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对峙,企业家如何掌舵?

时间:2022-09-29 06:35:08

中日对峙,企业家如何掌舵?

中日争端,正随着日本右翼“购岛”事件的推进而进入“深水区”。整个过程里,两国政府喊了多年的“中日友好”基调,正以惊人的速度土崩瓦解。而互为重要贸易伙伴的国家出现这样的对峙,着实给大量被夹在中间的企业家出了一道大题。

要读懂这道大题,先要看看中日对峙会走向何方?

之前曾有学者总结:中日长期友好的基础是不忘历史、面向未来。但两国老百姓的心态却出现越来越明显的错位:日本人越来越“面向未来”,在一次次对中国人历史神经的刺激之下,就剩中国人在一旁“不忘历史”了。两国国民越来越像生活在不同时空的人,这种群体心理的错位达到一定程度,长期的深层矛盾则不可避免,让许多重大问题没有了谈判和妥协的民意基础。而正是这样一个触及重大历史与现实利益的矛盾交汇点。

如今的争端其实还只是个开始,《日本经济新闻》有个评论还是比较客观的:中日两国当前重要的已经不是怎么重建友好关系,而是到了在“中日不友好”时代,如何解决两国怎样长期相处的问题。

经济战将是主流反制手段

但既然已经进入“中日不友好”时代,那么有些问题就到了放在桌面上摊牌的时候。换句话说,争端正是两国关系的一个外科手术,趟过这道坎,才能打下中日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不仅让日本人对历史问题长更多记性,而且让更多中国人释怀历史。

可怎样趟过这道坎?在《中外管理》2012年4月刊《中菲对峙,经济战才是主战场》一文中,笔者主张当前的时代里,经济战才是国与国对峙最有效的主战场。而具体到争端上,则更是如此。

其实我们从日本人的视角看一看,就知道我们什么方面有最大能量:同样面对岛屿争端,日本人对韩国的对抗政策中,备受关注的就是动用“经济大棒”威胁韩国。但面对中国时,日本压根就没有提起这根“大棒”,只是在以政治手段及美日同盟对抗。

这种形势一看便知,倘若日本采用军事手段使局势升级,中国必然以军事手段反制。但除此之外,对中国而言,最有效的遏制方式,就是把经济战作为主战场,以经济压力作为谈判筹码。而军事手段虽看起来解气,却也容易影响到国内社会稳定、改革进程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而且和动用武力相比,经济战会让《美日安保条约》无从发挥作用,既发挥了中国最大的优势,又让外力干涉无从下手。

如此,可以看出,在“中日不友好”时代,经济战最有可能成为主流的反制手段。

打好“营销战”

那么,对日经济战应该怎样打?目前许多商家打响了“营销战”,比如:顾客大吼一声“是中国的“打八五折,大吼一声“日本也是中国的”打八折。但应该说,用民族情绪展开营销是非常短视的做法,因为群体情绪有非常大的不稳定性,今天它看你顺眼,明天可就不一定了。

客观来讲,日货在中国的市场危机确实是中国企业的机会,但企业不能指望顺应爱国热情就能让自己成功,关键是你要有好的营销战略,真正找到对日企的替代性定位。而中日之间无论民间还是政府间的经济战,只是凸显自己定位的机会而已。没有长远战略的企业,是用不好这种机会的。

换句话说,在中日经济战中的中国企业家,应该保持一个和平时期的冷静商业心态,只是把握“战争”时期的商业机会而已。

上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认识论思考 下一篇:刘孝五的足球“乌托邦”