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审美倾向及其成因探析

时间:2022-10-03 01:46:20

女大学生审美倾向及其成因探析

摘要 : 为了解当今女大学生审美状况,提倡积极健康的审美理念,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女大学生的审美倾向进行研究,得出当代女大学生的审美倾向于外在化和时尚化。从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流行文化、同辈群体、大众媒体以及女大学生自身心理等因素是造成这种审美倾向的原因。

关键词:女大学生;审美倾向 ; 社会化机制 ; 社会心理机制;

所谓审美,就是人们通过自身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感受区分美丑的心理活动过程。年龄在18-23岁的女大学生,心理上正处于走向成熟但并未真正成熟的过渡时期,思考问题容易出现主观片面性,表现在对美的看法上就是易走极端。为了解女大学生在审美倾向上的表现及其成因,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研究。首先借助问卷星在网络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回收310份。同时深入访谈周围女大学生、个别家长和老师,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信息,借鉴他人研究成果,最终形成本次调查研究结论。

一、女大学生审美倾向及其影响

(一)注重外在美

在调查中,当被问及“以下行为哪些是你做过并且乐于去做的”,32.37%选择了染发烫发,33.81%选择了化妆美容,30.22%选择了减肥,3.60%选择了整容。在回答“是否尝试过减肥”时,81.67%的女大学生表示自己尝试过减肥,仅有18.33%的女大学生选择了没试过。而问及“一个月花多少钱在穿衣打扮上?”,6.67%的女大学生少于100元,48.33%在100到300元之间,33.33%在300到500元之间,11.67%达到或超过了500元。这说明女大学生在穿衣打扮方面的花销占到了其生活费用的较大比例。由此可见,女大学生很注重外在修饰,通过减肥,化妆,烫染发等方式塑造自己的外在形象,且在穿衣打扮上的花销较大。

(二)注重流行时尚

在问及“你最喜欢哪种类型的电视剧?”时,64.52%的女大学生选择了偶像剧,17.74%选择了家庭伦理剧,8.06%选择了历史正剧,4.84%选择了纪录片,4.84%选择了其他。这表明女大学生乐于追求明星、偶像,而历史剧和纪录片并不深受她们的喜爱。当问及“你最希望学校举办以下哪种类型活动?”,流行音乐演唱会占62.9%,歌舞大赛占30.65%,而学术讲座和交响音乐会只占到1.61%和4.84%。可以看出,相比学术讲座和交响音乐会,女大学生更乐于选歌舞大赛和流行音乐演唱会。以上数据表明,在对社会事件的评价上,女大学生对流行时尚的追求胜于经典著作或是高雅艺术。

(三)女大学生审美倾向的影响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适度的打扮和追求时尚符合“求美”的心理需要,亦能够提高自信心,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产物。但对于外在美和流行时尚的过度追求,则会导致一些负面结果。首先,有可能使审美情趣畸形化。重“外”而轻“内”,不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会使人“金玉在外,败絮其中”,在面临社会挑战的时候应对不足。其次,对高雅严肃问题的漠视,使得她们丧失对高深文化传承的能力,与一名大学生的身份和价值不相对应。对流行和时尚话题的过度关注,会使她们丧失历史感,眼光与胸怀狭隘肤浅。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女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个人素养的提高。

二、社会化机制与女大学生审美倾向形成

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受到了来自家庭、社会、学校和同辈群体的影响,这些影响源从不同侧面塑造了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

(一)流行文化的影响

文化是社会影响中最重要的因素,人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主要来自社会文化的熏陶。在大学校园里,各种流行文化充斥,这些流行文化表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它们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但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到大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甚至扭曲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在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们普遍追求名牌,高品质的消费、攀比消费、盲目消费和负债消费十分常见。追星也是众多大学生的喜好。女大学生追求的“明星”主要是娱乐界的歌星、影星,这些明星往往具有漂亮的外表和华丽的装扮,爱屋及乌,对明星的喜欢会辐射到明星生活的各个细节,服饰打扮这些最为突出的明星特色,自然更会成为她们效仿的标准。此外,偶像剧文化、流行音乐文化等也引导着女大学生对外在形象和大众时尚的强烈追求。

(二)同辈群体的影响

同辈群体是由一些年龄、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等方面较为接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初级群体。同辈群体的成员在很多方面都会向同伴认同和模仿,包括行为举止、兴趣爱好、消遣方式、发型、服饰、语言等。一些女大学生以牺牲健康的方式减肥,把过多的时间、金钱用在穿衣打扮上,这是父母、家长所反对的,但为了得到同辈群体的接纳,她们常常隐藏真相,不听从长辈的劝导。这种做法从社会化的角度看,反映着她们脱离家庭走向独立的心理需要,但也难免造成矫枉过正、极端化的结果。

(三)媒体刻板印象的影响

刻板印象是个人受到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持稳定不变的看法。现实中,大众媒体为女性塑造了观赏性的刻板印象。广告媒体常常引导一种单向美,即作为女性,价值在于年轻漂亮。例如各种女性用品的功能,在广告词中都被定义为“实现年轻美貌”。而这些产品的代言人都是身材和面貌光鲜亮丽的年轻女性。现代社会,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种类繁多,信息传播速度快、容量大。媒体意见以强大的能量影响着人们的观念,涉世不深的女大学生更易受到暗示。在调查问卷中,回答“平常会不会在杂志、网络、电视中,看一些关于“穿衣打扮”或“护肤化妆”的栏目?”时,表示会看的占很大部分,仅有5%选择了不会。

