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结构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5 18:45:05

大学生消费结构论文

大学生消费结构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市场经济对高校的冲击,大学生体育经济行为不可避免,对有着较高文化修养、活跃思维方式和强烈主体意识的大学生,作为体育运动开展的主要群体,其体育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值得经济学界尤其是体育工作者进行探讨和研究。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国内近二十所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分析

调查表明,大学生无论男女;均对体育能促进人的身体、心理、审美和社会性各方面功能的认识较全面,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其中男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动机明显高于女大学生,而女大学生对形体健美追求明显高于男生,这跟男、女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有很大关系,反映了男生以体育消费作为扩大人际关系、进行锻炼并显示白已能力为主要目的,而女生乐意在体育方面消费主要是为了拥有健美、匀称的身材、高雅大方的气质,这跟女美的天性以及当今社会男女不同的社会存在价值和求取的需要有关;精神娱乐、强身健体作为体育锻炼最直接、外在的功能也被相当一部分男、女大学生作为体育消费的动机,其中精神娱乐处于主要位置。当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学习、求职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同样感到身心疲惫,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增进健康、消除疲劳、愉悦身心的有效的方法,自然成为了大学生们的首选。资料显示,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体育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并引伸到“终身体育”这一认识上,有73.4%的学生认为人的一生应该经常锻炼,有22.5%的学生同意这种看法,但自已做不到,有2.5%的学生认为只是情绪不适时或在某种约定下才会去锻炼,只有1.6%的人表示不接受这种观念。而把体育成就作为体育消费动机的学生主要是学校体育专业学生、运动队、俱乐部成员,他们在体育方面有特长和天赋,希望在体育方面有所成就的愿望比较强烈,另有少部分大学生把体育消费做为炫耀的资本,他们追求名牌运动服饰,出人校外高档健身场所。

2、高校学生体育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分析

高校学生体育消费水平与个人消费总额成正相关,且呈递增趋势。随着学生家庭提供的金额数量的增加和自身在校期间创业能力的增强,实物型消费支出的比重会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支出总量基本上保持稳定;参与型与观赏型消费支出的比重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这说明实物型体育消费对体育年消费额的增长不敏感,而参与型与观赏型体育消费则表现较强的敏感性。同时也说明高校学生的个人消费达到一定水平后,其运动服饰、运动器材、体育食品、体育场地设施和各种健身娱乐器材等的消费已逐渐趋于饱和,不再易受消费支付水平的影响,转而更多地关注体育培训、体育医疗保健、体育赛事以及体育和体育旅游等非实物型的体育消费。

另外,体育专业学生体育消费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而非体育专业学生之间并无明显差异。在体育消费结构中,体育专业学生实物型消费比例略低于非体育专业学生,但绝对量还是远远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而观赏型体育消费比例和绝对量都远远超过非体育专业学生,参与型体育消费绝对量基本相当,但比例体育专业学生却远低于非体育专业学生。原因是体育专业学生从事体育运动较多,更关注国、内外体育状况,培养自身体育素养,因而用于购买运动服饰及观赏体育赛事的支出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另有体育专业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运动原理和技能,具备了一定的运动经验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他们在培训、保健、体育信息方面的消费反而会低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

结论和建议

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较强,经济来源的增强会明显驱动其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体育消费与恩格尔定律相当吻合,体育消费结构比例呈现典型的恩格尔特征,消费行为和支出行为比较理性,因此做好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引导,往往会增大效益降低成本。

应因地制宜地繁荣校园体育市场,根据不同性别、专业、年龄、收人水平呈现出的体育消费类型特点和兴趣,开发不同层次的体育消费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体育消费者的体育消费需求。

大学生消费结构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结构及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对目前有关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概括、分析和总结,力求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掌握,并从中找出尚需改进和值得借鉴之处,进而为后继的深入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引言

体育消费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晴雨表,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消费的研究不但涉及到实际的经济效应,而且还有利于体育市场的良性运行。它一方面可以使商家更深入地了解体育消费者和体育市场,另一方面又可以提升广大消费者的成熟度,从而促使消费者进行健康、理性的消费行为。另外,体育消费的研究也有助于国家制定宏观的体育政策和法规,有利于国家政府机构对体育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大学生是我国的高素质人才,近年来他们的数量在逐年的增大。从体育市场的角度讲,他们既是巨大的消费群体,又是体育市场的巨大的潜在消费群体。大学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脑力劳动繁重与兴趣爱好广泛并存,无论从减轻学习负担的角度还是从兴趣爱好的角度,他们都有可能诉诸于体育消费。中国高校比较多,有着巨大的大学生消费群体,所以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恩格尔系数的相关原理可知,人们的消费结构是在不断变化的。当人们的消费水平较低时实物型消费要占主体地位;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水平逐渐提高,消费结构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下面我们就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来论述一下大学生消费群体的体育消费水平与体育消费结构的问题。

1.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消费水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消费品(包括劳务)的数量,反映人们物质文化需要实际满足的程度。广义的消费水平,不仅包括消费品的数量,而且包括消费品的质量。更广义的消费水平,不仅包括消费品的数量和质量,而且包括消费质量在内。消费质量就是消费过程中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设想结合所产生的质的规定性,它反映消费需要的满足程度。消费质量越高,反映消费水平达到了更高的层次。

有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体育实物消费水平高于体育劳务消费水平,购买水平多集中在100元~300元之间,而且是以耐用品为主;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和不同省份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具有一定的差异;近些年,随着一些体育项目的普及与开展,以及大学生体育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体育消费群体对器材、服装、鞋类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层次有所递增。

就目前检索到的有关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理论的文献而言,大多数论文仅仅从消费者支出的一项指标来反映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问题,事实上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体育消费水平不仅包括体育消费品的数量和质量,而且还包括体育消费的质量。我们要用许多不同的相关指标才能真实地反映这个问题。至此,本文认为关于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问题,还仍然有许多尚待研究的领域。

2.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

我们在研究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时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是我们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因为只有具备了合理的体育消费结构,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才能得到蓬勃、健康的发展,这是大学生体育市场完善的一个前提条件。根据鲍明晓、左新荣等人的研究成果,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概括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种划分方法:第一种:直接性体育消费与间接性体育消费。直接性体育消费结构的特征为经济上的投入。其中主要包括运动服装鞋袜的消费、去多功能场馆、参加健身辅导班、买体育明星画像与体育书刊。间接性体育消费结构的主要特征为情感上的投入。其中包括看电视、听广播、看报刊和书刊、观赏班级比赛等[3]。第二种:概括起来基本上将体育消费结构分为下面两个方面,三个层次。第一类实物型体育消费。第二类,非实物型体育消费,包括观赏型体育消费和参与型体育消费。本文倾向于第二种分类标准,因为在体育产业研究中,体育消费种类主要是根据个人有支付能力的、可以从体育市场中购得的体育消费资料的不同来划分。而且这种划分方法界限比较明晰、通俗易懂。

众多的调查研究表明,全国大学生的实物型体育消费明显高于劳务型体育消费。而且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务型体育消费的支出呈现出消费倾向递增的规律。在何敏学对辽宁省大连市普通高校所做的调查中表明,在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总额中,体育实物消费占66.4%多。体育劳务消费占19.3%.这说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以实物型体育消费为主。在黄小波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中表明:大学生在体育消费时,所选择主要内容为,体育服装、鞋类,观看比赛,体育器材,体育书籍、报刊,租用体育场地,旅游,运动保健。并且男女生在消费内容的比例上存在着显著差异,男生在体育消费总额上高于女生。许多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大学生体育实物型消费与体育劳务型消费的比例明显存在失衡现象。这种结果主要受大学生的自身主观因素和外部客观条件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另外,有关调查表明大学生在目前经济状况下的体育消费选择与经济状况许可时的体育消费选择存在着显著差异。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可以进一步对怎样提高体育劳务消费份额的问题,以及怎样开发女生体育市场的问题进行研究。尽管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上实物型体育消费应该占主流,但是体育劳务消费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即体育劳务消费的比例可以加大。

