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新课件学生主要作用的课外延伸

时间:2022-09-30 01:15:37

政治新课件学生主要作用的课外延伸

一。课前参与,自主探究。

政治新课改下引导学生的课前参与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政治新课程的内容立足生活,并且时代气息非常浓烈,而教材的编写很多内容往往滞后于生活。老师认真备教材、备学生,“未雨绸缪”式地设计多种教学方案,有很多时候也不能将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备入教案,学生的课前参与,师生交流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老师备课中的缺陷。如学生可以在课前或自主学习教材,提出质疑;或自己通过书籍、网络、咨询等收集有关资料;或在生活和社会中寻找有关信息来弥补政治课教材观点或实例的滞后性缺陷;或按照教师布置的思考题,做好准备;或动手制作相应教具,准备课上运用,这样也为课堂教学奠定一定的基础。

1、教师在课前向学生公布教学目标和内容。传统布置预习任务更多的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要学的内容,往往忽视教学目标的告知,有些老师甚至认为教学目标只是为老师备课所用。教学内容课前布置固然重要,然而我认为教学目标的公布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目标把“课程标准”要求具体化,教学内容明晰化、能力要求层次化,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公布往往给学生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特别是政治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完全立足于社会生活,给高中学生有更多的亲切感,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前探究情趣。如新课程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框的教学要求指定如下:①基本要求是“了解并比较几种主要消费心理所引发的消费行为,理解理智消费的四大原则,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②发展要求是“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拟订一份家庭消费计划,并结合自己的行为,说明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那么老师公布教学要求后,学生就会明白本框内容的重点是理智消费,由于内容的生活化更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心自己、关心家庭,老师公布教学要求后,学生们就立即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瞧!其实学生也非常关心社会生活。

2、教师在公布教学目标和内容后,就课堂模式征求学生们的意见,而后进行参与任务的分配。比如《价格的变动的影响》课堂学习前,我先将探究主题告知学生,引导他们在课前相互交流看法(包括教材的编写、事例的选择及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等)。学生明确了教学目标、研读了教学内容后将这课时的课堂模式定为活动课,并且确定政治课代表为课堂主持人,并分组任务落实至人。在此阶段参与中,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涨,几个负责人,充分“挖掘”班级人才:负责上网查资料的、负责去图书馆阅览室查资料的、负责小品表演的、负责道具准备的、负责社会调查的等等,真正全员参与、做到“人尽其才”.后来同学们推荐代表在课前与教师交流,他们还编排一些节目,也拿着他们收集的资料让我帮忙一起做课件。我发现无论他们收集的资料还是编排的节目都来自社会生活,甚至也有发生在他们自身身上的案例呈现,比教材的事例更加鲜活。

3、在正式课堂前,学生还就他们发现的一些新问题及解决措施与教师商讨,可见他们是多么在乎自己的“作品”!如在学生在他们的“课堂设计”中设计了一个“快餐盘与羹匙的关系”来说明“商品的互补关系”知识点,教师就该提示他们:生活中人们是否都用他们作为进餐的工具?通过类似的提示使他们明白在找事例时,既要立足生活又要具有普遍性,使其说服力更强。又如学生设计的关于“MP3、MP4的生产市场”来说明“价格变化对生产的影响”知识点,当学生介绍了他们的设计思路后,教师也应该给他们适度的评价。在这一环节,教师既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肯定表扬,又要给予他们中肯的建议,使学生的思考、辨析能力不断得以提高。实践也证明,高中学生非常乐意课前参与,使自己“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并且学生课前的精心参与为精彩的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后拓展,提升能力。

课后拓展是指课后学生结合课内所学知识进一步通过查资料、社会调查等形式扩展所学内容。政治课的学科特点要求我们要把教学延伸至整个社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政治新课程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指出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后拓展的具体方法有:

1、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学生在课外通过社会调查、写论文报告等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开展专题性的研究,学生以所学知识,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和人类的前途,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研究性学习符合高中生心理特征,有利于高中生较好的发展。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研究专题,然后由学生自主参与社会调查,搜集有效信息资源,再通过学生自己建构专题性知识网络,综合提取学科的主干知识并给予发展,从而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学习后,教师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课题如:“寄宿制学生消费结构分析”、“现代消费方式与勤俭节约”和“中学生消费之我见”,通过学生自主选择进行多种形式的研究,学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这一连串的研究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大限度地发挥。或许他们的研究成果显得还有些稚嫩,然而与他们的研究过程比起来,研究结果是否理想就反而不重要了,因为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获得了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获得的能力,这将对他们终身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哲学家莱辛说过:“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要选择寻找真理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自己去进一步探索、去辨析、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同时,教师要采用各种切实有效的手段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样有助于学生分析、综合、发散、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得以发挥。

2、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课程标准》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的建议有:社会调查研究、参观活动、课外讲座、参加生产劳动、社会服务活动、撰写小论文等。课外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探究活动,它提倡的是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学科学、重实践。课外实践活动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得到最大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成长,在参与和合作过程中融入社会,在认识自我和重塑自我中发展并成才。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任务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文摘、百科全书等)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政治新课程立足生活实际,因而教师可以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工厂、农村、银行、保险公司等社会资源以及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在学习“投资理财”的知识后,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对零用钱进行支配,从而培养他们理财、消费能力;有条件的还可以让学生在股票、市场上进行一定的项目实践,进行投资实验,提高投资的能力等,然后指导学生对实践中所得的文字资料进行审查、分类、汇总,并运用政治、数学等有关知识进行加工,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将理论同实践相联系,使书本知识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易懂。这样更能体现政治课的时效强、内容真、形式活的特点,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理解能力。学生们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实践活动使我们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而且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得到运用,深刻感到不仅需要文科知识,也要理科知识,并且锻炼了综合能力。”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并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和交流。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高中政治实践活动的实施,可以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在实践中提高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能力,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与体验。

3、开展课后评价。新课程理念要求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就是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因而老师要不断完善对学生的政治课学习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手段让学生参与课后评价,评价体系应该从学生的长远利益出发,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策略,坚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新的评价体系的形成。探索新的政治课学习的评价手段,注重对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评价,注重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除了常规性的评价以外,可以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评价他们自己的课堂学习、作业、合作表现及社会调查实践成果等。如《经济生活》模块学习的每个阶段,让学生有意识地记录自己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变化。如在学习消费知识、投资理财知识、创业知识、经济维权等知识之后,不妨要求学生联系生活与自身实际写写体会,也可以进行课外访谈、交流。如有同学在谈他精打细算的事时,吃肯德基,如果注意从报箱、商店等地方收集优惠券,一个汉堡包加一杯可乐就会省下4元钱;购买衣服时“货比三家”,或进行“团购”.通过同学间的访谈和交流,可以进行相互间评价,给自己和他人的经济生活能力“打打分”,教师也将这些精彩的过程评价列入日后学生学分评定之中。

4、开展学习反思。新课程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反思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学习反思是学习者以自己的学习活动为思考对象,自觉主动地对自己的行为、决策、情感以及学习结果进行反省和调控,是学习者提高自我察觉、自我评价水平,促进学习能力发展并使学习活动顺利开展、促进学习活动优质高效开展的重要途径。事实上,学生“学会对自己智慧活动进行反思和有效的自我调节,是智慧成熟的标志,这样才能促使自己的学习活动主动发展。”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必须有对自身学习活动进行反思的意识,养成对自身学习活动反思的习惯,提高反思自身学习活动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才会主动有效地调控自身的学习过程,改善学习策略,进而促进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更好地明辨是非,从而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为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外通过写学习心得、学习日记等方式进行知识技能的反思、过程与方法的反思、对学习情感的反思;指导学生进行作业的点评反思,让学生进行作业的讲解;指导学生利用《成长记录袋》形式进行阶段性反思,在记录袋中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些栏目:我参加的综合实践活动、自我发展评价、我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我最得意的作品等;指导学生进行期中、学期反思小结;指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此外还可让高中学生参与命题,参与教师的学科课题研究工作,使其主体作用在课外得以真正地延伸!.

对于政治新课改下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外延伸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作为政治教师应具有大胆改革的精神,要相信学生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群体,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他们的主体作用真正得以发挥,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让学生感受政治学科与时俱进的学科魅力,完全真正地融入社会、融入生活,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意识、政治素养!

上一篇:民营经济工作大会县长发言稿 下一篇: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