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观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4 00:27:44

大学生消费观论文

大学生消费观论文范文第1篇

(一)网络文化消费已经普及化,但有过度化趋势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大众化的网络产品服务层出不穷,各种文化产品通过网络不断复制、传播,网络提供了最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变了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消费观念。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2013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大学生网民达到3,686.4万人,这说明大学生网络应用已经达到普及化的程度。网络信息化环境下,随处可见的电脑、上网本、手机等文化产品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大学生通过网络阅读、看电影、玩游戏、交流等进行文化消费,网络占据了大学生课外的大部分时间。截至2013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0.7小时,较2012年增加了2.3小时。其中,大学生网民每周上网时长25.1小时,比2012年增加了2.3小时。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平均每天有3~4个小时的时间上网,对互联网的使用深度不断加深。很多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4小时,吃饭、走路、坐车、甚至上课的时候都在上网,部分大学生沉溺于网络世界,正常的生活和学业受到影响,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观呈现出过度化特征。

(二)网络文化消费多样化,以休闲娱乐为主

大学生网络应用主要有信息获取、沟通交流、娱乐、商务交易等方面,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呈现多样化。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丰富知识;通过即时通信、电子邮件、微博、个人空间、论坛等进行交流沟通;通过网络音乐、视频、文学作品等实现娱乐消遣;通过网络购物、在线支付、在线预订等进行商务交易。据《报告》统计,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网络娱乐的普及率高出总体网民的普及率,这说明大学生是网络文化消费观的主体。网络文化消费观对丰富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推动作用,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网络应用中,大学生信息搜索、即时通信和网络娱乐功能等都高于总体网民使用率。在网络娱乐中,对网络音乐的使用率为91.3%,高出总体网民17.9%;对网络影视的使用率为81.9%,高出总体网民12.6%;对网络游戏的使用率为63.5%,高出总体网民8.8%。近些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部分大学生把网络作为娱乐和交友的工具,沉迷于网络游戏,陶醉于偶像剧和娱乐节目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呈现出过度娱乐化和休闲化趋势。

(三)网络文化消费呈现个性化,但不够理性

网络文化具有丰富、迅速、广泛、虚拟、个性等鲜明的特点,这些对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他们开始追求一种个性化的生活和消费。在网络世界里,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文化项目进行消费,可以自主发表意见、进行评论,可以建立体现个性化风格的主页、博客空间,选择个性化的头像和表情、使用个性化和原创性的网络词语。互联网赋予了大学生更多的话语权,让他们能表够达真正的想法,不再迷信权威。相对于传统消费形式,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更强。网络信息化环境下,一方面极其丰富的网络文化资源、极具诱惑的网上文化服务,使大学生眼花缭乱;另一方面网络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文化资源的传播和消费很难限制。面对网络世界的海量信息,受到生活阅历及思想修养等方面的限制,大学生往往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凭一时冲动和个人好恶选择文化消费产品和服务。一些大学生冲破网络规范和道德限制,在网络上进行不良宣泄、沉迷色情游戏、传播垃圾信息和文化糟粕、披露别人隐私、进行人身攻击、虚假信息等等,网络文化消费不够理性和成熟。

二、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引导机制研究

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消费环境,需要从社会观念导向、政府法律和制度保障、学校和家庭教育引导等三个方面建立起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的引导机制。

(一)社会观念引导

引导大学生认识复杂多元的网络文化,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网络文化消费观念,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社会各界包括政府、行业、学校、家长等社会观念的引导很重要。首先,要加强网络文明教育和网络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对网络不良文化信息的甄别、抵制能力;其次,建设网络思想舆论阵地,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再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精神文化,宣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开发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网络产品,提高网络空间占有率;最后,综合运用法律法规、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建立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机制,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监督,以正确的消费观舆论引导大众,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文化消费风尚。

(二)法律和制度保障

我国的网络立法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对网络文化产业发展中遇到的一些法律问题立法比较模糊,对网络主体的违法和不道德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管,因此需要政府等相关部门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和治理。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适时更新;督促行业自律,实施对互联网的有效监管,加强网络制度文化建设,规范网络制度管理,使大学生在更加安全的网络制度环境下文明、规范地上网;政府和行业要联合营造健康的中文网络环境,加大对不良中文网站的管理,净化中文网络环境,积极鼓励、扶持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等开发建设自己的网站;政府部门、社会组织、行业等都需要共同努力,建设绿色网络游戏,在提供丰富的游戏内容的同时,为青少年打造一个健康的绿色网络环境。

(三)学校和家庭教育引导

我国青少年普遍缺乏对网络文化信息的批判意识,网络素养教育缺失。因此,学校和家庭要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培养青少年独立思考、理性选择网络文化信息的能力,引导他们客观的看待网络信息。在中小学阶段大力普及网络素养教育课程,通过学校授课和家庭辅助的方式,培养青少年健康的网络素养。规范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丰富校园网络文化内容,把第一课堂教学与校园网络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利用第二课堂、社团、社会实践等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完善大学校园网络制度,加强对校园网络信息和网上舆论导向的监控,制定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建立和完善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的网络道德规范;积极开展对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培养网络法制意识,增强网络行为自律性。

大学生消费观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学生;体育消费;特征

引言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用于体育健身娱乐与休闲的个人支出,它包括参与体育活动和观赏运动竞赛表演的过程中,对体育服务产品及体育活动直接有关的体育实物消费品、精神产品等体育消费资料的消费,以及为参与或观赏运动竞征赛而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餐饮费和入场券等。随着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不断浓厚,大学生体育意识的不断加强,大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消费也不断增长。为此,探析他们自身独有的体育消费心理与行为特征,将有助于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合理的体育消费。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体育消费具有一定的规模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体育消费作为人们增进身心健康、娱乐休闲、强身健体的手段和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手接受。而在我国对体育消费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并且以大学生体育消费为研究对象的更是不多。另一方面吧,目前我国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概念的界定,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意识、体育消费的动机、体育消费的水平等方面的研究。本文以曲靖师范学院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体育消费进行研究,主要从他们的体育消费动机、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方面进行研究,一起能够为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和高校体育市场开发及高校的体育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作用。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曲靖师范学院的男女大学生共150名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现场随机发放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并在现场直接回收。(男生共收回79份,女生收回71份。)总回收15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50份,有效率为100%。

1.2.2文献资料法

首先查找翻阅社会学、统计学、体育经济学、消费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与体育消费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接着按照目前的研究思路,把收集到的资料与原来的研究思路进行比较分析根据需要调整研究思路和选择材料,进行资料的初步分析。

1.2.3逻辑分析法

在分析文献,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等方法对论文进行逻辑分析。

1.2.4数理统计法

运用pss16.0 统计软件,对收集、整理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2.1.1大学体育消费的内容

体育消费分为体育实物消费、体育信息消费及体育劳务消费。体育实物消费主要包括购买运动服装(如衣服裤子等)、运动器材(如拉力器哑铃等)、体育保健品、体育邮票、体育等;体育信息消费包括订购体育报刊杂志和书籍以及观看各种体育比赛的门票,还包括购买体育音像制品等;体育劳务消费包括参加各种体育俱乐部的会费、参加各种体育项目培训班的学费、前往体育健身场馆的门票费用等。调查结果表明(表1),在曲靖师范学院学生的体育消费中,体育实物消费占65.3%,体育信息消费占21.7%,体育劳务消费占13%。说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以体育实物消费为主。列前三位的体育消费内容依次是:体育运动器材、体育运动服装、订购体育报刊杂志和书籍。其中,体育运动器材位于所有体育消费内容之首位,而体育邮票、体育音像制品、参加各种体育项目培训班费用水平最低。

2.1.2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

体育消费动机是促进大学生主动参加体育活动,进行体育消费的主观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消费排在前五位的是:强体健身(60.84%);满足兴趣爱好(52.68%);丰富业余文化生活(38.45%);愉悦身心(33.01%)和扩大交往(24.58%)(见表2)。说明了现代大学生对体育能促进人的身体、心理、审美和社会性等各方面功能的认识较全面,形成了一定的价值取向。“花钱玩体育”、“花钱买健康”的现代生活消费理念正逐渐被大学生们所接受。

2.1.4大学生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主要消费项目及场所的选择

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主要消费项目的选择是与个人对体育兴趣爱好、需求、消费动机和消费观念有着直接的关系。学生对自己喜欢的项目的程度不同,对所消费的程度也不同。在消费项目的选择上,男生排在前3位的是:羽毛球、乒乓球和游泳;女生排在前3位的是:健美操、乒乓球和游泳;总体倾向于室内项目的选择。(见表3)

2.3大学生体育消费观念

2.3.1小部分学生能有计划地理性消费

大学生消费的随意性强,他们既想很好地使用手中的钱,又想自由一些来支配,但其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往往影响了支配的自由度。在调查的学生中,30.3%的男生认为自己能理性的有计划的体育消费,而女生只有20.1%,19.61%的女生认为自己易受打折、广告、促销等的影响?而男生只有8.33%。这可以反映出,在体育消费方面,大部分男生比女生更为理性?