三、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

根据消费者行为学、消费心理学,以及体育产业学理论,影响体育消费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体育消费环境,体育消费品价格,消费者的兴趣、闲暇时间和收入水平等几个方面。

1.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环境

消费的环境包括消费自然环境、消费的社会环境、消费的文化环境。下面我们就目前体育消费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现状分别探讨一下。(1)有利因素:首先,有关政府部门逐渐关注高校的体育工作。在这种宏观环境下将有利于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其次,体育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体育消费的发展,为大学生体育的“终身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再其次,校内体育消费以福利体育为主,商业体育为辅。利于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的培养。最后,体育消费对象的相对稳定性特征。(2)不利因素:首先,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场馆设施比较差,完整的服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体育设施不足。由于现在各个高校学生的人数的大量增加而学校场馆的数量增幅较小,场馆数量与人数的不协调造成学生参加运动的人数相对下降,特别是一些对场馆要求比较高的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等,而过于单纯的体育锻炼,不能满足学生各种体育项目的爱好,所以高校体育基础设施不足制约了高校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其次,体育市场缺乏完整有效的体育法规政策体系,实施力度不够。再次,许多公共场馆管理机构臃肿,缺乏既懂体育又懂经济的专业人才,从而导致公共场馆的各项指标都很差,很难满足广大消费者的要求。再其次,校内和校外的体育文化环境都很差,必要的体育消费氛围没有形成。另外,目前体育消费市场内的服务意识体系还没建立起来,市场主体的营销意识不薄弱,缺乏战略眼光。最后,信息不畅(宣传力度不够)。学生普遍反映,对体育旅游、体育比赛等都较有兴趣,但由于未能及时得到信息,从而抑制了消费欲望。

2.体育消费品价格与大学生经济来源

体育消费品价格也是影响体育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对体育消费价格高低的认定,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二是体育消费品本身的问题。质量好的价格高,价格便宜的质量又低劣,这使学生处于两难境地。若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考虑学生经济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制造出物美价廉的体育商品。此外,在健身领域和竞赛表演市场领域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学生兴趣较大的体育项目费用较高,如:网球、保龄球、高尔夫等。学生喜欢看的关键赛事,门票又十分昂贵。这非常不利于巨大潜在消费群体(大学生)兴趣的培养。经济来源少是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又一障碍。针对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在读书阶段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父母的资助,他们的体育消费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收入和体育消费观念。学生在经济来源受限制时是很难进行体育消费的。从上述的调查结果可知,体育消费品价格与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是呈负相关的,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严重阻碍了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从体育市场营销学的理论我们可知,目前大部分体育产品都打差异化战略(品牌战略),价格定的较高(价格与成本并不成比例)。大部分体育市场具有某种程度的垄断的性质。这种状态是否有利于大学生体育市场的发展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大学生体育兴趣与闲暇时间

体育兴趣是影响体育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特殊的认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必须带有肯定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兴趣的产生和提高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当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或劳务产生需要时便会对该商品或劳务产生兴趣。当人们对体育感兴趣时,就会表现出对体育运动的强烈关心,具体表现在对体育信息较为敏感、喜欢收看体育节目等方面。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体育兴趣浓的学生,其体育消费除购买体育磁带外,各项指标均挺高,在报刊杂志、体育两项消费上体现尤为突出。调查中发现普通大学生体育消费存在这样两个极端:一方面,体育兴趣浓厚的学生人均消费额远远超过平均水平;学生对喜欢的服装、运动项目,以及其他体育商品等,能够不考虑其他因素,而积极选择,有时还愿意花高价、甚至借钱进行体育消费。这说明大学生体育消费偏好程度有较大弹性。另一方面,体育兴趣不高的学生人均消费额远远低于平均水平。

体育消费时间少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另一因素。当学生进入高校后,受学校环境的影响,以及就业压力的增大,他们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参加社会实践和考研上,这样学生真正用于体育锻炼方面的时间就会相对的减少。有关调查还发现80%以上的学生把课余时间都用于上网看新闻、与朋友交流甚至逛街。这样造成真正在课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还不到10%。一些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闲暇时间要比其他一些社会群体多一些。然而,他们的体育消费时间却很少,这进一步说明了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非常薄弱的问题。我们要想发展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必须首先解决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不强的问题。

四、提高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对策

目前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对策研究主要集中在主体、客体、环境三个方面。从主体角度提出的对策。首先,充分了解大学生体育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从而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其次,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第三,大学体育教师不仅要技术全面,而且要及时地向学生传授各种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技巧,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最后,充分利用高校宣传媒体传播体育信息和体育锻炼的科学常识等,激发起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需要,进而产生体育消费的动机。

从客体与环境角度提出的对策。首先,细分体育市场,注重开发的层次性。其次,改善高校的体育设施,增设适合大学生兴趣爱好的体育项目,使大学生有更多的健身场所。再其次,学校领导要把体育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建设和发展的规划中,切实改善学校体育设施和配套服务,真正为大学生着想,创造良好的体育学习和锻炼氛围。第四,大力发展国民经济,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消费和体育消费投入。第五,加快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使高校体育课同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有机地结合起来。这里主要探讨了通过开展俱乐部型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互补,同时对发展学生的体育消费起到促进作用。另外,学校可以用月卡或健身登记卡、俱乐部会员卡的形式适当收费。以解决学生经济来源少与进行体育消费的矛盾。第六,提高体育消费品的质量和水平。

目前有关对策研究的理论很多,但是成体系的、实践性强的却很少。我们在提出一些对策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中国的现实国情与不同地区的具体特点,而且还要考虑到大学生本身的现实情况。适合于一切领域与时空的对策是不存在的,这样的对策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们在对策的研究中一定要注意到对策的完整性与实用性。

五、结语

目前有关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研究较多,大多数论文主要针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水平、结构、影响因素以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论文中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特尔斐法等几种研究方法。从总体上看,关于大学生体育消费研究的涉及面较广,但一些文章研究深度不够,提出的对策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这一领域仍有许多尚待研究之处。

参考文献:

[1]尹世杰蔡德荣等:《消费经济学原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2版

[2]高玉敏:华北区高校学生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硕士论文

[3]鲍明晓著:《体育产业新的增长点》[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

[4]左新荣等: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消费结构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1.1

[5]何敏学等: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J].体育学刊 2004.3

[6]黄小波李一玉: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技》1997.2

[7]每个大学生至少掌握两项运动技能,教育部[J].新华网

[8]胡军黄剑: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必要性与必然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第24卷

[9]于平:高校体育市场的结构体系与基本特征[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7.4

[10]郁俊: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有偿化可行性的调查分析[J],体育学刊,2000.3

[11]李萍:浅析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及行为特征[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

[12]李蕾:部分高校在读硕士生体育消费行为的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

[13]王芳:略论大学生体育消费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4.3

[14]王莉华等: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及行为的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4.2

