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和骨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探究

时间:2022-09-29 10:43:13

血液和骨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探究

摘要:目的:探究血液和骨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方法:对血液和骨髓标本进行细菌学检验,对检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检验结果进行总结性报告。结果:部分病情特殊患者需要做常规需氧和厌氧血培养,伤寒和副伤寒、布鲁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病第一周应进行选择性血培养。结论:对于患者血液和骨髓标本细菌学检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患者的血液和骨髓标本进行细菌学检验,可有效提高患者疾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

关键词:血液;骨髓标本;细菌学检验;探究

血液和骨髓标本均是临床进行疾病诊断常用的实验室标本。通过培养患者的血液可检查出患者血液中有无病原菌,可确诊患者是否患有败血症和菌血症[1]。通过骨髓标本的检验可检查出患者是否存在造血功能障碍。对血液和骨髓标本进行细菌学检验,对于患者病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我院本次针对血液和骨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方法和检验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检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1.1检验标本采集

应在患者出现疾病相关症状后,尽快采集检验标本进行培养,对于存在间歇性发热症状的患者,应在寒战或估计体温高峰时间到来之前采集检验标本,由于细菌进入患者血液与患者发生寒颤发作的间隔通常情况下为1小时,因此在患者发热时,其血液中很可能不存在细菌。但在实际检验过程中,患者的血液培养通常是在患者寒颤和发热后进行[2]。这是因为患者血液中的细菌会迅速从血流中清除,因此在患者发生寒战和发热后应尽快采集标本进行培养。临床检验采集标本的原则是在患者未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对于已经服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应在药效充分消失后采集[3]。

1.2标本处理及相关注意事项

1.2.1标本处理

采集后的血液和骨髓标本培养瓶应立即送到临床检验微生物实验室,如果因特殊原因不能将标本立即送检,应将已接种的检验标本培养瓶放在常温下,切勿放置在冰箱中保存。由于某些病原菌不具有耐寒性,会在低温条件下发生死亡,影响标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2.2注意事项

血液和骨髓标本须在受检者接受治疗前采集,且要因人而宜、因病而异,因此要求检验人员采集和培养检验标本时应注意以下事项:①双瓶接种:临床研究发现约有10%的菌血症患者不是由单一病原菌所导致的,厌氧菌血症约占菌血症的9.6%。临床治疗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检验标本中可出现L型细菌,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发生真菌血症,因此建议临床检验进行标本培养时,至少使用两套血液培养瓶培养[4]。②检验标本污染:标本采集前要仔细检查培养瓶是否发生变色或浑浊现象,变色或浑浊可能预示培养瓶被污染,因此当发现发生变色或浑浊现象时,应立即与临床细菌室联系,更换培养瓶后再作处理。③检验标本次序:进行细菌学检验时,一定要杜绝出现标本次序混乱现象,以一人一瓶为基本检验原则。每采集1例患者的血液或骨髓标本时应立即将化验单边条贴在标本培养瓶上,同时应在化验单上明确标记开始培养时间以及检验标本的准确采集时间[5]。严禁多个患者同时采集检验标本,避免因样本采集错误发生误诊,延误患者疾病的临床治疗。

2.细菌检验

2.1一般细菌的检验

将采集的标本直接接种于肉汤培养基中,并置于37摄氏度的环境下培养,每日观察1次,观察培养基中有无细菌生长。若培养基内有细菌生长,肉汤可发生相关性状改变。若肉汤发生浑浊,多数情况下为革兰阴性杆菌,若肉汤呈均匀浑浊状且有绿色荧光,多数情况下为绿脓杆菌。若肉汤上面澄清、下面浑浊,则可怀疑为链球菌,若肉汤发生溶血状态,则怀疑为溶血性链球菌,若呈现肉冻凝固现象,则怀疑为葡萄球菌,若肉汤表面有灰白色菌膜,则多数为枯草杆菌或类白喉杆菌[6]。

2.2厌氧菌的检验

培养厌氧菌时,将采集的标本直接接种在疱肉培养基或硫乙醇盐酸肉汤中,放置于37摄氏度的环境下培养。当培养瓶内有细菌生长时,划种血琼脂板2个,分别做厌氧培养和普通培养,对比分析两个平板上细菌的生长情况,并对分离出的厌氧菌进行鉴定。

2.3布鲁氏杆菌的检验

布鲁氏杆菌的培养方法为将患者的血液接种在肝浸汤或胰脲肉汤中,放置在温度为37摄氏度以及10%二氧化碳环境中培养,每隔3天向固体培养基移种一次,若无细菌生长,培养观察1个月后即可确定细菌学检验结果为阴性。

2.4脑膜炎球菌的检验

采集疑似脑膜炎患者的血液标本,将患者的血液标本直接接种到肉汤培养基中或接种到含有0.2%葡萄糖的肝浸汤中,也可作平板倾注培养,若无细菌生长,连续观察1周后,即可确定细菌学检验结果为阴性。

2.5伤寒杆菌的检验

将疑似伤寒患者的血液标本直接注入到胆汁肉汤培养基内,放置在37摄氏度的环境中进行培养,每天或隔一天向血琼脂平板移种。如发现有可疑细菌生长时,则按沙门菌检查法进行鉴定。若无细菌生长,则观察1周后,即可确定检验细菌检验结果为阴性。

3.细菌学检验应注意的问题

现对患者的血液和骨髓标本进行细菌学检验的主要方法就是培养检查。因此当患者的血液标本和骨髓标本培养出任何一种或多种细菌时,特别是在当前致病菌感染趋势日益严重的条件下,应结合患者疾病的临床表现进行深入分析,切不可草率做出结论,避免影响患者血液和骨髓标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4.讨论

目前血液培养仍然是菌血症和败血症患者进行细菌学检验的基本方法,并且临床将其广泛应用于伤寒、副伤寒及其它革兰阴性杆菌和各种化脓性细菌所引起的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诊断。败血症的发病实质是病原菌侵入患者血流,并在患者血液中大量繁殖和生长,引发显著全身症状,如不规则高热和全身性中毒等。而导致患者发生菌血症的病原菌为间断性的由局部进入患者血流,并不在患者的血液中进行繁殖,因此菌血症患者无明显的血液受染症状,常发生于拔牙、扁桃体切除和脊髓炎手术后。

在患者血液细菌学检验过程中,用肉眼能观察到患者手工血培养系统中有微生物生存时,应立即向患者的主治医师报告,并详细记录检验标本对应的患者姓名和报告时间。对于部分病情特殊患者需要做常规需氧和厌氧血培养,同时伤寒和副伤寒、布鲁菌病、钩端螺旋体病发病第一周患者应进行选择性血培养。总之,对患者的血液和骨髓标本进行细菌学检验,可有效提高患者疾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方鹤,刘文静,曹珍珍,荣敬娟. 血液和骨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24(6):83-84.

[2]姜淼. 浅论血液标本的采集方式对细菌学检验准确性的影响[J]. 当代医药论丛,2014,06(2):16.

[3]李魏林,马丹冬. 直接及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检验中的应用比较[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1(9):139-140.

[4]冷桂荣,岳忠杰. 基于血液细菌检验的直接和常规药敏试验的运用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4,29(4):97-98.

[5]桑列勇,茹新龙,方放,鲍红日,庄培芬. 1例血液细菌污染检测及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02(13):291.

[6]陈益明,韦云龙,曹春来,徐立冬. 新生儿血液细菌培养结果及耐药性[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03(16):678-680.

上一篇:游离深支皮瓣修复老年患者四肢皮肤缺损的效果... 下一篇: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静脉穿刺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