2.3.2价格与质量是首先考虑的因素

虽然大学生渴望自由地消费,但由于其掌握的资金有限,因而在消费中首先会考虑到价格,而质量也是他们不会忽略的一大因素。在质量相当时,大学生更愿意多花钱购买名牌,17.26%的学生在消费时追求时髦新潮、个性化,这些都反映了大学生对名牌的一种追慕心理?

2.3.3大学生对超前消费持宽容态度

在调查中,3.1%的学生赞成超前消费,其中非常赞成的8%。另外,在被调查的学生中,69.2%学生偶尔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10.71%的学生经常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只有20%的学生从来没有出现过入不敷出的情况。由此可见,超前消费是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误区之一?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曲靖师范学院学生的体育消费以实物性消费为主

在曲靖师范学院学生的体育消费中,体育实物消费占65.3%,体育信息消费占21.7%,体育劳务消费占13%。说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以体育实物消费为主。列前三位的体育消费内容依次是:体育运动器材、体育运动服装、订购体育报刊杂志和书籍。其中,体育运动器材位于所有体育消费内容之首位,而体育邮票、体育音像制品、参加各种体育项目培训班费用水平最低。但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健身价值、娱乐价值及审美价值等认识不够,体育消费动机不明确。

3.1.2曲靖师范学院学生具有体育消费的愿望受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由于受社会环境、人文因素、体育兴趣爱好、消费动机和消费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主动参与意识和和现代体育消费意识还很薄弱。大部分学生选择去免费场所,如篮球、足球、排球等场地。很少有学生选择收费的体育场地参加锻炼。男、女大学生的各项体育消费在个人体育总消费中的比例相差不大,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支出主要在体育服装上。部分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没有兴趣,不懂得体育锻炼的方法。

3.1.3曲靖师范学院学生体育消费的观念男女生有一定的区别。

体育消费观念、就业形势等条件的制约,使得部分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从而导致其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大学生的消费倾向也逐渐趋向稳定和成熟,因为经济条件有限,大部分学生对收支会进行计划性安排。但部分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存在盲目性,多进行正确引导,并多提供体育消费方面的知识。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呈现多元化特征。大学生体育消费以实物消费为主,享受型、文化型的非实物性体育消费为辅;男生的体育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女生;但大学生的总体体育消费仍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3.2建议

3.2.1合理正确的选择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消费

应采取积极的教育手段促其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消费观和生活方式,积极引导其进行正确的体育消费。学校在安排教学上要真正体现新的体育课程指导纲要提倡的“三个自主”原则。

3.2.2提供和加强硬件设施的改善

要积极开展一些简单实用的体育活动,便于学生参加;长远观点来看,要不断开拓适合不同层次体育消费的体育活动方式和场所,不断缩小他们之间参加体育活动的差异,为其参加体育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同时应加大学校体育场地、场馆、器材的投入,充分认识到大学生体育消费对于高等学校的影响,改变观念,采取积极和理性的措施引导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对他们开展的体育活动给予支持和指导。同时,高校还应努力改善体育场地和设施条件,推广大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使大学生有更多的活动场所,进而引导和促进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和体育消费水平。

3.2.3积极引导,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

开发高校体育消费市场,体育消费价格和质量要符合大学生的要求,加快体育设施建设,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为促进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学生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育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体育消费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倡导科学合理的体育消费观念,适度消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加大体育消费的引导力度。

[参考文献]

[1]刘志强.我国体育消费者的需要、动机和行为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2.

[2]朱建宇.当代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3.

[3]张辉.大学生体育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调查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3.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

[4]佐伯聪夫.面向成熟社会的体育革新[C1].林显鹏译.德国科隆国际体育科学研讨论文集.1995

[5]胡晓风.体育大观[M].四川教育出版社.1989:10.

[6]熊斗寅.体育文选[M].京华出版社.1996.32—37.

[7]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J]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167—176.

[8]苗大培.论体育生活方式[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9)二 17—19.

大学生消费观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引导

中图分类号:C9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2-0088-01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及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来源

经调查发现当今大学生的消费来源呈多样化趋势,但仍以家庭为主,统计显示选择家庭为主要消费来源的学生占70%。统计同时也显示大学生的自主独立性越来越强,调查中20%的大学生通过勤工助学或兼职来获取生活费。

(二)大学生主要消费结构

1、基础消费

主要包括:(1)生活消费,这种消费在大学生所有消费中占的比例最高。调查中大学生月伙食费支出占月总消费支出近50%,月购买衣物费用支出占近10%。(2)学习消费,主要包括学杂费、打印复印等费用。

2、人际交往和休闲娱乐消费

主要包括:(1)交际消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讯手段的便捷,大学生的社交活动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调查中月交际费50-100元占23%,100-200元占27%,200元以上占11%。(2)网络消费。在信息化时代,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消费成为大学生消费的重要内容。因校园网资费较低,本科生和研究生上网的费用不是很高,月上网费用30元以下占62%,30元以上占28%。(3)通讯消费。随着手机的普及,智能手机上网功能的出现,大学生的通讯消费水平越来越高。月消费30元以下占6%,30元-50元占55%,50元-100元占32%,100元以上占7%。(4)休闲娱乐消费。其中KTV是大学生最热衷的休闲娱乐活动,月花费在30元左右的占65%。

3、发展消费

(1)考证消费。随着就业竞争形势日趋激烈,各种考试证书成为找工作的“敲门砖”。调查显示大学生平均每学期考证的费用在50-200元的高达48%的比例。(2)发论文消费。这是发展消费中兴起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调查的200名学生中,有29%的本科生和90%的研究生。在这90%研究生中,每学期费用800-1000元占32%;1000-1500元占6%;1500元以上占15%。(3)找工作消费。大学生为了找工作参加各地大型招聘会和各种考试所花费的报名费、交通住宿费等占据了大学生消费中很大的比例。

(三)大学生消费水平分析

大学生消费水平总体适中、合理,以中低消费为主。调查中42%的同学的消费方式是“能省则省”,40%的同学是“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花钱”。500元以下占24%, 500-800 元占47%。由此可见当前大学生大部分消费是现实、合理的。“就整体情况而言,你是如何看待周边同学当前的消费状况的?”,调查显示:没有人认为过高,20%的同学认为比较高,74%的同学认为比较符合实际,5%的同学认为比较节俭。

二、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及引导

(一) 大学生消费特点

(1) 大学生在消费商品时,吸引他们消费的主要因素是价格和质量(即性价比)。调查显示购买商品时首要考虑因素是价格、质量的同学占83%,注重外形美观的占12%,注重品牌的仅占5%。这是因为上文提到的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即使是20%的通过勤工俭学或者兼职获取生活来源的同学,他们每月可以支配的钱是有限和固定的。时尚(即外形美观)在我们的调查中,只是位于为大学生消费的第二因素,这说明大学生消费还是理性的,盲目的追求时尚并没有成为大学生的普遍行为。

(2)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的因素。消费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中,他们用在购买学习资料上花费的比例和用在上网的花费上的比例严重失衡。

(3)没有合理的理财观念,储蓄意识淡薄。调查中18%的同学的消费方式是“毫不在乎,想花就花”。在“当你拿到一个时期的生活费时,你基本会有怎样的安排”的问题上,选择“没什么安排,想到用什么就用什么”占40%;5%的同学选择“马上去买或马上想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你所热衷的方面,你会不会控制不住自己而大肆花钱”,36%的同学选择“会”。在“你认为自己的理财能力如何”,14%大学生认为较差,无计划;78%的大学生认为很一般;仅有8%的同学认为自己有较强的理财能力。

