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构视角下武威防沙治沙工作的思考

时间:2022-10-01 01:52:22

社会建构视角下武威防沙治沙工作的思考

武威风沙问题是一个社会建构的自然事实。近年来,武威市政府和人民群众在防沙治沙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社会建构视角出发,这些成绩要归功于武威各界在防沙治沙中对自身角色的准确定位。

社会建构论是社会学的一种研究范式,它源于科学知识社会学(简称SSK)的“强纲领模式”,是从社会学角度阐释科学知识内容的社会建构过程。[1]近年来,环境社会学家开始把社会建构论引入对环境风险的研究当中,在承认环境问题及其引发的风险确实存在的前提下,逐渐认为环境风险是社会建构的。[2]多年来,武威的沙尘问题严重威胁着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越来越受到大众媒体的关注,防沙治沙已经成为武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鉴于此,2010年以来,武威市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扎实推进防沙治沙工作,为全省防沙治沙事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已有很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武威的防沙治沙的经验做了总结和提炼。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阅读整理,笔者发现,运用社会学理论分析武威风沙问题的研究者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尝试以社会建构理论为研究视角来探讨武威防沙治沙的成功经验。

武威沙尘问题:一个社会建构的自然事实

武威的沙尘问题不能简单地看作一个与社会无关的自然事实。干旱缺水、沙多林少,生态环境脆弱是武威沙尘问题的主要自然因素,但人口数量的增加、生态文化的缺失、农业生产的粗放开发等人为因素也是引起武威沙尘问题的关键。因此,武威的沙尘问题是一个社会建构的过程。

基于环境社会学家约翰・汉尼根所提出的成功构建环境问题的六个条件,[3]笔者认为,武威的沙尘问题正符合汉尼根所描述的环境问题的社会建构过程。

第一,武威的沙尘问题很早便受到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证实。有关专家已经证实:沙尘暴破坏力极强,一旦形成必然会造成大气污染,影响周边地区的大气状况,有时甚至会出现大范围土雨、泥雨等恶劣天气,对当地生物栖息地的环境也会造成严重威胁。同时沙尘暴的发生一度阻碍了武威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人类环保意识的觉醒使武威沙尘问题受到强烈关注。近年来,媒体通过互联网等媒介将沙尘问题公诸于众,使之成了一个社会议题,被政府纳入了议事日程。

第三,一些醒目的符号和形象的修饰,把沙尘问题摆在了公众视野的最前方。网络上“沙进人退”后的断壁残垣、干裂地面上的枯木树桩、飞沙蔽日后的视线模糊等图片或视频,将复杂的环境问题通过容易被公众理解且具有强烈伦理刺激性的直观形象表现出来,为公众提供了认识沙尘问题的捷径,同时也为存在沙尘问题的地方贴上了醒目的标签。

第四,治理好武威的沙尘能够产生看得见的经济利益。近年来,各级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和防沙治沙的投入越来越多,武威市也在促进沙区发展、改善沙区生活上下了大力气,倡导防沙、治沙、用沙紧密结合,一些防沙治沙项目已经产生了适当的经济效益,带动了武威一些沙区和周边地区的共同发展。

第五,武威坚持依法治沙,全面落实《防沙治沙法》及甘肃省《实施办法》,严格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滥垦滥牧、滥采滥挖、非法占用沙化土地等违法行为。

社会角色合理界定:武威防沙治沙成效显著的关键

近年来,武威市政府和人民群众在防沙治沙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社会建构视角出发,这些成绩要归功于武威各界在防沙治沙中对自身角色的准确定位。

政府:武威防沙治沙工作中的主力和“导航仪”

2013年,武威市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武威市政府为这项荣誉的获得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是防沙治沙工作中的主力和“导航仪”。2010年以来,不论是在资金投入还是在制度保障上,武威市政府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以防沙治沙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投资达到14亿元,同时还完善了一系列防沙治沙的制度设计。建立健全党政领导防沙治沙工作任期目标责任制,将防沙治沙目标作为一项重要评价指标进行考核。坚持机关干部工义务压沙造林制度常态化。制定实施六大措施,即“治污、控煤、抑尘、管车、禁燃、严管”,严格落实“五禁”规定,即严禁违法开荒、打井、在禁牧区放牧、乱采滥伐、野外放火。大规模建设生态移民新村,加大移民新村产业扶贫力度,促使生态移民移得出、稳得住。

