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物贸易演化规律的研究

时间:2022-10-01 11:52:40

我国货物贸易演化规律的研究

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的货物贸易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货物贸易的进出口额加速增长,而且货物进出口的构成比例也有所变化,在进、出口货物贸易中,制成品所占的比例最高,其次是燃料。文章研究了我国货物贸易的演化规律,寻找货物贸易长期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货物贸易;进出口额;贸易增长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3-0004-02

一、引言

本文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为基础,对我国货物贸易进行展开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统计显示,2000年对外货物贸易是1980年的12.5倍,超额完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对外货物贸易发展目标。到2011年,我国对外货物贸易总额是2000年的7.7倍,实现了对外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2011年,我国对外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分别是2001年的7.2和7.1倍。我国货物贸易的进出口额在整体上大幅度提高,但是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货物贸易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

原因。

二、货物贸易进出口分析

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我国货物的进出口总额、进口额、出口额从2001~2008年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在2009年,进出口额均下降,到2010年进出口额迅速上升,增长速度仅低于2003年;到2011年,进出口额的增长速度相对2010年有所下降,但仍高于2008年的增长速度。

(一)货物贸易进出口分类

1.一般贸易。从2002~2004年我国一般贸易的进、出口额基本持平,从2005~2008年一般贸易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在2009年一般贸易的进、出口额均下降,从2010年,一般贸易的进口额反超出口额。

一般贸易的进口增长变化比较迅速,在2009年一般贸易的进、出口均呈现负增长,2010年,进、出口迅速正增长,几乎达到最高值点,到2011年,增速有所放慢。

2.加工贸易。我国加工贸易的出口额总是大于进口额,在2008年,出口额超出进口额2968亿美元,在2009年,二者的差值教2008年有所下降,到2011年,出口额超出进口额3656亿美元,达到史前最高峰。

在2009年以前,加工贸易的出口额的增长速度远大于进口额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加工贸易进口的增长速度反超出口的增长速度,到2011年,进、出口额的增长速度为12.6%、12.8%,二者接近相等。

3.机电产品。2002~2004年,我国机电产品的进、出口额基本持平。从2005-2010年,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但是在2009年,进、出口额的绝对值有所下降,到2011年,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值达到最大,为3323亿美元。

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的增长速度在2009年以前逐年下降,且出口的增长速度远大于进口的增长速度。在2009年,机电产品进口的增长速度首超出口的增长速度,且出口呈现负增长。2010年,机电产品的进、出口增长呈上升趋势,且此时进口的增长速度大于出口的增长速度,到2011年,进、出口的增长开始回落,出口的增长有大于进口增长的趋势。

4.高新技术产品。2005年以前数据的缺失,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的增长从2006年开始分析,我国高新技术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但二者相差的幅度不像其它贸易那样明显。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增长速度除2007年外大致相同。

5.货物进、出口的具体产品。这里主要根据世界银行WDI数据库的资料对2007年与2009年的货物进、出口构成进行

比较。

近几年比较,我国进口食品和燃料的比例总是低于世界进口食品和燃料的比例,且低于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我国矿物和金属的进口比例恰好与进口食品的比例相反,高于世界、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低等收入国家的进口比例;对制成品而言,我国进口的比例与中等收入国家的进口比例大致持平;对于其它的进口,我国远低于世界。

(二)进口来源、出口去向分析

我国进口货物的来源主要是日本和欧盟,从2007年起,我国加大了对东盟和韩国货物的进口。到2011年,我国对台湾、美国的进口额分别为1249、1222亿美元,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对二者进口额的差距逐渐缩小。

我国货物出口的对象主要是欧盟和美国,从2007年起我国对欧盟货物的出口超过对美国货物的出口,但二者的差额不大;我国对东盟和日本货物的出口额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从2009年起,我国对东盟地区的出口额大于对日本的出口额;相比较而言,我国对俄罗斯货物的出口额最低。

除2009年外,我国对其它国家的进出口额呈现递增的趋势,我国对欧盟、美国、香港的货物进口要小于货物出口,我国对东盟、日本、韩国、印度、俄罗斯、台湾的货物贸易进口大于出口。

