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市场化更应恪守职业操守

时间:2022-10-03 05:55:40

传媒市场化更应恪守职业操守

今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以“纸做的包子”为题,播出了记者暗访朝阳区一无照加工“纸箱馅包子”的节目。节目一经播出,各媒体、网站争相转载,引起轩然大波。北京工商、食品安全部门对该报道高度重视,迅速组织执法人员进行彻底检查,均没有发现“纸馅包子”。北京警方成立专案组全力核查此事,于7月18日初步查明事实真相――该报道系北京电视台聘用记者訾北佳等炮制的假新闻。

虽然北京电视台在节目中为此公开道歉并依法对制假者做了处罚,但是受众对传媒公信力却大打折扣,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的拷问也挥之不去。

诚然,近年来随着改革进程的加快,走向市场化的现代传媒业也得到迅猛发展,但不容回避的是,在新闻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些虚假新闻也出现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它不但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也给国家、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面对新技术的渗透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传媒业在利益纷争的影响下,努力寻求突破,做出了各种内容新颖、形式各异的新闻报道,这本无可厚非,然而在这种嬗变中,一些媒体不顾大局,只顾眼前利益,放弃社会责任,背离职业操守,所做报道要么添枝加叶,浮夸拔高;要么“合理想象”,情节失实;要么以点代面,以偏赅全;要么猎奇轻信,以讹传讹;要么导演摆布,弄虚作假;要么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最终致使那些所谓红包新闻、有偿新闻,甚至是虚假新闻频繁出炉。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不仅会削弱新闻报道的作用,降低媒体公信力,而且损坏党和政府的威信,危害社会主义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新闻从业人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媒运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不良行为,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受到了干扰,产生了不和谐的音符,从而加速了媒体公信力的急速下滑。

我们都知道,公信力是衡量传媒影响力大小的标尺,有了公信力,就意味着有了受众,也就有了市场。而获得公信力的前提就是要有诚信度,要说真话、说实话,做客观真实的报道。客观事实,是新闻报道的第一要素,可以说,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有很多优秀的新闻记者为了真实的报道,不惜付出一切甚至牺牲生命。近年来,我国新闻战线在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中,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真实反映国家建设、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成就与进展,客观报道国内外重要新闻事件和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新闻信息。同时,还对诸多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追踪报道,对违法乱纪、和一些不良社会现象进行抨击和舆论监督,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更是舆论监督报道的生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的是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统一。舆论监督的事实准确,是取得良好社会效果的关键因素。一个舆论监督报道是否站得住脚,关键看事实是否真实,结论是否准确。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实施舆论监督的过程中,只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具有不为利禄所诱、不为强权所屈的品格,才能不辱肩负的神圣使命,才能成功塑造媒体忠诚度。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传播的目的是尽可能使传播达到受众的最大化,而追求公信力的最大值恰恰是追求传播最大化的印证。新闻传播在社会中的作用绝非有形工程,它是一种涉及社会精神领域,塑造人的灵魂的无形工程,关系到一个社会的道德文明建设,一切有关文化、精神、道德价值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都要通过媒体的传播,才能影响公众。传媒要想在受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得良好声誉,就应该为其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传播理念和价值认知,严格遵循新闻职业道德。作为媒体及从业人员,真实的原则与道德的原则是至关重要的。那些虚假新闻、有偿新闻,那些为追求轰动效应而过于出位的报道,那些剽窃、庸俗和低级的内容,是与真实的原则和道德的原则不吻合的。在媒体置于市场竞争的环境下,追求经济利益本无可指责,但市场化并不代表无序,市场化并不是不需要道德,作为社会道德建设主力的媒体,更不应在自身道德上失去社会的公信力,因为――“其身不正,何以正人”!

訾北佳最终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想必为当今新闻从业人员敲响了警钟。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肯让当事人失信于民,冒天下之大不韪?

如今处在“重压时代”的记者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且是质的变化。日本新闻协会曾以一线的2800位记者为对象做了全面的思想调查,调查结果出乎人的意料:“记者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正在失去信心;认为工作是第一位的记者减少;轻易放弃,不能坚持到底的记者增加;明明知道问题所在,但不采取行动的人越来越多。”(《下一代媒体》,李希光、孙静惟主编)仅仅为新闻而做新闻,为当记者而做记者,这种职业错位,使本是目击新闻事件的眼睛牢牢地盯上了赚钱的路途。就“纸馅包子”事件来讲,它的出笼与传播者职业素养的严重缺失有着必然联系。2007年7月20日新浪网新闻中心报道,据訾北佳供述,6月初,他在《透明度》栏目组选题会上提出,曾接到过群众电话反映“包子有掺碎纸”的问题,引起栏目制片人的兴趣,遂被确定为报道专题。此后訾北佳先后在北京四环路一带进行调查,未发现包子的质量问题。由于选题已上报,压力很大,加之刚到北京电视台,既想出名,又想挣钱,而他本人调查的结果令其十分失望。这期间,栏目主编以时限为由,催促他抓紧拍摄专题节目。于是,他化名“胡月”,找到朝阳区太阳宫乡十字口村13号院,并以为民工购买早点的名义,要求来自陕西省华阴市的卫某等人为其制作包子。6月底的一天,訾北佳携带秘密拍摄设备,邀请其朋友、无业人员张某假扮工地老板,在朝阳区康家沟市场购买了肉馅、面粉等物后前往13号院,要求卫某等四人做包子。拍摄过程中,訾北佳要求他们将其捡来的纸箱经水浸泡剁碎掺入肉馅中,制成包子喂狗。因效果不佳,便随机找到一个农民工,授意其编造了有关“肉和纸比例关系”的谎话,并编造使用火碱的台词,以增加视觉、听觉效果……

美国报纸编辑协会(ASNE)《原则声明》中指出:“为个人私利或不值得的目的滥用自己专业工作者的力量的报人,将辜负公众的信任。”假新闻,对于社会和受众,这是严重的伤害;而对于新闻界自身,这是致命的毒瘤。訾北佳正是为了逐名求利,使尽了浑身解数,在新闻报道上求“新”追“异”,将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置之度外,不惜借助职务之便铤而走险,最终酿下祸端。

新闻从业者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因其掌握着具有现代先进水平的传播载体和丰富的信息资源,专门从事新闻报道、政治宣传与信息传播,掌控着舆论导向,因而他们的身份与地位都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群体,他们的职业素养也必定高于一般的社会人群,在道德行为上具有更鲜明的典范性。“纸馅包子”事件告诉我们,走向市场化的传媒在追逐“眼球”,追求收视率的同时,新闻从业人员更应恪守新闻职业操守,保持一颗平常心,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绝不能通过新闻活动谋取不正当的个人私利,更不能滥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新闻报道权达到一己私利的目的。人民的记者,他们的思想品质应该是真善美的,道德情操应该是纯洁高尚的,工作作风应该是诚实正派的,也唯有如此,才能称得上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才能理直气壮为老百姓代言。

(作者单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编校:张红玲

上一篇:活动营销:媒体形象传播新战略 下一篇:那夜无眠 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