[15]杜国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经济行为研究[J].体育科研2001.4

[16]丁锋等:关于南京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6

[17]李卫国等:广东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2002.5

[18]项建民等:对江西省大学生体育健身需求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3.6

[19]马勇:开高校体育产业走向市场之先河[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6

[20]李沛等:从大学生体育消费看高校体育教育改革[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1999,4

大学生消费结构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消费主义 “90后”大学生 消费行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047

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消费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人们生产的产品必须经过消费而获得价值,人们也必须通过消费才能维持生活。大学生作为特殊消费群体,他们介于家庭、校园、社会中,联结着社会纽带。“90后”处于高消费阶段,在消费主义影响下他们消费水平及其消费结构有所改变,过度消费,炫耀消费等不理性消费行为经常出现,现代社会强调理性消费,了解“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对其提出有效理性的消费建议具有重大的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回顾法

文献研究法是学术研究的基础方法之一。在形成课题、开始研究之前,通过学校图书馆、人文院资料室、各种学术期刊网站、图书馆借阅等渠道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检索、搜集和阅读以积累论文写作所需要的材料。通过广泛的文献研究,明确消费主义,消费观念等相关理论和概念,为本课题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以开展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2.2 质性研究方法

研究者参与到研究对象中的活动中去,真真切切的作为“参与者”“当事人”才可以切实有效地了解“90后”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最为适合的研究方法是质性研究。质性研究是在自然状况下采用多种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使用归纳法分析所获得的资料,从而对社会现象或者社会行为作出解释的一种研究方法。为了能够得到“90后”大学生的信任和其真实想法,采用交流性访谈与参与性观察,为研究提供有效根据。

3 研究假设

本课题研究假设为,西方消费主义对“90后”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在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下,“90后”大学生存在有高消费,过度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等不理性消费。

4 主要观点

4.1 研究消费行为的主要工具是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

基本生活消费、发展消费与娱乐消费等要素构成了个人消费体系。消费水平是指在确定了消费结构,几个要素在数量上的变化情况。从消费结构看个人消费一般包含基本生活消费、发展消费和娱乐消费等要素。消费水平是指在确定的消费结构和其间各消费要素数量上的变化情况。从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来看,除去必要的学费和住宿费,“90后”大学生剩余的可自由支配的消费大体分为基本生活消费、人际交往消费、娱乐消费、额外学习消费等。相比于之前的“80后”,“90后”大学生消费结构有所不同,他们的基本生活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重下降,而人际交往与娱乐方面的比重上升,而年均消费总额也比“80后”明显增加。

4.2 影响因素

首先是经济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有了这样一个经济条件允许当代“90后”大学生进行消费。如果放在建国初期,当时经济不景气,虽说受到西方消费主义的影响,但是经济基础决定了当时大学生要艰苦朴素,吃苦耐劳。而当代经济的发展使得有了这样一个平台让大学生能够自由的消费。

其次是受到消费主义影响。消费主义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存在,但在不发达国家也会出现的一种价值观点、文化态度或是生活方式。消费主义追求日益增长的物品以及高端的服务,并将其认作是自己通往幸福、拥有社会地位的一种价值观。甚至有人认为消费为国家做经济贡献,是对国家的负责,在伪装的外表下使高消费、乱消费成为正当合法的消费行为。

在经济允许的条件,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得到了空前的效应。尤其当代“90后”刚入大学就有笔记本、单反相机、苹果手机等等高价位的消费品,同时“90后”大学生应酬消费不再局限于吃一顿饭,而是开始了高档消费,台球、按摩、高级会所等等,这都是受到了西方消费主义的影响,抛弃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消费伦理观。

再次是价值观的引导不当。人人都在追逐金钱,“90后”也不免受到了这样的影响,在他们的价值观里很早就没有了所谓的艰苦朴素,有的是追求金钱,所以如果想改善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必须对他们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从根源上消除隐患。

5 提出建议与意见

首先,大学生自身要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找出自身消费结构的不合理性,通过自我教育的方法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向良好合理的消费结构转化。其次,家庭对子女消费理财观念进行指导教育。作为对学生影响较大的家庭,这个职责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教育引导实现大学生的合理消费。再次,要加强社会环境的整治,改善大学生的消费环境。通过对社会整体消费环境整治、校园内及周边环境整治、营造良好风气可丰富大学生消费内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茜.大学生消费行为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

[2]崔材坤.北京体育大学本科生消费行为现状调查与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4.

[3]范美霞.现代“消费主义”与经济、政治的同盟[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

[4]王赳.消费主义的现实反思[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5.

大学生消费结构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西部地区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特点及影响消费的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普遍具有正确的体育消费理念,对体育健身作用的理解较为深刻。建议高校改善体育环境与场馆器材,促进高校体育健康发展。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购买或使用体育有形产品与无形的体育劳务用品以满足自身体育需求的活动。大学生体育消费是指在校的大学生为了满足自身的生活和健身需要而耗费的体育物质产品、体育劳务产品和体育信息产品。

一、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

调查表明西部大学生对体育消费这种社会文化现象具有广泛的认同性,有89%的大学生认为健康投资有必要其中有56%的大学生认为非常必要这说明大学生对体育参与、体育锻炼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体育消费观念有所增强。总体而言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动机比较单纯。大学生对体育消费功能的认识基本正确在体育消费过程中除了满足健身需求,还注重追求快乐的心理体验。这也与一直以来学校对学生传统体育知识的传授有关,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最大动机是消遣娱乐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价值理念相对应反映了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流方向。

二、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或劳务消费资料的消费数额是用消费的货币数额来衡量。从调查的情况看西部地区大学生2009年参加过体育消费的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90%这说明绝大多数西部大学生在日常生活费中存在着体育消费的支出体育消费观念已普遍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调查显示西部大学生每年体育消费支出多在10。元一30。元之间其中男大学生每年体育消费在100元以下的占8%, 100元一20。元的占42%, 200元一300元的占26%, 300元以上的占24%;西部女大学生每年体育消费支出在10。元以下的占20%, 10元一20。元的占58%, 200元一300元的占12%, 300元以上的占10%。

通过调查得知在西部地区有94%的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费用是由其父母或家庭提供,大学生生活费用的依赖性就决定了其体育消费行为的非独立性。随着大学生家庭提供的生活费金额数且的增加和自身在校期间创业能力的增强体育消费支出的比重会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支出总量基本上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还不高,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大学生一个纯粹的“消费者”还没有什么经济基础.所以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钱用在除了生活外的其他的消费上。由于经济原因目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能力还比较有限.但相对已经发生的消费水平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三、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结构

所谓体育消费结构.是一定体育意识和消费层面的具体反映。体育消费结构的划分方式是将其划分为物质性消费和劳务消费。

实物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所消耗的实物产品运动参与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休闲娱乐、提升自我综合素质而参加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体育培训班等各种体育实践活动所支付的费用;休闲观赏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观看、欣赏体育比赛、体育表演、电视转播等而支付的门票费用阅读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学习与掌握体育知识或获取体育赛事、体育明星、知名球队等背景材料或信息所购买的体育书刊、报纸、杂志及音像制品等消费。从调查结果显示西部大学生体育实物消费所占比例最高,达到so%,与收入成正相关;健身消费和体育信息消费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为12%和9%。

四、影响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经济是消费的基础经济水平决定消费水平。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家庭供给,消费承受力亦随着家庭的供给的变化而变化。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受其可支配收入决定西部地区大学生的支出主要由其家庭提供,所以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独立性差整体水平偏低。

