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物品与公路收费

时间:2022-09-30 05:36:08

公共物品与公路收费

公共物品有所谓的非排他性,多一个人分享不会影响其他人,从产品提供者的角度来看即边际成本为零。这也正是不少人认为应该由政府提供的原因,以为市场提供存在效率损失。

最近,媒体热议中美商品价格差异,发现不少包括中国生产的商品在美国的价格比在中国还低。有人认为公路收费是价格贵的主要原因,比如,每千克商品在中国内地的跨省运输比运到美国还贵。

这种指责有失偏颇,跨越多个省份的是公路运输收费,而到美国是海运,只算到港口价格。海运按单位重量计算有明显优势,这是众所周知的。真要考究,一吨商品从美国运往两三千公里的其他州,包含油耗在内的运费也很可能会高过运到中国某港口的费用。

不少人都认为公路是公共物品(public good),应该由政府负责。然而,无论是媒体抑或民众其实都对“公共物品”这个词汇存在误解,把它和产权挂钩,以为公共物品是公有产权物品。这是望文生义的错误,公共物品说的是多一个人使用,也不会妨碍其他人,即所谓的非排他性。比如一首歌曲、一篇文章,多一个人听到或者读到,对其他使用者并无影响。因此包含发明专利在内的知识产权属于公共物品,不像一间屋子,你住了其他人不能住,或者说一块面包,你吃了就没他人的份儿。

多一个人分享能够不影响其他人,从产品提供者的角度来看即边际成本为零。这也正是不少人认为应该由政府提供的原因,以为市场提供存在效率损失。然而,这种观点是事后诸葛,忽视了人的主观性。

理论上,地球的空气是取之不尽的,你吸一口气,不会影响到我。不同之处,这样取之不尽的不会是商品,商品的特质是稀缺。科技发达,一本书、一首歌曲,传输给多位用户成本近于零。然而如果禁止收费,可以肯定的是,这本书和歌曲不会被写出来。

公路被视作公共物品,其实也并非毫无根据。一般情况下,一条公路建设完成,如果不堵车,多行一辆车的边际成本很低。如果由私人收费,价格为100元,那么,愿意出价100以内的车会被排除。成本很低,但一定要支付100元才能通行,这是表面看来的无效率。

还有,餐馆食物有剩余,过期就不能要了,因此今天多一位顾客,成本近于零;动力车上的座位,还有空位,多坐一个人是帕累托效率增进;中学课本绘声绘色地描述资本家把牛奶倒掉,表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浪费和无情。多余的牛奶,为何不免费分给穷人?从这些角度看来,和公共物品特点类似。这正是张五常教授所说的:差不多所有物品其实都带有共用品的一些特性。

公路当然无例外,带有某些公共物品的性质,本质上是私有物品。当然,无论是公共物品,还是私有物品,都不应成为政府干预的理由,因为政府不可能比市场更有效率。中国公路的建设速度的确很快,自1988年起,平均每年超过5000公里的高速公路建成,如今通车里程已达到7.5万公里,仅次于美国。建设模式是“贷款修路、缴费还贷”。

常有人举出美国的例子,认为美国的公路大多不收费,是名副其实的freeroad。这是一种误解,任何地方,公路建设和维护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免费午餐是因为有其他人支付。美国早期正是由于有大量的私人投资,公路建设才得以迅猛发展,而后来国家接管了大部分收费公路,收费站逐步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政府发行债券及税收上筹集资金。

这种收费模式具有隐蔽性,一部分,来自车主直接支付的燃油税;另外一部分,来自各种名义的政府税收,这显然有悖于用者自负的基本原则,会存在有些根本不使用公路的人不得不支付费用的情况。联邦政府以燃油税的模式建设州际公路,因此很多人在美国开车鲜见收费站。

不是没有收费,而是收费模式变了。

上一篇:暴走全球 第8期 下一篇:海外买房没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