

体验让学生在语文中“活”起来

摘 要: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语文教学必须植根于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从而使语文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动力,成为学生的一种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这样的语文学习才有活力,才有生命。因此,语文教育实践需要体验性教学。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体验性教学 感悟体验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中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在此背景下,体验性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型学习方式。与传统教育相比,体验性学习更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它强调自己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自主活动,促进学生情感生成的需要。它使语文学习充满个性,使语文教学更具活力。那么,教师应如何实施体验性教学呢?

一、指导朗读,体验内化

“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朱作仁谈朗读》)。朗读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并进入“角色”;朗读能使抽象的文字折射出丰富的感情光芒,带动学生自主探究,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中;朗读能达到知情相融、人文相悦的审美境界。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一边声情并茂地朗读,一边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话”想象成“画”,仿佛身临其境,学生才能进行主体的全方位的感受和体验。如在教学《荷花》的第四自然段,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边听边想象自己就是一朵荷花;然后,学生边诵读边想象自己变成荷花在池塘中随风舞蹈,以及和蜻蜓、小鱼交谈的情景;接着,请学生小组表演当时的情景;最后,让学生将表演时体验到的情感带到课文当中诵读、背诵。这样,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熟读成诵,由读到背,既可加深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品味,又能促进对优美词汇的积累和内化。

二、创设情境,深化体验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此语道出了兴趣的重要性,因此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正如新课程所强调的,学习是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运用多媒体、表演、小游戏、音乐、小实验等方式来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其体验欲望,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如教学《花钟》一课,老师事先在黑板的两侧画上文中所描述的花,在教室里摆上芬芳迷人的鲜花,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小花园中,和老师一起探讨花的奥秘,学生趣意盎然。并结合书上描写不同花开放的优美语句,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花,模仿、表演花开的样子,从中体会不同句式表达的效果。又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四段时,老师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见过什么样的鱼。接着,通过录像向学生展示西沙群岛海底的部分情景,并结合第四段进行学习。最后,让学生想象海底还可能有哪些外形奇特的鱼,用语言表述出来,从而理解西沙群岛海底鱼儿的多和美。

三、发现问题,丰富体验

所谓“问题发现”,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对学生学习背景、课文内容、教学目标的有效整合,引导学生寻找能激发、促进自主阅读,并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问题,用问题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阅读。

1.寻找具有冲突性的问题。具有冲突性的问题,能引发学生强烈的认知欲望,提高思维的深刻性,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体验,如教学《科利亚的木匣》一课,老师抓住“科利亚和妈妈采用相同的方式挖木匣,为何却有不同的结果”这一问题让学生阅读体验,从文中找出理论依据,学生通过分析、讨论,积极发言,从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挖木匣的方法没有错,只是由于在这四年里,科利亚的步子随着他个子的增高而变大,如果用现在的步伐去丈量,当然找不着木匣了。这时,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加以点拨,课文正是通过妈妈和科利亚挖木匣的比较及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的比较来说明“时间在变,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要按照事情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经常进行这样的思维学习,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2.寻找综合性问题。具有综合性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多角度认识事物。在相同点、相异点的对比碰撞中,产生思想的火花,从而强化体验。如教《给予树》一文时,老师抓住“爱”这个字让学生品读、思考文章体现了哪几种“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各抒己见。有的说:“我能从课文的第一、二段感受到母亲对子女的爱。”有的说:“我能从‘孩子们热烈地讨论这个话题,互相试探对方的心意,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受到最甜蜜的笑容’这句话感受到兄弟姐妹之间的爱。”有的说:“我能从金吉娅为小女孩买洋娃娃这件事中感受到金吉娅对陌生小女孩的爱。”还有的说:“我还能从‘给予树’这个词看出整个社会对弱势群体的爱。”通过交流,学生的思想感情受到强烈的震撼。再联系实际,讨论“我们得到了哪些爱,又付出了哪些爱”。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感悟,然后交流汇总,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进而感知什么“爱”。

