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人力资本理论研究述评

时间:2022-10-02 02:06:18

女性人力资本理论研究述评

【摘要】本文在综合评述有关国内外研究女性人力资本理论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等方面的基础上,探讨当前我国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与收益问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现阶段我国女性人力资本研究的重点领域。

【关键词】女性人力资本 理论研究 述评

女性人力资本理论就是将人力资本的投资对象按照男性人力和女性人力划分,重点研究女性人力资本的投资与收益问题的理论。美国经济学家、人力资本理论创始人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理论忽略“女人资本”曾表示过担心。他认为:“让我们转向讨论就人力资本而言的有关教育工作中的一些忽略之处。如果有人想从现今所做的工作中做出判断的话,他的结论将是:人力资本是男性人口的唯一财富……假如对人类的投资果真只限于男人范围,那么我们就最好不用‘人力资本’这一术语而代之以‘男人资本’了。应该宣布,人力资本是对特定性别而言的。尽管女性也得到教育和其他花费,但这似乎在人力资本的核算中毫无地位。如果女性从她们身上的花费这一角度看是资本免费的,那么我们在分析时就确实困难了,除非我们能够证明花费是纯粹用于现期消费的……不容否认,女性接受的所有这些教育的要素成本是真实且庞大的,如果说所有这些直接和间接成本都是仅仅用于现期消费显然是没有道理的。”

一、开展女性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意义

1、现实意义

随着现代工业快速发展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女性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另外,女性的自主独立性越来越强,再不会被充当“看不见”角色。如舒尔茨所说:“这一棘手的忽略还是可以对付的,并且从可以获得额外知识而言,收益可能是很大的。”众多资料显示,女性在接受教育、培训、工资等方面与男性有着较大差别,因此,关注女性人力资本投资问题,探讨人力资本中投资与收益的性别差异,不仅会为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提供客观发展依据,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而且会为提升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女性人力资本存量提供背景依据。

2、应用价值

目前,全球人力资本短缺这一世界性问题已日益突出。在我国人才流失不断涌现,女性人口整体素质相对较低的现实背景下,人力资源大国在世界竞争市场中相应地存在着不稳定因素,当这些因素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很可能成为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这就客观地决定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分工越来越细,以及我国面临结构性变革转型与体制转轨的国内外环境背景下,研究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探讨我国人力资本投资面临的问题、矛盾、挑战和政策措施等,能为国家及时有效地制定科学的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3、理论价值

国内外人力资本一般理论探讨已有深入研究,却缺乏专门针对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探讨与评估,缺乏全面系统、定量分析女性人力资本发展变化趋势以及投资重点和政策措施等。因此,开展女性人力资本研究,对人力资本存量的提升与经济发展、性别平等与和谐社会的建立等理论问题,探索女性人力资本发展新思路、新政策与新举措,填补女性人力资本理论研究与方法相关领域研究缺陷。

目前,国内相关文献资料及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本问题上,即使分析女性人力资本也是以男性为研究对象,很少按性别进行考察与探讨,具体体现在:其一,在知识经济兴起与社会进步程度不断加快背景下,关注女性人力资本研究,最早体现在女性家务劳动经济价值上,把女性作为一个特殊整体引起经济学家重视;其二,有关女性劳动力供给、生育率与教育收入弹性;其三,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论证相关假设的正确性,比如女性用于生产家务时间的存在,使女性闲暇时间相对减少,从而影响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时间保障。

上述研究领域中,研究者往往认为人总是在闲暇与收入之间进行一种理性选择,以实现追求效用最大化目的。但这种假设在现有工业化时代已不符合现实,女性社会经济活动场所已不局限于家庭内部。

二、国外文献资料研究

1、关于女性经济价值

在有关人的经济价值研究与论述中,大多经济学家都忽视女性的特殊性。最早在研究中考虑女性家务劳动的经济价值,把女性作为特殊整体引起经济学家重视在1930年,美国保险统计学家杜布林和洛特卡的合著《人的货币价值》,这本著作为研究女性人力资本理论问题奠定了基础。

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明瑟尔(1922)在《家庭背景下妇女的劳动力供给》和与波拉切克合著的《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中,论述了关于已婚妇女在劳动市场中收益较低原因的家庭决策分析,这项研究不同于传统社会学运用性别歧视分析,而是用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由此开创了对女性人力资本问题进行研究的历史先河。

显而易见,这些研究最主要体现在男女不同的生理特点、社会分工以及文化环境等方面,对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大都从家庭角度出发。如:贝克尔在研究人类家庭问题时,提出了“时间价值”理论与儿童“量―质”权衡理论,以及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均衡模型。贝克尔指出:父母对子女的感情投入所花费的时间是无法由技术进步取代的。不发达国家“低水平均衡”的根源在于较高贴现率使得父母对子女投资减少进而形成恶性循环。而发达国家“高水平均衡”是由于其人力资本相对于物质资本积累突破某一界限从而使社会总人力资本的增长达到一个更高水平。随后,舒尔茨在贝克尔的时间分配理论下发展了关于生育问题的新微观经济理论研究,而威利斯(1973)则认为家庭劳动供给(女性劳动力供给)和生育决策是共同被决定的。总之,贝克尔的家庭论(1981)所进行的研究将女性问题研究推向高潮,也为研究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奠定了基础条件。