三、社会心理机制与女大学生审美倾向形成

社会心理强调真实或想象的他人存在对个人心理的影响。审美观不是一个人天生的倾向,而是在社会情境中与他人互动而产生的。

(一)人际吸引规则的影响

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建立这种亲密关系是人的一项基本心理需求。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人特质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外表的吸引力尤其明显。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漂亮的人更招人喜爱。尤其是在交往的初期,好的外貌容易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人们往往会以貌取人,认为长相漂亮的人更有能力,即产生外貌的光环效应。在大学校园中这种现象也不例外,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把一些大学生的照片出示给教师,告诉他们,这些人犯了盗窃罪,犯罪数额是一样的,让教师们在指定的处罚程度中进行选择。结果,越是漂亮的大学生,受到的“模仿处罚”越轻。

爱情是人际吸引的特殊表现形式。进化心理学认为,在男性看来,容貌姣好的女性更擅长抚养后代,因而他们更愿意与漂亮的女生交往。对男性择偶观的知觉引导了女生对外在形象的追求。在调查中当问及“假设你正在减肥又或是将要减肥,以下哪种更符合你减肥的动力?”时,选择“更能吸引别人目光”的占到16.44%。对“你认为漂亮的好处”回答,选择“吸引更多异性”的占24.85%。选择“能嫁个好老公”的占15.38%。可见,她们追求外在美的原因之一是吸引异性和他人的关注。

(二)非理性心理的影响

非理性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从众心理、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从众心理来说,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信息性从众,是指在一种模糊的情境下,不能确定现实的本质,于是把他人作为信息的来源,认同并作出与他们同样的选择。对于处在找对象、找工作关键期的女大学生,对于怎样才能获得爱情、找到满意的工作并不确定,于是采取效仿他人的策略,别人怎么做、怎么打扮,我就怎么做。二是规范性从众,是指在一种清晰的情境下,作出违背自己原先意愿而和参照群体一样的从众行为,原因是为了获得他人赞同。处于宿舍或班级群体的女大学生,经常会选择与周围女同学一样的穿着打扮和行为举止。也许有些时候这并不是她们内心想要的,但渴望被接纳的心理迫使她们选择与别人保持一致。可见,这些宿舍效应和班级效应都受到了规范性从众的影响。

攀比心理是个体将自身与参照个体对比,发现偏差时产生负面情绪的一种心理过程,可分为正性攀比和负性攀比。具体来说,正性攀比经过理性分析,往往能引发个体产生积极的行为,而负性攀比缺乏理性分析,对自我极端肯定或否定,于人于己都不利。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减肥的动力是看到周围女生大多比自己瘦的,占到了23.97%,这就是受到攀比心理的影响,将自己的身材与别人的身材对比,从而确定自己要实施减肥这一行为。

自卑心理表现在女大学生在交往中受到自尊心伤害,失去交往的勇气和信心。大多数女大学生表示在意别人评论自己的外表或打扮,其中,24.19%表现出十分在意,仅有4.84%表示不在意。并且,与部分女大学生访谈中,她们大都表示,通常情况下,她们害怕自己的外表和装扮被人指指点点,所以愿意打扮得漂亮一点。

(三)社会学习机制的影响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对行为结果的强化是行为塑造的重要手段。这种强化分为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种类型。正强化是对达到预期目标的行为给予奖励,从而增强这种行为。负强化是对达到预期目标的行为给予惩罚,从而减少这种行为。充满魅力的女大学生在校园里常常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无论老师、同学都存在“美的就是好的”的刻板印象。同等情况下,男生更愿意和漂亮的女生交往,老师更愿意寻找漂亮女生来帮忙,这些外部评价强化了女生要扮靓自己的信念。替代性强化强调榜样的作用,通常是指个体会因看到榜样获得奖励而得到强化。访谈中发现,当看到媒体中的某位女明星或是身边某位女性因穿着打扮而受到普遍赞美时,女大学生会直觉的把她作为榜样,照着她的样子打扮或与之相似。自我强化强调自己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自我改变,自我评价,以做出自我满意的行为。在访谈中了解到,一些女大学生在减肥过程中,会制定一些目标,如果今天达到目标,则会表现出愉悦、满足;相反,就会表现出失望、难过,通过这种自我强化,她们不断实现着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自我。

以上所述社会化影响源和社会心理机制并不是单独起作用,而是相互结合、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了女大学生在审美问题上的外在化、时尚化倾向。社会文化、同辈群体、媒体刻板印象是外在原因,人际吸引规律、非理性心理、社会学习机制是内在原因,外因通过内因、内因配合外因综合形成了女大学生的审美观。

参考文献:

[1]李益.大学生审美修养[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2]张玲玲.校园流行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启示[D].四川:四川农业大学,2011.

[3]汪艳.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社会化影响及对策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1.

[4]吴延俊.电视广告中女性刻板印象解析[J/OL].news.省略/newmedia/2005-04/08/content_2799261.htm,2004-5/2005-4-8

[5]崔金奇.青少年女性减肥非理性心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3).

[6]张琼琼.信息性从众行为和规范性从众行为比较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0,(3).

[7]韦彦.论强化在儿童社会行为发展中的作用与运用[J].中国教育学刊,2000,(1).

作者简介:李建红(1971—),女,河北省南和县人,毕业于南开大学马列学院,邢台学院社科部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

上一篇:教学评价的意义浅谈 下一篇:探析未成年犯罪的原因及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