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视野下的人道主义思想

时间:2022-10-02 06:12:22

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视野下的人道主义思想

摘 要: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表明了马克思强烈的人文关怀。对于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的理解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考察。

关键词:马克思 思维方式 人道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是科学的人道主义,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从现实的人、现实的人的活动——实践出发,立足于唯物史观,以阶级斗争为主要的手段,把“共产主义”作为最终目标。

1、 立足于唯物史观的人道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产生之前,在社会历史观的领域中虽然有一些于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的观点和命题,但从总体上来说,整个社会历史观领域中都是唯心主义历史观占统治地位。唯心史观无视物质生产活动,颠倒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并把推动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看作是某种主观或客观的精神力量,推行英雄史观。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把社会历史仅仅看作是个人主观随意活动的偶然事件的堆积,看不到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必然性。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则从根本上超越了这种唯心史观。唯物史观的创立并不是我们传统教科书所理解的把唯物主义的原则简单的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中去,而是实践的自然观、实践的人的本质观以及实践的社会历史观的全面的统一,是包括自然、人和社会历史在内的整体意义上的超越。这种超越之所以能够实现关键还是在于马克思独特的思维方式——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历史观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因而也就合规律性的重新颠倒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科学的揭示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科学的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在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揭示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并且科学的说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必然性。所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的发生变革。”[1]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说整个唯物史观都完整的包含在上面所论述的内容中,这不过是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角度地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简要说明,而不是对理论本身的全面系统的阐述”[2]唯物史观的创立为人道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唯物主义的基础,也使人道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现实。

2、 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主要实现手段

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从奴隶社会开始,人类社会就一直贯穿着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想方设法的加强对被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而在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以后,社会日益分裂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对立,阶级斗争也日益简单化和尖锐化。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无情的压迫和剥削广大的无产阶级。因此,像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学者那样只把目光投向统治阶级以期望来实现人道主义,这些人由于否认阶级斗争的存在,所以他们的主张也势必流于空想。而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则认为,要实现真正的人道主义就必须依靠阶级斗争的手段并摧毁那种产生不人道的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是实践的,科学的人道主义,它立足于社会实践的基础之上,是维护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的,所以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是真正的无产阶级的人道主义的体现,“被剥削被压迫的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的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进行剥削和统治的那个阶级的控制下解放出来”[3]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人道主义要实现出来,那么它同资产阶级的斗争就不可避免。可见,只有内在的包含了阶级斗争的马克思人道主义才是真正科学的,实践的人道主义。

3、 马克思人道主义的最终目标——共产主义

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就是作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和全人类的解放。可以说,马克思在“人”的问题上比任何一种资产阶级抽象人道主义都站得高。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代表的只是部分群体的利益——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而马克思的人道主义却是代表的全人类的利益,马克思把全人类和广大的无产阶级既相区别又相联系起来,把无产阶级的解放看作是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必要条件,把人类解放看作是最终目标和最高原则,实现了目标和手段的统一。因而也就是真正的、现实的、彻底的人道主义。另一方面,马克思所追求的“自由人的联合体”与之前的一切共产主义思想都有着本质的区别。马克思说“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4]马克思这种从现实的人的角度理解的共产主义就比那些抽象的人道主义者从抽象的出发点理解的共产主义高明的多,表明了马克思始终立足于现实的人,立足于现实的人的实践。因而,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一个以每个人自由发展为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3]“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得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5]因而马克思对人道主义的理想目标——共产主义有了更加科学的认识,他不在把共产主义看作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复归”,而是看作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因而共产主义的实现也就不是原先那种个体主观上的追求目标,而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而这些结论是在马克思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后得出来的。不仅如此,马克思还指出,抽象的人道主义立足于抽象的人性的基础上批判现实,不加分析的否定私有制。而立足于唯物史观的科学的人道主义指出,尽管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讲得人与人之间的自由、平等都是虚假的、不真实的和形式上的,但是这种人道主义也使历史发展的必然,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也有其合理性,但最终还是要走向消亡的。因此,建立一种能够保证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联合体——共产主义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必然的。

因此,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是马克思独特的思维方式——实践思维方式所思考的结果。对于这一思想的理解和把握,我们应该学会像马克思那样“思考”,也就是说,只有实践思维方式才是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研究的合理的思维方式,因而也只有通过实践思维方式我们才能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本真内容。(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安启念.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 [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 马克思,1857—1858经济学手稿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上一篇:曹操诗歌高扬的政治色彩 下一篇:试论“历史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