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教学探究

时间:2022-10-02 08:10:13

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教学探究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工作,是学校的重中之重,抓好学校就业工作,完善就业指导教学工作关系到学校的发展。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就业指导 创新教育

就业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因为就业质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新的就业形势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中职学生如何在芸芸竞争者中拿到开启工作之门的钥匙?学校除了狠抓教育质量外,还应切实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客观剖析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和改进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与问题

当今的中职学生大多是“90后”,由于父母的溺爱、家庭的宠幸,他们在甜水里长大,幸福感、优越感特强,与他人相处的能力较差,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意识强,但心灵十分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差,就业期望值过高,因而开展就业指导课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课程内容涉及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观念、就业技巧、就业心理等诸多方面,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掌握必要的就业技巧,起到了积极作用。就业指导课的作用日益显现,其独特作用逐渐得到学生的青睐和学校的重视,一些学校将就业指导课列入教学计划中。但是,就业指导课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

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目前我国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围绕当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展开的,开设就业指导课的时间基本上限于即将毕业上岗的学生,而对低年级学生考虑不够,缺乏对低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有力指导。

课程功能与内容单一。就业指导的内容仅停留在对就业形势一般介绍和就业指导课程教材的讲授。内容偏重单一的择业技巧,商业性的指导多,教育性的指导少,导致就业指导课变成应试指导和应付面试的指导,过于强调择业技巧会误导学生过于看重应聘面试、求职包装,甚至采取欺骗的手段,而忽视在校学习期间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指导方法和手段简单。目前职业指导课程较为常见的形式是通过课堂或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会”进行“灌输”,有的学生上就业指导课甚至不带一张纸、一支笔,听完了事。一些就业指导课内容陈旧,信息少,操作性不够,更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

由于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方法简单,在对中职生择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在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创业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

二、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对策与建议

(一)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建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课程新体系。

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不能仅限于毕业前进行指导,而要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建立从低年级到毕业班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详细制定各年级学生就业指导方案,对各年级学生的就业指导内容有所侧重。如,低年级侧重就业宣传教育,重点是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帮助学生增强就业意识,强化竞争意识,培养创业精神,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就业指导课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可以采用组织听取就业专题报告会等形式。毕业班的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应侧重于就业政策的学习,就业形势的分析,就业信息的搜索,求职准备、择业技巧、自主创业、心理调适等具体问题的指导和训练。

我们也可以借鉴某些学校的宝贵经验,将就业指导课程按公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大类型设置,在不同年级开展,并且以活动课为主,理论课为辅,构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1.必修课

必修课主要由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择业指导、形势与政策四部分组成。

(1)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基本的设计模式,进行自我认识和职业生涯认知,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职业生涯期待、制定生涯决策与计划、确立自我的职业理想、掌握有效的职业技能。重点是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原则、方法、内容及步骤等。

(2)创业指导:以创业教育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人际关系教育及挫折教育。创业教育包括创业的意义、创业的基本素质要求、创业的心理障碍及克服、创业的方法和途径、创业小型企业的基本条件和步骤等。重点是树立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品质、了解创业知识及初步形成创业能力。

(3)择业指导:以就业为目标,以求职知识和技巧为手段,以调整就业心态为主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就业意识与竞争意识,把握就业市场的特点与功能,了解自谋职业的方法和途径,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和就业市场情况做出职业决策,尽快地适应社会,转变角色,找到自己的职业位置等。重点是掌握求职就业的基本程序、求职择业技巧及就业信息的收集处理方法。

(4)形势与政策:针对当前的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规律,帮助学生熟悉国家就业政策,了解就业形势,开展就业形势预测、就业政策解读等。重点是指导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区域就业政策和劳动法规。

2.选修课

选修课主要由职场礼仪、就业心理、劳动法规与权益保护三部分组成。

(1)职场礼仪:讲授两大基本内容,一是有关学生自我形象塑造的内容,具体涉及在日常生活训的穿着打扮、言谈话语、举止行为、仪容仪态等方面;二是有关商务礼仪、办公礼仪及求职面试礼仪的基本操作规范及应注意的问题。

(2)就业心理:对心理学相关理论的讲授,对学生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通过课堂团体心理训练进行就业心理教育,提高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受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

(3)劳动法规与权益保护:主要讲授《劳动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使学生了解在求职过程中合同的签订、薪资和社保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增强学生维护自身权益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完善教材,重视素质,构建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新内容。