(二) 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引导

首先,学校应重视大学生消费教育,培养现代“勤俭节约”的美德。勤俭节约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当宣扬正确的消费观念,培养现代“勤俭节约”的美德,引导学生由享乐型消费向学习型消费转变。

大学生消费观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 要]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超前的消费观念和滞后的消费实力之间的矛盾使得消费结构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和不合理性,因此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研究,对于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80后出生的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父母对待孩子的溺爱在这一代人身上表现的最为突出。他们出生后的生活环境正是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特殊的社会环境造就了特殊的消费群体。本文针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分析,以便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人生观。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

1.消费来源

2007年10月笔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北工程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大学生消费状况的问卷调查,据调查89%的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于父母,只有少数的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靠勤工助学、家教、在外打工等方式赚取自己的生活费用,约占8%,另外还有3%的学生靠贷款、助学金和补助。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来源趋于单一化,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提倡较早的踏入社会,使得学生不能较早的独立。(2)有的学生想找家教挣生活费,迫于专业的限制(因为很多家长喜欢找师范院校的学生做家教),很多学生被拒之门外。(3)现在大学生大部分是80后的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在经济上对父母存在一定的依赖性。

2.消费结构

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构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主要包括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和时尚消费。由调查问卷显示:基本的生活消费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学习型消费和时尚消费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自高考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为了毕业之后找到更好的工作,很多大学生不得不充实自己,在学习方面的消费也比以前大大增加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参加各种等级考试的报名费、资料费,包括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考试等。(2)由于目前的就业压力,大学生考取各种证书的培训费在逐年增加,例如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主要有造价师证书,施工员证书,cad绘图员证书等等。 (3)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当今大学生来说电脑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目前此专业的大学生的个人电脑拥有量也呈上涨趋势。

除了学习型消费成上涨趋势外,时尚消费也呈上涨趋势,手机、mp4、数码相机等高档消费品不断涌入大学生的手中。

3.消费存在的误区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不良消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盲目性。大学生跨入大学校门,就开始了独立理财的阶段,但其理财能力较差,开支没有计划,使得消费时失去理智,因而形成盲目消费的现象。例如:大学生在选择消费品时,用在学习、就餐方面的费用偏低,而用在交际、娱乐方面的费用偏高,形成超前消费的习惯。

(2)前卫性。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不仅希望商品能够在实用性方面满足个人的需要,还希望商品能够让人在使用和观赏中获得精神的愉悦与心理的满足,因此过节聚会、生日聚餐、亲情消费、毕业宴会等已纳入到大学生的正常消费范围之内。如今大学生的消费已超越生存型消费,主要表现在:追求品牌、崇尚权威、追求新颖时尚、体现个性等方面。

(3)攀比性。在调查中发现,当今大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差,自信心不足,虚荣心又较强,在平时的生活中总是有意无意的和身边的同学做比较,导致最后形成人格上的缺陷。例如:有的同学看到身边的同学买了一件名牌衣服,用着一部手机,自己也不甘落后,情愿节衣缩食,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满足自己的欲望;甚至有的女生为了美容,一次又一次的向节俭的父母开口要钱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4)过渡性。如今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一些超前的消费观念,例如:通讯费用、老乡聚会、恋爱消费等名目繁多。另外,谈恋爱在大学校园里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咖啡屋,酒吧等场所也成为恋人经常光顾的地方,恋人之间互赠的礼品也越来越高档,类似于这样的消费都大大超过了目前大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

从消费结构可以看出,总体来说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是健康、积极、科学的,但是也有一些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还没有正确的消费观念,还需进一步教育和引导。

2.构建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

(1)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正确消费观。消费观是使用一种价值判断来衡量事物,指导消费的观念。正确的消费观必须明确消费是为人的个性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服务的。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如何消费将极大的影响着个人以后的发展。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要想将来有所作为,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过度的追求物质生活的消费。针对现代大学生的状况,我们要强调合理适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强调合理性消费,反对非合理性消费。

(2)建立合理消费结构,培养理性消费行为。在当今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消费时尚瞬息万变,大学生应克服从众心理,合理调整自己的消费结构,提倡科学、合理、发展型消费,反对愚昧、颓废、短视型消费。因此,大学生应该在保证食物消费的前提下,增加学习型消费的比重,减少时尚型消费的比重,适度消费,让更多的消费用于服务个人发展的项目,使大学生能够理性消费。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因此学校、社会和家庭都应该全力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参考文献:

[1]张 迪:大学生消费市场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12): 141~142

[2]李 磊 黄建陵: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与特点透析[j],消费经济,2007,(4):54~57

大学生消费观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消费习惯养成教育

一、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特点

1.大学生消费的一般特点。(1)消费来源单一。为保证教学质量和对校园进行有计划、有秩序管理,现阶段中国高等教育体制还采用比较封闭的管理模式。这种体制决定了大学生缺少更多的个人空间和时间,他们没有条件也没有更多的精力来从事较为复杂的社会工作,靠自己赚钱来完成学业几乎是不可能的,这种情况下就只能做依靠家庭资助、贷款或勤工俭学等方式的经济来源。(2)消费结构变化。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大学生的消费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学习条件,满足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3)消费欲望膨胀。部分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存在超自己基本需要,走向对物质享受的追求,形成依附于家庭的高消费现象。

2.大学生消费过程中常见的心理现象。(1)从众消费和盲目消费。从众性和盲目性是当代大学生消费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受集体影响,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和从众消费。(2)攀比消费和情绪化消费。由于大学生消费存在从众的心理及虚荣心作祟,在追求享乐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形成相互攀比的心理,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3)享受消费和高消费。近年来受西方消费主义浪潮的影响,大学生中享乐主义思想非常严重,享受生活成为指导消费的新观念。(4)超前消费和负债消费。近年来,社会上流行负债消费和超前消费(今天花明天的钱)。受这种思想的引导,负债消费在大学中也悄然兴起,节约成为了难以启齿的话题。

二、大学生正确消费习-愤的养成教育

1.加强社会教育。(1)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大学生是现代技术最积极的响应者,受现代传媒技术的影响最大。(2)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大学生群体是现代互联网最大的使用群体,如今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在使用互联网。

2.力口强学校教育。(1)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方式。(2)整改学校周围的消费环境。环境对人的影响不言而喻。大学生的消费环境主要是学校内部和校园的周边,所以,应对大学生所面对的消费环境进行一定的整改。(3)加强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整顿校园环境是从客观上给大学生创设了养成正确消费观的外部环境,而对大学生从思想上进行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

大学生消费观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消费行为;大学生;消费心理;对策

1大学生消费行为相关概念界定及说明

1.1消费及消费行为的含义

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来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广义的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生产消费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个人消费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过程。本文所讨论的消费为狭义的消费,即个人消费。

消费行为指消费者为获取所用的消费资料和劳务而从事的选择、购买和使用等活动。其主要表现为购买行为,指人们购买商品来满足自己生活需要的过程。

1.2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含义

大学生消费行为通常指普通高等院校本、专科学生在其日常生活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需要,消耗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过程。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在符合一般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特点的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点。

1.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归属需求可称为缺乏型需求,只有在满足了这些需求之后,个体才能感到基本上的舒适。尊重和自我实现两种需求可称之为成长型需求,因为它们主要是为了个体的成长与发展。需求层次理论,就本文所要探讨的消费行为而言,是解释大学生消费动机的重要理论。

2. 西安市大学生消费水平现状

2.1经济来源

根据调查报告显示,西安大学生大部分收入来源是父母提供,其比例占收入来源的95%以上;此外收入的来源渠道还有勤工俭学、兼职、贷款、奖学金等。其中可支配收入方面,约59%的学生每月可支配收入在500元~700元之间;约29%的学生可支配收入在700元~800元之间;还有少部分人可支配收入不到500元,这部分人大部分家庭条件不太好,收入来源大部分是勤工俭学和兼职所得。

