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探析

时间:2022-08-20 08:00:16

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探析

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探析

姜 海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摘 要】“诚信”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由于我们现在法律和制度不的完善,诚信缺失现象屡有发生,并已经波及到大学校园,大学校园内出现了例如考试作弊、学历造假、恶意拖欠学费等诚信缺失现象。本选题是在社会出现了一系列社会诚信缺失现象的大背景下,通过分析大学生诚信现状,了解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以期找到预防和有效整改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缺失

诚实守信是人类实现社会交往的基础性道德规范,是维持社会秩序,实现社会良性发展的前提性条件,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国际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由于与之相配套的法律和规章制度还不健全,加之市场经济自身的局限性,社会上出现了很多诚信缺失现象,例如“达芬奇家具事件”,“红牛添加剂”,“蒙牛致癌门”,“果粒橙含有致癌物事件”,“天价海鲜”,“地沟油”等一系列涉及有关食品安全和公共事业等方面的社会诚信缺失现象,都拷问着社会的诚信状况,动摇了人们的信念。这些社会诚信问题对学生的思想发生着深远的影响,也必然影响到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健康成长,也越来越影响到大学的诚信教育效果,出现在大学校园的诚信缺失现象也屡有发生,不管是日常学习、生活和涉及自身经济等方面都出现了严重的诚信缺失,甚至逐渐演变成了诚信危机,不仅影响到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成才,更对和谐社会的发展、良性市场经济的建立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这些问题不能引起我们广大一线的教育者的关注和重视,大学生诚信教育显得日益紧迫和重要。

诚信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支配人们的观念、行为与法律密切配合维护经济和社会运行秩序,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力倡导诚信教育,能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只有认真研究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才能更好的指导我们的工作,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诚信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既是具体的、现实的社会存在的反映,又是个体道德素质的集中体现。因此我们在研究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时,可以从大学生个体素质、社会环境、高校教育等方面分析。弄清楚大学生这些诚信缺失的表现和原因,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诚信教育。

1.大学生的主体因素分析

首先表现在大学生心里的不成熟,道德修养不够,不能客观真实的反映实际情况,容易将社会单个现象当成社会本质,而使自己的实际行动走上极端。要想奉行道德意识,践行道德行为,需要一定的道德修养基础,但目前的大学生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也都无法实现客观性和理性化。特别是在现在的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对社会出现的不良社会现象,不能辩证的看待社会出现的道德失范行为,把握不住社会主流。面对经济生活中的充斥的假冒伪劣产品,商业欺诈,以次从好等商业行为的存在。政治领域出现的,贪污受贿,政绩工程等现象的存在,都会极大的迷惑和麻痹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力,也使他们的判断的标准失衡,易将社会的这种消极现象当成社会的本质和主流,渐渐的会促使大学生的思想发生偏差,传统道德价值观念受到冲击。其次,由于学校和整个社会还没有建立相应的诚信管理和惩罚制度,在面对“义”和“利”的两难选择时,渐渐演变成了道德自由主义,将自己的选择建立在个人需要基础之上,而没有考虑相应的道德规范和要求,当失信有助于其提高成绩,获得更好机会的时候,他们的行为就具有明显的投机性。再者,虽然当代大学生思维敏捷,善于接纳新鲜事物,但此时的他们不管在性格上还是在思想上还不稳定,很多时候表象的还很不成熟。虽然现在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但是往往忽视大学生自身的主体性,没能发挥好自身的能动性、主动性,致使很多大学生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能力。同时现在的大学生大都生活条件优越,普遍缺乏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精神,心理脆弱,责任意识淡薄,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自私的心理,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自己理应承担的责任和要实现的价值。

2.社会转型期外在环境的影响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1]。马克思主义存在论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目前大学生出现的诚信缺失问题,不仅受到个体因素的影响,它还受着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也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我们探讨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想要找到的诚信缺失的根源,发现解决的途径和方法,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对这些情况和因素进行分析。

