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选修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0-03 07:40:58

高中英语选修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选修课程是高中英语新课改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绝大多数高中学校没有构建选修课程开发、实施和管理的平台,英语教师不具备开设选修课程的能力,学生没有真正选择课程的权力。英语选修课程普遍存在必修化、应试化、活动化和重负化的倾向。为了使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优势互补和动态平衡,教学管理者应积极探索选修课程开发本土化、设置模块化、内容优质化、教学多元化和管理规范化,充分发挥选修课程的潜在功能。

一、高中英语选修课程存在的问题

1.选修课程必修化

高中英语新课改的指导思想是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课程体系。选修课程分为“选修I”(顺序选修课程)和“选修II”(任意选修课程)两个系列。顺序选修为地方课程,任意选修即校本课程。选修课程开设的初衷是使潜质不同、兴趣各异的学生都能实现其发展的可能性。但是,相当多学校的选修课程,特别是任意选修课程的开设徒有虚名。就顺序选修而言,各种版本的教材供应商提供了现成的教材,学校和教师既省事又不担风险地将这些选修课程让学生修习。由于“升学率”仍然是社会对高中教学质量的主要评价依据,课程权力者不得不让学生修习“同质化”的课程。就任意选修而言,多数学校由于教学管理、师资条件、教室资源、办学成本等因素不能开设大量的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也没有条件实行学分制和采取“走班制”教学。这在客观上导致“不少学校和教师仍只将精力放在必修模块和高考必考的系列I顺序选修模块上”[1]。

2.选修课程应试化

多数高中学校在高考升学率的压力下,仍拼命地实施“填鸭式”教学和“题海战”战术,选修课程只是列在课表上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学校领导对选修课程缺乏足够的重视,教师经常挤占选修课程的时间,学生也是心不在焉,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选修课被看作可有可无。有的教师把顺序选修上成应试教育的复习课或必修的补习课;相当多的教师把任意选修课程上成练习课或者是强化班课程。有的英语教师开设了诸如“定语从句探讨”和“形容词精析精练”等选修课;有的教师开设了如“高考改错专题”、“作文例析”等选修课。有不少的学校从高一开始就通过“月考”、“周练”和加课时等办法来提高学生在外语方面的竞争力;有的学校在高二加开听说、阅读、语法和写作等语言知识与技能类的选修课程,其实只是为了应试的复习课或训练课;绝大多数学校的教师在高三阶段将精力花在高考应试技巧的训练中。这种选修课程设计思想不仅停留在应试教学的模式中,而且也脱离了语言学习社会化的原则,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2],忽视了英语学科教学的特点。

3.选修课程活动化

选修课程是一种课程设置模式,属于常规教学的范畴,而又有别于必修的课堂教学。但是,不少学校将选修课程与教学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混为一谈。如,有的学校把全校性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的“英语角”、话剧表演、演讲比赛、英语歌曲演唱称之为选修课程;有的学校将年级开展的英语诗朗诵、阅读竞赛、英语书写、英语板报活动称之为选修课程;还有的学校将必修课程所学的教材内容进行的课文改写、教学展演、角色扮演等活动也称之为选修课程;更有学校将学生的“错题集”展示活动和教师让学生进行的“任务型教学”也冠名为选修课程。这是因为他们把课程标准中提及的“专题演讲、辩论、表演和撰写小论文等”等教学活动作为选修课程的评价方式等同于选修课程;他们把“以问题为载体,注重调查;呈开放性态势,注重实践,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由学生自己完成,注重能力培养;强调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注重研究过程”[3]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完全等同于选修课程。

4.选修课程重负化

高中英语选修课程设置应具有基础性、多样化的特点。学生通过高中英语必修1~5的学习达到构建共同基础的目标,通过顺序选修模块6~8的学习达到八级目标(高考要求),通过任意选修模块9~11的学习达到九级目标(较高层次要求)。以四川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设置为例,模块1~5为必修,模块6~7为选修IA(4学分),模块8~11为选修IB(每个模块2学分)。每个学校都必须开设选修IA,它与必修课程构成高中英语学习的共同基础。选修IB为自主选修的课程,不规定具体的模块,也不规定学生何时选择,但是必须在学完选修IA之后按照顺序选修[4]。从表面看,这样的课程设计体现了英语课程结构的开放性、多样性和灵活性,赋予了地方和学校更大的自。但是,学生除修读必修模块1~5外,要修读顺序选修模块6~11,还要修读《写作教程》、《阅读教程》、《中国之旅》三门任意选修教材,还要学习教师布置的教辅参考资料。英语教师依据任意选修“语言知识和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欣赏类”开设出同一系列或交叉性模块或菜单式的课程体系供学生选修。如果学校再开设校本课程供学生选修,教师、学生将更加不堪重负!如果学校不开设校本课程,就没有真正体现和实施新课程改革。

二、解决高中英语选修课程问题的措施

1.课程开发本土化

高中英语选修课程涵盖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地方课程设计应基于本省区域的历史、地理、科技、文化、经济、教育等社会生活,保证其内容的丰富性、适切性、实效性和可读性。校本课程应是教学管理者在研究学情的基础上集全校英语教师之力和学生代表之言,根据学校所在地的经济、文化等情况并结合本校的实际、学生的需求开发出的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教师是校本课程设计与决策的主角,因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与否,教师是一个关键因素。唯有如此,教师才能更好地参与设计和规划学校总体课程方案,才能根据学校的客观条件、教学资源、学生的能力、兴趣与诉求解释并开展课程活动,才能有效践行和维持校本课程。就课程运行机制而言,高中英语选修课程需要得到课程开发者、实施者、管理者和接受者的一致认可。管理者需要思考课程的目标定位、开发条件、课程运行、过程实验、内容评估的有效反馈,需要构建课程的显性、隐性的密切关联,需要考量语言课程的工具性、人文性的深度融合。学生的因素是校本课程开发是否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衡量高中英语选修课程开发的成功与否不仅要探索国家课程是否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具有一致性,而且还要看是否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文化氛围,是否注重创新、关注社会、贴近生活、亲近自然、尊重差异、多元民主、合作参与。

上一篇:突破“钟摆”问题 下一篇:学习新《义务教育法》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