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推动创新人才培养

时间:2022-10-01 05:27:16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推动创新人才培养

摘要:文章通过介绍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校园文化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及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途径等,进一步阐明高校应当在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校园文化建设上有所作为,通过积极开拓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把学生培养成既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又具有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校园文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素质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一所大学为实现其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战略,以全校师生为主体,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以校园为空间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精心创造、长期积淀而形成的,并积极作用于全体师生思想和行为的所有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综合。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非强制性教育手段,是直接影响高校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日益成为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

校园文化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是相互联系的。首先,校园文化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创新人才的本质特征是创造性。创造性的形成既有人才先天因素作用的结果,同时又无时无刻不受到环境因素制约和影响。创新人才的成长需要有平等、信任、宽容、进取的氛围,这些都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在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安排、教风学风、师生关系等物质和精神的校园环境中,并透过这些方面对学生的创新人格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持久影响;其次,创新人才能够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创新人才有大无畏的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有较强的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和永无止境的创造欲望,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较强的创造才能,同时还具备独立完整的个性品质和高尚情感等,所以他们的参与可以提高校园文化的质量。同时,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过程,创新人才在这个过程中会积极地参与其中,最终会带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加快校园文化建设。

二、校园文化建设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在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所特有的功能更加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校园文化涵盖的内容较为宽广,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具有以下功能:

(一)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具有教育引导功能

优秀的校园文化,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校园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其感染和熏陶,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个体发展,特别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品德的形成以及生活方式的选择。一般来说,学校倡导什么、宣传什么、师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什么方面,就会自觉去遵守并支持校园文化所主导的东西。这种无形的引导,往往比强迫的命令,硬性的规定来得更有效。大学教育担负着构建新文化、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这些任务的完成必须要借助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内部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和内部环境,理所当然地会给校园的人们以强烈的感染力,形成新的思想、新的文化,从而促使人们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纯真、美好、善良、理智的心灵。因而,校园文化的教育导向功能是十分明显和重要的。

(二)对大学生的精神品质具有优化功能

现代大学生是否具有创新能力不仅要看他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还要看他是否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坚强的意志是开发出创新能力的支撑。集学术性、娱乐性、创造性为一体的校园文化为磨砺学生的意志品质提供了机会与舞台。高品味的校园文化培养了学生的坚韧性,增强了学生敢于面对磨难和失败的勇气;培养了学生的非从众性,不唯书,不唯师,敢于向已知和未知的领域挑战,敢于“标新立异”,不断的确立人生目标,并努力地去探索,去追求,去奋斗;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既不狂妄自大又不妄自菲薄。

(三)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具有激励功能

大学校园文化作为校园内价值系统的精华,作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一种潜在力量,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激发因素和原动力。特别是当人们遇到挫折时,它会给以信念的支撑,并成为人们树立崇高理想、追求远大目标的力量源泉。实践已经证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既突破了课堂文化的局限,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思维,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蓄所;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又满足了学生张扬个性的心理需要。因此,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不但可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拓宽空间,开辟新视角,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锻炼学生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四)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具有调节功能

即校园文化对学校教学过程进行补充和调节。校园文化的知识性、学术性有利于形成和巩固学生的知识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发展他们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慎思明辨能力,勤学苦练的良好品质;校园文化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又为程度不一和具有各种兴趣爱好、各种特长的学生开辟新的学习天地和施展聪明才智的“舞台”,真正使全体学生各得其所;校园文化的趣味性、娱乐性给学生的精神调节,有利于学生保持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和乐观的情绪,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校园文化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途径

在新的教育背景和形势下,高校要积极营造尊重学生创新意识的民主、开放、进取的文化“生态”,培植适宜创新“个性”生存的新的文化土壤,要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特殊作用。因此,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基本途径入手:

(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育人氛围

校园的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件”,没有完备的“硬件”系统,校园文化就得不到健康的发展。良好的校园环境像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对学生的创新人格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有意识的或潜移默化的持久影响。例如,在校园建筑的设计上,在校园颜色的选择上,在校园音乐的选择上,在教室的布置上,应考虑自然与人文兼顾,活泼与庄重兼顾,有序划一与个性提倡兼顾;在校训、标语口号和宣传栏中应体现对创新、创造的追求;在校园里应随处可以看到那些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人们的画像、塑像以及他们的创造成就,到处反映出学校对创新、创造的价值提倡;同时学校要从办学观念、学校历史、师生规范、专业特色、校园标识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校训、校徽、校歌、校风、校规等,形成有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学校还要不断充实更新教学设备,建立校园网络、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学和网络系统等,形成较为完善的教育教学设施,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为学校发展建设提供和谐优美的物质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生动活泼、尊重他人、海纳百川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校园里处处体验到人文的关怀和温暖。

(二)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国际性、全国性、地区性和校际之间的科技竞赛。如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文化创意大赛等,使学生敢于亮出自己的学术思想,提出自己的学术见解,表现自己独特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既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又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建立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激励机制,从制度上鼓励大学生投入到科技竞赛的队伍中来。如制定《学生科技活动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奖励办法》、《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实践奖励学分办法》等制度,从财力、物力上对学生科技活动给予支持,并从制度上把科技竞赛活动和教学工作相结合;精心打造、重点扶持一批体现专业特色的精品社团,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为学生营造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保护个性、鼓励创新的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成长搭建舞台。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果说形式生动的课堂教学、设备先进的实验室、资源丰富的图书馆为培养学生良好素质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那么以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为主的第二课堂,为开展创新教育提供了重要场所,更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良好环境。如抓住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节庆纪念日等契机,深入开展各类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和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通过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不仅可以提高校园文化品位,而且可以让学生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和美的熏陶;高校内各种类型的活动团体很多,如大学生社团。大学生社团是学生发展兴趣、展示特长的重要实践场所,是校园文化的半壁江山,特别是活动出色、育人效果好、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精品社团,更能反映一所学校的高超办学水平和师生高昂的精神风貌。高校要从本校实际出发,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全面构建有自身特色的精神动力、文化魅力和创新活力,使学生在参与创建精品社团的过程中得到锻炼,激发创新观念,培养创新能力。

(四)拓展社会实践空间,为服务社会做好准备

进入大学不是走进避风港而是为独立的走向社会充分过渡,为完成角色转换而做好德、能、身、心的准备。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如果说专业知识是大学生的一只翅膀,那么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的又一只翅膀,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大学生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大学生择业就业的必要途径。以大学生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能够使学生了解社会现实生活,体验工作环境,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培养创造力,另一方面能够引导广大有志青年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发挥专业优势,结合地方经济特色,长才干,出成果,做贡献。因此,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也是高校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文化环境和氛围是一所大学办学理念和教育模式的标志性体现,一个崇尚和鼓励创新的大学文化氛围,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因此,高校应当在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校园文化建设上有所作为,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让创新精神从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溢射出来,让创造性从积极向上、宽松自然的校园氛围中生长出来,积极开拓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把学生培养成既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又具有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大连: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2]周之良.德育新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张武升.教育创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上一篇:基础护理教学中应渗透护理礼仪教育 下一篇:话题“神舟”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