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教学中欣赏能力的培养与探索

时间:2022-10-02 08:01:08

音乐教育教学中欣赏能力的培养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0-225-01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对音乐教育的评价时讲到:“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我们的音乐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我国音乐教育的任务是,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使他们从中受益。那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感受与鉴赏、表现与创造、全面的审美能力?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教师要不断开拓思路、创新教法,打破死板的教学模式,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激活学生发现、探索音乐的审美真谛的冲动,从而对音乐作品有更深的理解。本文结就合自己十余年来的工作实践,针对音乐课程自身的特点,把自己怎样教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学会深刻,准确、全面的体会音乐的内在情感,作些肤浅的分析思考!。

首先,音乐是积聚灵感、催感,激活想象的艺术,音乐是人类的第二类语言,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怎样借助于音乐的教育、审美、娱乐三个功能,来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发展认识世界的能力,推动他们讲礼貌,使其行为变得高尚,这都有益于社会风气的净化,有益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此,我总觉得中学音乐课程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建立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美好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课教学中的审美教学,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从某种意义上讲,使中学生从音乐美的享受中升华感情。要做到以情育人,在音乐中改造学生的情感,让每个学生在音乐中游弋。教师就要努力打造他们一双音乐的耳朵。使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艺术教育中自然而然的形成,那才是真正意义的从情感上对学生进行陶冶,“以情育人,以情动人”!

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欣赏音乐的过程首先是情感体验的过程。正象德国音乐家亨德尔说的那样:“假如我的音乐只能让人们愉快,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让人们高尚起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渗透,是欣赏课中的重要阶段,学生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注意了情感体验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与音乐融为一体,自觉的、主动的、自由的展开创造性思维的想象与联想,这一过程的作用便是情感的升华与心灵的净化。众所周知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将会对人的一生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课例: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音乐创作实践课 高中艺术课欣赏《春江花月夜》(此实验安排在学生对完整作品欣赏后进行)请学生一起演唱全曲主要旋律:(电脑出示谱例)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词曲有什么特点?请找规律。学生们发现每一乐句的尾音与另一乐句的第一个音的音高相同。于是教师介绍:这是中国民族音乐的创作手法之一――鱼咬尾。于是引发学生们联想到古代的诗歌也有这样的创作手法,就好象人们常做的一种文字游戏字头接字尾。经过讨论学生们对此音乐创作手法有了明确的认识。然后请同学们分组进行音乐创作。要求每组学生创作一首四个乐句的曲调:(1)必须用上鱼咬尾的创作手法。(2)必须用民族五声调式。(3)拍号自定。此项活动形成了音乐欣赏课的高潮,学生们用了很短的时间,创作了自己的作品。通过学生们自己的演唱,得到了大家的鼓励,同时创作者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这一教学实验,体现了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中的主置,这一音乐实践的过程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更重要的是学生们掌握了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神奇美妙的音乐象阳春白雪润物无声,陶冶人们的情操;象高山流水奔流不息,净化人们的心魂;象空山鸟语使人愉悦、热爱生活;象干旱的的春雷使人警醒催人奋进。音乐的魅力无限,人们把音乐当作精神营养品,一刻也不能离开,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可音乐的魅力需要我们去发现、音乐的美需要我们去认真的体味、思考!怎样教学生用心读懂每首歌曲,反复思考理解曲子的内涵是我们中学音乐教师教学的初衷,也我们中学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战争年代无数热血青年就是唱着《国际歌》走上革命道路,为了解放全中国不惜牺牲宝贵的生命。电视剧《长征》主题歌――《十送红军》一曲悲壮的唢呐独奏催人泪下,这音乐深深的感染了每个观众,随着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真实画面,随着主题音乐的不断出现,引起了观众心灵的震颤与感情的升华。以上所述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中学音乐欣赏课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欣赏音乐,如何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锻炼联想创造性思维能力,在音乐的旋律中去寻找情感的共鸣与心灵的净化。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真正听懂了音乐后,他们会自觉地在音乐中展开自由的、充分的、丰富的、美妙的联想画面,进行音乐的第二创作,(即创造性思维)从中提高鉴赏音乐的能力并得到感情的升华。音乐教育作为情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创作活动中起到引导、强化、调节、补偿的重要作用。创造性思维不是一种单一的思维而主要是两种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新颖的、灵活的、有机的结合。这样的思维锻炼,可以使学生思维富有独特性、灵活性、精密性;具体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思想?又如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此,笔者尝试对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通过多次深入的了解和思索,在借鉴前人教学成果中总结出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培养的几个课型实例。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构成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要想达到此目的,要求音乐老师必须在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巧妙引导上下工夫,使学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把被动听音乐的过程变为是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及音乐创作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联想与想象,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及健全的人格。给学生一个积极思维、积极创造的空间。这样的师生互动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并提高了欣赏教学的效果。课例:在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作品时,课前请学生先做好预习工作,学生们要去查阅历史资料,请教历史老师,把《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过程及历史背景,在课上由学生们的热烈讨论总结而出。由于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使他们对这一作品有了新的认识,引起他们迫切想欣赏作品的极大兴趣。此时,教师要给学生留下一个很好的创作空间。在欣赏第三乐章《黄水谣》时,首先进行音乐情绪的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到三个乐段分别表现三种不同情绪与音乐形象。而后请同学们根据音乐,进行即兴创作,进行任务形象的创造:

A段:日本侵略之前黄河两岸人民平静的生活形象。

B段:日本鬼子的形象。

C段:百姓们惆怅的心情,渴望和平期盼的形象。

当全部作品听完以后,学生们仍沉浸在音乐作品的感染中,情不自禁的放声歌唱。这一划时代的优秀作品,给每个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下了一颗永不磨灭的种子――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是可歌可泣的民族、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民族、学生们这一积极参与即兴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既是情感体验又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同时检验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学生们通过参与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意识,有效的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教师怎样启发学生全面理解曲子、歌曲的背景、内涵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时间,需要工夫来慢慢修炼。由此我认为从中学生抓起,刻不容缓、很有必要。要求他们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曲子,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做到准确,深刻,全面的表达出音乐作品的内涵和精神风貌。教师想办法尽可能展开学生的音乐视野,从点滴抓起,日积月累的丰富他们的音乐素养,彻底调动中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竭力提高中学的音乐教学质量,让中学音乐课教学积极走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前列。

上一篇: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论翻译中的意义偏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