2.兴趣爱好。消费者在体育消费需求形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异反映了消费者对体育不同的价值取向而消费者的价值取向除受到不同个体差异影响外,还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体育消费结构的选择。调查了解到普通大学生中对某些体育运动有浓厚兴趣和运动技术水平高的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较强品牌要求相对较高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大学生,消费结构趋于合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品牌要求最强,消费水平也最高,消费结构合理。体育锻炼习惯是影响体育消费结构的显著因素。

3.缺乏体育消费的环境。体育设施对大学生提供的体育项目、服务价格、服务环境、服务质量等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选择该因素的男大学生为40%女大学生为45%体育场地器材设备和指导力量等条件不足、体育消费价格过高、也是制约西部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虽然可支配收入增加了,但体育消费的资金比重仍然很少。

五、结束语

加强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的培养。虽然大多数大学生具备了体育消费的条件其中相当部分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体育意识并且拥有体育消费行为,但是都处于较低的水平。体育消费观念淡薄体育消费意识较差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

大学生消费结构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 要]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超前的消费观念和滞后的消费实力之间的矛盾使得消费结构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和不合理性,因此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研究,对于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80后出生的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父母对待孩子的溺爱在这一代人身上表现的最为突出。他们出生后的生活环境正是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特殊的社会环境造就了特殊的消费群体。本文针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分析,以便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人生观。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

1.消费来源

2007年10月笔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北工程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大学生消费状况的问卷调查,据调查89%的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于父母,只有少数的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靠勤工助学、家教、在外打工等方式赚取自己的生活费用,约占8%,另外还有3%的学生靠贷款、助学金和补助。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来源趋于单一化,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提倡较早的踏入社会,使得学生不能较早的独立。(2)有的学生想找家教挣生活费,迫于专业的限制(因为很多家长喜欢找师范院校的学生做家教),很多学生被拒之门外。(3)现在大学生大部分是80后的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在经济上对父母存在一定的依赖性。

2.消费结构

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构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主要包括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和时尚消费。由调查问卷显示:基本的生活消费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学习型消费和时尚消费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自高考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为了毕业之后找到更好的工作,很多大学生不得不充实自己,在学习方面的消费也比以前大大增加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参加各种等级考试的报名费、资料费,包括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考试等。(2)由于目前的就业压力,大学生考取各种证书的培训费在逐年增加,例如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主要有造价师证书,施工员证书,cad绘图员证书等等。 (3)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当今大学生来说电脑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目前此专业的大学生的个人电脑拥有量也呈上涨趋势。

除了学习型消费成上涨趋势外,时尚消费也呈上涨趋势,手机、mp4、数码相机等高档消费品不断涌入大学生的手中。

3.消费存在的误区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不良消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盲目性。大学生跨入大学校门,就开始了独立理财的阶段,但其理财能力较差,开支没有计划,使得消费时失去理智,因而形成盲目消费的现象。例如:大学生在选择消费品时,用在学习、就餐方面的费用偏低,而用在交际、娱乐方面的费用偏高,形成超前消费的习惯。

(2)前卫性。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不仅希望商品能够在实用性方面满足个人的需要,还希望商品能够让人在使用和观赏中获得精神的愉悦与心理的满足,因此过节聚会、生日聚餐、亲情消费、毕业宴会等已纳入到大学生的正常消费范围之内。如今大学生的消费已超越生存型消费,主要表现在:追求品牌、崇尚权威、追求新颖时尚、体现个性等方面。

(3)攀比性。在调查中发现,当今大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差,自信心不足,虚荣心又较强,在平时的生活中总是有意无意的和身边的同学做比较,导致最后形成人格上的缺陷。例如:有的同学看到身边的同学买了一件名牌衣服,用着一部手机,自己也不甘落后,情愿节衣缩食,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满足自己的欲望;甚至有的女生为了美容,一次又一次的向节俭的父母开口要钱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4)过渡性。如今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一些超前的消费观念,例如:通讯费用、老乡聚会、恋爱消费等名目繁多。另外,谈恋爱在大学校园里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咖啡屋,酒吧等场所也成为恋人经常光顾的地方,恋人之间互赠的礼品也越来越高档,类似于这样的消费都大大超过了目前大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

从消费结构可以看出,总体来说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是健康、积极、科学的,但是也有一些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还没有正确的消费观念,还需进一步教育和引导。

2.构建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

(1)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正确消费观。消费观是使用一种价值判断来衡量事物,指导消费的观念。正确的消费观必须明确消费是为人的个性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服务的。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如何消费将极大的影响着个人以后的发展。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要想将来有所作为,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过度的追求物质生活的消费。针对现代大学生的状况,我们要强调合理适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强调合理性消费,反对非合理性消费。

(2)建立合理消费结构,培养理性消费行为。在当今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消费时尚瞬息万变,大学生应克服从众心理,合理调整自己的消费结构,提倡科学、合理、发展型消费,反对愚昧、颓废、短视型消费。因此,大学生应该在保证食物消费的前提下,增加学习型消费的比重,减少时尚型消费的比重,适度消费,让更多的消费用于服务个人发展的项目,使大学生能够理性消费。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因此学校、社会和家庭都应该全力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参考文献:

[1]张 迪:大学生消费市场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12): 141~142

[2]李 磊 黄建陵: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与特点透析[j],消费经济,2007,(4):54~57

大学生消费结构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消费 对策

一、引言

体育消费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晴雨表,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消费的研究不但涉及到实际的经济效应,而且还有利于体育市场的良性运行。它一方面可以使商家更深入地了解体育消费者和体育市场,另一方面又可以提升广大消费者的成熟度,从而促使消费者进行健康、理性的消费行为。另外,体育消费的研究也有助于国家制定宏观的体育政策和法规,有利于国家政府机构对体育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大学生是我国的高素质人才,近年来他们的数量在逐年的增大。从体育市场的角度讲,他们既是巨大的消费群体,又是体育市场的巨大的潜在消费群体。大学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脑力劳动繁重与兴趣爱好广泛并存,无论从减轻学习负担的角度还是从兴趣爱好的角度,他们都有可能诉诸于体育消费。中国高校比较多,有着巨大的大学生消费群体,所以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恩格尔系数的相关原理可知,人们的消费结构是在不断变化的。当人们的消费水平较低时实物型消费要占主体地位;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水平逐渐提高,消费结构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下面我们就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来论述一下大学生消费群体的体育消费水平与体育消费结构的问题。

1.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消费水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消费品(包括劳务)的数量,反映人们物质文化需要实际满足的程度。广义的消费水平,不仅包括消费品的数量,而且包括消费品的质量。更广义的消费水平,不仅包括消费品的数量和质量,而且包括消费质量在内。消费质量就是消费过程中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设想结合所产生的质的规定性,它反映消费需要的满足程度。消费质量越高,反映消费水平达到了更高的层次。

有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体育实物消费水平高于体育劳务消费水平,购买水平多集中在100元~300元之间,而且是以耐用品为主;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和不同省份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具有一定的差异;近些年,随着一些体育项目的普及与开展,以及大学生体育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体育消费群体对器材、服装、鞋类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层次有所递增。

就目前检索到的有关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理论的文献而言,大多数论文仅仅从消费者支出的一项指标来反映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问题,事实上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体育消费水平不仅包括体育消费品的数量和质量,而且还包括体育消费的质量。我们要用许多不同的相关指标才能真实地反映这个问题。至此,本文认为关于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问题,还仍然有许多尚待研究的领域。

