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练习课教学中教材运用之我见

时间:2022-10-03 06:12:05

英语练习课教学中教材运用之我见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练习课时,许多教师存在教教材的现象,就是说教材练习是怎么设计的,教师就会直接拿来使用,这就出现低容量、低效率的情况。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材固然重要,但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教师。教材是教师帮助学生实现课程学习目标的工具和跳板,是师生教学活动的媒介。教学不应该是简单的传递、灌输书本知识的过程,而是教师结合具体教育情境批判性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过程。”[1]结合自身的备课经历,本文主要谈谈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教材。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英语》(第八册)主要以图文并茂的故事形式来呈现单元的教学内容,且单元学习之后会以板块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和活动。其中第八单元Read and Check板块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阅读内容,第二部分是用I will…和I won’t…各写三句话,描述周末打算做的事情。这个板块的知识内容相对比较简单,阅读中没有生词且仿写句子有短语的提示。通常教师在教学中会针对教材内容让学生完成阅读练习,进行订正,指导学生用I will/I won’t…进行仿写,这就变成有关阅读和仿写的两个练习题而已。笔者对这一板块进行深入分析,充分挖掘,对教材内容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加工与调整,以期让这一节练习课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知识含量明显提高,让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得以全面发展。

一、调整整体结构,变仿写单句为话题表达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二级“写”的要求由原来的“能模仿范例写句子”修改为“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这一修改表明小学阶段的英语对学生“写”的技能标准有所提高。笔者认为本板块的练习要求仅限于“六句话的表达”,这一要求偏低,且不利于学生真实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联系该板块第一部分的文本内容――女孩Sarah的周末安排,把学生“写”的目标由仿写单句变为话题表达,即学生能仿照短文制订周末计划。对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后,按照目标对整节课的结构进行框架式规划,即确定本节练习课的主题为making a weekend plan,将weekend plan作为线索贯穿课堂。

Step 1:Review,为三分钟的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将话题确定为Ben’s weekend plan,其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第四课时Touch and Say中的图片。

Step 2:Reading,内容为本课第一部分板块的阅读文本。为了鲜明地体现主题,教师可以给阅读文本加上名字,如Sarah’s weekend plan。

Step 3:Writing,内容是写出My weekend plan。在学生开始练习写作前,教师要呈现Teacher’s weekend plan.

通过本节课不断叠加的weekend plan的输入和输出,课堂主题会变得更加鲜明,结构更为清晰,便于学生接受。

二、增加阅读练习,变快速阅读为深入理解

教学中的每个阅读语篇的训练目的都是有所侧重的,而本板块的阅读材料主要是以掌握词汇、短语及句型结构为训练目的,让学生更加熟练地理解和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为后面的仿写做准备,因此,本阅读材料所设计的练习题从形式到难度都比较简单,教师一般会指导学生完成练习题即可。“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普遍存在学生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等问题。其原因之一是教师对阅读材料的解读和拓展不够。”[2]因此,在设计阅读环节时,教师要对教材中提供的文本进行纵向研读和分析,在学生快速完成教材的判断对错练习后,鼓励学生再次进行文本细读,完成以下5道选择题:

1.Who will go swimming ?

A. Sarah. B. Sam. C. Sarah and Sam.

2. Who will go to the movies?

A. Sarah. B. Sarah, Mum, Dan and Sam. C. Sarah and Sam.

3.Where is the restaurant?

A.Near the park. B. Near the restaurant. C. In the park.

4. How will they go home?

A. By bike. B. By car. C. By bus.

5. Whose birthday party is this?

A. Aunt Jane’s. B. Sam’s. C. Mum’s.

学生在完成选择题时,须仔细阅读短文,进行分析与判断,在深入理解的同时,也会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细化订正过程,变核对答案为知识复现

