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旗帜引领新包钢

时间:2022-09-30 02:26:01

绿色旗帜引领新包钢

近年来,包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提高到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高度,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懈打造“绿色包钢”,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包钢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作为国内第一个钢铁生态工业园区规划通过了国家环保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包钢被列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之一,正在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进行全国示范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

由于包钢集团近年来加大产品结构调整,钢铁产能大幅提高,钢铁渣、粉煤灰、除尘灰(泥)等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也随之激增,每年大约产生铁渣尾渣380万吨、钢渣尾渣120万吨、粉煤灰18万吨左右。如不妥善处理、回收再利用,不仅内部运输成本加大,还会对当地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还将制约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发展。包钢集团将再利用固体废弃物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了对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开发。包钢集团对企业所产生的冶金固体废弃物实行集中、专业化管理。钢渣尾渣用于生产矿石渣微粉、包钢厂内各工地回填、修路、制作钢渣砖,加工成碎石代替混凝土骨料建筑材料等。扩大高炉水渣的综合利用范围,由原来单一的水泥原料粗加工拓展到矿渣细粉深加工、民用建筑楼顶隔热层、公路柏油沥青骨料、水泥参合料、微晶玻璃原料等,企业钢渣尾渣、高炉水渣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将粉煤灰、除尘灰(泥)主要用于制砖,成立了恒之源新型环保建材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每年可消化粉煤灰4万吨、钢渣尾渣20万吨、高炉水渣10万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我们生产出来的地砖,比不用固废生产的砖每平方米成本能低2元,生产墙体砖的成本每立方米能低出10元左右!”公司总经理杨怀玉自豪地告诉记者。恒之源公司是包钢“十一五”以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包钢”的一个缩影。目前,包钢集团正全力开展高炉渣综合利用项目研发,力争实现新高炉渣全量资源化,沉积渣逐步利用资源化,最终实现高炉渣全部利用的目标。

一、清洁生产:企业发展的绿色承诺

清洁生产就是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清洁生产抓住了防治污染的关键,即从源头抓起,从生产过程抓起,以避免污染后再治理的被动局面。为此,从1994年我国对企业提出实施清洁生产的要求以来,包钢积极把清洁生产理念付诸生产实践,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一跃使包钢从污染较重、设备落后的企业成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之一,树立了企业的绿色形象。

在治理老污染源方面包钢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氟污染是包钢的特异型污染。为降低氟污染,包钢历时十多年进行选矿工艺攻关,采用“弱磁―强磁―反浮选” 新工艺进行改造后,使铁精矿含氟量从1993年的2.3%下降到目前的0.5%以下,使进入后道工序的氟减少了三分之二;同时烧结外购无氟铁精矿配加比例达到40%以上,球团实现全无氟生产,以减少排氟量;采用半干法除氟脱硫净化新技术,以消除湿法除氟工艺产生的废水所造成的二次污染,如新建265平方米烧结机,环保投资8000万元,采用了德国半干法除氟脱硫技术。为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建成投运了每小时10万立方米、5万立方米和8万立方米的煤气脱硫净化设施,可以脱除荒煤气中的硫化氢、氰化氢、氨等有毒有害气体,大大减少了燃烧焦炉煤气排放的二氧化硫,同时可回收大量焦油、萘、苯、硫铵、硫磺等高附加值煤化工副产品。淘汰炼铁厂1号、2号烧结机,每年可以减排二氧化硫8000吨、废水150万吨。目前包钢外排废气污染源基本得到治理,废气中的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烟、粉尘是钢铁企业生产中老大难问题,但却直接关系到职工的健康。包钢投入了几千万元进行治理,在钢铁产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烟粉尘排放量逐年降低。车间里变得干净清爽了,职工的干劲也更足了。投资1.6亿元建成的污水处理中心,每小时可处理污水6000立方米,使包钢的水资源管理由单纯的末端治理转向全过程控制,既减少了黄河取水量和达标废水外排量,还大大提高了回用水的回用率。在焦化厂先后新建和改造完成了两个具有国际先进工艺水平的废水处理装置,设计能力达到小时处理工业废水470立方米,其中小时处理工业废水350立方米的酚氰废水处理装置,是全国焦化企业最大的单套废水处理设施,目前各项指标已达到国家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水平。