2.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

我们在研究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时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是我们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因为只有具备了合理的体育消费结构,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才能得到蓬勃、健康的发展,这是大学生体育市场完善的一个前提条件。根据鲍明晓、左新荣等人的研究成果,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概括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种划分方法:第一种:直接性体育消费与间接性体育消费。直接性体育消费结构的特征为经济上的投入。其中主要包括运动服装鞋袜的消费、去多功能场馆、参加健身辅导班、买体育明星画像与体育书刊。间接性体育消费结构的主要特征为情感上的投入。其中包括看电视、听广播、看报刊和书刊、观赏班级比赛等[3]。第二种:概括起来基本上将体育消费结构分为下面两个方面,三个层次。第一类实物型体育消费。第二类,非实物型体育消费,包括观赏型体育消费和参与型体育消费。本文倾向于第二种分类标准,因为在体育产业研究中,体育消费种类主要是根据个人有支付能力的、可以从体育市场中购得的体育消费资料的不同来划分。而且这种划分方法界限比较明晰、通俗易懂。

众多的调查研究表明,全国大学生的实物型体育消费明显高于劳务型体育消费。而且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务型体育消费的支出呈现出消费倾向递增的规律。在何敏学对辽宁省大连市普通高校所做的调查中表明,在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总额中,体育实物消费占66.4%多。体育劳务消费占19.3%.这说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以实物型体育消费为主。在黄小波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中表明:大学生在体育消费时,所选择主要内容为,体育服装、鞋类,观看比赛,体育器材,体育书籍、报刊,租用体育场地,旅游,运动保健。并且男女生在消费内容的比例上存在着显著差异,男生在体育消费总额上高于女生。许多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大学生体育实物型消费与体育劳务型消费的比例明显存在失衡现象。这种结果主要受大学生的自身主观因素和外部客观条件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另外,有关调查表明大学生在目前经济状况下的体育消费选择与经济状况许可时的体育消费选择存在着显著差异。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可以进一步对怎样提高体育劳务消费份额的问题,以及怎样开发女生体育市场的问题进行研究。尽管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上实物型体育消费应该占主流,但是体育劳务消费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即体育劳务消费的比例可以加大。

三、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

根据消费者行为学、消费心理学,以及体育产业学理论,影响体育消费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体育消费环境,体育消费品价格,消费者的兴趣、闲暇时间和收入水平等几个方面。

1.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环境

消费的环境包括消费自然环境、消费的社会环境、消费的文化环境。下面我们就目前体育消费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现状分别探讨一下。(1)有利因素:首先,有关政府部门逐渐关注高校的体育工作。在这种宏观环境下将有利于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其次,体育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体育消费的发展,为大学生体育的“终身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再其次,校内体育消费以福利体育为主,商业体育为辅。利于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的培养。最后,体育消费对象的相对稳定性特征。(2)不利因素:首先,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场馆设施比较差,完整的服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体育设施不足。由于现在各个高校学生的人数的大量增加而学校场馆的数量增幅较小,场馆数量与人数的不协调造成学生参加运动的人数相对下降,特别是一些对场馆要求比较高的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等,而过于单纯的体育锻炼,不能满足学生各种体育项目的爱好,所以高校体育基础设施不足制约了高校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其次,体育市场缺乏完整有效的体育法规政策体系,实施力度不够。再次,许多公共场馆管理机构臃肿,缺乏既懂体育又懂经济的专业人才,从而导致公共场馆的各项指标都很差,很难满足广大消费者的要求。再其次,校内和校外的体育文化环境都很差,必要的体育消费氛围没有形成。另外,目前体育消费市场内的服务意识体系还没建立起来,市场主体的营销意识不薄弱,缺乏战略眼光。最后,信息不畅(宣传力度不够)。学生普遍反映,对体育旅游、体育比赛等都较有兴趣,但由于未能及时得到信息,从而抑制了消费欲望。

2.体育消费品价格与大学生经济来源

体育消费品价格也是影响体育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对体育消费价格高低的认定,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二是体育消费品本身的问题。质量好的价格高,价格便宜的质量又低劣,这使学生处于两难境地。若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考虑学生经济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制造出物美价廉的体育商品。此外,在健身领域和竞赛表演市场领域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学生兴趣较大的体育项目费用较高,如:网球、保龄球、高尔夫等。学生喜欢看的关键赛事,门票又十分昂贵。这非常不利于巨大潜在消费群体(大学生)兴趣的培养。经济来源少是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又一障碍。针对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在读书阶段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父母的资助,他们的体育消费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收入和体育消费观念。学生在经济来源受限制时是很难进行体育消费的。从上述的调查结果可知,体育消费品价格与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是呈负相关的,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严重阻碍了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从体育市场营销学的理论我们可知,目前大部分体育产品都打差异化战略(品牌战略),价格定的较高(价格与成本并不成比例)。大部分体育市场具有某种程度的垄断的性质。这种状态是否有利于大学生体育市场的发展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大学生体育兴趣与闲暇时间

体育兴趣是影响体育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特殊的认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必须带有肯定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兴趣的产生和提高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当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或劳务产生需要时便会对该商品或劳务产生兴趣。当人们对体育感兴趣时,就会表现出对体育运动的强烈关心,具体表现在对体育信息较为敏感、喜欢收看体育节目等方面。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体育兴趣浓的学生,其体育消费除购买体育磁带外,各项指标均挺高,在报刊杂志、体育两项消费上体现尤为突出。调查中发现普通大学生体育消费存在这样两个极端:一方面,体育兴趣浓厚的学生人均消费额远远超过平均水平;学生对喜欢的服装、运动项目,以及其他体育商品等,能够不考虑其他因素,而积极选择,有时还愿意花高价、甚至借钱进行体育消费。这说明大学生体育消费偏好程度有较大弹性。另一方面,体育兴趣不高的学生人均消费额远远低于平均水平。

体育消费时间少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另一因素。当学生进入高校后,受学校环境的影响,以及就业压力的增大,他们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参加社会实践和考研上,这样学生真正用于体育锻炼方面的时间就会相对的减少。有关调查还发现80%以上的学生把课余时间都用于上网看新闻、与朋友交流甚至逛街。这样造成真正在课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还不到10%。一些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闲暇时间要比其他一些社会群体多一些。然而,他们的体育消费时间却很少,这进一步说明了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非常薄弱的问题。我们要想发展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必须首先解决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不强的问题。

四、提高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对策

目前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对策研究主要集中在主体、客体、环境三个方面。从主体角度提出的对策。首先,充分了解大学生体育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从而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其次,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第三,大学体育教师不仅要技术全面,而且要及时地向学生传授各种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技巧,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最后,充分利用高校宣传媒体传播体育信息和体育锻炼的科学常识等,激发起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需要,进而产生体育消费的动机。

从客体与环境角度提出的对策。首先,细分体育市场,注重开发的层次性。其次,改善高校的体育设施,增设适合大学生兴趣爱好的体育项目,使大学生有更多的健身场所。再其次,学校领导要把体育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建设和发展的规划中,切实改善学校体育设施和配套服务,真正为大学生着想,创造良好的体育学习和锻炼氛围。第四,大力发展国民经济,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消费和体育消费投入。第五,加快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使高校体育课同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有机地结合起来。这里主要探讨了通过开展俱乐部型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互补,同时对发展学生的体育消费起到促进作用。另外,学校可以用月卡或健身登记卡、俱乐部会员卡的形式适当收费。以解决学生经济来源少与进行体育消费的矛盾。第六,提高体育消费品的质量和水平。

