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微型种植支抗失败原因的初步分析

时间:2022-10-02 11:23:55

口腔正畸微型种植支抗失败原因的初步分析

正畸微型种植支抗是近年来口腔正畸学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新技术,以颌骨替代了牙齿的抗基作用,是解决正畸临床支抗不足问题的一种手段。它的特点主要有临床操作简化,治疗时间明显减少,减少对患者配合的依赖程度等。2008年开始临床应用,试对种植支抗植入后的失败原因做一初步的分析。

资料与方法

微型种植系统采用慈北医疗器械公司产品,一共植入自攻型微型支抗24例48颗,植入后失败7颗(14.6%),均为松动后取出,失败病例中尚未见神经组织及相邻解剖的损伤及局部炎症感染发生。失败的7颗均未做分离黏骨膜,仅将黏骨膜垂直切开,上下颌植入部位都于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间,并产生良好的即刻固位力,3~4周后出现松动。其中偏远中邻牙颊侧3例(42%),近牙槽脊边缘3例(42%),近拔牙创边缘1例(14%)。

讨 论

微型种植支抗植入的成功率:据有关文献报道国内外微型种植体植入后成功率83%~97%[1],本文86%,成功率的多少起决于适应症的筛选,手术方法及选择植入的部位等因素。

是否分离骨黏膜:植入微型种植体之前是否需要先将骨粘膜分离,有学者认为仅将牙龈垂直切开即可[2],也有的学者主张切开后应进行有限度的黏骨膜剥离,以防止软组织进入骨腔[3]。本文7例均未进行黏骨膜分离,是否因为钻空或种植体旋入时带入于骨腔内少量的的软组织机化,继而造成种植体的松动尚不清楚,因此认为适当对黏骨膜进行分离对提高种植体的成功率是有益的。

植入部位选择:本文失败病例中植入区域骨量都比较薄弱,有学者研究表明上下颌第2前磨牙与第1磨牙之间骨量较大,而越近牙槽脊边缘骨量相对薄弱[4],可能是造成本文种植体松动失败的原因之一。临床上发现植入部位虽然已经标记定位,但由于医师手术旋转用力时产生偏移,医师也有可能形成视角误差,产生植入时向后偏移,偏向远中邻牙颊侧甚至触及邻牙牙根,该区域骨量相对要少,继而引起种植体松动或损伤邻牙。减数拔牙后,拔牙窝及牙槽脊不断进行吸收和改建,其过程可能引起周围骨组织的变化,因此建议对于拔牙病人,植入点应尽量与牙槽窝离开距离,保证植入区的足够骨量,或根据第1、第2磨牙牙根间距骨量大小选择植入部位。

参考文献

1 石彦涛,平燕,宋建设,邱志香,等.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正畸过程中的定稳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26):5109-5112.

2 朴孝尚,著.徐宝华,译.口腔正畸种植支抗(MIA)技术原理与临床应用.中国医药出版社,2006,11(1):7.

3 王曾全,周霞辉,陈桂玲,艾毅龙,等.微型钛钉种植支抗在矫治单侧后牙正锁合中的应用[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2(26):40.

4 魏惺,赵立新,谭娜,赵志河.关于中国人正畸支抗钉牙槽骨植入安全区的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0,2(37):128.

上一篇:腺样囊性癌的治疗观察 下一篇: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