(1)社会大环境的消极影响

首先,社会转型期的所带来的消极因素。目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当中,社会的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无不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们的工业化、城市化、时间短并且还不完善,人们之间的契约关系还远没有形成,人们对诚信社会的建立及其重要性的认识还比较肤浅,我们现处的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矛盾也越来越多,利益间的冲突也日益尖锐,加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西方的消极思想也同时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都会对大学生的诚信道德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我们从市场经济的本质和内涵来看是信用经济和契约关系,信守承诺,真实无欺也是维系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但由于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发展的还不成熟,仍处在发展阶段,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和规章制度还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某些“真空”区域。加之目前我们正处在社会的巨大变革之中,市场经济自身不可规避的自发性和趋利性的负面影响,出现了以“利”为目的和行动指南的市场行为。为了实现和最求自身效益的最大化,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他们往往不顾及自身的信誉和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拜金主义、假冒伪劣、坑蒙拐骗、金融诈骗、偷税漏税、偷梁换柱、产品质量不合格,以次从好等严重缺失诚信的行为和想象。甚至有的人为了金钱,宁可牺牲诚信,甚至都发展到出卖肉体和灵魂的地步。这些社会上出现的不诚信现象都会严重地冲击着人们的诚信观念和影响到社会的诚信建设。作为社会一份子的大学生也不可避免的受到这些错误的价值取向的影响,这对大学生的的心理腐蚀是不可低估的。再次,现代社会的发展不仅是诚信社会,契约社会,同时也是法律社会,但是目前我们的法律和制度建设还是我们的薄弱环节。还有很多制度性的问题没有解决。随着社会事业的发展,虽然我们的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物质财富也急剧增加,但是我们的法律和制度建设还存在着明显的不配套、不适应和带有明显的滞后性。给失信的人以可乘之机。纵观世界诚信管理完善的国家,我们不难发现其都有着完善的法律作为保障,查阅资料[2],例如如欧盟的《欧盟数据保护法》,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日本的《分期付款销售法》等,但我国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在信用管理方面几乎是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即便是出台了一些规章制度,但由于其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不强,形同虚设。很多关于诚信上的要求,我们大多还是停留在道德层面上,主要还是要靠人们的道德自觉,很难真正落实。于此同时不能忽视的是,由于目前我们还只有在银行业存在诚信体系,在其他方面还没有使用,这就导致了失信行为很难被记录到个人档案,失信行为一旦换个环境或地域就很难被人发现,失信的成本远远低于你获利,对失信行为的惩戒较少,使诚信约束很难落到实处。这样就会更诱使人们走向不诚信的道路。同时我们也缺少诚信的奖励机制,讲究诚信,积极履约的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权利和保障,在其职业生涯中没能成为有效“身份证”。诚信社会的建设如果没有法律作为后盾,就会使诚信制度缺少必须的严肃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最后,网络环境的消极影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大学校园是网络使用的相对较集中、较密集的区域,应经成为大学生获得信息,进行学习和交流的重要渠道,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快捷便利的同时,由于其自身虚拟性和隐蔽性的特点,人们完全可以在这样一个虚拟的空间里,可以通过伪造自己的各种信息在网上进行交流,不受任何监管,不受任何道德的制约,不用顾及自己的社会角色,很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为所欲为。网络因其自身特点,有关部门也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于是在网络上也出现了大量的失信行为,例如网上购物,我们就会经常会买到假冒伪劣产品,网上交友,也会经常出现口是心非的情况,原本网恋的一对新人,但真的见面的时候,却发现原本是同性。我们也会时常的在网上受到一些诈骗信息。其次大学生由于自身的辨别能力弱,不能很好晒别各种信息,也会受到一些消极信息的蛊惑和影响。这些网上的失信行为会对真实世界的诚信产生直接的抵制和冲突,会对大学生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

(2)家庭引导的偏失

一个人的诚信品德与其所受的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家庭教育对人的品德养成具有相当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终身制。但是现在的家庭教育存在偏颇,首先表现为:重智育轻德育.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普遍把把孩子的成长片面的理解为知识的增加,往往忽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家长考虑更多的是要孩子多才多艺、考高分、参加奥林匹克比赛,能否考上名校,认错误的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将来能考个好大学,好专业,就会前途光明,就会有出息,有前途。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好关注孩子的品德的养成,不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健康向上道德品质,对孩子偶尔出现的抄袭作业、说谎等行为不够重视,不能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及时的矫正,这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消极影响。

其次是对道德意识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很大程度上还只是停留在还自身的强壮与否,往往只关心孩子吃的怎么样,平常需要用些什么东西,甚至为了孩子,家长自己在家省吃俭用,而想法设法的让孩子在物质上得到满足和保证,很少有家长关注到孩子的道德和心理情况,对孩子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扶持,对待孩子出现的一些失信行为不但没能及时制止和纠正,反而还会觉得自己家的孩子聪明。然后,教育方法不当,道德品格的形成是日积月累的过程,而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孩子的诚信道德的培养也是同样,需要家长耐心细致的帮助孩子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而目前我大多数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么就是听之任之,对孩子的教育蜻蜓点水,不痛不痒,没能从根本上帮助孩子认识到失信的危害,守信的意义,所以很难使教育能够起到作用,要么有的家长虽然认识到了对孩子的教育,但是教育方法简单除暴,非打即骂,没有耐心细致的进行说教,这样不但很难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反而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更不利于会孩子的教育。最后是家长自身道德失范行为的消极影响,受到社会整体风气的影响,学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出现失信行为,例如答应孩子的事情没有做到,为了办成事情请客送礼,虚报成绩,阿谀奉承等,这些都会对学生孩子道德诚信的养成产生负面影响。