目前有关对策研究的理论很多,但是成体系的、实践性强的却很少。我们在提出一些对策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中国的现实国情与不同地区的具体特点,而且还要考虑到大学生本身的现实情况。适合于一切领域与时空的对策是不存在的,这样的对策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们在对策的研究中一定要注意到对策的完整性与实用性。

五、结语

目前有关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研究较多,大多数论文主要针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水平、结构、影响因素以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论文中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特尔斐法等几种研究方法。从总体上看,关于大学生体育消费研究的涉及面较广,但一些文章研究深度不够,提出的对策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这一领域仍有许多尚待研究之处。

参考文献:

[1]尹世杰蔡德荣等:《消费经济学原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2版

[2]高玉敏:华北区高校学生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硕士论文

[3]鲍明晓著:《体育产业新的增长点》[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

[4]左新荣等: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消费结构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1.1

[5]何敏学等: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J].体育学刊 2004.3

[6]黄小波李一玉: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技》1997.2

[7]每个大学生至少掌握两项运动技能,教育部[J].新华网

[8]胡军黄剑: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必要性与必然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第24卷

[9]于平:高校体育市场的结构体系与基本特征[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7.4

[10]郁俊: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有偿化可行性的调查分析[J],体育学刊,2000.3

[11]李萍:浅析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及行为特征[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

[12]李蕾:部分高校在读硕士生体育消费行为的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

[13]王芳:略论大学生体育消费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4.3

[14]王莉华等: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及行为的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4.2

[15]杜国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经济行为研究[J].体育科研2001.4

[16]丁锋等:关于南京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6

[17]李卫国等:广东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2002.5

[18]项建民等:对江西省大学生体育健身需求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3.6

[19]马勇:开高校体育产业走向市场之先河[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6

[20]李沛等:从大学生体育消费看高校体育教育改革[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1999,4

大学生消费结构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消费现状和结构;理性消费;建议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在当今社会占据了不可逾越的地位,他们不仅是社会消费群体之一,而且走在未来消费时尚和潮流的前沿。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在大学学校生活了三年,我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都有亲身经历,亲眼目睹,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他们刚刚摆脱高中生的稚气,内心的需求欲望不断膨胀,消费便成为他们力求改变和提升自己的一个平台,但是又由于经济上的不独立,自身消费能力的不足,所以在消费上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选择了不理性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和资料的收集得到了许多真实的信息,本文深刻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特点,问题以及对策,并努力摸清其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起到了引领作用,同时对社会,高等教育者和家庭为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趋向并对其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研究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随着高校毕业生每年以惊人的数量增加,他们渐渐走向社会潮流的最前线。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现状以及消费动机,指出消费误区,原因和不足,并提出了比较理性的消费观念,为大学生的消费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领作用,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也为家庭,社会的教育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更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三)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先确定论文方向,然后在各网站和报刊等寻找相关资料和数据,结合调查问卷分析了高校学生消费现状及结构、高校学生消费观念及特征、高校学生消费现状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在整体的思路上将理论与实际调查相结合,运用综合分析法和动态分析的方法,最后得出结论。

二、高校学生消费现状及消费结构特征

(一)消费现状。据统计,中国大约75%的大学生其经济来源都是依靠父母,剩下的25%靠自己兼职,或是奖学金,助学金来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根据调查问卷得到如下一些数据:

由以上表格我们可以得知:在每月的基本生活消费支出中,比重最大的是500―1000元之间,最小的在500元以下,

91.4%的学生消费集中在500-2000元之间。一方面,消费水平较低的同学,可能会出现资金比较紧张,仅能够维持基本生活消费的现状;另一方面,消费水平较高的同学由于可支配的资金比较多,可能会导致盲目消费和冲动消费,出现不合理的消费现象。个体消费水平差距大。

(二)消费结构。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根据调查统计,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生活消费支出;(2)网络和通讯设备支出;(3)学习性支出;(4)人情消费支出;(5)其他消费支出。其中,生活基本支出所占比重是最大的,大约为56%;而随着IT行业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和电脑似乎已经不再是奢侈品了,而是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生活消费品。通讯和网络支出包括手机,电脑,mp3,ipad等娱乐消费,在大学生的生活中也占据着很重要的一部分,约占21%,社会的发展,信息的重要性将带来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很多技术开发商根据学生的需要,推出了一系列适合学生品位的产品,致力于开拓一个全新的消费市场,其正是看中了大学生这一潜力股。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学习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学习性消费占11%,与学习有关的消费也是我们所关心的话题。大学生除了平时的学习和期末考试以外,还会考许多的证书,如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等,尤其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面临着考研的压力,在考研方面会买许多的书籍或是报各种学习班,所以会花去不少的费用。大学生的社交范围广,其人情支出也会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呈现上涨趋势。有的人情支出是必须的,而有的则只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大方,于是,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便在校园里蔓延开来。

三、高校学生消费观念

在21世纪的高校消费人群中,时尚与潮流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消费特征的代名词。他们喜欢追求新颖的东西,手机,电脑,服装,饰品等生活必需品体现了消费观念多元化的趋势。此外,大学生消费中考虑得最多的因素是实惠,即是否买的值。一方面,他们的经济来源比较少,另一方面,自身的消费能力不足,所以,在追求质量的同时,又希望价格合理。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80%的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仍然是讲求实际与理性消费,追求物美价廉,“买的值,买的放心”,是最理想的选择。但是,也有一些同学因为家境比较富裕,出现了追求名牌,奢侈消费,盲目攀比的消费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当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合理的消费观念。

四、高校学生消费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背景。目前,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居民家庭都是以独生子女为主,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父母会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对他们是有求必应;另一方面,许多父母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去照顾和教育孩子,缺少对子女的关爱和呵护,于是,乱花钱便成了他们想证明自己和排遣孤独的一种手段。而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子女往往都会继承父母的性格特点,时刻为家人着想,省吃俭用。

(二)社会环境。现代社会是物质充斥的社会。其消费观给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当前社会比较流行的一种消费观,即超前消费,许多人为了追求活在当下的精神,秉承着花明天的钱来完成当下事的的信念。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传统消费观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而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渐趋成熟,其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易受社会环境和大众化消费的影响,不正确的消费观也在大学群体中蔓延开来。智能手机,电脑等看似奢侈品如今却成为了每个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生活品。当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时,就会产生羡慕和自卑的心理,有的人即使没有经济实力,也要跟别人看齐,因为这样才会显得自己不比别人差。

(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大学生由于处在一个学生时代与社会接轨的阶段,其性格特点,是非判断能力,思想情感和兴趣爱好都没有完全定型,不能够完全独立思考问题,但是他们又特别希望自己能够独立,坚强和果敢,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得到关注,得到别人肯定的评价,于是,虚荣心理会让他们把这种落差转移到不正确的消费观上,而现代网络技术的发达,又可以使我们足不出户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消费的步伐。

五、建议和对策

(一)学校和家庭要进行动态引导和教育。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勤俭节约也一直为我们所传承。对于大学生而言,我们不应该摒弃这种美德,而是应该把它传承和发扬下去。对于家庭和学校来说,在大学生的教育方法上我们要实行动态教育。传统的理念已经不适应大学生的思维了,我们要与时俱进,紧密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消费观念,对他们进行如消费结构,消费理念,消费心理,消费品常识,消费生态意识的教育。但是,一味地课堂理论教授难免枯燥乏味,而且效率不会高,所以提倡实地调研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中出现的问题,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家庭是提供大学生消费的保障,学校是大学生未真正踏入社会消费的最后一站,父母要时刻引导着孩子,给他们树立榜样,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大学作为学校与社会的衔接,校园教育对于大学生以后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首先,主张适度消费。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花钱,把钱花到最有价值的地方,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应在家庭经济的承受能力之内。其次,要树立健康的消费模式。健康的消费模式即倡导文明消费,勤俭节约,选择安全环保无污染的“绿色商品”,合理选择消费的结构和层次。第三,要有合理的理财规划。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社会中获得一席生存的地位,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必须要具备独立的理财规划能力。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有独立的理论概念,也需要把这些概念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独立思考和处事的能力。养成花多少钱,记多少钱的记账习惯,时刻做到心中有数,培养自己的储蓄观念,从而形成良好的消费风气。