随后,有关女性劳动力供给、生育率的问题成为经济学家研究女性人力资本问题的重点,且研究更细化和科学化。如赫克曼和麦克迪(1980)探讨与失业男人结婚的女性拥有较低劳动力参与率的原因;宾利和沃克尔探讨英国的家庭补贴政策与女性的工作激励的关系;伊纽瓦斯运用荷兰社会经济面板数据中的就业样本分析女性劳动力供给与工作内部劳动(主要是工作时间的弹性选择问题)与工作流动的关系等。1990年,贝克尔、墨菲等人提出人力资本与生育率的不同组合将导致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稳态的观点。一种是高生育率、低人力资本存量的马尔萨斯低水平均衡状态(“贫困陷阱”);另一种是低生育率、高人力资本存量的发达经济稳态。并认为落后国家或地区摆脱贫困、实现经济赶超主要取决于三个主要因素:一是发展初期的人力资本存量水平与积累速度;二是发展初期的物质资本存量水平与积累速度;三是发展初期的人口生育率水平及其下降速度,其中决定性因素是人力资本。由此,贝克尔提出人力资本是落后国家(地区)经济腾飞的引擎。另外,舒尔茨在研究成本与收益对受教育者影响时,还探讨了教育的收入弹性问题,并指出:总体上用绝对值衡量的女性入学率的收入弹性比男性的要大,而在单个家庭中,女孩入学对于家庭收入的弹性要大于男孩,即女孩的入学率受收入的影响比男孩要大,一旦收入发生了微小下降,女孩入学率就会比男孩下降的更多。

另外,菲德纳・盖尔(1995)对几内亚的一些难民研究发现:以女性为户主的家庭在登记方面都面临诸多困难,如一些家庭原来以不在身边的男子名义登记,而男人不在身边时却不可以重新登记而领不到食物与药品;一些户主是女性的家庭、无人陪伴的孤寡老人等,因没有成年男子的劳力建造房屋而无资格登记等领不到食物的现象比比皆是;而那些被迫以换劳力的妇女将受到人们的嘲讽;多妻制婚姻中不受丈夫宠爱的妻子面临像以女性为首的家庭一样的困难。可见,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低下对她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何种致命影响。

2、关于在职培训

贝克尔分别在1981、1985年,将其国际贸易中的分工理论拓展到家庭内部。他认为:家庭成员之所以在投资、培训和时间分配上实行专业化,是因为专业化人力资本可以极大地提高专业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从而实现报酬递增、提高家庭总体收入水平。明瑟尔(1991)作的回归分析中指出:在企业内部培训方面,已婚妇女、黑人妇女和有较多孩子的妇女的内部培训率较小。在完成学校教育的第一个10年内,培训频率逐渐提高,然后就下降。当妇女处于劳动市场之外的时间越长,她们受到培训的频率就越小。她们不中断的结业期越长,接受培训的频率就越大;在外部培训方面:已婚妇女与黑人妇女都不太频繁,对于年轻女性而言,受到的外部培训会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但当受培训者的机会成本很低时,接受外部培训的比率比较高。

3、关于健康投资

皮特(1990)使用印度一个地区的数据对男女食物与营养的家庭内部分配分析发现:家庭常将更多的营养和食物,倾向于分配给经济机会较强的家庭成员,尤其是成年男女,用于创收的健康禀赋高的成员获得的食品与热量更多。另外,阿尔德曼和戈特尔(1997)使用一个两阶段的模型对巴基斯坦农户的就医状况进行经验分析:在较低收入中,男孩比女孩更有可能去较好的医疗机构与医疗条件的地方就诊,女孩就诊的收入弹性高于男孩,但在非贫困组别这种差距没有显示出这样的结果。而邓肯(1998)使用博弈框架的经验研究中,曾使用巴西的数据对儿童死亡率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母亲更倾向于对女孩的健康进行投资而父亲更倾向于对男孩的健康投资。另外,M.格罗斯曼(1971)就健康投资做了较为详尽的研究。

4、关于迁移投资

明塞尔(1978)研究关于女性工人的流动问题时发现女性工人的流动明显受到家庭需求的强烈刺激影响,这些家庭需求有:有弹性的时间表、丈夫的工作流动性以及居住地变化等方面。另外,G・斯蒂格勒在1962年就信息对投资与回报的关系分性别做出探讨与研究。此外还有宾利、金德恩等人对女性的人力资本投资进行了深入研究。

三、国内有关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研究

最早关注我国女性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的是。1956年,他在《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一文中指出:中国妇女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必须发掘这种资源,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挖掘人力资源的过程就是对人力资本实施投资过程。不过这也说明我国关注女性人力资本问题较晚。

