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中存在的干扰因素和护理措施

时间:2022-09-30 07:04:18

儿科护理中存在的干扰因素和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119-01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理中的干扰因素,提升儿科护理质量,总结儿科护理经验,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关键词】儿科护理 干扰因素 护理措施

儿科素称“哑科”,护士面对的不仅是无法表达或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病情和需要的患儿,而且要面对焦虑烦躁,对孩子倍加疼爱的父母等。因此 ,儿科经常是医院满意度较低、医疗纠纷发生较多的科室。怎样才能使他们满意呢?影响护理质量的干扰因素是什么?现对我自己在儿科护理中的一些体会做一些陈述,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一、 影响护理质量的干扰因素

1﹒1 患儿的认知能力有限,护患配合难度大

由于婴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即便年龄稍大的患儿也不会或不能完整准确地表达病情,使护理很难从患儿处获得可靠的病情描述,患儿对疾病不认识,对治疗和护理不理解,又因为疾病的痛苦和家人分离产生的焦虑,恐惧心理,常会表现出不合作和哭闹现象,从而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

1﹒2 小儿免疫力低,病情变化快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免疫力比成人差,而且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尤其是感染性疾病,有可能导致患儿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器官衰竭,死亡等严重后果,因此儿科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配合医生尽快做出诊断,迅速采取安全有效措施,以促进患儿的康复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3 护理人员扮演多重角色

儿科护理人员既要执行患儿的治疗任务,又要担负细致入微的病情观察,生活护理和情感照顾的重任,同时还担负着家长,朋友教师等多重角色。护理人员即是患儿权益的维护者,又是患儿住院期间病情信息的提供者,同时还是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的指导者,可谓多种角色系于一身。

1﹒4 护理内容复杂

儿科护理人员不仅要为患儿进行治疗性护理工作,而且还需要完成大量的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既要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做治疗,检查药物反应,又要注意患儿的安全,卫生,饮食起居,还要做好患儿因住院后由于环境改变且离开家人而出现的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状况的安抚工作……无论哪一个环节照顾不周,都会影响到患儿的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甚至发生意外。

1﹒5 患儿家属的心理状态直接干扰到护理质量

作为患儿家长,在患儿的治疗和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病史的采集和陈述,治疗的依从性等必须依靠家长来完成,家长的心理问题,往往会造成沟通的难度加大,治疗的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具体的家长的心理问题表现为

1.5.1 住院期间由于病情变化产生的紧张与焦虑。表现为对病情变化的反复陈述,要求医护人员不断观察,担心遗漏病情变化,甚至要求转院。

1.5.2 由于长期住院经济负担较重引起的焦虑。表现为不安心治疗,要求提前出院。

1.5.3 恐惧与缺乏安全感

家长对疾病预后产生的恐惧感;表现为对其他相同疾病患儿的预后敏感,尤其是急、重危患儿的家长,表现得很悲观,避免说一些关于生死的问题甚至字眼。

1.5.4 由于心疼患儿而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的检查产生的恐惧感;表现为患儿在接受检查和治疗时,家长表现出不敢看或者躲开的行为。

1.5.5 怀疑和不信任

对疾病的不了解引起的对治疗方案的怀疑。表现为拒绝配合医护进行治疗。

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表现为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的不信任,要求更换主管医护人员。

对医院治疗环境和治疗能力的怀疑。表现为挑剔住院环境和设施,要求转院等。

根据以上患儿及家属的个体特点和表现,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护理措施

二. 护理措施

2﹒1 入院时的心理护理

首先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的接待患儿及家属,介绍病房环境,医院的管理制度,医疗生活设施等。介绍同病室的患儿及其亲属,帮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和适应环境。消除患儿及亲属对医院环境的恐惧,紧张心理。

2﹒2 让患儿亲属有知情权,消除家属的焦虑情绪

对于患儿的病情,必须要明白的告知其亲属,让其认识疾病,对患儿亲属的反复提问要耐心倾听,解释,减轻心理负担,正确面对现实。除了满足他们的生活要求外,重要的是满足他们的心理要求。另外要注意患儿亲属之间的焦虑情绪相互渲染影响。因此在患儿病情出现好转或某一项检查有所恢复时,应及时告知家长,借此鼓励家长治疗的信心。