(三)货物进出口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额虽然逐年上升,但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却逐年下降。根据世界银行WDI数据库显示,2010年,世界货物和服务进口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85%,我国货物和服务进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79%。2010年,世界货物和服务出口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86%,我国货物和服务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9.45%。全世界,我国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位于中等水平,要低于美国货物和服务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三、货物贸易的规律解释

(一)加工制成品占货物贸易进出口比重高

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的制成品贸易所占的比重都在90%以上,但依然处于较低层次。而其他货物贸易的进出口比重较低,说明我国货物整体结构层次低。工业制成品结构中,我国50%以上的出口来自加工贸易,给中国的货物贸易带来了贸易顺差大、反倾销频发等贸易摩擦。技术密集型产品中90%是以加工贸易形式出口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产品

较少。

(二)高消耗高排放产品比重大

在中国的货物贸易出口商品结构中高消耗、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产品比重仍然占较大比重。现在发达国家在积极酝酿低碳规则,未来各种倡导低碳、环保的规则制度必然会限制中国传统优势产业出口规模的进一步增长。

(三)低碳产业链低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低碳经济。我国货物贸易技术含量少,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等问题,给中国的货物贸易带来了贸易顺差大、反倾销频发等贸易摩擦。

(四)科技含量低,人才的匮乏

我国高科技产品进出口额在所有的货物进出口额中所占的比例最低,且增长缓慢。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低,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一些国家的人民造成恐慌的心理,对我国严加防范,因此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低,主要是我国教育程度偏低,高新人才匮乏,导致我国在科技研发的过程中,研发成果推广应用周期较长。

(五)与我国进行货物贸易的国家相对少

在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我国贸易进出口主要是欧盟地区,在2009年,全球发生经济危机,导致欧盟27国的进出口受到严重限制,欧盟为了改善自身的状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反倾销,征收高额关税,利用国际法维护自身的利益等。无疑欧盟的这些措施将严重影响我国的进出口贸易。

四、改善货物贸易的措施

(一)提高国际竞争力

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须立足于国际市场和国内经济。国际竞争力是运用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从经济运行角度看国家未来发展的潜能,主要包括总产出、出口规模、机械设备等经济实力水平。我国应提高核心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基础竞争力、提高环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贸易长驱发展。

(二)提倡环保、节能

随着世界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不但追求较高的生活享受,于此同时也更加主要环境的保护。提高国民的环保意识,研发高科技节能产品,唱响节能生活,也是我国经济实力逐步提高和增强国际贸易比不可少的因素。

(三)培养和吸引人才,提高科技水平

我国是人口大国,且有优良的教育传统,一方面政府应配置较好的教育设施,以此吸引优秀的教师出培养祖国的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应鼓励创新人才,给技术人才以优惠,进而吸引更多的技术人才。我国应采取积极的政策,以防止国内人才的流逝,吸引国外的高新技术人才。

(四)提高我国的国际亲和力

中国经济的发展,给外国民众带来了恐慌心理,不断制造中国。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国的领导者及公众应加强与国外的沟通,以改善我国的境遇,为我国谋求更加长远的发展。应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进而了解中国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友好的民族,中国的发展必不会威胁世界其他民族和其它国家。

(五)利用国际法维护自身利益

国际法提供了国际上的行为规则,是国家进行自我约束和相互约束的一种法律形式,同时也是国际裁判的法律依据。

我国应加强国家法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国民的国际法意识;加大对国际法研究的投入和支持;着力培养出自己国家的国际法学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提高参与能力,增强影响力;建立国际法顾问机制,发挥国际法作用。积极良好的利用国际法维护我国的贸易利益长趋促进我国货物贸易的

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冬.中国与海合会货物贸易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应对[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2,(1).

[2] 张雪春.透视美国次贷危机的传导和启示[J].经济与金融海合会,2008.

[3] 吴文杰.两岸货物贸易对两岸经济增长的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J].信息统计工程,2010,(12).

[4] 王岩,高鹤.近十年中国货物贸易出口商品结构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1,(3).

[5] 温怀德.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技术发展趋向[J].商业研究,2010,(6).

上一篇:对电力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途径探讨 下一篇: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战略转型与改革思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