四、体验领悟,积极拓展

对课文的感悟,应包括对课文语言现象和作者创作思路的审美体验,以及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实践经验的觉察感悟。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其一,在指导学生读书感悟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去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去领悟、学习作者的感知、思维和表达方式。如《花钟》的第一自然段,作者采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这同一个意思,并采用了拟人、比喻等写作手法。教学中,老师通过引读、表演读和吟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领悟文中虽然要表达的都是“开花了”这一个意思,却用“绽开笑脸”、“欣然怒放”、“在暮色中醒来”等不同的语言来表现。然后进行拓展,让学生说说“玫瑰……、水仙花……”。学生掌握了这种写法,在习作当中就能运用了。其二,要了解自己的阅读过程,回顾老师指导阅读一篇课文的完整步骤,从中领悟读书的方法。在教学略读课文《夸父追日》时,老师让学生先初读,利用工具书解决难读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接着让学生再读,了解文章的内容、品位文中优美的词句,并与学生进行交流;然后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最后让学生将读完文章后的感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这种读书的方法,学生掌握后就能迁移拓展到其他文章的学习中了。学生在不断地学习、总结、运用读书方法的过程中就能逐步实现“自能读书”,而阅读教学也就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

五、留足空间,体验感悟

体验性阅读最根本的特点在于个性化。美国著名学者维纳・东艾莉指出:“我个人的知识体系中包含大量的对自己来说独一无二的体验和回忆。这些体验过滤了我所知道的和理解的而形成独特的风格。”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要以自己的观点去统一学生的体验,而是要给学生留有自由阅读的空间,允许并鼓励学生有自己的体验和见解,让他们自圆其说,只要他们说得有道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如在学完《蓝色的树叶》一课后,老师让学生谈谈读完文章后的感想,大部分学生都说林圆圆不乐于助人,不能向她学习。而一位学生却说:“林圆圆虽然心里舍不得把绿铅笔借给李丽,但她还是‘从笔盒里拿出了绿铅笔’。到最后李丽虽然没说什么,但林圆圆看到蓝树叶,还是脸红了,说明她知道自己错了。其实我以前也曾像林圆圆一样舍不得把自己的东西借给别人,不过,我后来改正了。我相信林圆圆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一定会主动把绿铅笔借给李丽的。”这位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体验和看法,获得了与众不同的感受。另外,老师课后还可以布置一些个性化的作业,让学生的体验得以延伸、深化。如:让学生复述(复写)故事,听了同一个故事,加入自己的体会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读完故事,进行续写、创编或让学生抓住感触最深的一点,写日记等。

六、实践体验,内化延伸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例如,结合身边的热点事件组织语文实践活动:“12.2交通日”中,学生开展了“爱护生命,从我做起”的活动。学生事先收集相关的资料和图片,然后根据资料对“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我们该怎样避免交通事故”等问题进行讨论、总结。之后通过设计警示语、制作手抄报、向周围的朋友宣传交通知识等不同形式来号召人人都要遵守交通规则。又如,我校于1984年元旦创建了“红领巾闽南生物馆”。里面展出了闽南地区的水果、蔬菜、中草药、昆虫、水产、蛇、鸟、禽兽等各种标本两千多件,为小学语文课本中相关的生物知识提供了各种资料和标本。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闽南生物馆,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相关的知识,而后请学生从中选择一种喜欢的植物或动物,查找相关的资料,并将这些资料撰写成解说词,在班级里进行解说。教师从中选择优秀的解说词整合成闽南生物馆的解说稿。在活动中,人人参与体验与研究,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总之,体验是学生由传统被动接受知识变为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的重要环节,只有在浸润着体验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才能更好地揣摩、感受和领悟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的情感和人文精神,这不仅是一个获得语感的过程,更是一个获得美感的过程。当然,在体验性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能过分强调学生的感悟体验,否则,容易造成教学的浮躁空虚,应做到以人为本,“训练”中包容“感悟体验”;“感悟体验”中又体现“训练”,这样体验性教学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杨四耕.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体验教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谢晓凌.体验:与文本交流之门.福建教育,2005,(8):27.

[4]魏星.悟读:阅读教学的理想归宿.小学教学设计,2005,(9):4,5,6.

[5]肖腾伟.关注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福建教育,2005,(4):34,35.

上一篇:小学低年级识字方法初探 下一篇:让学生扎实掌握汉语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