2.2消费结构

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是指各项消费支出在总消费额中所占的比重,其反应了大学生不同性质消费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据相关资料显示,总体消费中占比例最大的是日常生活消费,其次是交际、通讯、学习等方面的消费。对消费项目进行概括,可以分为生存消费、发展消费、交往消费和享受消费。

发展消费指大学生用于加强自身竞争力的投资消费,包括考证的报名费和培训费。无论是在消费的数量上还是消费的金额上,发展消费是西安大学生消费中的重要一部分,投入30~100元报名费考证的学生占到了31%,100~300元的则占到了19.5%,除了报名费外,还有资料费和培训费等。

交往消费是大学生为了满足情感需要、获得社会认同而进行的消费,包括通讯、网络、恋爱、聚餐等。74%的大学生每个月上网费用在30元以下,19.5%在30元~50元之间,7.5%的大学生上网费用过高,在50元以上;通讯费方面,每月50元以上消费的占到了34.2%;享乐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娱乐、旅游等方面的消费,近半的学生每学期至少出去旅游一次,旅游费用因人而异。

3西安市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特点

3.1消费结构

西安市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总体合理,基本不存在浪费和盲目消费的现象。西安市大学生消费总额中占比例最大的是生存消费。其次是发展消费,再次交往消费和享乐消费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重视,这说明大学生在加强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开始关注生活质量。

3.2消费心理

从调研来看,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应该节制消费,而且消费时应该做好性价之间的平衡,这说明大学生总体消费观念还是比较理性的。但也有部分学生过于追求名牌,如调查品牌重要程度时,近50%的人认为品牌较为重要,而且23.5%还认为品牌非常重要,更有甚者不顾自身经济情况一意追求名牌。从中可以看出,还是有一些不良心理存在于部分大学生的消费中。

3.3消费行为

调查发现,西安大学生消费行为比较健康。近32%的学生每月生活费会有剩余,而且61%的人愿意将剩余部分转到下个月。同时,也发现大学生消费存在一些不良心理,这些心理导致了不合理的消费习惯,如近62%的人认为可以提前消费。

4西安市大学生合理消费行为引导对策

4.1个人角度

大学生应该从自身的内部出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外界的诱惑有一定的抵御能力。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经济能力决定了大学生自身不可能和独立的社会个体一样消费,更多需要家庭的供给。在消费过程中,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消费。所以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4.2家庭角度

从父母来说,必须有正确的消费观,要以身作则,在日常消费中要有节俭的意识。在很多存在不合理消费观念的大学生身上可以看出,他们家长的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就存在问题,自身也存在不正确的消费观念。比如,有的父母就教育子女要注重同学之间关系的培养,造成大学生在人情消费上花费过多。家庭是当前大学生消费资金的主要源头,大学生的日常消费大部分是家庭供给的,必须从根源上对大学生消费进行控制。

4.3学校角度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一种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的舆论氛围对当前大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之间有很强的从众性和攀比性,良好的校园消费氛围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观念。

4.4社会角度

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中,很多错误的价值观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比方说“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就是一种极度拜金主义的体现。所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有着重要影响。社会应给予大学生正能量。

5结语

大学生的消费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很多问题,都与错误的消费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静,山东省大学生消费调查及引导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9

[2]高守贵.走进当代大学生消费[J].消费经济,2004,(2)

大学生消费观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贵州高校大学生 消费观 对策

作者简介:李 浩(1976-),男,湖南隆回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政治社会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1年度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项目“低碳经济背景下贵州高校大学生科学消费观教育研究”(批号为11JD073)阶段性研究成果。

大学时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且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的工作都将产生重大影响。重视大学生消费观的新变化,指导、帮助大学生们树立科学消费观念,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科学消费,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将对全社会消费观的正确引导,对于促进全社会理性消费、低碳消费、科学消费均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贵州高校大学生消费现状

我们采用问卷调的形式对贵州部分高校大学生生月平均消费额(不含学费)进行调查,发放问卷 4000份,收回有效问卷 3810 份,有效回收率为 95.25%。有关统计结果如下:

根据以上统计结果,按每年在校十个月计算,一般大学生在校每年消费额少则3000 元左右,多则在 8000 元,少数大学生还会更高一些。

调查结果表明,贵州高校大学生消费支出情况表现为:

第一,消费水平比较低,并且不平衡。贵州高校大学生消费整体水平比较低。每月消费支出在“300 元以下”、“300~500 元”, 所占比例分别为 5.1%、29.4%,两者总比例超过三分之一;“500~800 元”的占50.2%。也就是说月平均消费在800.00元以下的就占了80%以上。城市学生的消费水平总体水平高于农村学生。调查显示:来自城市的学生每月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500~800 元”, 来自乡镇的学生月均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400~700 元”, 而来自农村的学生月均消费支出则主要集中在“300~500 元”。

第二,也存在“高消费”现象(当然这里的“高消费”仅相对一般学生而言的)。调查结果显示,贵州高校大学生月均消费支出在“500~800元”的占 50.2%, “800~1000 元”的占11 %, 两者总比例接近 2/3。月消费1000元以上“高消费”在大学生中也不再是凤毛麟角的个别行为, 也代表了一种潮流,并且正不断扩展。 关于“对大学生整体消费水平过高”问题调查显示,选择“非常赞同”的为18.7%、“较赞同”为34.2%和“基本赞同”为32.4%、“不赞同”为24.9%。

第三,贵州高校大学生消费结构还比较单一。调查显示:贵州高校大学生用于吃穿基本生存消费的比例还是比较高,超过了75%。并且调查还显示,消费支出越低的用于吃穿基本生存消费的比例越高,有的学生的消费基本上就只用于吃穿。

第四,家庭情况与消费支出情况密切相关。调查中,关于“您的消费支出主要来源”问题;来源于“父母收入”的占90.6%, 来源于“亲戚朋友资助”占2.3%,来源于“银行贷款”占5.7%,来源于其他的仅占1.4%。并且调查还显示,家庭收入越低的学生的消费支出越低。月收入在400元以下贫困家庭的学生,其中98.7%的每月消费支出在“300 元以下”;月收入在“400~2000 元”家庭的学生,月均消费支出则在“300~800 元”; 家收入在“2000元以上”家庭的学生,一般月消费支出在800 元以上, 其中一部分学生支出超1200元占。

二、贵州高校大学生消费观现状

消费观,是关于消费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消费者关于消费的基本态度和基本看法,是人们在消费领域的价值观。有怎样的消费观,就会有怎样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模式。科学的消费观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重大。

大学生消费观是现在大学生在进行消费时所形成的关于消费的基本态度和基本观点,是指导其消费行为的思想体系。青年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消费群体,有超强的消费需求。大学生消费观念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人格等多方面;而且对家庭、学校、社会将产生重大影响。

因消费情况的变化,贵州高校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正在发生变化。调查发现:贵州高校大学生大部分学生的消费观是合理的、可持续的,总体看来是科学的;但因个人爱好、健康状况、家庭情况等多种原因贵州高校部分大学生中还存在着一些非理性、非生态的非科学消费观。主要表现如下:

炫耀性消费观。它是指消费者为了满足虚荣心,不顾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实际需要,非理性地过度消费,以追求心理上的满足感的想法和理念。持这种消费观的大学生往往借助消费来表明自己拥有优越于他人的身份或家庭富裕。其主要表现:在图虚荣、慕奢华、讲排场心理支配下,进行消费时往往追求豪华、高档、名牌,而不注重实际效用,使许多消费变成了一种单纯用来装门面、显身份和表热情的象征性符号消费;如生日聚会去高档酒店、给朋友送名牌、品牌礼物等。这种消费观易导致学生中奢靡浮华之风不断滋长。炫耀性消费观支配下的消费将浪费财力、物力,浪费社会资源,会导致校园不良风气滋长。调查发现,贵州高校中有一些大学生有意识或潜意识也存在这种消费观。

攀比消费观。它是指消费者为了挣得所谓的面子,不顾实际需要与经济状况,超前超标购物消费,与别人一比高下的消费心理。部分学生有着严重的追求品牌,追求时尚的心理,从而形成攀比心理严重。调查发现,部分学生缩衣节食,目的是以此省下生活费,达到购买一件体面的名牌服饰的目的;更有甚者,有些大学生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或者一套名牌化妆品,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攀比心理严重。在调查的学生中,68%的学生有借钱的经历,其中男生所占比例多,占总比例的87.2%,女学生占13.8%。这种攀比消费观指导下的消费行为不仅造成大量浪费,也给许多学生增加了经济、心理负担,不利于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学校的稳定。

