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讲课中的作用浅谈

时间:2022-10-01 05:50:08

情感教育在讲课中的作用浅谈

现代教育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对于教师而言,首要任务就是建构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理念。建构新教师观,其中之一就是作学生的鼓舞者。如何做好学生的鼓舞者?我认为,运用情感的力量,把握情感调动、调节与融合的艺术,创设一种色彩浓厚的情感氛围是前提和保证。

一、情感的调动

(一)表达自己的情感。情感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传感性。好的老师要能让自己的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以达到最佳的感染效果,这就需要作到:

1、从容。授课者要从容不迫,让大家感到自在,既把握着自己又把握着听众。

2、真诚。真诚,表示着信念的坚定,有人说真诚是口才的一部分,要想说服别人首先要有真诚和真情。讲的人情真意切,听的人才会坚信不疑。

3、热情。充满热情的讲授极易调动起大家的情感。因为这种情感包括了教师对学生的满腔热忱,对工作的负责精神以及对自己从事事业的自豪感。

4、激昂。因为激昂的情感会强烈撞击人的思维,令其灵感像火山爆发般喷射出炽热的光辉,精彩生动的语言就会从舌下滚滚流出。

5、权威。权威传递这样的信息:“把你的疑问讲出来吧,我会给你完美答复”。这样种会使学生对你的讲授充满信任,产生信赖感。

(二)交流自己的情感,情感交流产生的共振作用可以消除某些认识过程中的障碍,使师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是创造情感氛围的必要条件之一。

为了达到情感的交流,教师要做好三个注意:1、注意第一印象,讲好开场白,及时用眼神和表情与听课人进行交流,争取赢得学生的尊敬、信赖2、始终保持较好的情绪状态,精神饱满地上课。时刻体现出听众的尊重和关怀,以拉近师生间的感情距离。3、注意控制好课堂气氛。教师要不断观察听课人的情绪变化,掌握起心理活动,使自己和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保持同一基调。

二、情感的调节

控制情感。掌握好尺度:

1、流露程度要适中,语言表达要有余味。

2、起伏波流要自然。一节课中,情感要有起有伏,但起伏的层次不可太多太繁:情感需要反向转换时,应有充分的过渡,不可太急太突然,力避那种大起大落的起伏方式。

3、表达方式要得体,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习惯,选择自然得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情感的融合

学生愉快、热爱、喜欢等这些愉悦的情感是他们学习知识的催化剂,因此,教师应尽量将自己的情感渗透到教学中去,使讲课和学生的兴趣相融合。

(一)用个人的需要激发兴趣,学生听课的兴趣往往和他们个人的需要联系在一起,这是他们自觉接受教育的内驱力。就当前来看,学生接受教育的需要主要体现在:

1、直接性需要。学生意识到自己直接有用的知识,往往非常感兴趣;也会产生亲切感。

2、远久性需要。即把听课接受教育的最终结果与他们的奋斗目标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需要感,表现出学习的毅力和恒心。

3、临床性需要。如临近考试,想听老师对重点问题的解答;自己头脑中有了疑虑而百思不解,渴望老师回答;引起争论不能统一看法,期待老师做出结论等。

实践证明,学生的合理需要越多,满足这种需要的可能性、现实性越大,接受教育的兴趣也就越浓。

(二)用灵活的方法转化兴趣。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描述说:“学生在课堂上常常沉浸在‘教育之梦’里,看着似乎专心致至,其实根本心不在焉,不是在领会所教的教材,而是在想他认为更美妙的东西。”

有经验的教师,往往能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随机应变的教育技巧为媒介,把学生在课堂上“转化了的兴趣”再转变过来。

常用的转化兴趣的手段有:1、别开生面的开头法。用诗歌、故事、谜语等形式来开头引发听课兴趣。2、艺术表达法。把讲、看、听、诵、唱结合起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感官兴趣。3、形象直观法。灵活应用各种教具以及板书、图画、图表、数据等进行讲授,启发理解兴趣。4、循循善诱法。适当运用提问、反问、答问、出思考题等方法激发思考兴趣。5、提纲挈领的结尾法。每课临结束之前,简明扼要地进行归纳,保持持久兴趣。

总之,讲课中善于挖掘师生情感内因,才能体现课题艺术的内在美。

(作者单位:山西省阳泉市盂县清城中学)

上一篇: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与行为问题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化学教学中情境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