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研热的探析

时间:2022-10-02 06:00:58

大学生考研热的探析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了考研的队伍,形成了高校的考研热。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考研热的主要原因及引出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考研热;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151-02

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教育就是要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1]。研究生教育担负着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了考研的队伍,形成了高校的考研热。然而,大学生的考研热引出了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一、大学生考研热的主要原因

1.社会需要高学历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需要大量高学历人才来支撑。因此,许多大学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提高学历,以满足知识经济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

2.就业压力大。近年来,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高校大幅度扩大招生,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2]。同时,高校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大幅度增加,由于“僧多粥少”,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加上金融危机的不期而遇,许多单位纷纷裁减人员,使得大学生就业压力更大。而研究生找工作相对容易,并且待遇优厚。因此,很多大学生选择了考研之路,以缓解就业压力。

3.学术研究。部分大学生热爱自己在本科期间所学的专业,觉得有继续研究本专业的必要,希望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因此产生了考研的想法。这是研究生的本来含义,也是最原始意义上的考研动机[3]。

4.从众心理。有些学生考研目的性不明确,看到同班或同寝室的许多同学都在为考研刻苦努力,而自己却无所事事,为了打发时光或能够融入同学之中,也加入考研大军。但是,考研过程是艰苦的、枯燥的,在重重困难面前,这些学生大都会半途而废。

5.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年来,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高校不断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考上研究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研究生扩大招生既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对研究生的需求,又吸引了更多的大学生考研。与本科生教育不同,如今的研究生教育还没有施行全面收费制度[4]。此外,通过申请助学金、奖学金及勤工俭学等途径,能解决基本生活问题,这也是吸引大学本科毕业生考研的原因之一[4]。

6.改变自己所学专业。经过几年的大学本科学习,一些大学生认识到所学的专业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差甚远,或者所学专业为冷门专业,就业后月收入偏低。所以,这些考生希望通过考研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或者热门专业。

7.父母的要求。部分大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较高,望子成龙,经常给孩子灌输考研思想,希望他们学有所成。这些大学生往往出生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同辈的兄弟姐妹大多拥有研究生学历。他们在父母的殷切期盼中被推上考研之路。但是,考研毕竟是艰苦和乏味的学习生活,由于主观上没有考研的欲望,这部分考生往往都不能坚持到底。

8.留在大城市工作。很多大城市在户口、子女入学、住房等方面为研究生制定了优惠政策[5]。例如,北京市宣布对非北京生源的研究生留京不做专业和数量上的限制[6]。也就是说,研究生只要能在北京市找到工作,均可以留下来。因此,许多大学生为了能够留在大城市工作,纷纷选择了考研之路。

9.为了与对象分配在一起。大学毕业时两人分配在同一个地方有困难,为了团聚在一起,两人同时考研。

二、大学生考研热引出的问题

1.影响了大学的正常教学秩序。由于考研竞争的激烈,许多大学本科生从大三开始就实施考研计划。为了考研,这些学生把主要的精力与时间放在复习功课和参加各种考研辅导班上,缺课、逃课现象严重,到了期末考试,再猛背几天书,混个及格就行,这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2.与大学生的培养目标相冲突。大学生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大学生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与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2]。要实现这一目标,大学生必须系统学习本专业开设的所有课程。为了考研,部分学生只注重与考研有关课程的学习,而忽视了其他课程的学习,这有悖于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此外,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一旦考研失败,就业也将受到影响。

3.影响医学生的临床实习质量。医学生学习的最后一年是离开学校进入医院进行临床实习。临床实习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为医学生毕业后成为一名合格医师奠定基础[7,8]。因此,临床实习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阶段,临床实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医学人才的质量,是医学院校办学能力的重要标志。然而,实习中后期也是研究生入学考试时间,学生的复习迎考占用了大量的临床实习时间,严重影响了实习质量。

4.考研只为学历,不为学问。研究生,顾名思义是指从事研究的学生。而部分学生考研目的不明确、不端正,仅仅把考研作为改变个人命运的敲门砖。这些学生即使考上研究生后,也没有心思对自己的专业进行学术研究,最终导致研究生学术素质滑坡。