遏制新污染源的产生是实现清洁生产的重要保障。包钢在所有新项目建设中都严格贯彻了环保“三同时”制度。如4号高炉环保投资达1.36亿元, 5号焦炉环保投资6000多万元,薄板坯连铸连轧厂环保投资2.03亿元,以及目前新建成的6号高炉、冷轧薄板生产线和9号、10号焦炉等均采用了先进的环保治理技术,投资大、效果好,切实斩断了新污染产生的源头。

包钢在清洁生产方面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包钢是国内首家在2200立方米以上大高炉采用煤气干法除尘工艺的钢铁企业。2007年包钢6座高炉全部实现了煤气干法除尘,并成为全国大钢中第一家全部高炉采用干法除尘工艺的企业。干法除尘工艺除尘效果显著,并可大量节约水资源,提高TRT余压发电能力,改善了高炉冶炼条件,降低了焦比,提高了热风炉的使用寿命。因此,包钢高炉煤气干法布袋除尘工程获得了2008年度国家重点环保实用技术示范工程殊荣。转炉干法除尘是目前冶金行业 “三干工艺”中最难的工艺。包钢是国内首家采用“奥钢联DDS法”进行转炉干法除尘改造的企业,效果非常显著。过去薄板厂冶炼部车间里因为湿法除尘效果较差,经常是烟雾升腾,采用干法除尘后,烟尘含量由原来的每立方米350毫克降到11.7毫克,同时节水节电显著,转炉煤气回收量也大幅度增加,回收的除尘灰则返烧结实现再利用。干熄焦技术目前已成为钢铁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重要新工艺。包钢新建成的5号至10号焦炉配套干熄焦系统投资5.4亿元,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约16万吨,同时还可利用红焦炭的热量生产蒸汽及发电,具有显著的节能环保作用。5至8号焦炉配套干熄焦改造项目是包钢实施清洁发展机制(简称CDM)的第一个项目,也是已获国家批准的CDM项目中第一个熄焦领域提高能源效率的项目,标志着包钢节能环保工作走向了国际化合作道路。包钢还投运了两条管状带式输送机输送精矿和澳矿粉、干馏煤等原料,起到了消除粉尘污染、节约运输费用的作用。并开展了高浓度、长距离管道输送白云西矿精矿浆工程,工程建成后将有效避免铁矿石运往包头选矿形成的道路污染、粉尘污染和水污染,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稀土生产方面,包钢与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合作开展稀土清洁生产新工艺研究,并共同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稀土资源的清洁冶金技术与工业规模示范工程”。实验表明,以浓硫酸低温焙烧分解包头稀土精矿工艺为基础,可以从源头上解决稀土湿法冶炼过程中的“三废”问题。

二、节能降耗:观念变革带来的绿色效益

循环经济引导了包钢发展观念的变革,节能降耗不再是生产经营的细枝末节,而是成为了重要环节。高度的重视带来了显著的成效。2005年,包钢吨钢综合能耗实现892千克标煤,2009年,降至717千克标煤,同时入炉焦比降至406.8千克标煤,铁钢比为0.96,创历史最好水平。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节能降耗为包钢创造了巨大的“绿色效益”。

