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研究

时间:2022-10-01 01:49:32

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研究

摘 要: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各国对以美元为核心的金融体系进行了深刻反思,国际金融贸易环境的稳定有赖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人民币国际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实际上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基于后危机时代的国际背景,结合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进展,提出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模式,以及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选择思路。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人民币国际化;危机时代;战略思路

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09-0016-02

一、引言

次贷危机引发了各国对美元为核心的金融体系弊端的反思。实际上,国际货币体系以单一货币为核心,约束制衡机制缺乏、权利义务不对称等问题长期存在。进入后危机时期,国际社会试图改革和重构现有国际货币体系,人民币国际化面临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能否抓住美元动荡和国际货币体系重构的时机、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对于改善中国在全球货币金融体系中的不利地位至关重要。

从现有研究看,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的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曹红辉(2006)的研究认为,我国正逐步取代美国成为主要的东亚出口市场提供者,从而为人民币在区域贸易中成为国际化计价和支付媒介奠定了基础。韩骏(2007)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能够为中国经济提供有力的支撑,而改革单一信用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也是国际社会的共识。曹红辉等(2009)认为,金融危机促进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而多元化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最好选择。陈江生等(2010)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能够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和合理化。另外,现有研究认为,我国资本账户开放、金融监管、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中都存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制约因素。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步前进实际上是中国当前主要的战略选择。本文将基于后危机时代的国际背景,结合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进展,提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模式、人民币的战略选择及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路。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现状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国际货币秩序陷入严重动荡。1976年《牙买加协定》签订后,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浮动汇率”时代。不过,牙买加体系缺乏适度增长约束和统一的汇率制度,实质上只承认了浮动汇率的合法化。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早期国际货币储备和清偿手段对于美国的过分依赖,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美元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资产的地位。同时,浮动汇率却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国际金融危机有增无减。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汇率制度的不稳定性。牙买加体系承认浮动汇率,使其成为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器,但也纵容了国际投机资本。由此,国际汇率变动加大,国际货币体系国家不确定汇率风险加大,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大都只能采取固定性质的钉住汇率制度,从而加剧了汇率体系运行的复杂性。

二是“特里芬难题”没有根本解决。依赖单一国别货币无法避免“特里芬难题”。牙买加体系的多元化摆脱了对单一货币的依赖,但没有根本解决“特里芬难题”。国际储备货币国家往往无约束地倾销货币,并借助金融创新推出衍生金融资产,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明证。

三是核心国际货币国家的权力与义务不对等。牙买加体系下美元的本位货币的地位仍旧十分重要,但其却没有承担起相应的义务。美国通过经常项目逆差来享受海外的资源和服务,美元资产在境内外膨胀过快。发展中国家仍旧只能积累大量美元外汇储备,在美元的战略性贬值策略下,发展中国家损失惨重,为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

三、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机遇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模式方案的确定实质上是国际政治经济力量的博弈。一方面,各国要致力于重建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国家间经济竞争的胜败关键取决于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较量。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采取相应战略、打破美元、欧元主导下的国际货币体系格局,促进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不过,当前一些学者所提出的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仍具有其内在的不稳定和不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思路之一是要改革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创造超的国际储备货币、避免信用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产生的缺陷。

除此之外,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之二是推行区域货币合作,从而构建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实际上,单极货币必然走向多元的国际货币体系。在市场选择的背景下,汇率制度变革也将取决于大国的博弈。未来,人民币面临的机遇是可能成为多远国际货币体系的一部分。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选择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种国家战略,我们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当前,人民币要成为区域主导货币进而成为国际货币,急需对两岸四币进行整合。而随着人民币区域国际化的进展,中国也要加强与东盟国家、与日元的合作,促使人民币首先实现周边化和区域化,进而推进国际化。

首先,要有序推动“一国四币”的融合和自由兑换。实际上,一个国家存在多币种现象是暂时的,中国内地和港、澳、台面临了较大的货币整合的契机。但由于政治和经济尚未实现完全统一,货币整合推进应避免由此导致的经济和社会动荡。主要思路是以市场演进为主,实现有序的实现货币整合。

其次,要加强区域金融合作,促进人民币周边化、区域化。人民币国际化要首先获得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支持。当前的区域经济金融合作能够有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首先要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获得关键货币的地位。同时,中国必须积极在区域货币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使人民币在小范围内实现货币整合,再正式进行人民币国际化。当人民币成为亚洲范围内的主导货币后,其使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逐步实现国际化。

再次,人民币国际化的突破口。一是要逐步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这会促进货币的自由流动,能够为人民币区域化提供契机。二是要签订货币互换协议,推动双边贸易及投资,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三是积极发行人民币债券,有助于中国在不显著放开资本项目管制的前提下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王元龙.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发展趋势[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0,(1).

[2] 曹红辉,周莉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向及其相关机制[J].国际金融研究,2009,(9).

作者简介:尹斌(1991-),男,广东深圳人,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研究方向:会计信息质量。

上一篇:家庭金融视角下我国个人理财市场的需求分析 下一篇:基于马克思理论视角的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