2﹒3 要有慈爱之心

在对待一些异常姿态或有生理缺陷的患儿,不能取笑奚落,要注意保护患儿的自尊心,更多的给与赞赏和鼓励。使其在家长的配合下树立信心,从而配合治疗和护理。医护人员应仪表端庄,举止得体。对患儿亲属要尊重,不能直呼患儿的床号,而应亲切的呼唤其姓名或小名。主动接近患儿亲属,耐心倾听他们诉说的种种顾虑和不满,回答问题态度要和蔼,对于一些家属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应予理解。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耐心解释,劝告,避免发生冲突。

2﹒4 敏锐观察,勤巡病房

由于儿童不善于表达和不能主动呼唤医护人员,所以护理人员要做到勤巡病房。特别是值夜班,更不能麻痹大意,要求护理人员要勤快,做到“腿勤、手勤、眼勤、嘴勤 ”。时时处处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精神状态,吸允能力,大小便性状,皮肤颜色,啼哭声音的变化,并认真分析,作出判断,及时为医生提供病情变化的信息。

2﹒5 增强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之间的信任感

患儿的主管医生及护士要尽量固定,少作变动。以取得信任,如果要做人员变动时,提前与患儿亲属沟通。另外对一些处于频死状态的危重患儿,其亲属尤其恐怖悲伤,他们害怕失去患儿。此时,医护人员应在积极抢救的同时婉转的讲明不良的预后,并安慰他们,帮助他们正视现实,对患儿死亡或终身残疾等后果应有心理准备,鼓励他们开始新的生活。

2﹒6 注意安全,严格管理

儿童均有好奇,好动,乐于探索的特点,因此,患儿住院期间的安全问题也成为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比如,护理人员离开病房时,一定要将护栏提起并固定妥当,以防患儿坠床。病房门户要严格管理,避免患儿走失。病区内不能摆放锐利物品,房门需设防夹装置,避免患儿碰伤,夹伤。桌面不能铺台布,以防拽脱台布后桌面的物品坠落砸伤。病房内不能放置暖水瓶及热水杯,以防烫伤。治疗室,换药室要严格管理,不能让患儿自行进入。对免疫力低的患儿进行保护性隔离的同时,要注意避免消毒措施,消毒剂的使用,对患儿安全造成的不良影响等。

2﹒7 随时给予健康指导和健康宣传教育

护理人员在执行患儿治疗任务的同时,还要对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由于大多数患儿家长担心病情变化,顾虑重重。护理人员要理解患儿家长的心情,急家长所急。除了充满爱心,还要耐心的与患儿及其家长沟通,并且以精堪的技术操作来取得家长和患儿的信任与合作。此外,护理人员在做治疗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比如治疗用药时不要哄骗,恐吓患儿。而要用孩子能懂的话语向其耐心说明,积极鼓励,以取得理解与配合。避免染上说谎,不诚实的毛病。对于家长不当的做法也应恰当阻止和引导。

2﹒8 护理人员具有超强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业务素质

大家都知道,一个患儿住院,有四个家长陪同,如果不能一针见血,就有四双眼睛盯着 你,这时,你一定要保持镇静,才有可能第二次穿刺成功。要不然,自己的心情受影响后,越打越着急,完全就不能穿刺成功了。所以,对于儿科护士来说,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业务水平

2﹒9 护理时动作要轻柔

测体温,脉搏时,要亲自为患儿夹,同时用手抚摸患儿,使患儿感到护士不仅仅是打针,发药时带来的痛苦,而且还有温柔的一面。扎头皮针注射时,应取合适的搬动患儿头部,翻转头部时动作要轻柔,并用手指抚摸头皮,仔细认真地选择合适的血管。轻柔的动作,不但可以提高成功率,还可体现我们高度的同情心,爱护之情。易被患儿及家属接受,与我们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刘红﹒儿科护士的沟通技巧〔J〕《齐鲁护理杂志》2002年第12期

[2] 孙爱芳,徐超 浅谈儿科互患沟通体会〔J〕 《医学信息》2011年07期

[3] 楚立云;王颖;护理应考虑患者实际所需〔N〕《健康报》2011年 10期

上一篇: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的防治与护理 下一篇:TST术后疼痛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