余热、余能利用创造大效益。包钢在全部高炉上应用了TRT余压发电装置。2009年,包钢TRT共发电3.92亿千瓦时,吨铁发电量达40.00千瓦时,处于冶金行业领先地位。截至2009年底,TRT系统已累计发电超过12.37亿千瓦时,创效超过了5.23亿元。焦炉干熄焦系统发电量也达到了2.62亿千瓦时。 新建成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工程(CCPP)利用富余煤气发电,年发电约18.4亿千瓦时,年可创直接经济效益4亿元以上。2009年,包钢自发电达到18.7亿千瓦时,减少外购电费支出11亿元以上。包钢在转炉全部实施了煤气回收,2009年,转炉煤气回收量达到8.26亿立方米,二炼钢体系已实现负能炼钢。富余煤气的利用是钢铁企业节能降耗并减少放散污染的重大课题,也是包钢节能工作的一大亮点。近年来,包钢先后完成了热电厂4号、8号和9号锅炉改烧煤气改造,以煤气替代燃煤,每小时可利用高炉、焦炉煤气46万立方米,年节约燃煤70万吨,减排烟、粉尘6125吨、二氧化硫7000吨,年降低成本约1.3亿元。之后包钢又建成两台130吨/小时全烧煤气锅炉,同时配套两台2.5×104千瓦/每小时发电机组,每小时可烧24万立方米高炉煤气,约可发电3300万千瓦时。2009年,共消耗高炉煤气64.4亿立方米,同比多烧6亿立方米,焦炉煤气用量达3.12亿立方米,同比多烧0.52亿立方米,大大降低了煤气放散。对1号、2号麦尔兹窑实施改烧煤气改造后每小时可利用转炉煤气1.9万立方米,每年减少用煤4万吨,减排烟、粉尘180吨、二氧化硫1600吨,年创直接经济效益800万元。新建的3号麦尔兹窑大幅度提升了转炉煤气利用率,达到每小时1.7万立方米。特钢分公司30万吨加热炉经过改烧煤气改造,年减少煤耗2.5万吨。此外,钢坯热装热送、鱼雷罐车输送铁水等措施也有效地提高了余热余能利用率。

双管齐下优化水资源循环利用。提高中水回用、降低黄河新水消耗是最实用的招法。在总排污水处理中心使包钢水资源管理实现向全过程控制转变的基础上,努力加大中水回用,铺设了7300多米回用水管道,并利用其它工业水种备用管网,形成约13.6公里中水主干环网,厂区绿化全部改用中水;通过带钢厂、热电厂等单位将生产用水改为中水,年利用中水达2438万吨;各单位厕所、浴池更换为节水型器具。节水作用最大的是新技术的推广应用。2007年6月底,包钢高炉煤气除尘全部由湿法改造为干法除尘,高炉煤气洗涤水处理系统完全退出运行,每年节约浊环水5725万吨,减少新水补给280万吨,使外排水中铅、锌、氰化物等因子稳定达标,提高了外排废水达标率。热电厂4号、8号和9号锅炉改烧煤气后年可节约新水350万吨;投资3亿元建设的5-8号焦炉两座干熄焦工程,年可节约新水100万吨,创经济效益1926万元;转炉除尘由湿法改为干法后,用水量大幅度减少;新建成的两台130吨/时全烧煤气锅炉与两台25兆瓦汽轮发电机组采用无水冲灰工艺,年节约新水43.8万吨;薄板厂冷轧酸轧工艺酸洗段酸洗槽水封水由原来的工业生产水改为除盐水,每天可节约新水300吨左右。优化水资源循环利用使包钢的节水工作取得了突破,包钢的钢产量由2001年的421万吨增至2009年的1006万吨,增长了138%,但吨钢耗新水由2001年的25.3立方米降至2009年的6.72立方米,降低了73.4%,实现了增产降水,2009年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94.46%。

从小处着手实现全方位节电。包钢在17个单位安装了时、光控照明自动控制装置,并在选矿厂等主体单位安装了4000余盏节能灯具,灯具减少一半以上,功率减少60%;低压变频节电项目在炼铁、给水等厂安装调试了17台套;高压变频器节电项目经过专家组的现场调研和考察论证即将安排实施;更换了59台节能型变压器,并对各单位40余台变压器的运行方式进行调整,同时通过调整供电电压等级、提高功率因数、治理电网谐波污染、控制最大供电负荷等手段,实现了全公司系统节电。

三、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的时代新篇

包钢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由于历史原因,过去的生产是高开采、低利用的粗放型模式。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各种废物的堆积量不断增加,如不加以开发利用,不仅要占用更多的土地,对环境的影响也不断加大。包钢对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综合利用调查、测试、科研和试验,编制了《包钢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规划》,初步探索出了适合包钢的综合利用经验和途径。

