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登记来了

时间:2022-10-02 12:33:23

羊年新春过后,备受关注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3月1日起正式实施,包括住房在内的10类不动产,未来将进入由国土资源部主导的统一登记信息平台。与《条例》一同亮相的,还有不动产权证书及不动产登记证明样本。从3月1日起,10个首批试点城市新发生的不动产交易,将全部颁发新的不动产权证书,到2015年年底,全国将全面换发新版证书。这意味着,不动产权证书将取代现有的房地产产权证书。

据统计,房屋占据老百姓家庭财富的80%,没有哪项资产或物权像房屋一样,对老百姓的生活如此重要,这也是为何不动产统一登记每次有新的动向时,都会激起老百姓极大的关注热情。喊了10多年的不动产统一登记,终于告别“吆喝”而真正落地。可以预料,从今年开始颁发新的不动产权证书,到全部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和查询,再到未来信息利用(如征收房产税),每一步都事关老百姓的利益,也必然会引起更大的关注。

已有房产登记,为什么还要“另起炉灶”?

在不动产登记之前,已经有了房地产权登记,为何还要设立机构、建立系统、面向亿万百姓劳民伤财地再登记呢?原因就在于,原来的登记存在多个登记簿、登记证书和多个登记机构,有的甚至没有登记或只登记土地。在日常频繁的不动产交易、转让、继承、抵押等产权变更中,也就难以避免“一房二卖”、“一地多卖”、“重复交易”、“征地强拆”和“隐匿房产”等侵权行为。在正常的一宗不动产登记中,老百姓常常需要“跑断腿”,“花冤枉钱”。因此,不动产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的“四个统一”,不仅可以避免这些问题,而且明晰和保护产权、便利和保障交易。

这是第一个目的,试想,如果产权保护都不能有效实现,那么,市场经济的其他建设就是一句空话。第二个目的就是,不动产不仅事关百姓利益,而且因其位置固定性、大宗性、功能复合,摸清了底数,也就为很多公共政策的制定,如信用体系的建设、社保政策的制定、住房保障政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等,奠定了信息基础。原来这些政策也有,但不掌握基础数据,往往靠“拍脑袋”、“拍肚皮”。以信用体系为例,有恒产者有恒心,掌握了不动产的情况,资产信息就会大白于监管部门,看谁还敢恶意逃废债务,在离婚时想隐匿房产(如疯狂英语李阳案)的人就少了,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意义重大。其他方面也一样,这里不作阐述了。

大白于天下,难道是隐私侵犯的开始?

信息统一了、集合了,也就海量了、大数据了。大数据时代,信息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利用,否则就是一堆散乱的“信息碎片”。对于统一后的不动产信息来说,首要的应用就是信息查询,比如交易时的“查册”(检验房产证真假,查明房屋权属)。想必,每个人在买二手房时,都经历过“查册”,而且也会或多或少担心房子到底是不是买家的。另外,若申请银行抵押贷款、以房入股、债务人以房偿债等,都需要查询个人房产信息。

保护个人隐私是国际惯例,在中国,房产的隐私问题更加突出,讳莫如深。因此,问题就来了,很多人认为,每一宗不动产多个维度的信息统一了,意味着个人的房产信息就大白于天下了。既然信息统一的意义在于查询等应用,会不会出现乱查别人房子信息的情况,特别是借着保护正当权益、反腐或征税的目的。笔者认为,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前面讲过,不动产统一登记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产权,其延伸的范畴也包含对于隐私权的保护,若信息统一后,隐私权反而得不到保护,与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初衷就背道而驰了。

首先,《条例》删除了此前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以人查房”,而贯彻“以房查人”的查询原则,其目的之一就在于打消老百姓这种顾虑。更为重要的是,即便以房查人,《条例》也提出了依法查询的原则,即只有“权利人、利害关系人才可以依法查询、复制不动产登记资料”。那么,什么是权利人、利害关系人呢?根据笔者向法律人士征询,权利人指的是不动产所有人,其可以申请查询自己名下的房产情况;若房子抵押给银行,那么银行作为抵押权人凭借抵押登记,也有权利去查询登记资料。什么是利害关系人?法律人士指出,在一些债务纠纷中,债权人可以凭借人民法院的补充证据材料通知书,自行或委托律师事务所查询债务人名下已确权房产的情况。

笔者认为,在随后将实施的《条例》操作细则中,将根据老百姓的关注,会专门界定查询权利的边界。站在更高的角度看,不动产统一登记在我国私产保护历程中应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与之相随的是包括隐私权在内的私人权利更好地得到保障。恰恰在信息不透明、散乱、无人监管的情形下,侵犯隐私权的行为才会泛滥。

举个例子,为了保护个人的正当权益,在不掌握对手信息的情况下,当事人或权利人或许只有通过违法查询对手不动产情况,才能实现自身权益的保障,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即以侵犯隐私的做法来维护正当权益,说得严重点是“以暴制暴”,“他不仁别怪我不义”。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执法机构可能也不得不容忍这种行为,或不得不直接参与,突出的就是“人肉搜索”、反腐调查、私人侦探等,现实中比比皆是,甚至到了法不责众的地步。但是,这种做法在不知不觉中距离依法治国、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渐行渐远了。

信息统一了,房产税的“狼”来了吗?