浪费消费观。浪费消费观是指消费者进行不必要的消费而造成社会资源浪费的消费言行。目前贵州高校大学生中大部分是90后,其中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处于优越的地位,深受家人的宠爱甚至溺爱,受苦较少,节俭意识不是很强。调查表明:条件较好一点的大学生中大部分对节俭的认同感较弱,勤俭节约的意识淡薄,有的甚至认为节俭已经过时。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校园里的浪费现象随处可见,例如不节约用水、电,对于长流水,长明灯熟视无睹;吃饭多买饭菜、然后倒掉的现象比较普遍;频繁购买服装,更换手机等;这种消费是典型的浪费资源消费。

情感非理性消费观。情感非理性消费观,是指在情感消费中消费者只从一时的兴趣爱好出发,不顾现实条件,忽视原则而进行随意性消费的观念、思想。调查显示,有些大学生用于交往的费用大大超过了他们的吃饭、穿衣的费用。当然社会交往有助于他们扩展视野,更新观念,增长知识,提高社交能力;可是过多的的交往,会导致一些不健康的东西的出现,如请客送礼、超前消费、以礼换利等;这会导致他们的消费负担加重。现在出现高校校园中的“请客热”,如“过生日”、“得奖学金”、“入党”“比赛获奖”等,凡有喜必得请,如果不请客则被认为不够交情,不够朋友。恋爱中的大学生的交往开支则更大。有的热恋的大学生为了给恋人送上高档、品牌礼物,或请恋人去高档娱乐场所等,往往自己勒紧裤带节省钱,或者想方设法向家里要钱甚至违法捞钱。调查显示,87.13%高校男性违法者是因为恋爱消费过度造成的。

非生态消费观。非生态消费观是指消费者进行消费活动时没有考虑消费者与自然协调发展,没有科学合理的消费理念。持这观点的学生只顾自己的方便、只考虑消费者个人的利益。如图“方便”,随意使用使用卫生筷、饭盒、塑料袋等“一次性”用品。还有许多学生尤其一些最求时髦的女大学生,乐于穿动物皮毛所制的衣物等。这种消费观导致资源浪费严重,引起人与自然关系紧张。

三、贵州高校大学生消费观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目前贵州高校大学生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非生态、非科学的消费观。这些消费观虽不普遍,但是负面影响不小。这些消费观所产生的消费行为不仅影响其今后的发展前途,而且影响贵州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贵州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因此,为使广大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培育合理、科学的消费模式,努力实现人、校园、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要培育贵州高校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就必须发挥学校、家庭、新闻媒体的作用。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大学生科学消费教育落到实处

学校要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把对大学生良好消费行为和心理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利用校园环境促进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环境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中国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明证。外的教育家也大力提倡环境对于教育的重大作用。如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强调:“社会环境能通过个体的种种活动,塑造个人行为的智力的和感情的倾向。社会环境无意识地、不设任何目的地发挥着教育和塑造的影响”。同样,健康、良好的高校校园消费环境,对于大学生的消费观、消费行为等方面有很大的塑造和教育作用。各高校把科学消费观教育作为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让学生们在良好的消费环境中培育科学的消费观。其次,学校把科学消费观教育纳入学校课程教育体系,设置相关课程,让学生获得科学的消费知识。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准确地向学生讲授科学消费的价值观、人生观,这样既可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知识面,又能进一步推动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再次,将科学消费观教育与学生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学校应有计划、有意识的组织学生开展与消费观相关的活动。如利用两个长假,组织学生开展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调查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动实践中感受到非科学消费的危害性,进行科学消费观教育的迫切性,认识到科学消费对于人类、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树立科学消费观、普及科学消费观教育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采取科学消费行动。还可以利用周末组织学生走进生活贫困社区、贫困乡村,了解贫困家庭的的消费状况,体会贫困家庭生活的艰辛,了解贫困地区人们的消费水平,实际体验自己劳动所得的来之不易,反省自己不良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提高自己消费道德素质,从而提高自身的消费道德水平。

2. 发挥家庭教育作用,让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寓于家庭消费教育

家长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会对对子女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 在家庭消费观教育过程中,家长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到勤俭、节约,形成家庭理性消费环境,对大学生理性消费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同时,对在校学习的孩子的消费开支方面,既要按时按需供给,保证其学习、生活的正常、正当开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确保学业顺利完成;又要及时进行监督和指导,对孩子的消费情况提出合理建议,以帮助其做出科学预算安排,并及时了解其消费情况,及时纠正错误消费行为,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消费习惯。家长还要加强理财教育和消费引导,提高孩子的理财能力。家长应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家庭预算开支、家庭事务开销,学会如何有计划消费,怎样合理消费,做到花最少的钱,办成最好最多的事,做资金效益最大化,使孩子在具体的生活中获得理财经验和技巧,在劳动中、生活中养成勤俭节约、资金效益最大化的科学消费观。

3.发挥主动性让大学生科学消费观教育的更自觉

在加强大学生的科学消费教育中,我不能忽视这一实践中的主体――高校大学生本身。大学生科学消费观教育的成效与否,大学生能否注定去学习、积极去实践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大学生首先要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学习相关科学消费知识,不断培育科学消费观,提高自己的科学消费伦理道德。其次,大学生作为新时期的知识传播着、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要不断宣传科学消费理念,主动践行科学消费理念,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4.加强新闻媒介的引导,让大学生科学消费观教育处于良好的舆论环境中

新闻媒介具有时效快、覆盖面大、成本低、威力大、效果好的特点,是进行消费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也是开展科学消费教育不可缺少的手段。各新闻媒介应把科学消费教育看作是自己分内应尽的职责,社会各方特别是消费者协会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介开展科学消费教育。新闻媒体还应注意限制奢侈品及不健康的消费品的广告投放,加大有关科学消费观教育的公益广告的投放力度,并尽可能让对大学生有说服力的明星及其他公众人物出镜。因此,贵州的各种新闻媒体积极主动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大学生科学消费观教育,为培育大学生科学消费观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参考文献:

1.谢杰爽,马利娟.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及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出国与就业.2004(14).

2.刘峰,刘顽.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观问题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3.任爱红.低碳时代的到来与大学生消费观念引导[J].教育探索,2010(11).

4.蔡红英.大学生的消费特点与正确的消费观教育.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6(1).

5.朱晓红.浙东沿海地方性高校学生消费观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8.

6.吴建明.学生的理财教育与消费引导[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1(3).

7.胡玉东,瞿丹丹.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现状及对策调查报告[J].中国电力教育,2010(6).

联系方式:18984374389

大学生消费观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求职;形象消费

一、引言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难是各高校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女大学生。因此,在就业求职过程中,女大学生为了提高求职的成功率,越来越重视自身形象方面的消费,就业求职形象消费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研究界定的形象消费指在校女大学生从寻找工作开始到寻找过程基本结束这一特定时间段内,为实现就业而支付的自身形象费用的总和,包括服装、护肤品、化妆品、手提包、配饰、形象设计费用等。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本研究以温州市大学城五所高校2015届毕业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其在就业求职过程中形象消费的一般状况,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85份,其中有效问卷385份,有效回收率为96.25%,符合统计学要求。

2.文献梳理法:通过搜集相关期刊、硕博论文及著作等,对本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归纳。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形象消费内容十分丰富,但消费结构比较单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女大学生的形象消费涉及服装类、护肤类、化妆类、饰品类、形象设计类等多种类型,消费内容十分丰富。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服装和饰品消费占所有形象消费的82.5%,护肤、化妆、形象设计和保健品消费所占比例较小。综上所述,女大学生形象消费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其对形象的重视程度和要求逐渐升高。

2.形象消费来源呈多样化趋势

女大学生是没有稳定经济收入的特殊消费群体,其消费能力受自身经济条件的制约。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女大学生在就业求职过程中的消费来源呈多样化趋势。53.6%的女大学生的消费成本来源于家庭支持;20.1%的女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依靠学校奖、助学金;16.8%的女大学生依靠打工等勤工助学的方式获得经济来源;9.5%的女大学生通过其他方式获取消费成本。总的来说,女大学生在就业求职过程中的形象消费来源逐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但父母支持占主要方式。

