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处理教材理念,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时间:2022-10-02 06:39:03

创新处理教材理念,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作为全国广泛使用的教材,在教育教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它着重考虑学生共同发展规律,难于充分适合特定群体和个体在认识和心里发展上的差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自己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创新处理教材,使其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更符合学生的需要。

一、以学情为基准点,合理调整教材体系,关注全体学生

1. 调整模块之间顺序,适应文理分科地区学生的学习需求

根据学生学情、教材难易度、考纲要求、广东地区文理分科时间的情况,必修教材开课顺序可调整为:必修1《分子与细胞》必修3《稳态与环境》必修2《遗传与进化》。《分子与细胞》大部分内容紧密衔接初中,是学习其他模块的基础。《稳态与环境》属于个体和群体的宏观水平,相对容易理解和掌握,更适合高一文理没有分科时开设。《遗传与进化》涉及遗传的细胞和分子基础、基本规律等知识,难度大且对文理科学生教学目标和侧重点都不同,放在高二文理分班后学习,教师可以针对文理科学生思维特点和基础分别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过程,既可以达到课标的要求,又可以大大减轻了学生负担,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这样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使知识的呈现更适合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

2. 调整章节之间顺序,使知识逻辑符合不同层次学生认知规律

根据知识逻辑对教材顺序进行合理调整,可使教学内容更好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必修2第1、2章的顺序是“遗传因子发现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是按照科学发展的时间主线,以求达到学生探知、体验科学发展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但往往不易理解和掌握,特别对于一些生源不理想学校或者文科生,达不到编者的预期效果。根据学情和知识逻辑性,经过重组,调整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遗传因子发现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的授课过程,知识就变的更加系统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比较便于学生理解和把握,对文科生非常适合。

二、重视综合优化教学方式和内容,实现课程的知识、能力目标

1. 活动化处理教材抽象内容,倡导学生在活动中构建知识

高中生物知识层次较高,且涉及微观领域和前沿知识,一些抽象内容学生学完后仍搞不清楚或很快就忘记很难掌握。实践性、趣味性的主体活动可以把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如有丝分裂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用卡纸制作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模型,在课堂上动手摆放这些模型去构建和体验减数分裂各个分裂时期特征的动态过程。这样处理使教材内容得到充分活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再是死记硬背的,而是在活动中掌握了有丝分裂的动态知识过程。再如“蛋白质脱水缩合、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等内容,设计有针对性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教与学达到最好效果,实现“教学做合一”理念。

2. 问题化处理教材核心内容,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问题化处理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启发式教学,教师按逻辑关系将“定论”教学内容分设成若干问题“链接”,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来建构知识和培养思维。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教学过程,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引起学生思考。①第1、2组噬菌体有什么不同?②第1、2组实验结果有什么不同?得出什么结论?③如何获得32P和35S 标记的T2噬菌体?围绕这些问题层层展开,学生基本上能掌握该部分的核心知识内容。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也可引导和培养学生发现、生成新问题,如实验结果有少量放射性,进一步得出搅拌和离心作用及处理时间的关键性。问题化处理教材的关键是形成“认知冲突”,把学习过程变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发现学习。

3. 以教材为根本,适当拓展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知识视野

充实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案例是一节优质生物课必不可少的元素。生物学发展日新月异,而教材案例多年不变,这就要求教师不受制于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如讲到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时,作者将硕士期间“拟南芥AtNHX5基因的克隆及抗盐性分析”的主要成果展现给学生,把抽象原理变成了具体内容,既激发了学生兴趣,使学生对基因工程的方法和步骤有了清晰、直观的印象,又使学生感受到基因工程并不神秘,离生活并不遥远。再如学习细胞癌变、免疫、生态环境等热点问题时,教师应自己或者动员学生收集与教学有关的生物学信息或生命科学新进展,带进生物课堂。

上一篇:过程中体验, 探索中发现 下一篇:寄宿制高中信息技术课中人文精神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