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主导作用

时间:2022-10-01 06:07:53

数学教学中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主导作用

如果把小组合作学习看作一部“戏”,学生是“戏”中的主体,是“演员”,教师是“戏”中的组织者,这出“戏”的“导演”。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了保持所谓的权威,既“导”且“演”,结果“演”不精,“导”不明,费力不讨好,苦不堪言。学生的合作交流是否有效,和教师的“导演”功力是分不开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地位就越突出,学生才会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一、教师的合理组织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做好和“戏”有关的组织工作。开始,教师要组建各个学习小组,让小组成员明白自己在小组中主要做什么。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合理的研究设计,将班上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人数4―6人。教师要激发优等生与后进生间相互促进的学习动机,鼓励优等生帮助后进生学习,在帮助的过程中,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享受到帮助他人学会后的成就感。学习小组建后,接着要对组内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小组长一名,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也是教师的好帮手,是小组的“灵魂人物”,每个小组中必须有一名善于表达、酚谥人、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当组长,小组合作交流是否成功,组长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记录员一名,要求有一定的书写能力,负责整理本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成果;汇报员一名,要求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负责向全班汇报小组合作的情况。其余组员,根据需要,合理安排任务,做到“个个头上有指标”,让组员感觉到每次合作学习都是充实而有效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用担心组内有学生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唯我独尊了,也就能轻松自如地组织小组合作。有了老师这个“导演”的前期组织,合作学习就更有实效性。

二、教师的主动参与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应该放任不管,要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交流活动中。在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各小组的学习情况,不断巡视,在小组相互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在关键处及时进行提示和引导,给与点拨和评价。这样教师在指导小组展开合作学习时,不但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能使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的“轴对称图形”时,让小组合作学习后问:折完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一个小组:我们折的是长方形,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我们还折了正方形,我们发现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学生展示)。

师:你们折完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再与其他同学一起研究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吧。

又一小组:我们组发现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也是轴对称图形,有三条对称轴.其他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你们组太厉害了。

学生也展示。

接着老师又来到一个小组指导: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你们多找几个平行四边形折折看。

小组:我们组认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两条对称轴,我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师:观察得真仔细,祝贺你们的发现。

师:还有其它的图形吗,你们又有什么发现?老师又到一个小组指导:我们组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任何一条直径都是圆的对称轴。

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不断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指导学生操作,让学生掌握了轴对称图形有关知识。

三、 教师的引领调控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教师在不断巡视中发现问题要积极地进行组间调控,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安排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学过的这几种形状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由于这个问题与生活接近,学生讨论得异常激烈。我也来到他们中间倾听。发现有几个小组在说到讲台桌上那个墨水盒时,都发生了争论,有的认为那是正方体的,有的则认为那是长方体的。我特意观察了一下那个墨水盒,原来,墨水盒的正面是正方形,侧面则是一个长方形,严格来讲它应是长方体。这个争论的出现,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不能正确区别正方体和长方体。于是我立即决定将原定的下一个有趣的游戏环节取消,改为再一次深入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其间运用让学生观察、触摸、比较等形式.最后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这墨水瓶是一个长方体!”教师及时从学生的讨论中去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环节,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这才是教学的目的。

上一篇:紧扣语文课本实施作文教学 下一篇:分类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