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发起人问题探究

时间:2022-10-01 10:09:20

村镇银行发起人问题探究

【摘 要】村镇银行自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试点以来,虽然银监会给予村镇银行很大的支持和鼓励,但是开放力度仍然有限,尤其是近年来,村镇银行的增速下滑严重,一些有实力的金融机构不愿意发起设立,而且伴随着2012年温州金融危机的爆发,我们应该进一步放宽发起人制度,加大力度的引进民间资本与村镇银行相融合,改善村镇银行的股东结构。

【关键词】村镇银行;发起人;股东结构;民间资本

农村经济一直是我国经济的薄弱环节,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也一直是我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焦点。为了解决农村地区信贷资金供给的严重不足,2006年12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在此背景下,村镇银行这一新型的金融机构在中国大陆兴起。但是经过5年多的发展,村镇银行并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目标。村镇银行本身的商业性和政策性使其发展出现了瓶颈,而村镇银行也从开始的“香饽饽”变成了“烫手山芋”。

1.我国村镇银行发起人的制度“困惑“

村镇银行的设立,除了满足设立的法律章程、具备必须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符合安全规范的营业场所外,还要必须符合规定里发起人的特出要求。《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要求村镇银行的发起人或者出资人中至少有一家境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发起人、最大股东必须是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即村镇银行必须是由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成立,就是说非银行类的企业法人和自然人不能单独成立村镇银行,这是对发起人的一个关键性制度规定。

根据成本优势理论,这一制度规定有助于节约组织和管理成本,发起后的村镇银行可以秉承发起行的企业文化和制度,直接复制发起行的经营模式等,这样直接把城市的经营经验复制到农村金融机构并不一定就合适农村的特色经济环境,反而可能阻碍到村镇银行的发展。在监管到位的情况下,让其放开手脚去闯荡是使其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快速成长的最后方法。虽然初衷是出于风险防范的考虑,但是缺很难使其在市场中探索出最优的经营模式,不利于其可持续的发展。

很多自然人和企业法人都对设立村镇银行抱有良好的期待,尤其是数量客观的闲置民间资本和长期致力于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

首先,这些闲置的民间资本苦于寻找投资渠道,大量的中小企业出现了融资难,由于目前的民间金融市场信息严重不对称,加之相关法律不完善,民间金融还还处于灰色金融的状态等原因导致了2011年温州的金融危机,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有效的吸收闲置的民间资本,并将吸收到的民间资本投资到村镇银行。

其次,由于相关规定不允许小额贷款公司吸收存款,导致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受限,但仍然经营的有声有色,他们对于投资村镇银行有着强烈的意愿,很希望借此将自己转制成村镇银行。可是到现在为止,相关的法律还是不允许小额贷款公司转型为拥有完整借贷业务的村镇银行。而事实上,小额贷款公司不愿意将苦心经营了3年,而且资产质量满足监管部门的一系列指标之后组建的村镇银行的控股权拱手让给其他银行大股东。

虽然,在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掀起了一波波金融改革浪潮,银监会在对外公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也的实施意见》中提及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村镇银行发起或增资扩股,并将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最低持股比例有20%降低为15%,但是此前一直备受正一的发起人制度并没有改变,民间资本对村镇银行的参与热情很难得到显著提升。

2.村镇银行不同发起人视角下的外部监管研究

如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村镇银行发起人制度受限的主要原因还是处于风险防范,毕竟银行业是一个承受高风险的行业,所有为了降低银行也的经营风险,村镇银行不仅自身要建立合理的内控机制,而且要充分利用外部监管加强风险控制,下面我们要讨论的就是村镇银行不同发起人视角下的村镇银行外部监管。

2.1一般发起人视角下的外部监管问题探究

一般发起人主要是指具有国家法律法规要求资格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起人,包括境内和境外具有基本民事行为能力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任何国家的金融监管都是从市场准入方面开始的,为了加快农村金融的发展,监管层对农村金融机构实行宽准入、严监管的政策向导,但是为了保护储户的利益,不能监管层不能盲目的放宽准入条件,应当要有适当的准入门槛。在市场退出机制方面,那些资产质量差,经营不善的应该申请破产倒闭但仍然继续运营的金融机构,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坚决予以清除出场,以维护金融秩序和市场竞争氛围。在现场检查方面,监管层应当根据村镇银行规模的大小,制定出相应的灵活有效、可随机应变的现场检查机制,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对于处于不同阶段的村镇银行,采取不同的监管手段。在非现场检查方面,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银行的最低资本要求,二是银行信息的及时披露。

2.2境内自然人或者非银行法人发起视角下的外部监管探究

在条件成熟后,如果监管层放宽了对村镇银行发起人制度的条件限制,允许境内自然人及非银行法人作为发起人,因为被监管银行的实际产权主体发生了变化,所以监管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由于自然人或非银行法人机构组建村镇银行的时候,缺少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内部治理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所有监管层要协助村镇银行做好内部的治理,监管重点放在现场检查上,首先是职业经理人从内部管理、决策和经营上来完善村镇银行的内部治理,同时更应该依靠外部审计部门的协助。新巴塞尔协议中对银行在提供外部审计的要求方面越来越多,分为以下三个监督阶段:一是事前监督阶段。出资者在向企业投资之前,应对投资对象作一个合理的评估,主要指标有企业的生产能力、发展前景、盈利率、潜在风险等。此举是为了防止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从而降低投资风险。二是事中监督阶段。主要是对企业资产运行过程进行监控。三是事后监督阶段。对已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和评判,防止财务危机。另外,我国应该建立出资人审计监控体系。美国大多数银行采用在董事会 内部设立审计委员会;德国是以监事会为中心的审计检查制度;日本则实行独立检查人制度。我们可以考虑在村镇银行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建立监事会,共同监管村镇银行的日常活动和资产运作情况。

2.3境外投资者发起视角下的外部监管探究

对于境外投资者发起组建的村镇银行,有关部门要做好前边所分析的监管程序和外部审计,政府和银监会应担当好主要的监管角色,把监管的层次上升到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高度,监管的重点是市场退出机制方面,通过限制外资产权的权利,防止其进行不利于国家利益的活动,防止其在经营失败之后直接逃离的情况发生。

3.结论

现存的村镇银行发起人制度在实际操作上有很大的局限性,本文提出的破解村镇银行发起困难的办法,就是要削弱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的大股东地位,积极引入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自然人、境外投资者。多元化的产权选择是村镇银行蓬勃发展的必然选择。 [科]

上一篇: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浅议 下一篇:广西农产品物流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