(三)要发动政府和社会的力量来对大学生消费观进行引

导教育。大众传媒和网络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渠道,它们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感应力,所以应发挥其多样性和快捷性的优势,宣传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而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重视对消费热点的调查研究,加强消费领域的精神文明建设,坚决抵制奢侈之风。此外,政府还应鼓励大学生适当进行发展性消费。大学生的发展性消费即在资金比较充裕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技能证书的考取,接受各种培训,各种教育等,以知识力量转化为精神力量的一种消费。发展性消费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综合素质,促尽全面发展。

总结: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他们有其独特性和固定性,我们要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去评价,根据现实情况,对于好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应该大力倡导和发扬,对于不合理的消费,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端正他们的态度和消费习惯。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不仅仅是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而且也与家庭,社会和国家息息相关。我们要努力培养他们的消费意识,共同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作风和正确的消费习惯,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史伟波.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09.

大学生消费结构论文范文第8篇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上海市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在实际调研过程中,采用随机非概率抽样抽取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金融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以及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职院校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研究。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发表的有关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和出版的著作,归纳总结相关经验。

(2)问卷调查法。本文依据研究目的设计了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调查问卷,根据不同场所,进行了抽样调查,抽样范围包括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金融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以及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职院校,共随机现场发放调查文卷610份,回收有效问卷590份,回收有效率96.7%,发得到随机样本。

(3)数理统计法。运用计算机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录入。

三、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1.高校院校学生体育消费性别特征

性别不仅是人的基本生理特征,同时也是人的基本社会特征之一。不同性别的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行为也迥然各异,具体到体育消费领域,性别对男性与女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显然亦存在诸多差异。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大学生在付诸体育消费行为时,男生有402人,占样本总数的68.1%;女生有188人,占样本总数的31.9%。这些统计数据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人数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男生对比女生的体育消费行为更加积极活跃。

2.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观念及体育消费动机

3.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结构

体育消费结构一般分为实物型体育消费和娱乐型体育消费。据统计资料显示,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实物型的体育消费主要包括体育服装、运动鞋袜、体育音像产品,以及体育报刊等产品,实物型体育支出占据了高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绝大部分,构成了目前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的主流。同时在被调查的4所高职院校中,通过对男女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进行比较发现,性别差异对男女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未呈现显著性差异(P=0.369),表明在进行实物型体育消费时,男女生体育消费结构的差异程度不大。从访谈情况看,大多数高职大学生表示假如他们选择某项自己喜欢的收费体育项目进行体育消费时,为保证更好地掌握所授体育技能,将会相应的购买所需体育设备。比如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校大学生在报名参加跆拳道社之前,会以个别购买或团购的形式预购跆拳道服和相关的训练器具。显而易见,为保障参与体育活动,一些实物型的体育消费品已经自然而然的成为高职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实物型体育支出占据其体育消费主体也就不足为奇了。

经过进一步的追踪调查与统计分析,发现上海市高职大学生的娱乐型体育消费能力偏低,对娱乐型体育消费的支出大多局限于现场观赏各类体育比赛的门票和业余时间参加各种体育项目培训费用等,并且男女生的娱乐型体育消费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男生在娱乐型体育消费能力上大大优于女生。这些数据说明娱乐型体育消费在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中所占比例较低,需进一步拓展他们的娱乐型体育消费水平。

4.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水平

5.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项目

根据访问调查,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选择体育活动的项目中,多数青睐球类和健美类项目的体育健身活动。其中男生参与的体育项目按选择人数的多寡依次为:足球、篮球、羽毛球、网球、跆拳道等,女生分别是:瑜珈、体育舞蹈、羽毛球、游泳、网球等。在选择这些项目进行体育活动时,由于身在学校的学生可以免费使用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加之学生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也能学到较多体育技术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发生体育消费行为时,主要体现利用业余或假期时间在校外的诸多社会经营场所的体育消费行为,例如,在收费场所打羽毛球、篮球,以及跆拳道训练等等,而在学校进行体育项目消费亦仅限于不满足体育课获得的体育信息量,或者本校不开设此项体育课程,学生转而借助学校体育设施并聘请体育人才以实施收费的形式进行体育健身。此种体育消费方式构成了校内高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部分。这有力佐证了高职院校大学生虽然体育消费项目种类繁多,但校内体育消费意识薄弱的事实。

四、结论

第一,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人数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男生对比女生的体育消费行为更加积极活跃,这一结果与现场访问调查相吻合。

大学生消费结构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消费行为;大学生;消费心理;对策

1大学生消费行为相关概念界定及说明

1.1消费及消费行为的含义

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来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广义的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生产消费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个人消费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过程。本文所讨论的消费为狭义的消费,即个人消费。

消费行为指消费者为获取所用的消费资料和劳务而从事的选择、购买和使用等活动。其主要表现为购买行为,指人们购买商品来满足自己生活需要的过程。

1.2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含义

大学生消费行为通常指普通高等院校本、专科学生在其日常生活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需要,消耗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过程。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在符合一般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特点的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点。

1.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归属需求可称为缺乏型需求,只有在满足了这些需求之后,个体才能感到基本上的舒适。尊重和自我实现两种需求可称之为成长型需求,因为它们主要是为了个体的成长与发展。需求层次理论,就本文所要探讨的消费行为而言,是解释大学生消费动机的重要理论。

2. 西安市大学生消费水平现状

2.1经济来源

根据调查报告显示,西安大学生大部分收入来源是父母提供,其比例占收入来源的95%以上;此外收入的来源渠道还有勤工俭学、兼职、贷款、奖学金等。其中可支配收入方面,约59%的学生每月可支配收入在500元~700元之间;约29%的学生可支配收入在700元~800元之间;还有少部分人可支配收入不到500元,这部分人大部分家庭条件不太好,收入来源大部分是勤工俭学和兼职所得。

2.2消费结构

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是指各项消费支出在总消费额中所占的比重,其反应了大学生不同性质消费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据相关资料显示,总体消费中占比例最大的是日常生活消费,其次是交际、通讯、学习等方面的消费。对消费项目进行概括,可以分为生存消费、发展消费、交往消费和享受消费。

发展消费指大学生用于加强自身竞争力的投资消费,包括考证的报名费和培训费。无论是在消费的数量上还是消费的金额上,发展消费是西安大学生消费中的重要一部分,投入30~100元报名费考证的学生占到了31%,100~300元的则占到了19.5%,除了报名费外,还有资料费和培训费等。

交往消费是大学生为了满足情感需要、获得社会认同而进行的消费,包括通讯、网络、恋爱、聚餐等。74%的大学生每个月上网费用在30元以下,19.5%在30元~50元之间,7.5%的大学生上网费用过高,在50元以上;通讯费方面,每月50元以上消费的占到了34.2%;享乐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娱乐、旅游等方面的消费,近半的学生每学期至少出去旅游一次,旅游费用因人而异。