5.冷门专业后继无人。很多考研学生选择专业时,往往倾向于热门或赚钱的专业。有资料显示,财经、法律等热门专业的报考人数往往是招生人数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9]。而历史、哲学等冷门专业,很少有人问津。长此下去,必将会导致冷门专业后继无人。

6.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许多大学生为了能够留在大城市工作而考研,这样势必会造成大城市人才过剩,小城市和偏远地区人才严重不足,最终导致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7.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研究生人数骤然增多。然而,学校在研究生导师的数量、科研经费、教学科研设施、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及管理等方面却未相应地跟上,这直接影响了研究生的教育质量。

8.对已毕业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有些学生家里经济条件较好,毕业后未找到理想的工作,而“差”的工作又不愿意干,于是便在家里专心复习,准备来年考研,这样就把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用在重复记忆上[10]。还有一些已经工作的毕业生,因对工作不满意,便想通过考研来离开单位,于是在上班时间复习考研的内容,影响了单位的正常工作。

三、应对策略

1.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目前,大学生最大的压力是就业难。国家可以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或者鼓励企业经营者指导、帮助大学生创业[11];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去西部欠发达地区工作,并在工资福利、人才选拔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让大学生得到真正的实惠[11]。

2.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考研观。从考研热的原因中可以看出,一部分大学生的考研动机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但也有部分学生的考研动机中存在负面因素。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当开展相关的讲座,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考研不是逃避就业压力的绿色通道,因为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很快就会浮出水面[12]。因此,大学生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发展道路,不要盲目从众、随大流。扎实、牢固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操作技能,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文化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提升素质和能力,为自己的就业增加砝码。

3.指导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大学生就业难是考研热的直接原因,但真正的原因还是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国外学校很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中小学开始就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13]。在美国,已有1600多所大学开设“创业学”课程[13]。而我国高校在这方面起步较晚。研究显示:目前,我国62%的大学生没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33%的学生规划不明确[13]。因此,我国高校必须重视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大学生了解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特长、知识技能和性格,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根据目标安排好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以实际行动来实现目标。有了职业发展目标,大学生在选择考研还是就业方面就不会感到困惑,避免了考研的盲目跟风。

4.加强对大学生的管理。教务处应经常对大学生进行纪律教育,组织学生学习《学生守则》和《实习生守则》,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校和医院的规章制度,圆满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和医院的临床实习任务。根据教学管理制度,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处长和教学督导组专家定期检查教学质量,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总之,大学生应当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不要跟风考研。

参考文献:

[1]雷锋斌,仪建红.普通高校学生考研心理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9,11(5):92-93.

[2]李树爱.大学生考研的原因、问题及对策[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1(6):188-189.

[3]朱晨晓.考研热的冷思考[J].理论界,2005,(8):98.

[4]仇志伟,程丽梅.大学生考研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7):287-288.

[5]张珍.大学生职业生涯引领视角下的班主任考研指导[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3):78-81.

[6]张玲.风雨考研路――大学生考研纪实[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2,(7):27-30.

[7]赖亚宁,姚巡,卿平,陈锦.新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下临床实习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8-11.

[8]高卉,金延安,张文,余英宏,白育庭.医学生实习前教育和技能强化训练的必要性及其实践[J].咸宁学院学报,2011,31(2):99-100.

[9]董霞.考研热的冷思考[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2):38-40.

[10]周彦.浅谈大学生考研热[J].商品与质量,2011,(6):224.

[11]曹兰胜,狄成杰.高校考研大学生心理问题干预及策略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98-300.

[12]窦震海.考研VS就业――浅析当前大学生的考研误区[J].中国大学生,2005,(5):26-27.

[13]徐体高,胡效亚.大学生考研与就业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63-64.

作者简介:韦思明(1971-),男,博士后,副教授,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医学教育及研究工作。

上一篇:试论技工学校机械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基于校友资源“再开发”的高校学生工作实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