2004年,包钢组建了冶金渣公司,加大冶金渣的综合开发力度,现在已形成利用钢渣年产140万平方米路面砖或14万立方米墙体砖的生产规模,年可消耗钢渣15万吨。2004年以来,包钢对历史存留的约120万吨陈钢渣(10年以上)进行了开发利用,其尾渣用于内部工程回填、道路建设约104万吨,修筑钢渣道路14万平方米。目前钢渣基本实现了零排放。包钢建成了年产冶金渣微粉80万吨的生产线,所生产的矿渣粉、钢渣粉将用于水泥、砼掺料和建材制品原料,带动下游产业的发展,形成以钢铁渣为主料、粉煤灰为辅料的建材产业链。对于水淬高炉渣,包钢采用磁选工艺分选渣铁后,其渣铁返烧结工艺利用,尾渣则用于建材行业。目前包钢高炉水淬渣全部用于水泥掺合料和地面砖等建材行业,根据包钢铁渣的实际情况,逐步开辟了高炉重矿渣在混凝土、道路、矿渣棉及建材制品等领域的利用途径。

含铁尘泥及含铁废料的综合利用效益十分可观。包钢通过采取螺旋流槽重选加磁选的复合处理工艺,对瓦斯泥进行提品位、降杂质处理,可生产出符合要求的含铁物料,尾泥可全部用作建材原料,从而使包钢的含铁尘泥全部达到了返烧结工艺利用的条件,解决了瓦斯泥多年来占地堆存污染环境的问题。2009年,包钢共利用含铁尘泥103.77万吨。目前,包钢还完成了含铁尘泥冷固结球团工业试验,建成了年消耗含铁尘泥30万吨的生产线,不仅可以消耗掉当年产生的含铁尘泥,而且用3到5年的时间,就可以“吃”完库存,具有很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四、包钢工业生态园区循环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

(一)以资源为依托的老钢铁企业的特点加大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难度

包钢是在建国初期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中建立的,其所有的生产方式、生产设备都是以产能最大化为中心,从现在来看可以说纯粹是高污染高耗能的粗放式生产。因此,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下,原有的生产模式必然使其面临比其他企业更大的困难。目前,内蒙古西部地区循环经济发展较好的主要有包铝、蒙西、棋盘井和包钢。包铝属于铝加工企业,由于不包括采矿环节,而且铝加工产业链比较简单,因此循环经济的发展相对比较容易;蒙西循环经济园区走的是循环经济设计的道路,整个园区就是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设计的,只要后来进入园区的企业符合园区的准入标准,整个园区就能实现循环经济,而且园区比较小灵活性比较强;棋盘井的鄂绒集团由于是新建的企业从一建厂就采用高新技术的环保节能设备,为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与之相比,包钢集团作为大型的老钢铁企业,其循环经济发展必将是建立在逐步消灭老污染源、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施的基础之上,甚至是与之相伴随的,而且在实施循环经济过程中,观念的转变、软环境的建设都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包钢发展循环经济的难度。

(二)资金问题成为包钢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障碍

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尤其是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引进技术设备需要资金,废物处理需要资金,生态保护还需要资金。在包钢,这些资金的来源除了正常的产品销售收入外,还有两个来源,一是废弃物转化为商品后产生的经济效益,如钢渣制地砖等建筑材料;二是节约的废弃物和排污成本,如废水处理后循环利用。但目前由于初次资源和再生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同,使得原材料的价格显著偏低,而在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中,原材料的回收、加工的环保成本却很高,如果再没有国家的一些相应政策的扶持,根本无法与原材料加工产品相竞争。包钢的钢渣砖就是因为在价格上无法与黏土砖竞争而无法进入市场。此外,政府部门由于种种原因也缺乏对老钢铁企业的资金支持。资金的缺乏使得包钢只能分阶段的对原有高耗能,高污染的设备和工艺进行改进和更新,大大减缓了包钢循环经济发展的速度,成为包钢循环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巨大障碍。