作为一门课程,教材建设必不可少。但由于就业指导课的特殊性,很难有一本全面、长期、稳定、适用的教材,因此,教材选用、讲义编写十分重要,老师要通过文件学习、信息搜集、广泛阅读、大量查阅,系统地、有序地确定教学内容,编写适用的课程教学大纲、规范的讲义或学习指南、完整的授课计划、详尽的教案,制作生动直观、实用性强、信息量大的课件,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建立信息库、案例库,为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职业素质是指一个人可否进入职业及能否胜任职业工作的条件,包括胜任职业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业务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等。学生的职业素质,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出路和学校的发展,针对就业指导内容偏重单一的择业技巧而忽略在校学习期间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当前构建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时应更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职业素质的首要方面,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敬业精神,增强服务观念;强化规则意识,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倡导诚实守信,全心奉献社会精神。近年来,受免试入学、高考扩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素质有所下降,农村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城市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就业的困惑、自卑心理、厌学情绪、青春期骚动等因素,使学校育人工作的难度增加。但这个时期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可塑性大,可利用各类校内校外教育资源,利用各种教育机会和条件,开展有益有效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1)加强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的理论学习,通过系统教学有关原则、规范、养成等内容,对学生进行敬业意识、纪律意识、竞争意识等方面的熏陶,使学生首先从理论上理解和把握人生价值观与敬业精神的意义。

(2)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突出抓好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涌现出来的典型事迹的宣传,用他们高尚的精神激发学生树立敬业爱岗、诚实可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意识。

(3)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竞争的氛围,定期进行专业技能评比、学习成绩评比、体育竞赛、劳动卫生活动评比,促进学生参与竞争,接受竞争意识训练,促进敬业意识的形成。

(4)将爱岗敬业教育渗透于教学之中。

2.培养职业创造能力

职业创造能力是指超越职业领域,对职业活动的顺利进行起至关重要作用的能力,它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职业创造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1)创造型人才应该富有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一方面要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通过社会网络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增加其创业的机会和所需要的信息,另一方面要加强思维训练。

(2)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发挥教学第一课堂、活动第二课堂、社会第三课堂的作用,通过校内模拟、社会调查、岗位学习、科技文化服务、勤工助学、青年志愿者等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了解社会、学习工农、增长才干,培养职业应变能力。

(3)加强职业指导,从学生一入校就开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正确认识社会,客观评价自己,掌握求职创业必备的技能,提高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3.提高职业心理素质

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认识自身、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要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开发智力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自觉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三)形式多样,讲求实效,探究就业指导的教学新模式。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参与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丰富的信息和实践经验,否则老师的教学就会仅停留在口头说教,纸上谈兵,收不到预期效果。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获取信息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中职就业指导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消除一味地以课堂、课本、老师为中心的现象,在遵循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形式新颖、灵活多样地开展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性和参与性,增强教学效果。

1.案例和模拟教学方法结合的作用

用案例的优势在于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启迪构想,触类旁通,通过现场模拟演练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真实的事件环境,营造一种准、真、实的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把自己摆进去,实实在在地体会求职的现场,体验解决问题的真实感受。因此这种教学方法有着独特的作用,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作用表现在:

(1)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和模拟教学应该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是区别于以老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采用这两种教学法对学生的要求更严格,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接受和自主探索知识,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对老师提出的案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分析和研究,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新的开拓,并通过阅读、调查和分析,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和实践体验。

(2)有利于促使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在传统教学中,老师是主体,而在这种教学中,学生为主体,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学生积极参与,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体作用,而老师在教学中则始终起着“导演”的作用。在模拟教学中,由老师创设一个情景,分成几组,学生按照要求进入“角色”,根据内容和时间的长短,进行有问必答,可以“唇枪舌剑,针锋相对”,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最大的收获。这样,不仅可加强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的机会。经过现场的锻炼和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便于求职和择业。

(3)有利于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具有合作的意识,在就业指导课堂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沟通的能力。例如,案例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运用各种思维,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从而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现在的企业招聘不仅要看学生的文字材料,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面试全面地了解应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合作意识、应变能力、职业适应性等,这给我们的就业指导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2.案例选择与情景模拟的把握

(1)选取典型、有效的案例。目前,择业、创业的事例很多,既有择业和创业成功的例子,又有暂时失败的例子,这需要进行选择,为我所用。无论是成功或失败的案例都应注意案例的典型性,解决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如何应用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学生求职失败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鼓励每人都发言,互相启发,敞开思路,找到失败的具体原因。由于案例在选用时有一定的针对性,学生也非常关注,必然能调动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启迪学生去认识自己,找到自己发展的空间。

运用案例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有用武之地,可以游刃有余地解决择业中的实际问题,以达到案例教学的实效性的目的。因此,任何案例都要经过充分筛选、比较、论证选取精华,使案例取得实效。例如,中职生的创业教育,最好是选择具有代表性案例,了解学生的创业过程,使之更有说服力。

(2)模拟情景真实、灵活。案例选择之后,还需要针对教学内容,对模拟的情景进行精心策划,达到良好的效果。营造让学生到企业面试的氛围,创设多个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积极思维的情绪;尽量让学生表现渴望得到这份工作的心情,鼓励学生更多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教会学生自己归纳、概括信息,经过学习,找出其中的差别,确定自己的定位优势。

(3)创新授课形式,注重其针对性。学生的能力是不能单靠课堂讲授获取的,教师的能力也无法直接转换成学生的能力,学生只有进行实际操练,才能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

总之,对就业指导课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经验和理论,需要一批有责任心、有热情、具有专门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老师针对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认真扎实地开展教学研究、实践活动,将就业指导课的课程建设工作切实开展起来,为学生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利用时间管理改变中学生的网络成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