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美”在哪里

时间:2022-09-30 11:31:13

舞蹈“美”在哪里

摘 要:本文从舞蹈意境的内涵、种类及创作手段等,进行分析归类,对舞蹈作品中意境的创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关键词:舞蹈 意境 美

“美”的作品其中不乏有如诗画般的意境。舞蹈作品的意境,就是舞蹈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舞蹈的意境有许多种,一是心态意境。心态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状态,喜、怒、哀、乐等心理活动的表露形式,在一定的范围里,标志着社会某一民族或个人的精神斗志。二是生态意境。舞蹈从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原始状态起,就由各种物体打击出各种节奏来伴随,而打击出来的节奏也正是音乐的原始状态。舞蹈艺术发展到今天,更是与音乐难舍难分。舞蹈音乐属于音乐的一个品种,它通过音乐塑造的时空和舞蹈的形体动作珠联璧合,使观众同时从听觉和视觉两条审美通道去欣赏同一作品。三是情态意境。情态,顾名思义是指“情”和“景”的交融,“情”是人所为,“景”是客观存在,两者统一形成动态情势。在舞蹈意境创造过程中,情景交融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结构层次表现为:景――情形――象――境(意境)。

景是舞蹈作品的特定时空,是舞蹈作品中触发人物情感的外部环境。舞蹈作品中的景,有时虽然也使用一些灯光、布景来衬托,但主要是依靠舞者虚拟性、假设性的舞蹈动作与姿态的连续变化过程来描绘和表现。情是舞蹈的原动力,即舞蹈作品中人物行动的内在驱动力。没有情,就无法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意境中的意,实质就是指人物的一种情思、情志和情意。只有情真,才能意浓;形即人体的外部形态。人物见景生情,到情随景迁、情动于中,才能手舞足蹈。自然形态的手舞足蹈,还不能算是舞蹈,只有按舞蹈艺术规律加以提炼、节律化、造型化,具有一定形式美感的动作,才能称之为舞蹈,才能成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舞蹈动作。象是形的凝练与升华,能准确、鲜明刻画人物个性和饱含人物激情的外部形态,是姿态造型和运动过程组合有序的动态形象。境(意境)是情与景的交融,能引起丰富的艺术联想和想象,以达到“象外之象”和“景外之景”的艺术境界。

所谓“象外之象”和“景外之景”,是说意境不在象内、景内,而在象外、景外。所以,意境是由实境和虚境两个部分构成,虚实相生,乃成意境。实境是舞蹈作品具体描绘,直接表现的那些实在、可视的有限的“象”,即象外之象的第一个象。而虚境,则是由这个象,所引起观众艺术联想的“象外之象”和“景外之景”所达到的艺术境界。而情真需要创作者对民众生活有深刻的体验,意深则需要艺术家们对社会生活有高屋建瓴的理解和认识,只要情真意深,形象必然丰满,作品的哲理品格也便会透过情节自然浮现出来

现代著名美学家苏珊•朗格说:“艺术家表现的决不是他自己的真实情感,而是整个人类的感情”。这种以整体探索、整体洞察、整体把握为背景,将哲理与情感融为一体的艺术,毕竟在更清醒的理性和更深沉的情感上观照了人类整体,而成为一种更高层次的艺术。舞蹈的情感是细腻的,它所创造出来的意境亦是独特的。著名舞蹈家贾作光很精辟地论述了这个观点:“意境就是景与情的交融,客观的境与主观的意完善结合。”在这里,它包含着两个方面:“意”,犹如一首诗;“境”,犹如一幅画。人们之所以,一遍又一遍地竞相观看《天鹅湖》,实际上是被这部舞剧的艺术魅力所吸引。是那些美丽动人的舞蹈形象、丰富多彩的肢体语言、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以及富丽堂皇的舞美设计和各种艺术因素完整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所产生的艺术美感,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人们,使其艺术魅力永存。所以,在舞蹈中,意境美是舞蹈的灵魂。

舞蹈意境是通过各方面的艺术手段来表现的。主题的深与浅,造型手段,包括动作(舞蹈语汇)、姿态造型、技巧等是创造意境美的重要因素。舞台上的色彩、形状、声音等也是创造意境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段。红色具有生命力,它能引起人们热烈、兴奋的情绪;绿色是大自然本身的颜色,象征美丽、平和;白色明亮、纯洁,似有清冷;黑色深沉、凝重,使人肃穆。各种颜色具有不同特性,能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

形状是构成意境的手段之一。舞蹈在运动中创造形象。既然是运动就会有运动的方向和轨迹,这就是舞蹈的线条。各种线条图形所引起的情感反应是不同的,但却和情绪相对应。如横线,给人以稳定、安静;竖线则有直接逼来的压迫感;斜线似乎前程远大;而曲线和波浪线则给人以婉转柔和、富于变化的感觉等。

意境还应能引起观众的联想、回味,使观众再次得到心理满足。它不仅产生于编导头脑的巧妙编织,还产生于经作品启示后的观众头脑。对舞蹈来说,它是编导、演员创造的终点,又是观众再创造的起点。它贯穿于从作者到观众创造的全过程。因此,一个舞蹈作品中的意境美否,是这个作品成败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学导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1].马丁:《舞蹈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3].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4].黄明珠:《中国舞蹈艺术鉴赏指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邱晓晨: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上一篇:中国文人画初探 下一篇:试论审美价值对现代体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