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02 03:30:06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三联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采集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因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和阿莫西林联合治疗,治疗组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三联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均对患者进行为期四周的治疗,停药四周后,对120例患者进行全面复查,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雷贝拉唑; 阿莫西林; 呋喃唑酮; 幽门螺杆菌感染; 消化性溃疡

中图分类号 R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4-0139-02

消化性溃疡在临床中95%以上好发于胃和十二指肠。而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多于胃溃疡。通常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等效果作用有很大关系,其中幽门螺旋杆菌(Hp)为当今临床主要致病因素。在临床中对此类疾病首选可以快速抑制H+-K+-ATP酶,通过对胃酸的抑制分泌的药物[1]。而在近几年临床用药中,随着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以及患者服药依从性等问题,传统单一或两联治疗效果日益下降,因此笔者将12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因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其中男81例,女39例;年龄21~78岁,平均(46.0±8.1)岁。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21~78岁,平均(48.0±2.7)岁;其中胃溃疡14例,十二指肠溃疡46例。治疗组男41例,女19例;年龄21~78岁,平均(45.0±8.9)岁;其中胃溃疡21例,十二指肠溃疡39例。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和阿莫西林联合治疗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其中奥美拉唑是一种能够有效地控制胃酸的分泌的质子泵抑制剂,可以起到抑制胃酸和抗溃疡的临床作用[2],嘱患者每日清晨服用20 mg,1次/d。阿莫西林对幽门螺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嘱患者口服,每次500 mg,3次/d。对照组患者四周为一疗程,如在服药过程中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立即停药[3]。

1.2.2 治疗组 治疗组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三联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雷贝拉唑钠属于抑制分泌的药物,可附着在胃壁表面细胞通过对H+-K+-ATP酶的抑制,来达到控制胃酸分泌[4]。嘱患者每次口服10 mg,2次/d。阿莫西林每次口服500 mg,2次/d,呋喃唑酮为抗菌剂,与雷贝拉唑钠等抑制胃酸药物,可对幽门螺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嘱患者每次口服0.1 g,3次/d。

1.3 辅助检查

1.3.1 胃镜检查 可在内镜下直接看到溃疡部位,用来确定该患者为胃溃疡(GU)或十二指肠溃疡(DU)及其具体溃疡情况,并取黏膜标本做Hp检查和病理检查。两组患者经胃镜检查溃疡面均为活动期,个别患者偶见少量近期出血现象。

1.3.2 X线钡餐检查 可见有明显的龛影。

1.3.3 幽门螺杆菌检测 内镜检查时,在距幽门3~5 cm处取胃窦黏膜标本作幽门螺杆菌检测。

1.3.4 14C-尿素呼气试验 也可进行初步判断是否有Hp,在抗Hp治疗后,也可作为初步观察治疗效果的依据。

1.4 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如下。患者自觉症状消失,胃镜检查取黏膜标本进行Hp检查为阴性,检查溃疡面已经全面愈合或为瘢痕期,并无新溃疡出现,14C-尿素呼气试验阴性,停药四周后,以上两种实验检查Hp仍为阴性则为治愈。患者自觉症状部分消失,胃镜检查取黏膜标本做Hp检查为阴性,检查溃疡面无出血或为愈合期,并无新溃疡出现,14C-尿素呼气试验阴性,停药四周后,以上两种试验检查Hp为阳性则为有效。患者自觉不适症状仍然存在,胃镜检查取黏膜标本做Hp检查仍为阳性,检查溃疡面仍有出血或依然处在活动期。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则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两组均对患者进行为期四周的治疗,停药四周后,对120例患者进行全面复查,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 例(%)

组别 治愈 有效 无效

治疗组(n=60) 49(81.67) 11(18.33) 0

对照组(n=60) 32(53.33) 24(40.00) 4(6.67)

表2 两组治疗后溃疡愈合情况 例(%)

组别 治愈 有效 无效

治疗组(n=60) 51(85.00) 8(13.33) 1(1.67)

对照组(n=60) 40(66.67) 13(21.67) 7(11.67)

3 讨论

经多年的临床调查研究,消化性溃疡主要致病因素为Hp,同时根除Hp可以降低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本研究结果表1可见,两组根除Hp患者共81例,而表2对溃疡愈合情况可见治愈患者为91例,经资料核查可见其中包括根除Hp的81例。由此可见,在临床治疗用根除Hp,可以有效地治疗消化性溃疡。而在治疗组中采用呋喃唑酮为抗菌剂,起初该药物在临床中有良好的治疗消化性溃疡作用,后经临床发现同时与抑制胃酸药物雷贝拉唑钠联用,可增强呋喃唑酮对Hp的抑制作用,可干扰敏感细胞的细菌系统,达到良好治疗效果。同时呋喃唑酮还能抑制单胺氧化酶,使胃黏膜的多巴胺活性增高[5],可与雷贝拉唑钠一同起到治疗溃疡的作用。呋喃唑酮可干扰敏感细胞的细菌系统,而阿莫西林为半合成广谱青霉素类药,有较强的杀菌作用,该药可穿透细胞壁,切断菌体依靠转肽酶合成糖肽用来建造细胞壁的唯一途径,使细菌细胞迅速成为球形体而破裂溶解,菌体最终因细胞壁损失,水份不断渗透而胀裂死亡。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有效抑制Hp,同时可达到根治效果[6]。本研究中通过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可以认为三联法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阿莫西林与雷贝拉唑钠联用。

综上所述,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三联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孙相南,李秀英.三联药物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29(11):64.

[2]夏珍珠.三联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40例观察[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8(8):175-176.

[3]张远光.奥美拉唑三联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08,35(12):54.

[4]赵紫烟.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1,33(11):1649-1651.

[5]程海花.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发胃溃疡的临床治疗[J].吉林医学,2013,14(15):2710-2711.

[6]林毓清,廉武星.雷贝拉唑或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4):184-185.

(收稿日期:2013-10-16) (编辑:朱姣)

上一篇:电站锅炉燃烧优化技术研究发展综述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