遗忘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常见问题,特别是对一周只有三节英语课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对课堂40分钟的教学内容接受得比较快,但遗忘得也快,因此,教师抓住时机及时复现已学知识显得非常重要。本课阅读文本中出现了两个在四年级学过的知识点,一是表示方位的介词near,一是短语by bus,这两个知识点并非会在平时练习中经常出现,因此借助本课的教学进行复现大有必要。教师可以把复现这两个知识点的时机安排在完成5道阅读选择题后的订正答案环节。当订正到第三道选择题时,教师要及时提问:near、in是表示方位的词语,那么,谁还能说出其他的像这样的词汇?这时存储于学生大脑中的记忆被激活、提取,如at、on、in front、behind、next to、under…对by bus,教师也可以采取相同的方式提问,进行知识复现。

在教学中,教师应对教学内容心中有数,善于抓住时机,设法做到前后照应,提高知识复现比例,反复练习,提高课堂效率。

四、添加听说训练环节,变专项练习为全面技能训练

“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它们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3]本节课的板块内容仅限于读写训练,基于全面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对教材进行横向研读和分析,在教学中适当添加听说环节的训练。

T:I’d like to share my weekend plan. What will I do this weekend? Please listen carefully.

(听力内容:This is my weekend plan. I will be very happy this weekend. On Saturday,I will get up early in the morning. I will go shopping with my daughter. In the afternoon,we will go to a concert by taxi. Lang Lang will play the piano at the concert. I like Lang Lang a lot.He is a famous music star. On Sunday,I won’t go shopping in the morning. I will clean the rooms. And in the afternoon,I will wash the clothes at home.)

“听”的训练安排在Step 3 Writing中的Teacher’s weekend plan呈现环节中。《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语言技能第二级“听”的目标中指出要“能听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这段Teacher’s weekend plan以音频的形式呈现,恰恰符合听力的训练形式。教师还可以在课堂其他两个环节中安排“说”的训练,一是三分钟的口语训练环节,让学生根据PPT呈现的五幅图全员参与,分组进行Ben’s weekend plan练习;二是在写My weekend plan之前进行充分的口语表达练习,先说再写,熟练地说后才能正确地写。

需要说明的是,两次的“说”的目标不同,表达的内容也有变化,第一次“说”是基于学生原有的语言表达基础,只要会用He will…句型进行描述即可,在结构和顺序上没有特别要求,这是本节课学生口语表达的起点。到了第二次“说”,学生经过学习,能够有条理地开放性地自主表达,这是本节课学生口语表达的落脚点。小学英语阶段,尤其应重视“听”和“说”的能力的培养。“听”是“说”的准备,“听”准备得充分,对“说”的学习才能顺利进行。在“听”、“说”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读”、“写”能力,四种能力才能齐头并进。

五、梳理文本结构,变机械模仿为自主开放

有效的写作训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还能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写作技巧,培养初步的语言运用能力[4]。然而,学生在“写”的时候往往只会机械地对范例进行替换,不知从哪儿下手,该怎么写,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恰当引导。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话题对文本结构进行梳理,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清楚的脉络,知道从哪儿入手,怎么写,写什么。

具体操作如下:在阅读Sarah’s weekend plan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What will Sarah do on Saturday? What will she do on Sunday?梳理出两个时间,即on Saturday和on Sunday。在Writing前的口语表达My weekend plan中,组织学生讨论How to express clearly?这时学生会得出:分时段制订计划会更清晰,此时教师要在板书上补充一些词,如in the morning、in the afternoon、in the evening。通过指导,学生会在头脑中形成此话题表达的时间结构,见图1。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练笔时不应提出过细的要求,也不宜做过于周到的指导,而是要给学生留出想象和创造的空间[5]。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基本结构后,教师不应再进行过多指导,要把主动权留给学生,当然恰当的点拨也是必不可少的。

以上是笔者在练习课型中尝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一点体会。随着课程标准的修订,教师使用的教材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要调整之处,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应具有“用教材教”的理念,既纵向深挖教材本身的内容,又要善于以点带面,纵向连接各个知识点,达到提高课堂实效性的目的,促进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秋颖.从理想的教材到现实的教学――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2):25.

[2]应天东.有效解读阅读材料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0(5):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汪钦卿.提高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训练有效性的尝试[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0(11):15.

[5]柏艳.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训练的误区与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09(1):23.

(作者单位:北京密云县教研中心)

上一篇:阶级战争:美国一流中学里的升学之路 下一篇:激活英语课堂 巧用综合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