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营销:媒体形象传播新战略

时间:2022-08-21 11:21:16

活动营销:媒体形象传播新战略

当前中国的媒体竞争异常激烈,一方面,境内媒体在各自的产业化经营之路上各展招数,报业集团、广播电视集团纷纷成立,发行、广告、价格大战硝烟四起,另一方面,加入WTO之后中国媒体所面对的生存环境更为严峻,不少境外媒体都把下一步的市场瞄准了中国。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要求媒体尽快转变经营观念,制定正确的市场战略,开展综合化、特色化的营销模式,使自身的媒介产品和媒介服务深入人心,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媒介市场逐渐成熟及传播技术的广泛应用,媒介间同质化的现象日趋严重,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方式受到了较大限制,各种发行手段和广告营销方法也难有更大的创新空间,媒介的竞争开始转向品牌的竞争和综合实力的竞争,而活动营销则成为媒体产业化竞争的新亮点,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活动营销的本质与意义

活动营销从本质上来说是媒体的一种公共关系活动,是媒体为了实现与受众的良好互动,为了能为受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利用现有的优势和条件,策划举办一系列的社会活动,以树立媒体的良好形象,培养受众的忠诚度,提高受众对媒体的满意度,促进媒体的良性发展。

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媒体在进行产业化经营的过程当中,不能只抓发行和广告,产品和服务要一起上,媒体在保证为受众提供真实、权威、公正、有深度的媒介产品的同时,还应善于利用现有资源组织策划有社会影响力的活动,树立媒体的良好形象,塑造媒介品牌。在整合营销时代,媒体要准确高效地运用产品、价格、渠道、广告、公关、服务等因素,全方位地满足受众的需求。市场营销的4C理论认为,顾客是核心,要把维护顾客利益放在产销全过程,企业与顾客的沟通比组织生产更重要,企业已经越来越重视传播在营销过程当中的作用,通过多种渠道与消费者进行双向信息交流,为他们提供贴心的、富有人情味的服务。对媒体而言,媒介竞争不仅是媒介产品的竞争,还包括媒介服务、媒介形象、媒介个性的竞争,媒介经济说到底是一种“注意力经济”,其目的是争夺受众的注意力资源,以此来抢占市场,提高发行量和收视(听)率,最终吸引广告商的广告投入。传统的产品营销致力于吸引、劝服受众被动地接受媒介产品(信息),受众与媒体的距离始终是疏远的,而活动营销是一种媒介形象传播,是与受众的一种深层次互动,是一种情感层次的传播。媒体开展有效的活动营销,可以与受众建立一种良好的社会关系,在公众和社会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赢得受众的信任和支持。策划组织各种丰富的社会活动不是直接的促销,却可以为媒体积累无形的财富,而这些财富是媒体参与市场竞争和获得长远发展的基础条件。

媒体作为一种社会力量,是社会责任主体,担负着“守望社会”的社会职责,媒体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媒体要通过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来监测环境,利用其真实、公正的力量来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媒体不能仅仅成为时代的被动记录者,还要善于从现实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媒体凭借敏锐的新闻触角和充满人文关怀的新闻精神,积极策划社会活动和新闻报道,反映社会表象之下被掩盖的真相。媒体拥有一系列得天独厚的资源,如强大的影响力、高度的权威性、丰富的信息渠道等,这些资源也要成为广大受众可以利用的资源,媒体应该成为一种公共空间,受众不仅可以从新闻报道中了解社会,还可以通过更为直接的方式参与到媒体的活动中,成为这个公共空间当中实际受益的一分子。媒体通过举办各种社会活动,吸引社会注意力,把隐藏的问题明朗化、公开化,引起公众的关注和思考,并为促进问题的解决切实做一些事,这有利于提高媒体的公信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活动营销策略

充分发挥媒介自身的资源优势,量力而行。每一项有影响力的社会活动都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在制定计划时不考虑这些因素,则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使活动无法顺利开展或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在制定活动营销计划的时候,应该全面分析媒介本身的实际条件,有哪些优势,哪些方面确实存在暂时难以克服的问题,扬长避短、量体裁衣。全国性报纸拥有较大的影响力,记者网络覆盖面广,可以策划较为大型的、跨地区的活动。省级报纸在省内有较大的受众群,在策划活动时也可以适当地“拉长战线”,在省内形成一定的强势。对于市级都市报和晚报,则应该立足本市,利用其良好的群众基础组织适中规模、新颖别致的活动,贴近民情,贴近生活。对于专业媒体来说,可以充分利用媒体在本行业的独特优势和发言权举办一系列有意义的社会活动。《英才》杂志是国内一本介绍经济领域中具有影响力人物和事件的知名商业杂志,拥有由部级领导干部和著名企业家组成的英才理事会,资深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及英才杂志社发起组织的首家媒体英才俱乐部等独家资源,在2003年举办了多次大型活动,如与北青报联合推出的“2003房地产创新人物”评选,与《北京晚报》、《计算机世界》联办的“2003中国数字人物”评选等活动。在2004年房地产销售的黄金旺季即将来临之时,拥有北京房地产市场最强音的平面媒体《北京青年报》,正式宣布与有六年历史的著名展会品牌“北京城市房展”合作,参与今后“城市房展”的主办,共同打造京城房展会的强势品牌。通过这种“强强联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北京青年报在广大房地产开发商和购房者中的号召力及专业性,不仅能吸引更多的代表性项目参展,更多的消费者参观购房,还能为展会引入更多延伸服务。购房者除了能获取楼盘信息,而且能从展会上听取一些权威人士、政府主管部门的思想,为自己到底选在哪儿买房拿主意。