3.形象消费选择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朋辈影响最大

通过调查,笔者还发现女大学生的形象消费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23.6%的女大学生的消费选择受媒体因素的影响;20.5%的女大学生受品牌因素的影响;45.8%的女大学生消费选择受同学、朋友等同辈群体的影响;7.4%的女大学生受偶像明星;2.7%的女大学生的消费选择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综上,女大学生的形象消费选择受接触和交往最多的同辈群体影响最大。

四、对策与建议

女大学生在就业求职过程中的形象消费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也存在过度追求外部形象的问题,在消费上存在冲动和不理性。那么,如何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至关重要。

1.从学校层面来看

学校应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消费观。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引导学生确立理性的消费观,例如,开设消费观引导、消费心理等特色课程;其次,高校应引导女大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就业理念,例如,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相关课程、创业教育等,从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方面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最后,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开展优秀女大学生就业求职经验分享,言传身教。

2.从女大学生自身来看

部分女大学生对于就业认识模糊、准备不充足,也没有认识到当前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社会竞争,过多依赖外部形象的装扮。从女大学生个人层面出发,首先,女大学生需要建立自信、追求自主、展现个性。在毕业求职过程中不仅要努力改善外部形象,而且更要提升自己的内在素养,提高自我价值。第二,女大学生需要在校期间认真学习,完成学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就业单位最看重的特质。

3.从政府层面来看

政府应该发挥其宏观调控的职能,努力创设就业岗位,调整就业政策,减轻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尤其女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史永江,张静芳等.天津高校毕业生“就业成本”分析及对策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9):288-291.

[2]邱泽媛.女大学生形象消费与自我观研究--基于H大学的调查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6.

[3]姜健.从经济学角度浅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商场现代化,2015(10):226.

[4]周雨,刘文静.女大学生形象塑造与就业研究[J].商情,2014(13):196.

大学生消费观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消费价值观;大学生群体;市场细分

一、文献综述

二、消费价值观量表的研究

(一)量表的构建

本次研究中运用RVS量表的理论框架,以罗克奇提出的基本价值观点模型为基础,并借鉴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本文研究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大学生群体座谈,得出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价值观因素,最终按照消费价值观基本成分的不同将大学生消费价值观划分为“消费价值目标”和“消费价值手段”两个方面。量表初步确定了8个维度,其中消费价值目标包括4个维度:经济型目标、象征性目标、体验性目标、功能性目标;消费价值手段包括4个维度:超前性手段、谨慎性手段、保守性手段、自信性手段。每个维度有5个测项,共40个测项,采用Likert自评式五点量表法,从“完全不同意”、“基本不同意”、“不确定”、“基本同意”、“完全同意”依次计分为l分、2分、3分、4分、5分。

(二)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2.效度检验。本研究使用“KMO球形检定法”检验问卷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KMO是用于比较变量间简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的指标,其值越逼近1,表示变量间的共同因素越多,越适合进行因素分析。运用SPSS17.0对消费价值目标和消费价值手段分别进行效度检验,其取样适当性数值KMO都在0.7以上,Bartlett球形检验的X2值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样本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三、因子分析

运用SPSS17.0软件对200个样本做探索性因子分析,并采用正交旋转法,方便共同因子辨认及命名。根据旋转成分矩阵可以将题项归为7个因子,然后分别命名。

因子1:“理性与谨慎”因子。该因子解释了最大的方差18.890%,包含最多的5个测试语句:“只要产品品质有保证,我认为多花钱是值得的”,“只要产品质量好是不是名牌都无所谓”等语句。这些语句显示了消费者的谨慎且理性的消费意识。

因子2:“自信与自我”因子。该因子解释了14.415%的方差。由3条语句构成:“看到我喜欢的产品,我会马上行动”,“我总是自己做出决定,不太依靠他人的意见”,“我购物时一向果决,绝不犹豫”。这些显示了消费者对自己的行为充满自信的态度。

因子3:“品牌依赖”因子。由3条语句构成:“我认为穿名牌能增加自信、提升形象”,“拥有名牌产品,能显示一个人的身份地位”,“购物时我很注重产品品牌”。这些语句显示了消费者对于品牌以及名牌产品的依赖。

因子4:“个性与时尚”因子。由4条语句构成:“我总是会关注任何新上市的产品”,“我买东西时,会注重外观时尚的产品”等语句。这些语句显示了消费者对于流行时尚前沿的个性产品的钟爱。

因子5:“经济实用”因子。由3条语句构成:“买东西实用最重要,没必要买名牌”,“商品的便宜实惠对我很重要”,“我通常会购买便宜的商品”。这些语句显示了消费者对于产品经济实惠以及实用性的重视程度。

因子6:“超前消费”因子。由3条语句构成:“我认为有钱就该花,要享受人生”,“我可以接受超前消费”,“我喜欢做个快乐的‘月光族’”。这些语句显示了消费者的超前消费的态度。

因子7:“传统保守”因子。由2条语句构成:“钱存着比花了强”,“过日子能省就省”。这两条语句反映了消费者传统保守的消费观念。

在因子分析中可以看到,与预期的8个维度的设想出现了一些偏差,消费价值目标中的功能性目标和消费价值手段中的谨慎性手段出现了合并归类,这也一定程度的影响了信度水平。但总体保持了预期的维度设想。

四、聚类分析

将得到的7个因子的标准化因子值保存为新的变量,基于这7个因子对样本进行快速聚类分析。在确定聚类中心数目时,对聚类数初步设定为4类,5类和6类,对输出的方差分析图表进行比较。聚类数为5时,显著性水平均为0,表示五个族群之间有显著性差别,聚类有效。再通过比较可以看到聚类数为5时的效果更好。所以最终选择了有五个中心的聚类,每个聚类中心代表一种细分市场。通过聚类分析,消费者被分为五个细分市场。根据每一细分市场的特征对其分别进行命名如下:

细分市场1:个性自我型消费者。个性与自我是这一细分市场的主要特点。这也反映了“80”后大学生最独特的特点与消费观念。这类消费者自我意识较强,注重自我感受和消费产品的时尚流行性。他们不太注重产品价格,而只为满足自我。

细分市场2:经济谨慎型消费者。这类消费者在消费时体现出谨慎的态度,并且注重产品的实用性。而其“自信与自我”的得分较低,可以看出他们的消费行为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具有理性的。

细分市场3:身份象征型消费者。这类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依赖品牌。他们认为所购买产品及服务体现了一个人的地位和身份。他们非常注重这种身份对自己的满足感。从而因此增加了其对此品牌的忠诚度。

细分市场4:超前消费型消费者。“超前消费”是这类消费者最大特点。他们比较接受最新的消费观念,有着很超前的消费意识。消费行为较他人更超前。他们喜欢花钱消费而不是存钱。

细分市场5:传统保守型消费者。这类消费者具有传统的消费观念。他们与超前消费人群有着截然相反的消费态度。他们宁愿把钱存起来而不是花钱消费。他们并不对产品的品牌和流行性过于看重。

五、针对各细分市场的营销策略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不同消费价值观的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行为存在显著差异,根据不同消费价值观下大学生的消费特点,本文试图为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大学生消费市场的开拓提供如下建议。

(1)针对“个性自我型”人群注重宣传“体验消费”。这类人群在消费过程中,追求个性、时尚和新潮的产品,对消费和购物充满着好奇,有着自己独特的消费观念。因此,针对这一类型的消费者,企业可以采取免费体验的方式,让消费者感受到商品的个性或体验到产品的新奇功能,对于新上市的产品或者比较新奇的时尚产品,企业可以把目标定位在这一消费者人群中。

(2)针对“身份象征型”人群注重发挥“品牌效应”。这类消费者在购买行为上比较注重产品或品牌的档次和品味,关心的是产品能否帮助他们提升自身形象和地位。针对此消费价值观的大学生,企业应注重提升自身整体形象,以培养此类人群对品牌的忠诚度。企业应做好品牌建设,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并不断维护形象,使这类人群形成对企业产品的偏爱。同时开展多元营销方式,采用电视广告、人员促销、名人效应等多种形式进行品牌推广,让品牌的信息融入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潜移默化中使大学生消费者接受自己的品牌,在情感上认同此品牌。