专家学者:研究武威沙尘问题的主力军和“智库”

专家、学者依靠突出的学术研究优势,成为武威防沙治沙工作的“智库”。对于沙尘问题,学者们通过调查研究,以专业理论为研究视角,对沙尘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积极寻找防沙治沙用沙策略。在此基础上,不断积累整合研究成果,提出可行性较高的防沙治沙方案,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的专家们便是这些主力军的典型代表。他们坚持需求导向,搭建科研平台,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多次野外实地考察,基本掌握了甘肃沙区的基本情况,获取了第一手基础资料。率先提出“固身削顶”、“拦腰截断”固沙理论,将持续农业的理念引入沙漠综合治理;针对干旱、极旱沙区水资源匮乏的实际,提出旱路治沙新模式;大力推行防沙、治沙、用沙相结合,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治沙,探索出产业治沙新思路。

社团企业:武威防沙治沙的监督者和“助推器”

武威市充分利用一些社团组织和民间力量,开展防沙治沙公益宣传活动,积极引导群众参与防沙治沙,强化公众对于生态环境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保护公众的环境权益。还有一些企业在武威防沙治沙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荣华绿洲生态移民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治沙规模达到20万亩;古浪绿洲生态移民扶贫产业基地治理沙漠6000亩,带动建设2万人的移民绿洲小镇;江苏振发光伏光热治理沙漠6000亩。同时,充分发挥民间组织、企业和志愿者在防沙治沙用沙项目建设中的监督推动作用。

大众传媒:武威防沙治沙信息的传播者和“代言人”

多年来,武威媒体充分发挥其传播、引导作用,大力报道群众身边的防沙治沙典型事件,传播正能量。与此同时,还借助手机、网络等宣传媒介,有针对性地宣传生态保护、防沙治沙等内容,扩大了武威防沙治沙工作的影响力。武威电视台、《武威日报》以及武威市的一些内部刊物经常会刊登或报道武威防沙治沙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及主要成就等信息,为武威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了传播渠道,增强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弘扬了武威防沙治沙的正能量。

人民群众:武威防沙治沙的自觉践行者和“能动者”

防沙治沙用沙的最好方式莫过于促进沙区群众的自主参与,“人”是防沙治沙用沙的核心因素。在武威的防沙治沙践中,面对防沙治沙大业,很多生态移民抱着满腔的眷恋离开了生活多年的故乡,不仅仅是为了生计,更是为了荒漠的治理,为了子孙后代的明天。他们响应政府号召,主动迁出沙区,就是对防沙治沙的自觉践行和主动作为。治沙英雄石述柱和治沙愚公王银吉的感人事迹诠释了群众自觉防沙治沙的决心和信念。因此,在武威防沙治沙实践中,发挥好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是重点。

总结与反思

在社会建构论视角下,武威防沙治沙的成功经验可以总结为:准确界定各个行为主体的社会角色、利益关联及合作方式,建立完善保障机制,充分调动专家学者、社会团体、企业、媒体及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各司其职、各尽其用,才是武威沙尘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的关键所在。

进一步推进沙漠治理,实现绿色发展是摆在政府、群众和社会各界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从社会建构视角出发,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在建构防沙治沙这一社会事实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处理好各个行为主体间的利益博弈,完善其合作机制,营造良好有序的工作局面是今后武威防沙治沙工作锦上添花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推进武威生态文明建设的必修课。

注释

[1]宋建华,吴炯丽.基于社会建构论视角的新疆风沙问题研究[J].实事求是,2016.03.

[2]蔡萍.环境风险的社会建构论阐释[J].兰州学刊, 2008.11.

[3] [加]约翰・汉尼根.环境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P71-P82.

参考文献

[1]火荣贵.实施生态立市战略 提升防沙治沙水平[J].甘肃林业,2017.01.

[2]马顺龙.防沙治沙让荒漠披绿[N].甘肃日报,2016-12-21.

[3][加]约翰・汉尼根.环境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洪长安.环境问题的社会建构过程研究[D].上海大学,2010.

[5]赵世林,王玉琴,陈燕.社会建构论与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大理白族文化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3.06.

[6]宋建华,吴炯丽.基于社会建构论视角的新疆风沙问题研究[J].实事求是,2016.03.

作者简介

任亚萍 中共武威市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学

上一篇:贺州乡村游艺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探索 下一篇:榆林市清算往来汇差资金形成、变化及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