抓住受众“兴奋点”和社会“热点”。新闻媒体永远站在时代的潮头,密切关注着社会变动和时展,所以其活动策划也应该紧密联系实际,根据某一时期受众的关注重点和社会的热点问题来组织活动。如《大众日报》在2004年3月15日前的一段时间举办了“3・15大众维权新闻援助”活动,这个活动是和山东省消费者协会联办的,在山东省的各个地区,《大众日报》记者和消协的咨询人员一起走上街头,接受消费者的咨询和投诉,为他们解答产品质量方面的疑问并提供法律援助,既普及了消费者权益的相关知识,又形成了一定的舆论气势。《大众日报》抓住“3・15”这个时机,想受众之所想,为他们的生活和消费提供实际的帮助,对社会消费环境的净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样是在“3・15”这个时间,齐鲁晚报律师团联合省城21家知名律师事务所的103名律师,举办了一次大型消费纠纷法律咨询活动,其主题是“消费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在整整一天的时间里,有3000余名市民前来咨询。《华西都市报》原总编席文举曾说过,“如果媒体

新闻传播活动所产生的作用力,与现实某个社会事物运动变化的脉搏同步,就会发生共振”。媒体在活动策划时就要善于抓住媒介与社会的“共振点”,使媒介的力量能够产生辐射作用,最大程度地实现与社会的有效互动。

活动营销要有创意,切忌盲目跟风。活动营销在拉近媒体与公众的距离,塑造媒体的品牌形象,提升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时,要求新、求变、求个性。由北京青年报社和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举办,北青报小红帽报刊发行公司组织的“旧报换新苗”大型植树活动中,读者捐10斤旧报纸就可以参加此次植树活动。活动很有创意,倡导资源再生利用和绿色消费,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为受众提供了一个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机会,也体现了北青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被北青报读者评为“2004年十大主题读者活动”之一。此外。活动营销不应只局限于一些常规的活动,如有奖征文、评选、读者会等,也不能什么热门搞什么,盲目地跟从潮流。如今,越来越多的“风云人物评选”、“形象大使选拔”就缺乏新意,流于俗套,对媒体形象的塑造和媒体品格的提升起不到实质性的意义。鉴于此,媒体应该广开思路,积极创新,不断推出新点子、好点子,凸显本媒体的风格和特色。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于2002年9月28日至10月1日举办了首届读者节,包括广场文艺演出、健康咨询义诊、美好家居系列活动、广场英语秀、10万元创业金点子大赛、书画名家面对面、大型投资理财报告会、《城市心情》系列咖啡短剧表演、“手拉手”主题摄影大赛、大型法律咨询活动、西湖水上表演等精彩内容,从受众需要出发,充分与受众实现互动,丰富了受众的文化生活。

要努力实现较高的社会效益。媒体的活动营销不同于一般企业,不能仅以盈利为目的,要更多地追求文化性和公益性。活动营销切忌用华丽的外表进行炒作,应通过媒体的精心策划实现较高的社会效益。广州日报“农民增收讲习所”于2004年3月21日正式开课,第一期内容就是由广州日报邀请的4位部级蜂业专家就养蜂技术及蜂蜜市场信息举行专题讲座,这次讲座吸引了很多蜂农的关注,并受到他们的好评,说广州日报开办这个讲习所是为农民办实事。广州日报总编辑薛晓坦承,主办“农民增收讲习所”,就是希望通过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把讲习所办成培育与强化农民市场意识的学堂。

媒介的形象塑造和完善是一个不断强化和逐渐优化的过程,活动营销应成为媒体一项长期的营销战略,需要有合理的规划和全盘的考虑,不是某一时期的头脑发热,也不是迅速实现经济效益的“灵丹妙药”。作为活动营销的主体,媒体只有始终把受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诚面对受众,坚持服务意识、诚信为本,才能真正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作者单位:江苏经济报社)

编校:施宇

上一篇:地方媒体如何争夺全国大奖 下一篇:传媒市场化更应恪守职业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