(3)针对“经济谨慎型”人群注重开展“打折降价”活动。这类人群消费时首先考虑价格因素,倾向于购买打折降价的商品,买东西首选便宜实惠的物品。因此,针对这一类型的大学生群体,企业应通过打折降价、优惠、送礼、抽奖等促销手段,采取低价的定价策略,通过薄利多销来引导他们的消费行为。

(4)针对“传统保守型”人群注重引导“理财性消费”观念。这类人群一般不会购买新奇产品,储蓄倾向很高。企业可以通过合理的引导,挖掘他们的消费潜力。以开办公益讲座宣传理财知识等方式,以投资的角度来引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让他们感受到消费的新理念。

(5)针对“超前消费型”人群注重提供“信用服务”。这类人群具有前卫的消费意识和观念,愿意超前或透支消费,因此针对这一类型的大学生消费群体企业可以提供分期付款、延期付款等多种形式的信用服务;并从理财的角度引导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超前消费的益处。

六、研究局限和未来展望

本文立足于新的视角对大学生群体进行了市场细分,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样本选取方面,由于时间和经费等原因,本研究没有做到全国范围内大面积的随机抽样,取样还不够全面;在调查方式上,由于不能对每份问卷进行一对一发放,可能消费者对问卷题项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对研究结果造成一定影响。

从消费价值观角度对大学生群体消费行为实证研究已经受到了关注,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立足于某一类具体产品进行研究,结合每个消费价值观群体的购买行为展开深入的探讨;基于同一个消费价值观细分市场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对不同地区间消费价值观的区域差异展开研究等,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参考文献:

[1]胡洁.大学生消费价值观问卷的编制与实测[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

[2]余洪文.基于消费价值观的广东大学生消费区域差异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09.

[3]苏胜强,谷永春.基于消费者价值观的市场细分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7,21:

130-133.

[4]林清河,施坤寿.许家铭.消费者决策形态与价值观之研究——台湾地区大学生之实证研究[J].国家科学委员会研究专刊:人文及社会科学,2001,11(1)16-29.

[5]张立强.基于二维价值观的78后消费者消费行为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7.

[6]王国猛,黎建新,廖水香.消费价值观研究述评[J].消费经济,2009(10).

[7]冷滨.90后的价值观、族群分类与消费行为——以运动休闲服装市场为例[J].营销传播论坛,2008(03).

[8]吴垠.关于中国消费者分群范式(China-Vals)的研究[J].南开商业评论,2005(08).

[9]符国群.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0]Soares A M,Farhangmehr M,Shoham A.Hofstede’s dimensions of culture i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studies[J].2007,60:277-284.

大学生消费观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大学生 休闲消费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213-03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使人们拥有了更多自由的时间。作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休闲消费不仅仅是一种生活存在,更是一种作为精神状态而存在,其自由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它的本质。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特点是求知欲强、精力充沛、勇于尝试、拥有丰富的休闲消费方式。大学生休闲消费是除了上课、完成课程作业以外的时间和个人时间的活动,但是,由于大学生心理不成熟并且缺乏科学教育的引导,致使大学生们产生了休闲消费认知差、休闲消费道德失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及自身全面的发展。所以,关于大学生休闲消费的问题研究对于大学生的自我实现、社会的安定和谐、人文教育的复兴都有重大意义。

一、休闲消费的概述

自从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也快速的提升。同时,人们的休闲消费习惯心理也悄然发生了的变化,这就更加促进了“休闲消费”的产生。

休闲消费是什么?休闲消费是指在闲暇时间进行的休闲产品(物质的和精神的)消费活动{1}。休闲消费主要包括四个层次:首先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的消费,例如为了休闲,在日常生活商品、食品、衣物等方面的支出;其次是满足健康娱乐的消费,例如体育健身、户外旅游、个人喜好、家庭娱乐消耗品、享受型的服务体验等支出;第三,满足消费发展水平的需要,如图书、技能和知识的学习活动等方面的支出,以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第四,友爱和其他慈善活动,以及礼品等情感消费领域。

二、当前大学生休闲消费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的休闲消费是一个多样化的问题,首先是休闲消费动机,休闲消费动机是对个人的休闲消费活动进行刺激和引导,使休闲活动向着一定的消费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2}。大学生的休闲消费直接影响到休闲发展、休闲健身、休闲学习、休闲时间等不同的休闲消费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的休闲消费行为。

休闲消费日益成为大学生们重要的生活内容和普遍的生活方式。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的课程安排相比高中阶段宽松了许多,再加上各种假期,每年大约是170天休息时间,可以提供大学生们在一段时间条件内以实现休闲消费。

1.有理性,重发展,讲实惠。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不像有的人说的是主观的,没有计划,缺乏理性。因此,不应该把个别学生的消费或学生的个人消费都提及到所有的大学生。据调查,当代大学生的休闲消费更为理性,同时也注重追求理想,实现自身价值的休闲消费。传统的“廉价”消费观念在绝大多数的学生中仍然认同,休闲消费时应考虑到实际使用,当代大学生是讲究实惠的。据调查,67.8%的大学生购物,将与商家讨价还价;96.5%的大学生在假期旅游期间有节约、环保意识{3}。

2.有攀比心理,重消费感受,讲舒适享受。当代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爱攀比,通过个别访谈认为:例如,一些学生为了流行的手机,或获得一双时尚的靴子,节省其他必要开支,或通过其他金融渠道来消费。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当中,主要体现在交际费用和爱情支出方面。针对这些情况,他们更注重休闲消费的感觉。据调查,在通信消费中学生每月手机费高于100元的占43.3%,这说明大学生手机消费的不合理支出是相当严重的,每个月花费100~200元左右的比例达16.2%。他们承认,恋爱和情感需要的投入,会使消费增加{4}。

3.科学理财观念淡薄,经济缺乏独立意识,休闲消费倾向追逐前卫。大学生虽然给校园带来了青春的活力,但要提醒大学生的消费要适度。据调查,做辅导或其他兼职学生,53.4%的学生是为了提高社会经验,14.2%的学生为了获得独立,23.2%的学生是工作学习计划;当然,也有12.5%的学生持闲置态度,和23.6%的学生没有做任何支出计划{5}。由此,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淡薄,财务管理理念相对薄弱。

三、当前大学生休闲消费的问题研究

由于休闲消费教育在高校的教育中属于薄弱环节,导致大学生们不懂休闲消费已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不适当的休闲消费也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1.高休闲消费现象趋势化。所谓高消费是相对于低消费而言,基本上指的是消费水平比生产力发展水平能承受的限度,即人们的购买力消费{6}。休闲消费是可以理解的,但要结合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作为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父母的供给一直是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而追求奢侈消费和高消费是不可取的。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基本生活费用支出总额不到30%的真实成本,日常人际交往、买手机、上网聊天、玩游戏、恋爱、旅行等支出都是开销在他们的侧重点,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一直高于普通上班族。除了学习消费外,大学生的奢侈品消费也越来越多:一年的移动电话、电脑的成本在3000元左右,有的高达4000元到5000元{7}。“一月五百是贫困家庭,一月千元才够用,二千或三千才是酷,四千、五千算大户!”这些顺口溜,是对大学生活的网络评价,充分说明了当代大学生休闲消费的总体水平较高,对大学生休闲消费行为的增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大学生“面子工程”背后,是家庭经济的负担。

2.盲目从众型休闲消费现象普遍化。当代的大学生是具有成年人意识的,对休闲消费,他们喜欢时尚,但是相对盲目:不断“攻击”的电视广告,使一些学生不能忍受诱惑,在商家消费中,折扣销售,赠送消费等不必要的消费行为之前,“事后感到遗憾”,这种情况普遍存在{8}。大学生的收入和支出严重不平衡,这反映了一种典型的非理性消费行为,这些休闲消费行为与休闲消费的概念是不一致的,是一种休闲消费伦理的缺失。

