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工作坊

时间:2022-10-01 01:52:58

合作工作坊

【关键词】高中生 同伴交往 合作工作坊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B-0044-02

高中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时期,已具备了一定的交往能力与技巧,并在志向和理想逐渐形成的过程中渴望友谊。但由于高中生有升学压力和心理闭锁性比初中生大的特点,高中生在同伴交往中存在不少问题。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高中生对网络交往的依赖程度比过去更加严重,出现了逃避复杂而丰富的现实交往、人际距离疏远、关系淡漠等心理困扰。探索促进高中生同伴交往的途径,多种渠道增进高中生之间的友谊,既符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也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笔者所在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中,积极探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开展合作工作坊,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中生的交往能力的提高、人际关系的和谐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一、 合作工作坊的概念

工作坊,是一种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的学习模式,实质上属于“团体心理辅导形式”,与英文“workshop”相对应,在港台比较常见。由于它主题鲜明、互动性强、形式灵活,参与者可以获得很多通过讲授式课程无法获得的成长体验。因此,工作坊逐渐成为一种提升自我的学习方式,存在于学校和社会性的各行业中。

合作工作坊,针对学生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和心理困扰,以促进交往、学会合作为目标,采用“专题工作坊”的形式开展短期心理培训,改变学生的人际交往理念,优化学生的交往技能,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地成长。

二、 合作工作坊的设计要领

合作工作坊的设计可分为准备阶段、集中工作阶段和成果整理阶段。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合作工作坊在组织和实施之前,必须有所准备,这包括工作坊的活动次数;每一次的具体目标和活动名称;设计工作坊的具体活动方案及程序;参与者的甄选;场地的布置;有关资料和材料的准备等。

(二)第二阶段――集中工作阶段

这一阶段是合作工作坊的主要阶段,教师与团体成员围绕活动目标开展活动,以期达到预期效果。

1关系建立阶段

工作坊的成员可能全部来自同一个班级,也可能来自不同的班级,甚至来自不同的年级。因此,在活动的开始,可以通过一些游戏让成员彼此熟悉起来,把大家的情绪调动起来,促进交流。如果工作坊的成员较多,在主题实施阶段中,可能会需要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的确定和关系的建立也在这一阶段进行。

2主题实施阶段

在经过关系建立阶段后,成员开始融入团体之中,并找到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他们彼此谈论自己关注或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积极参与活动,分享成长体验,争取他人的理解、支持,利用团体互动,增加对自我与他人的觉察力,把工作坊作为练习和改善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的重要场所,以期能扩展到社会生活中去。

在主题实施阶段,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操作范式进行设计:

(1)主题任务式。围绕某一具体的任务,各成员发挥自己在团体中的作用,通过合作、交流,创造性地完成任务。有时,还可进行小组间的竞赛,以促进组内的合作。如我们组织的“巧解人结”活动,将全班同学(50―60人)分成4个小组,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结人结”并“解人结”,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交流的快乐、合作的重要和自己在团体中的重要性。

(2)情景体验式。有时,在团体活动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教师预设的活动,活动效果不佳。教师可预设一个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导自演接下来的心理情景剧,这样的方式,再现了学生的真切的生活体验,让他们感觉亲切,心灵更易受到触动。如,针对青春期的男女生的交往,教师预设情景:一个男生喜欢上了一个女生,男生发短信给女生希望可以与她约会,女生的反应会是怎样的呢?让工作坊的4个小组自导自演接下来的情景剧,他们表演的情节各不相同,但都来源于实际,入木三分。

(3)问题分享式。在工作坊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常常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选择问题时,话题最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实际,甚至有些讨论是需要基于现实资料的,这样会使学生的探讨更加热烈。如,给出一个高一某生成绩下滑的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各小组的发言极其热烈,从中能感受到学生对自卑、内向的学生的关心。

(4)模拟研习式。交往技能是需要不断地运用并在实践中理解、内化、提高的。这一范式强调对具体交往技能的训练,对理论用于具体操作的体验。如在“职场招聘”活动中,通过让学生应聘相关职业,去体验人际交往的礼仪和感受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3收获小结

经过主题实施阶段之后,成员之间已建立了亲密、坦诚、相互支持的关系,他们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想。主持人应进行活动小结,帮助团体成员整理他们在工作坊中学到的东西,鼓励他们坚定信心,把学习的成果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如果成员来自不同的班级,在工作坊结束时,有可能会感觉依依不舍,有的还可能有强烈的情绪反应,这时,主持人要处理可能出现的分离焦虑,使成员能逐步摆脱对团体的依赖。

(三)第三阶段――成果整理阶段

这一阶段要求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一同)根据工作坊预期目标形成成果,发送给各个成员或相关部门,以介绍和加强工作坊的成果。工作坊的成果可以包括活动中成员的自我感悟、教师的观察和反思、成员今后的发展设想等。

三、合作工作坊的关键――团体动力

团体动力是指发生在团体里的各种驱动性的力量,它存在于成员互动的行为世界之中,是由团体内部要素之间互动而产生的影响团体动作的社会力。它包括被人们觉察到的现象,如人际间的互动、相互间言行的现象、团体认同的规范等,也包括未被人们觉察到的现象,如团体的风气、舆论、潜规则等。

团体动力强弱的标志是团体气氛,它反映在与群体互动相关联的情感或言语氛围、对团体的态度反应、学生的自我概念等方面。健康的、积极的团体气氛能引导学生正确地解决问题,产生合作和利他行为。

教师在工作坊的实施过程中的主要职能是营造积极向上的团体气氛,促进成员借助团体动力获得发展,帮助团体成员建立共同的目标、形成一定的团体结构与规范,使成员产生共同的感受与体验,引导成员从积极的角度思考与分析问题。用语言、画面、音乐等进行引导等,是教师在工作坊中常用到的非常重要的营造积极气氛的方法。

四、合作工作坊的实践案例介绍――“高三,我们携手同行”

合作工作坊共开展了3次活动,每次1课时,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目的是通过活动,增进同学情谊,培养合作精神;学会在团体中集思广益,通过团体力量促进成长;在活动中体验交往的快乐,缓解紧张情绪。

第一次活动:以热身活动“一元五角”开始,然后分小组完成任务一“同舟共济”、任务二“坐地起身”,完成后分享活动感受。最后,以放松活动“兔子舞”结束活动。

第二次活动:以“花样握手”开始活动,然后分小组完成任务一“巧解人结”、任务二“翻叶子”,最后以“一句话小结”结束工作坊活动。

第三次活动:以热身活动“大风吹”开始,然后开展全班活动“星光大道”,再分小组开展“天生我材”活动,最后以“与你同行”结束活动。

这三次工作坊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反响热烈。学生们在“一句话小结”中说道:“团结就是力量。”“一起走更精彩。”“在今后人生道路上,我们可能会遇到许许多多解得开或者解不开的结,但面对它们,我想最重要的是这种努力求解的态度和过程,以及团队中的配合、各司其职。”笔者认为,这就是合作工作坊的魅力所在。

(责编雷靖)

上一篇:静下心来做班主任 下一篇:以人格平等实现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