不动产统一登记以后,能用来干什么?绝大多数网友认为是开征房产税和反腐。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房地产税立法全面提速。在不动产登记即将落地之时的2月26日,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在《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税的指导意见》新闻通报会上表示,2015年将推动房地产税等相关税收立法。这一前一后,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业内“不动产登记为房地产税开征铺路”的观点,或许也印证了网友的判断。

但本质上讲,不动产统一登记与开征房产税并无直接关系。也就是说,即便没有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也可以征收房产税。比如,对经营性住房(租赁),我国各地此前就一直在征收房产税,且从没有中断过。另外,上海和重庆在2011年也对新建商品住房恢复征收了房产税,但这两个城市并没有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

严格来讲,若要建立西方式的、旨在解决地方政府财源问题的房产税,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建立不动产统一的信息系统,应该是前提或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也就是说,只有不动产信息统一了,才能建立起开征房产税的数据信息基础,否则房产税开征就是无本之木。但是,目前来讲,国家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还没有想未来怎么用这个信息系统,征税或者是反腐,可能大家想远了,都在替政府谋划。

更为重要的是,房产税征收进入实施环节,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目前仅仅停留在立法阶段。首先,在土地国有和土地批租的情况下,产权人仅拥有房屋的所有权,不拥有土地所有权,而房随地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征收房产税本身或许就存在法理上的争论,网友对此多有微词,让老百姓信服并主动申报房产税很难。在我国除了工资代扣个人所得税外,还没有信用环境让这个传统生存,这些是不可回避的前提。

而且,从《条例》到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再到征收房产税,需要很长的时间,涉及立法、评估、范围、税收豁免等多个事项和环节,房产税的开征不是很快就能实现的。即便开始征收房产税,也会有税收豁免的存在,比如人均或户均可以得到一定免税面积或免税的住房套数。这其中,不可忽视户籍制度的问题,比如,为了增加免税面积而增加家庭人口数,从而使得大部分人群在税收豁免范围内,这是有可能的,房产税征收效果很难确保。

当然,还有其他阻力,如对小产权房是否征税?若征税,法律瑕疵阻碍;若不征税,则变相奖励违法者、惩罚守法者,民怨难平。总之,不动产实现统一登记了,房产税就开始征收了,这样的逻辑判断有点简单和武断,连接二者的中间地带还有很多环节没有到位,目前还不是管理层不动产统一登记所要考虑的。另外,反腐与不动产登记亦无直接联系,更不是不动产登记要考虑的,最多也就是副产品,相关论述在网上有很多。

70年后,房子还是我的吗?

与原来的房地产产权证书相比,新的不动产权证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新证明确了权利人对该产权的“使用期限”,即产权开始于哪一年、终结于哪一年。而在原来的 《房地产产权证书》及证明中,仅仅标识有土地70年使用期限的起止时间,而无房屋所有权的起止时间。

这是个法律问题,《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居住用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按为70年。70年以后如何处理,《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二条有规定,即“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年限届满,土地使用者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当至迟于届满前一年申请续期,除根据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收回该幅土地的,应当予以批准”。另外,《物权法》也明确提出了70年以后“自动续期”。

对于如何“自动续期”问题,是无偿续期,还是补缴地价后有偿续期,补缴的标准是什么等,法规并无明确规定,但是在房地产产权证书上没有标识房屋产权的起止日期,这就给老百姓一个隐隐约约的信号,即房子是我的,未来怎么续期或没有规定、或者搁置。现在好了,不动产权证书明确规定了起止日期,好像告诉老百姓,你对房子的拥有权只有70年。那么,70年以后是不是土地使用权就由政府无偿收回,老百姓只剩下一堆不知道附着在哪里的房子呢?

根据笔者查阅,70年产权的规定是从我国香港地区学来的,并无严格的法律追溯,事实上是上世纪80年代市场化需要出让土地的 “急就章”,与改革开放前 “土地不能转让”这一谁都不敢碰的意识形态发生冲突后,产生出来的这样一个“怪胎”,问题都留给了后人来解决。改革开放以来,不管是土地“招拍挂”、土地抵押贷款、集体土地市场化利用等,都是在完成土地要素市场化的未竟改革“欠账”。

从这个角度看,不动产统一登记也应该是这一改革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暂先不管70年后怎么处理,优先保护产权者的利益、尊重产权者的诉求无疑将深入人心;不仅将进一步显化70年产权问题解决的急迫性,而且相比之前,也将为解决这一问题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只要老百姓理解了70年是怎么来的,以及土地市场化改革以来的进展,就完全不必担心70年后怎么办的问题。总的一句,土地、房产和不动产等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制度创新,都是奔着“居者有其屋”、实现老百姓财产性收入等角度去的。

不动产登记来了,老百姓该干什么?

最后总结一下,不动产统一登记来了,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社会性基础设施,于行业发展、于市场供求,短期内无实质性影响,神秘人抛盘无任何根据,即便有抛盘现象也是沧海一粟;中长期内,则利好行业和楼市发展,老百姓认准一条即可,这项法律是保护合法产权的,大可不必听信抛盘的传言;至于涉房贪腐官员“恐慌”,就像近年来反腐一样,该来的还会来,只不过,现在信息透明和统一了,阴暗的一定会被阳光化,该来的会来得更快。另外,不动产登记会涉及到很多老百姓,公共政策一贯坚持便利群众、低成本执行和不扰民的原则。用国土资源部不动产登记局常务副局长冷宏志的话来说,“新证问世,旧证依旧有效,不变更、不交易的,则不用换领新证”。

上一篇:建筑物(构筑物)征收执行程序适用研究 下一篇:多地祭出救市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