(三)各级政府缺乏支持循环经济企业的有力政策

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循环经济发展主要靠厂商自愿选择循环经济模式来实现。但这并不代表政府在循环经济发展中不必发挥作用。通过包钢的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并没有切实发挥自己的作用。首先,国家政府的一些支持政策过于笼统。比如国家的整个资源利用目录(在国家资源目录里的产品,就可以享受国家的一些减免税政策)至今都是南方、北方一个政策,不符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其次,地方政府缺乏一些与生产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产业性政策扶持循环经济的发展。再次,地方政府在对国家的一些扶持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比如,国家为扶持矿渣砖的生产,对黏土砖的生产进行收税,从而抑制其产业规模的扩大,政策是好的,可地方政府执行起来却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尤其在制砖过程中,国家规定加入35%的粉煤灰就可以享受优惠政策,而一些小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不同程度的加一些粉煤灰便通过“公关能力”争取到了国家的优惠政策,进而大大降低了成本,这就使得包钢生产出来的重矿渣砖由于在成本上竞争不过黏土砖而无利可图。

五、推进包钢工业生态园区循环经济深入发展的对策思路

(一)必须走循序渐进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作为大型老钢铁企业的包钢经过多年的发展具有“大”和“老”的特点,一方面生产规模较大,员工较多,企业办社会的现象也较严重,严重影响了企业改变生产方式的速度。另一方面大的生产规模也使得企业在设备更新过程中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这就决定了老钢铁企业不可能像刚起步的新企业一样,通过设计循环经济的产业链整体完成向循环经济生产方式的转变,而只能逐步地、有计划地淘汰高能耗、重污染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引进先进的、节能、环保的技术设备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多渠道筹集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

对于大型老钢铁企业包钢来说,目前正处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各方面需投入的资金较多,而且在短期内经济回报较低,为此必须采取相应的资金筹集措施。首先,继续研发有利于自身循环经济发展的项目,争取国家的项目扶持资金。其次,扩大对外开放,争取外资投入。一是加强同大的外资企业的合作,争取高新技术和外资的投入;二是以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的名义,争取国际上、政府间优惠贷款的支持。最后,将发展循环经济、厂区绿化建设与工业旅游结合起来,开展具有西部工业特色的旅游观光项目,不仅能够带来丰厚的收入,而且可以通过游客的参观游览,使包钢获得更多的社会影响力和企业知名度。此外,还可以通过发行实施循环经济债券的形式,向广大民众筹资。

(三)应将循环经济发展与企业转型相结合

以资源为依托的包钢,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一直将资源作为其核心竞争力,依靠资源开发带来的低成本优势获取利润。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这种竞争方式并不是长远之计。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要想使包钢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教训为鉴,提前做好转型的准备。因此,在改进设备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应积极培育以技术为支撑点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钢铁生产的结构层次,逐渐向生产高技术附加值的高端钢转型,通过提高技术含量减少对资源的依赖性,避免未来出现资源紧张时面临的尴尬境地。

(四)政府必须在循环经济发展中找好自己的位置,真正有所作为

首先,政府应通过各种方式给予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以资金支持。政府在对企业进行资金支持时,应充分考虑不同企业的特点,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扶持。对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促进区域内部协调发展的企业或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在资金的支持方式上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比如物价补贴、企业亏损补贴、税前还贷、贴息贷款、环保补贴等。此外,政府在给予技术研发资金支持时,应避免急功近利的态度,必须从扶持地方特色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给长期的基础性科研工作更大的支持。

其次,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在循环经济中的职责分工。地方政府应设立负责循环经济各事项的相应部门,必须使各部门明确自己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具体职能,做到分工明确。还应在更高层次上建立一个统一协调机构,协调循环经济实施过程中出现新情况时各部门的协作与分工,以便能切实创造和提供一种有利于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政策环境。此外,相关部门在执行政策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办事,一定要为循环经济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上一篇:民族地区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