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习惯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时间:2022-10-03 11:31:18

培养良好习惯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教育究竟是什么?叶圣陶说:“往单方面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应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硬实力,还要提高学生的软实力。软实力包括独立思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演说能力、运动能力、创新能力、自我发现能力及领导能力等。我们应该教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让能力为人生服务,从而彰显出教育应有的作用。

据记载,沈括小时候读“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时,他很好奇:为什么我们这儿的花都谢了,山上的桃花才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了,发现四月的山上居然还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晚。凭借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沈括后来写出了《梦溪笔谈》。

有人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有一个广为传颂的故事: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其中一位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并不是在大学或实验室里学到的,而是在幼儿园里学到的。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要仔细观察大自然等。所以,良好的习惯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坚实基础,是幸福人生的保障。

对于现在的中小学生来说,我认为应该着重培养这样几个习惯:

首先是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现在的学生大多生活在无忧无虑、衣食富足的家庭里,容易养成自私、任性的不良习惯,对长辈不知感恩,对同学不懂谦让。做事时往往不够认真,学习难以深入。因此,培养学生文明交往、尊重长辈、关心他人、勇于负责的行为习惯是最为重要的。学校应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笔者所在学校利用孩子喜欢追星的特点,以“五星树评”为载体,将文明礼仪内容分解为20多个方面,让学生在追星、评星、摘星、增星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交往习惯。

其次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学生做到生活自理、健康向上、勤俭节约、珍爱生命。现在家长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在生活上大包大揽,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动手,学生的基本生活能力亟待提高。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做,如洗衣服、整理书包、洗碗、拖地板等。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再次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正处于学习成长阶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未来发展尤其重要。观察一些后进生,我们会发现一种现象:有的学生非常聪明,但学习却马马虎虎;有的学生上课认真听课,检测成绩却不佳。分析原因,主要就是孩子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这是需要教师和家长耐心引导的。教师要培养学生在校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上课之前预习学习内容,带着问题去听课;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和讨论,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监督学生课后巩固知识,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并进行一定的延伸性学习,扩充知识面。家长则可以督促学生养成自学、勤学好问、每天读书等习惯。这些都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非常重要,应从小引导和培养。

最后是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现在的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很多,在校外接收的各种信息也十分丰富。我们要告诉学生,许多课内、课外的知识,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凡事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可以把知识和信息进行系统化分类,也可以培养思辨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目前,诵读经典活动正在一些中小学校广泛开展,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吸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同时要逐步学会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明白事理,明辨是非。

随着社会的进步,今后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但找到适合自己发挥才能的工作岗位却并不容易。因此,教育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会学习、会交往、善参与、负责任,帮孩子养成更多的好习惯,助孩子走向成功。

(责 编 莫 荻)

上一篇:“长短”无须怨“短长” 下一篇:本期话题:如何教育调皮捣蛋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