3西安市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特点

3.1消费结构

西安市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总体合理,基本不存在浪费和盲目消费的现象。西安市大学生消费总额中占比例最大的是生存消费。其次是发展消费,再次交往消费和享乐消费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重视,这说明大学生在加强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开始关注生活质量。

3.2消费心理

从调研来看,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应该节制消费,而且消费时应该做好性价之间的平衡,这说明大学生总体消费观念还是比较理性的。但也有部分学生过于追求名牌,如调查品牌重要程度时,近50%的人认为品牌较为重要,而且23.5%还认为品牌非常重要,更有甚者不顾自身经济情况一意追求名牌。从中可以看出,还是有一些不良心理存在于部分大学生的消费中。

3.3消费行为

调查发现,西安大学生消费行为比较健康。近32%的学生每月生活费会有剩余,而且61%的人愿意将剩余部分转到下个月。同时,也发现大学生消费存在一些不良心理,这些心理导致了不合理的消费习惯,如近62%的人认为可以提前消费。

4西安市大学生合理消费行为引导对策

4.1个人角度

大学生应该从自身的内部出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外界的诱惑有一定的抵御能力。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经济能力决定了大学生自身不可能和独立的社会个体一样消费,更多需要家庭的供给。在消费过程中,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消费。所以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4.2家庭角度

从父母来说,必须有正确的消费观,要以身作则,在日常消费中要有节俭的意识。在很多存在不合理消费观念的大学生身上可以看出,他们家长的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就存在问题,自身也存在不正确的消费观念。比如,有的父母就教育子女要注重同学之间关系的培养,造成大学生在人情消费上花费过多。家庭是当前大学生消费资金的主要源头,大学生的日常消费大部分是家庭供给的,必须从根源上对大学生消费进行控制。

4.3学校角度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一种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的舆论氛围对当前大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之间有很强的从众性和攀比性,良好的校园消费氛围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观念。

4.4社会角度

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中,很多错误的价值观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比方说“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就是一种极度拜金主义的体现。所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有着重要影响。社会应给予大学生正能量。

5结语

大学生的消费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很多问题,都与错误的消费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静,山东省大学生消费调查及引导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9

[2]高守贵.走进当代大学生消费[J].消费经济,2004,(2)

大学生消费结构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情况;spss方差分析;层次分析法

本文把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分为了学习消费、饮食消费、衣着消费、通讯消费和恋爱及娱乐消费五个方面。通过在学校收集数据的方式统计了在校大学生家庭月收入、在校月支出以及在上述五个方面的具体支出的消费数据,运用数学方法建立模型得出影响大学生在校消费支出的因素并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健康的消费结构。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以下两个方面:通过运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得出大学生在校月支出和在上诉五个方面的支出分别与其家庭月收入之间的关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消费模型,得出符合大学生情况的正确消费结构。

一、Spss方差分析

1.Spss方差分析(研究大学生在校月支出与家庭月收入之间的关系)。所得结果表明大学生在校月支出与其家庭月收入有很显著的关系,随着家庭月收入的升高,大学生在校的月支出通常也会随之升高。

2.Spss方差分析(研究大学生在校月支出的五个主要部分与其家庭收入的关系)。通过Spss软件分析得到:

(1)家庭月收入不同的大学生在校时在饮食、衣着、恋爱及娱乐方面的消费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在学习及通讯方面的差异并不大,这基本上符合在校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其家庭收入是其在校的消费的基本经济来源。

(2)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生活的调查得出其在学习及通讯消费方面相差不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大学生在校时在学习方面的支出普遍较少,通常除了各种考试的报名费之外几乎没有其他支出,所以经济条件较差和较好的学生在此方面的支出没有较大差别。其次,大学生在校时除与其家人及教师同学联系外,其他联系较少。

二、层次分析法建立消费模型

将大学生在校的消费结构按照它们之间的关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其中,目标层为大学生的在校月支出,方案层为其在校支出的五个组成部分,准则层为价格、生活必需、心理需求和发展需求四个因素。价格是指价格高低对消费决策的影响;生活必需是指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对消费决策的影响;心理需求是指大学生根据其自身经济状况满足其心理消费欲望对消费决策的影响;发展需求是指大学生为了今后发展的支出对消费决策的影响。

结合对本校在校大学生的实际考察,得出符合现代大学生消费特点的正负反矩阵:

A=1 1/6 2 1/66 1 5 11/2 1/5 1 1/76 1 7 1 A有主特征根λ=4.0740,对应的特征向量 ■ =(0.1406 0.6715 0.1000 0.7206)T 归一化后得 ■ *=(0.0861 0.4112 0.0612 0.4413)T

CIA=(λ-4)/(4-1)=0.0247

CRA=CI/RI=0.0247/0.9=0.027

所以A有满意的一致性。

下面考虑方案层对决策准则的正互反矩阵:

1.方案层对价格决策准则的判断矩阵

B1=1 1/2 3 7 32 1 5 9 51/3 1/5 1 5 41/7 1/9 1/5 1 1/31/3 1/5 1/4 3 1B1的主特征值λ1=5.2828,

特征向量归一化后为: ■ *1=(0.2939 0.5057 0.1665 0.0371 0.0882)T

2.方案层对生活必需决策准则的判断矩阵

B2的主特征值λ2=5.2182,特征向量归一化后为:

■ *2=(0.0832 0.5831 0.1091 0.0393 0.1852)T

3.方案层对心理需求决策准则的判断矩阵

B3的主特征值λ3=5.0032,

特征向量归一化后为:

■ *3=(0.2512 0.1045 0.3117 0.1018 0.2308)T

4.方案层对发展需求决策准则的判断矩阵

B4的主特征值λ4=5.0246,

特征向量归一化后为:

■ *4=(0.5210 0.2071 0.1070 0.0580 0.1070)T

所以令B=( ■ *1, ■ *2, ■ *3, ■ *4)

于是对象对目标的排序

■ =B ■ *=(0.3048 0.3811 0.1255 0.0512 0.1446)T

模型的检验和分析:

CIB1=0.0707

CIB2=0.0545

CIB3=0.0008

CIB4=0.0061

RIB1=RIB2=RIB3=RIB4=1.12

令CI=(CIB1,CIB2,CIB3,CIB4)

CIz=CI· ■ *=0.03123

RIz=RI· ■ =1.11978

CRz=CIz/RIz=0.03123/1.11978=0.0279

所以有满意的一致性。

即 ■ =(0.3048 0.3811 0.1255 0.0512 0.1446)T结果表明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应该按照学习消费应占0.3048,饮食消费应占0.3811,衣着消费应占0.1255,通讯消费应占0.0512,恋爱及娱乐消费应占0.1446。即如果在校大学生每月1000元,那就应该按照学习消费300元,饮食消费380元,衣着消费125元,通讯消费50元,恋爱及娱乐消费145元的基本情况进行消费。

三、结论

大学生在校的月支出与其家庭月收入有显著的关系,家庭收入越高的学生在校支出相应较高。但是大学生在学习和通讯方面的消费基本一致,家庭经济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饮食、衣着和恋爱及娱乐方面。结合大学生实际在校消费情况得出符合健康消费的结构标准,即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应该按照学习消费占0.3048,饮食消费占0.3811,衣着消费占0.1255,通讯消费占0.0512,恋爱及娱乐消费占0.1446,此结构是基本符合大学生消费标准的。

参考文献:

[1]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4.

上一篇:消费者行为理论论文范文 下一篇:消费者心理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