1、关于教育投资与收益

孙兰(2003)从人力资本投资成本与收益角度,发现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成本比男性要大,收益却比男性小,这是影响对女性人力投资最主要的原因。诸建芳(1995)、周至庄(1997)、李建民(1999)等,分别从教育与专业教育角度对我国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进行测算。潘锦棠(2002)研究养老社会保险制度中的性别利益,所涉及到的主要是男女退休年龄的差距而影响到女性的收入。李澜(2006)重点论述加大农村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回报,这也是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女性摆脱贫困并迈向现代化的关键。

2、关于培训投资

李国璋(2006)建议国家设立西部农村人力资本建设专项基金,为提高西部农村人力资本质量和水平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郭砚莉(2006)分析了我国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重点针对女性在家务劳动方面的时间较多而影响到女性人力资本者投资时间的保障,这也是女性人力资本存量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并提出加大对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相关政策建议。

3、关于女性人力资本健康投资

梁鸿(2003)、高梦滔、姚洋(2004)、徐安琪(2004)等运用现实数据对女性的健康投资状况进行分析,得出女性的健康逊于男子的结论。在我国农村,对女性的健康投资比对男性的健康投资更能够为家庭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这是刘国恩(2004)研究结果。

4、关于迁移

苏群、刘华(2003)以江苏农村为例,研究中国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情况,结论是:农村女性劳动力的流动要受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丈夫是否在外打工、家里有没有学龄前儿童等因素的影响。李实(2001)利用1996年山西省10个农村的调查数据,分析农村妇女劳动力的流动除了受到文化程度的重要影响外,还受年龄、地域差异以及丈夫是否在外打工的影响,家庭因素对其影响甚至更大。郑真真、解振明(2004)通过对四川与安徽两省流动人口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有过外出经历的妇女和没有外出经历的妇女在妇女权益、思想观念、婚育行为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

5、关于性别人力资本

潘锦棠(2003)认为,以舒尔茨和贝克尔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理论难以解释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性别差异,比如:人力资本投资为什么会向男性倾斜?人力资本投资额相同(比如学历相同)的劳动者,为什么男性的工薪收入一般高于女性?为什么在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中男女两性的投资回报有所不同?从传统工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男女两性的就业率和工薪收入为什么在不断接近?究其原因,是因为传统人力资本理论缺乏对人力资本“投资对象”和“投资环境”的研究。人力资本投资之所以向男性倾斜,是因为在目前“人力环境”中男性比女性更有投资价值;男性工薪收入高于教育投资相同(学历相同)的女性是因为存在“性别租金”;男女两性相对投资价值的变化是因为“人力环境”的变化。

秦政和曾繁荣(2006)认为:对人力资本投资价值有很大争议,即男性和女性人力资本的投资价值哪个更大。他们引用大量数据并结合当今社会发展事实,得出男性人力资本的投资价值大于女性人力资本的投资价值的结论,同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关分析。张春霞(2006)认为:长久以来,我国企业知识女性在高职升迁时面临着“玻璃天花板”现象,很少有女性可以升上总经理的高阶职位。从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探讨其原因并认为,主要是由性别歧视和性别人力资本投资差异所造成的。两者纠结一起,使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四、启示

1、关于人力资本投资价值的过程与结果评估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针对男女两性人力资本投资,根据经济学理论和经验常识推断――男性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率或投资价值高于女性。其主要原因集中在:首先是投资者(包括家庭、企业、国家和个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更愿意向男性倾斜,说明对男性的人力资本投资更有利可图;第二,男性求职迁移的规模和距离大于女性;第三,男性的劳动参与率高于女性;第四,男性的收入高于同等学力的女性;第五,女性人力资本的折旧速率高于男性;第六,人力资本理论关于女性机会成本低于男性的假设,本身就已经承认女性的教育投资回报将低于男性等方面。根据以上原因分析,其间主要集中在对已有的结果做出评价,社会已呈现的现有投资结果,但没有关注投资中的过程研究,人力资本投资本身涉及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思想、环境、政策、国际和思维观念等因素,应通过这些方面对女性人力资本投资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与评估,如果给予男女一样的机会,剔除女性生理与因生育间隔工作的影响,从各个侧面对社会关系的各层面分性别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估,将成为女性人力资本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而不是单纯从已有结果分析未来结果。

2、关于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机制的建立

人力资本投资机制的建立不仅要对现有发展状况、存在问题与潜在风险做出客观评价,也要实现未来投资的预测功能和反应功能,即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前端的预防与控制,并针对国际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源的争夺做出应对反应。这样,建立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机制,用制度形式规范对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从而达到与实现投资收益、社会经济进步的最大化应为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3、关于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对策调控

研究女性人力资本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高人力资本存量与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为政府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本投资调控政策,为实现国际大环境背景之下的应急反应做出积极思考,引导和促进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的良性发展,实现我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的转变。因此,制定适合我国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调控对策,从不同民族地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出发,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实际需要与有关方针政策,制定长远的女性人力资本发展战略,以促进人力资本的全面提升与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 郭砚莉:女性人力投资问题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 潘锦棠:性别人力资本理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3).

[4] 秦政、曾繁荣:性别人力资本投资价值研究[J].科技产业月刊,2006(8).

上一篇:新经济地理与国际贸易 下一篇: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