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实现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有效生成

时间:2022-10-02 03:57:04

怎样实现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有效生成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艺术领域的基本精神向传统艺术观发起挑战,提倡建树新的艺术教育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幼儿园音乐教学开始关注幼儿主体性的张扬,加强对幼儿音乐教学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注重幼儿与教师在活动中的交流、理解和对话。这意味着幼儿音乐教学是一个开放的生成过程,意味着教师要关注幼儿音乐教学的有效生成。

1 观察、记录、了解每一个幼儿的特点、兴趣的需求,按需预设教学内容

按需预设教学内容,是幼儿园音乐教学有效生成的基础和前提。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兴趣、需求是教师尤其要关注的方面。在音乐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在参与过程中是否体验到愉悦和满足,是否感受到成功的快乐,都取决于活动内容与形式是否符合幼儿的兴趣,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幼儿的兴趣与需求,也就是他们感到好奇且有探究欲望的事物,这种兴趣需求主要通过提问表现出来,但会随着活动的进行或其他偶发因素的出现而常常变化。这时,教师需要观察、记录下幼儿提问的内容、方式,据此判断幼儿的兴趣需求点,再依据现有环境、材料的“允许度”择选合适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决定何时生成,生成什么,以及怎样生成,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因为幼儿之所以提出问题,就是由于新的知识刺激或教育场景的信息刺激,与原有经验产生了矛盾,尤其是在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讨论后的问题则更为深刻,更富有意义,这种问题是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生长的基点,是幼儿进行意义建构的起点。

另外,幼儿很容易对音乐活动表现自发的热情和兴趣,尤其是一些非预期性事件,会根据即时场境提出问题。但这种自发的兴趣多属于浅层兴趣,问题多停留在即时且表面现象上,往往带有情绪色彩,仅停留在“好奇”、“好玩”或“我喜欢”的浅层水平上,这种兴趣易转移,也易波动,问题也会随偶发事件的消失逐渐减弱、消退。因此,教师应适时地对幼儿的问题进行分类、判断和筛选,发现潜藏在表象背后的幼儿真正的兴趣需求点,按需预设教学内容,择取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将这种浅层、表面的兴趣进行引申、拓展和深入,将原有的兴趣导向内化,将表面的热情转化为主动从事音乐活动的推动力,激发幼儿内驱力,使之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

2 弹性设计教学方案,力行简约、留白,拓展生成教学空间

弹性设计教学方案是幼儿音乐教学有效生成的生长点。雅斯贝尔斯曾指出,教育决不能按人为控制的计划加以实行。教育计划的范围是很狭窄的,如果超过了这些界限,接踵而来的或者是训练,或者是杂乱无章的知识堆积,而这恰好与人受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幼儿音乐教学更不应成为训练或简单的知识堆积,活动的过程应是师幼对话,共同建构丰富、充盈活动的过程,绽放生命力的场域。这要求教师在依据幼儿兴趣需求点设计教学方案时,应进行有弹性的预设,力行简约、留白。“留白”就是要留出让幼儿和教师根据教育场景变化生成的空间,为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提供可能,允许幼儿和教师依据具体的教育场景,发挥个体创造性灵感,填补空白,为个体的成长创造条件,进而促进教师、幼儿的互动交流、情感的共鸣。假若教学目标是预先设计好的(这里设计的目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还有待商酌),内容与适时策略也是预先规定好的,但在具体的教育场景中遇到预设意外的事件或情境时,就难以随机应变,要么处于尴尬境地,不知如何是好;要么强行拉回预先设定的轨道,最终都只有一种结果:机械、僵化、死板。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幼儿的发展,也不利于创造力的发展。

其实,我国古代道家哲学中就提出过“布白”艺术,其中就蕴含了丰富、深刻的生成思想。在道家哲学里,“白”是一种“虚无”,但这个“虚无”并非真空,而是不断创造、生发、生成的力量和空间。老子曾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代表的是一种机会、一种可能性,“有”代表的是一种现实性。借鉴道家哲学中的“布白”艺术,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留有空白,那就留有生发、生成的机会和可能性,抓住机会,利用可能性,引发教师、幼儿在弹性化的空白处生发新思想、生成新知识、获得新经验。在这里,弹性化的教学设计,主要是指在确定教学目标、理解教材文本、实施教学的策略和步骤上要弹性化,力行简约、留白,抓住问题的关键,允许思想的自由进发,目标的多元化生发,据情、据景生成新的目标与内容,生发新的思想与可能。

3 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优化生成空间,随机灵动生成

了解幼儿的兴趣需求点,设计简约留白的弹性化教学方案,这是幼儿音乐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仍然面临着大量的不能提前规划与预设,同时在过程中又不能回避与强行压制突发的教学事件。活动现场是师幼焕发生命力的开放场,很多偶发事件都会在师幼的对话中生发,而这正是幼儿园教学改革之生成教学的本质所在。因此,有效生成教学要求教师关注实际教育场景的动态变化,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实践智慧,捕捉教学契机,根据教育情境调整教学行为,优化生成空间,随机生成新的、充盈生命价值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幼儿音乐教学活动有效生成的关键是教师把握教育时机,发挥教育机智,随机动态生成。当我们关注到孩子兴趣的时候,也是孩子期待我们为他们做点什么的时候;我们感到孩子在召唤我们做点什么的时候,也正是有效生成、焕发幼儿生命价值的最佳时机。这要求教师做到“眼里关注孩子,脑里想着孩子,心中装满孩子”,把握时机为孩子做点什么,哪怕这种行动就是停顿一会儿,或者是默默注视着孩子,用眼神予以支持和鼓励。艺术需要生成,幼儿的音乐教学活动更需要生成、彰显生成。如果教师忽略或漠视这样的时机,采取回避或压抑的态度,不但无法给予孩子积极的情感体验,可能还会摧残幼儿原本丰富、充盈的生命力。若把握好机会,则会把幼儿潜藏的、内在的、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激发出来,并逐一发展成现实,收获无法预约的精彩。

生成是现代哲学的最强音,也是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但教学现状却是顾此失彼,在解读教学改革生成理念以及借鉴国外生成教学模式时出现了窄化、泛化甚至异化的现象,这必然导致低效、无效,甚至有危害的“伪”生成教学。幼儿音乐教学活动是焕发幼儿想像力、创造力与生命力的主场,也是生成性资源频发的主场域。因此,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不仅要关注生成,更重要的是有效生成,才可能使幼儿不断“成人”。

上一篇:浅谈城乡结合部学校外来员工子女的养成教育 下一篇:当代幼儿教育思潮的激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