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省级质量监控建议

时间:2022-10-01 10:48:57

我国高等教育省级质量监控建议

[提要] 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也是高等教育研究永恒的主题,而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监控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基础性工作。本文首先分析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取得的成就,然后指出省级监控机制尚待完善的方面,最后提出改进我国省级政府对高等教育监控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

本文系湖南涉外经济学院2013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研究”(13SW10)[湘外经院教字2013(77)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22日

一、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取得的成就

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对各省高等教育质量有效地发挥了调控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各种机制交互作用,增强学校自我监控意识。各省教育厅在实施质量监控过程中立足于规范、引导和激励,促使学校建立自我约束、自我监控的良性运行机制。如,新设专业的办学水平评估,通过专业办学水平评估方案确定专业办学合格水平的标准,对高校的新专业建设起规范、引导作用。与此同时,采取相应的约束机制,即对专业办学水平达不到合格要求的专业限期整改,并在招生计划上予以限制。此举不仅推动了学校加强专业建设,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同时也促进了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一些高校主动停办了一批专业,一些学校整合了校内资源,提升了专业办学水平。

(二)坚持以育人为本,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为了使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落到实处,各省教育厅加强了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监控,因此在“督”字上下功夫,建立了有效的督导机制,并强调在五个方面狠抓落实:一是要落实到思想认识上。把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突出教学工作在学校一切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二是要落实到学校工作的部署和安排上。要求始终坚持把教学工作摆在中心位置,各个部门、各个方面都要支持教学工作、服务于教学工作;三是要落实到学校的管理制度上。建立了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人员听课制度,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制度等;四是要落实到学校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切实做到学校的收入分配向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倾斜,优教优酬等;五是落实到对教学的经费投入上。要求学校多渠道增加对教学的投入,确保教学经费支出的增长比例高于学校经费总支出的增长比例,用于日常教学的经费不低于学费收入的 25%,等等。这些政策与要求,使教学工作在全省高校中的中心地位不断得到加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措施更加有力。

(三)充分发挥质量监控功能,教育质量得到有效保证。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省教育厅以评估为契机,引导学校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督查与整改,通过外部评估与自我检查,促使学校查清底子、查准差距、查明原因,在此基础上,认真改进各项工作,把“以评促建”落到了实处。教育评估使高校进一步理清了办学思路、明确了办学定位;强化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促进了教学投入;改善了高校的办学条件;加强了高校教学和管理规范。同时,许多高校构建了各具特色的校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根据实际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质量管理活动,包括对系(部)教学工作状态控制、课程教学质量控制、教师教学质量控制、学生学习质量等。

二、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存在的问题

纵观建国以来省级政府对高校教育质量实施的监控,尽管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是也有其不足的地方。

(一)省级监控机制尚缺乏系统与成熟的理论支撑。从省级政府对高等教育实施监控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不难看出:政府对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实施监控的核心问题是建立一个合理、公正、公平、透明和权威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认可机制,并通过立法、拨款、奖惩等手段有效地监控高等教育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引导和促使高等学校有效地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教育质量。我国将监控的重心主要放在本科及本科以上层次的高等教育质量上,而对于其他层次和类型的高等教育,则主要由省一级政府统筹负责。但就目前来说,教育质量省级监控尚缺乏系统与成熟的理论支撑。尽管各省在高等教育质量监控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也有一定的成效,但这些措施并不足以构建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省级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二)监控机制本身缺乏对评估活动的绩效评估。在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中,往往是政府部门自上而下对高等学校建立规则,而对于政府部门到底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做,相应的制度规则并不完善。由于程序性规则目前的不完善,政府职能的非具体化,导致政府的监控行为常常带有不确定性、随机性和不稳定性。与高等学校有关的政府各职能处室大多针对各自的工作范围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评估,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导致了在某种程度上的评估活动交叉重叠、内容趋同等问题。与此同时,缺乏对教育评估本身的“再评估”。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也并未涉及这方面的要求,更没有哪个省将其作为教育评估机构的职责。

(三)政府身份重叠影响监控的公正性。在我国,长期以来都是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同时担当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者和质量水平评价者的双重角色。在这一角色中,省级政府占有很大的自,应当肯定,这种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根据调查得到的教育质量评估信息制定宏观措施;同时,上下隶属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有利于制度的完善和实施,这对于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这种良好作用得以发挥的前提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自上而下必须能够保证客观和公正。然而,往往在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和实施时,集管理者、举办者与评估者于一身的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或囿于举办者自身的利益,或受制于上下级体制的约束,往往使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受到影响。

三、构建科学有效的省级质量监控系统

(一)进一步明确省级政府在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中的角色定位。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作为介于国家和高校(包括省属高校和部委高校)之间的政府机构,其位置是承上启下的,向上要接受国家的监督与管理,必须把握好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宏观导向和要求,在此基础上,对下要加强区域内高等教育质量的总体监控,使高校能在政府的推力和社会的压力下自觉地负起质量保障的责任,建立起对教育质量积极主动的自我约束机制,形成制度化的和全程实施控制的质量保证体系。

(二)建立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绩效评价制度。通过建立绩效评价制度:一是衡量和检验监控效果;二是适时修正监控目标模式。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监控的程序性规则,确保监控的权利性质和权利运行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随意发生改变。对高等教育质量到底监控什么、如何监控等,都建立明确的制度规范和具体原则,包括监控的原则、标准、内容、运行程序,都应以制控内容提出的监控结果要受到充分尊重,行政系统要根据监控机构提出的意见对服务承诺、实现承诺的资源准备情况、资源的持续性情况进行调整,使得服务承诺、资源准备和资源的持续性能够互相匹配,使高等学校的服务承诺能够得到实现并稳步提高。

(三)加强省级政府与高校之间信息沟通。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与高校之间信息沟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建立健全政府信息网络,借助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建立政府组织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高等学校、政府与公民之间广泛的信息沟通网络;二是完善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使用等规章制度,全面收集教育质量信息,以此作为教育质量管理和监控的重要依据;三是要优化信息传播和反馈渠道,政府部门要尽可能地为高等学校和社会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同时,在省级政府与高校进行信息沟通的基础上,省级政府应尽可能创造条件保证高校内部监控机构的监控工作得以开展,并充分尊重监控机构的意见。组成监控机构的专家要以自愿参加为原则,以保证其监控过程的独立性。在进行监控过程,所有专家都不属于任何院系,代表的是全校的根本利益。

主要参考文献:

[1]毛尚华.湖南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22.

[2]周济.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高教研究,2005.1.

[3]左清.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省级监控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王胜今,赵俊芳.中国高等教育60年历程[J].现代教育科学,2009.3.

上一篇:“互联网+”医疗前景分析 下一篇:科技项目种子期金融形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