3.攀比炫耀型休闲消费在蔓延。攀比在一定的角度看,不一定是件坏事。如:与其他人的工作表现相比,要赶上其他人的学习成绩等等,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在休闲消费问题上,比较,炫耀消费并不是一件好事。对从高中时期就努力奋斗,通过独木桥的大学生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想成功,但到了大学后发现,由于激烈竞争,自己在高中成绩一流,到大学并不突出,成绩平常和专业技能一般,所以产生了强烈的差距和损失感。他们认为通过购买高端、名牌商品和其他方式炫耀,从而提高自我价值,从周围学生的羡慕中,以获得一些心理安慰。一些大学生甚至不顾家庭经济状况,为了不自卑,不在别人面前“羞耻”,看到周围的同学消费,自己也要不顾“囊中羞涩”,倾其所有,进行攀比。在他们看来,品牌代表身份{9}。名牌产品代表了一定的地位,可以满足人们的展示、比较心理。他们通过炫耀、比较休闲消费,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从而获得了一些同学的钦佩和尊敬,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可最终的结果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目的,但对家庭却是沉重的经济负担。

4.浪费型休闲消费在扩张。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之一,节俭的大学生应该提倡和发扬。但是,现如今大学校园里的浪费现象却是愈演愈烈,节俭的理念已经不在一些大学生的思想当中了,甚至有人认为节俭是一种“小气”,浪费的体现就是“慷慨”、“时尚”。高校学生的浪费现象正随着发展潜力而在扩大。在日常生活中,浪费现象是令人震惊的:只吃一口的米饭,剩下就被倒掉;一条鱼没有吃完,就扔进垃圾桶;面包只吃一口被扔在餐桌上。在个人生活用品方面:牙膏只用一半就扔掉,铅笔只用几次,毛巾也只是用一次。在人际交往方面:适度的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可以理解,但在大学生消费支出惊人的情况下,一些大学生的生日晚餐要花上千元;在正在谈恋爱的男女生的消费也很昂贵;恋人之间的交流礼物,有的高达数百到上千元。当然,这种休闲消费是和时代进步、经济发展分不开的,但人际交往的成本很高,没有稳定收入的学生是很容易陷入窘境的。这种现象不仅使人际关系变味,而且与“双型社会”时代的建设相违背。

5.休闲消费观念及动机狭隘。休闲消费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它与每个人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花费时间,而是应该被理解为“成为人”的过程{10}。大学生闲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休闲消费动机的性质是积极的,但也有一些大学生休闲消费动机是消极的,他们沉迷于网络,通过浪费时间,使他们的学校生活过得宽松。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休闲消费是一种误解,认为消费是打发闲暇时间,是很宽松的,无尽的游戏;而休闲消费是在线游戏,购物等;存在休闲消费和“丧志”、“游手好闲”的困惑。从大学生的角度看,大学生的休闲活动就是互联网、购物、看电影、听音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的休闲消费观念的狭隘,不知道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休闲消费,更多地意识到休闲消费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可以促进精神文明和提高素质。

6.休闲消费能力不高。大学生们虽然普遍“爱好广泛”,可是却谈不上多才多艺。因此许多学生的休闲生活是游戏,购物,看电影,听音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大学生的休闲消费技能是很低的。大学生在思维、想象上是不同于他人的,他们是一组高质量的社会群体,其休闲消费行为对其自身发展、社会变革和进步,以及未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解决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休闲消费问题,是学生自身与社会、社会与学校之间共同的问题。

四、大学生构建正确休闲消费方式的建议

大学生作为国家、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其休闲消费内容的健康,将直接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从而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关注大学生的休闲消费生活,要肯定其理性、健康的休闲消费模式,也应重视休闲消费的问题,开展有效的休闲消费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促进大学生素质的提高。

1.构建休闲消费教育的内容。

(1)深入大学生生活实际,认真调查研究。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认真细致地跟进大学生的实际动态调查,科学决策研究和引导有效教育。没有科学的调查,是没有根据的说消费,也没有实施教育和决策的指导。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倾向,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应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树立科学的休闲消费理念。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一个令人惊奇的结论是,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可以成就一个人。而大学生全年有1/2的休闲时间,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构建休闲教育体系。通过运用合理的规划方法和各种休闲消费活动的休闲消费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休闲消费时间和观念,自觉规划自己的闲暇时间。高校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要教学生如何获得休闲消费技能,还要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建设,努力营造一个优雅的休闲消费环境和氛围。科学的休闲消费观念,合理的休闲消费,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缓解压力,调试心理负担,促进学生自我实现,回归生活的意义。

(3)开展丰富多彩的休闲消费活动。大学教育不仅是一种理论知识的教育,更要注重灵活、合理的休闲活动规模,使学生在实践中直接参与休闲消费观念,掌握活动的技能,体验休闲带来的乐趣,最终达到提高休闲消费活动的目的。学校不仅要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充分利用低消费场所的价格,为大学生提供娱乐的机会。让大学生的休闲消费活动不仅丰富,而且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精神。

2.开展休闲消费教育的途径。

(1)根据大学生的休闲现状,开展专题教育。相比于高中,大学生活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缺少了很多约束和控制。对于时间概念管理不善的许多学生们开展专项教育。专项教育是针对大学生可操作、易掌握的方法,介绍给大学生们时间管理模式和指导理论,科学制定符合大学生的休闲消费计划。传统的系列讲座并不应用于这种特殊的教育。参加专项教育人数应该是合理的,规模要适中,便于学生们的互动。进行这种专项的教育,其目的是为了获得休闲技能,审美文化和休闲消费方式,便于他们在当前及未来可以利用好休闲时间,以达到休闲的真正目的。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消费观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教育学生勤俭节约,用科学的态度引导他们考虑个人消费,不要忘记科学的休闲消费计划安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们需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合理的休闲消费。但是,如果不考虑个人的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消费模式是非常有害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地分析社会消费现象,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形成合理的休闲消费心理和行动。

3.营造休闲消费的环境。

(1)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培养大学生消费观念。高校应该承担育人第一的原则,重视学生教育的各个方面的互动,注重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养成良好的消费心理、行为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建立科学的消费方式的课程培养良好的理财能力。

(2)在高校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一个好的家庭消费观念直接影响到一个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甚至家庭在某些方面比学校、社会影响更大。消费环境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载体,高校应促进学业成绩。消费观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健康消费观念的科学消费活动的输出。社(下转第216页)(上接第214页)会是一个大环境,政府应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手段,用正确的正面和积极的舆论引导人们理性消费,全社会应共同努力,营造和谐、文明、健康的社会消费环境,引导学生走“健康与美”之路。

总之,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使大学生的人数在逐渐增多,大学生的休闲消费现象也会越来越强大,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强大学生消费者心理学的教育,而且要重视对大学生的休闲作研究和指导,学校、家庭、社会也应该加强责任意识,在各个方面扮演积极的角色,以促进当代大学生建立正确与科学的休闲消费观。

注释:

{1}田晖.休闲消费简论.太原大学学报,2006,7(3):28~33

{2}刘小华.我国大学生的消费伦理问题及原因探索.消费经济,2013,(17):119~122

{3}翟丽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解析.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电报,2011,(4):37~440

{4}李一男.简论大学生休闲消费.消费经济,2013,9(5):40~43

{5}http://.cn/o/2003-10-08/0649874922s.shtml

{6}薛秀军,吴巧.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及对策分析――以厦门、泉州四高校为例.厦门大学学报,2011,12(2):69~74

{7}郝风龙.大学生休闲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山西师范大学为例.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28(4):53~57

{8}林婷.当代大学生休闲状况调查分析.青岛科技大学学报,013,9(2):92~96

{9}邓阳.“90后”大学生消费观念特点的调查与思考.校园心理,009,3(3):166~168

{10}马秀峰,温利华.大学生休闲行为特征分析.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2,7(2):160~162

参考文献:

[1] 耿富云.硕士研究生休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中国电子教育,2009(6)

[2] 谢丽丽(导师:王桂林).我国直辖市市民休闲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重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3] 杨鲁(导师:邓国用).发展我国休闲消费问题的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作者单位:刘洁,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陶然,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山西测评中心;王丽红,辰兴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太原分公司;穆锦峰,太原市民营经济开发区总工会 山西太原 030000)

上一篇:消费心理行为论文范文 下一篇:中学生消费议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