高校是培养学生诚信道德重要基地,但是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在实施诚信教育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重视程度不够。现在高等学校受到社会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和学生的社会就业压力,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的知识教育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衡量学生仍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虽然高校已经认识到大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学校也只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关注的仍就是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这在学校评选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推选研究生和推选优秀团员入党的事情上都有所体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学生照成认为只要是学习好,就万事大吉了。而对于诚信教育没有给予更多的重视,而是放在了与学校发展密切相关的各项指标上了,关注更多的是考研率,通过率,在德育教育方面却是重视不够。

其次,内容简单过于简单。一是内容贫乏。目前高校的诚信教育内容还主要是停留传统诚信知识的传授和经验的介绍上,教育的内容严重脱离实际,大多还是大而空的口号,不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教育内容空洞乏味,缺少新意,缺少说服力,不能够贴近学生的实际,满足学生的需求。其次,诚信教育教学比重明显偏低,课时、人力等配套资源严重不足。二是欠缺道德情感培养。道德情感是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的媒介,道德认识首先内化为道德情感,然后才能转化为道德实践。现在学校的教育大多只是停留在道德认识的教育和灌输上,简单的认为道德教育就是知识的传授和经验的阐述,往往忽视道德情感的培养,在方法和形式上没能够将“他律”内化为“自律”,使学生不能够将道德认知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将道德认知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自觉。甚至我们有些教育工作者还没人知道这些问题,我们要知道没有情感的道德教育是不能够把道德教育落实到位的。三是重理论轻实践,目前的诚信道德教育大多还是停留在“教”的成面,更多的还是依靠文字和说教,教育方法简单陈旧,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特征,只注重向学生传播知识,而缺少道德实践,学生多掌握的道德知识还只是在认知水平上,我们的教育过多的注重知识,并且教育内容不能紧贴社会实际,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和心里年龄而并没有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当学生掌握的知识不能解决和分析现实社会的实际问题时,就会使学生出现道德困惑,我们传授的知识也就不能让学生信服。再次,诚信教育机制、管理体制不健全。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应该是全员动员,全方位渗透,但现在高校普遍存在这样一种错误观点,“大学生思想教育只是辅导员和思政工作者的任务,任课教师只要上好课就行”。学生的思想教育没能够得到所有老师的重视,这无疑会影响诚信教育的效果。还有诚信教育制度建设还不体系,对诚信教育和效果没有一个考核的标准,也就意味着没有一个教育的预期目标。甚至有的学校为了自身的利益,放任学生的失信行为。在管理方法上出现了以罚代管,以管代教的错误做法。学校的日常管理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影响,如果学校工作不能透明,存在黑箱操作,不能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让人情关系发挥了作用,就势必会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弱化了校园的诚信氛围。最后,广大教育者失信行为。“身教重于言教”,我们教育者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们的学生不仅要看我们教的是什么,更要看我们是怎么做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但目前我们有些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出现了很多的失信行为,例如:工作不能够认真负责,上课马虎大意,丢三落四,监考时不按要求办,为了小团体利益,对出现的考试作弊现象置若罔闻,判卷时不能按照学生上课的实际表现,为了照顾人情,随意提高分数。还有就是高校存在的学术造假和科研腐败,有的老师在申报课题,搞学术研究时造假剽窃,编教材时也是七拼八凑,这些教育者的师德失范的行为,都会对大学生诚信观念和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直接影响,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出现的大学生不诚信现象也不足为奇。

3.中国传统诚信道德狭隘性的消极影响

虽然诚信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历来受到重视,但是由于古代的生活方式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的交往范围小,涉及到的内容比较简单,交往的范围基本还是靠以血缘来维持的,范围狭小,诚信还没能成为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和普世价值。中国传统社会又是一个具有典型等级观念的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前者拥有对后者支配权利,而后者只服从。这种人和人之间的不平等的关系致使这种诚信主要指的是“下”对“上”的诚信,而不是人与人之间平等自愿的诚信。这种扭曲了的诚信挂念会促使人们形成逆反心理,影响人们对诚信的理解。这些历史文化中的消极元素,也会对大学生诚信教育产生影响。

诚信是维持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础,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前提,是实现大学德育目标,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基本要素。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是具有较高素质的社会群体,对社会其他群体起着示范和引导的作用,所以大学生自身的诚信状况不仅关系到自身的成长,还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目前针对大学生出现的各种诚信缺失现象和问题,只要我们能够提高认识,找到解决这一现象的方法和措施,之志不渝的致力于大学生诚信教育,诚实守信也必然会成为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曲建武,杨秀香.大学生诚信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舨社1995年版,第112页.

[3]苏小匀.论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构建[D].2008.

[4]李慧娟.浅谈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D].2005.

[5]朴玉霞.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作者简介:姜海,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会计系团总支书记,辽宁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

上一篇:化学学习兴趣的自我培养 下一篇:高职院校体育课堂“隐性逃课”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